十六修旨空我非執我

 吾人須洞悉「修旨空我,非是執我」,此定義攸關修之成敗,雖言都是以「我」為主,卻是會產生迥然不同之心態,故唯能明辨空我與執我關係,才不會修偏,才不會越修越執我不放,是以,凡修者不但要明白空我之真諦,且必須要能確實做到只為人,不為己。若違逆修法,不空反執,恐修亦因罔效而枉然,自是白修一場。

 

 虛原雜誌第一一五期,由劉丁乾師兄所撰寫之「一心念佛」,闡述印光大師畢一生而一心念佛,而能念到無我之心境,此即修入無我、無慾之境界,真是一位俱大智慧、大悲憫胸襟之高僧,且能堅毅至誠,力予踐行其無我之修為,才能達此佛果的。又令人讚歎的是大師圓寂後,所示現「五色大舍利珠、五色小舍利珠等等」。誠屬精誠念佛唯佛,把心念印入佛、融入佛、化成佛,以至於無欲、無我、無念矣。我們感恩丁乾師兄常抱慈悲心懷,特詮釋大師精進念佛,提供十方讀者能有幸共沐佛法之殊勝,必能喚醒人們在心靈上精進不懈不退。

 

 堂內長年懸掛著印光大師闡述攝心淨念以修為人無我之禪文:「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喫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今大師已蒙阿彌陀佛躬親接引西方淨土,印證大師修法之完美無缺,且無比殊勝、殊榮。

 

 筆者最是認同與感恩大師能開示如此讓世人那麼容易明白、易修學、易踐行以契淨靈之精要修法,應屬大家都能認同之理念,因這是一篇純屬不為己而為人,且最可替代年歲較長、工作忙碌、根性

較淺、或可謂大多根本無法費那麼漫長時間與精神去潛修浩瀚無邊之佛法者,而就可修學大師最簡要、最實際之圭臬修法。

 

 觀時下修學者之常態,大多較能勤持於早晚課之禮佛、念佛、念經,或較勤於認真多翻閱善書經典,然大多念歸念,讀歸讀,盡管研讀無數經典善書,或禮佛念經數年不等,惟總受己個性、習染所影響而牽絆住,故習性、毛病、脾氣依然故我,無稍大改變,難有突破性之精進,此都是障在心有我、為我、益利於我而修,為我即是執,執我者一切為我,心向既為我,自易受外境影響而離心往外追逐,恐越修越茫然無依,此即執我而修之現象。

 

 真修者,惟道是從,一向道就會不斷找尋缺錯以修正,懂得謙卑而縮小自己而不談己事,越精進越生愧心、悔心,以期更勇猛奮進不怠,唯能寡私欲者,則易知足而常心生知足,知足者常會充滿感恩之心懷。此即不為我、不執私而精進之徵兆。

 

 修會形成趨空與趨執二種心態,能淡視私欲則趨空,稍重視私欲則趨執。執我者,心靈著迷而昧,迷昧者受私欲所束縛矣;凡不執我者,自可藉道修以昇華心性之正誠、之悲憫生民而眾善奉行,以契道之無為而無所不為矣。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