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鍊就道心以去欲

道者,心也。修道,即是修心;修道,即是修人心為道心;修道,即是去除人心之私欲,使心靈淨純空無,以契無私無欲之道心。是以,惟能鍊就道心者,才能掙脫私欲之桎梏、之束縛。

 

 人之修,全在己一心,故首先須識別「道心」與「人心」之關係,俾以把人心鍊就成道心,惟藉「道心」始恪達到去除私欲(簡稱:欲)之成效。無道心者,焉能去欲以淨靈乎?茲簡述道心與人心之差別供參:

 

 道心者-博愛之心也,或言仁心、大心也,大心者天地之心,天無私照,地無私載,故道心乃大公無私也。道心即人心所顯現之「良知、良能」。道心者無為而無不為,能做到無為,才能無所不為,無為是物我兩忘,達於自然,自然乃道之混元本體。

 

 人心者-人之初,在未受習染前,本無善惡之分,善惡之來,其關係在「習染」,習於善,則心生正善而造善德;習於惡,則心生邪惡而造惡孽,故言人心可善可惡。人心因受身體感官之影響,感官者欲根也,由感官引生諸慾而嗜慾,甚者縱慾不堪矣,此即由欲而引生習染之可怕,故言人心為「欲心」、「私心」。天道心法曰:「人心惟危」。乃言喻人心總易顯現出貪慾與自私,是故,人心危險也。

 

 道心與人心同是一體,蓋人心一念之正、之善、之公,即是「道心」;一念之邪、之惡、之私,即是「人心」。道心與人心之別,在於有欲與無欲之分,無欲即是道心,有欲則為人心。

 

 修最忌諱人心之顯現,私欲之來,源於身心之易受習染,染者,指受物與我(身軀)之影響,以致引生諸不良習染、毛病,如染患三毒(貪嗔癡)、四非(指非禮而視聽言動)、五蘊(色受想行識)、六賊(眼耳鼻舌身意)、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慾)、八邪等諸種種皆屬修之阻礙,要去阻礙,唯有在「克己止欲」多力下工夫,藉以做到少私寡欲之地步。吾人須明白,修是要把天賦人身所存含之一點善性,要靠己身來挖掘出來,不使天性受掩蔽、埋沒,或迷失、泯滅。讓我們都能藉修以生發愛心,以散放出真愛之光芒,來實踐我們身為天子之天命。

 

道即良能旨在行,惟藉行以開拓生命之意義與價值,惟藉「修身、修德」以證佛、道果位;凡修而不行,自無功無果可言。然何以不行?全屬「私欲」之作祟耳,可鑑「私欲」乃修之最大阻礙。其實,一個人只要能心存「正善」,秉正善以「安養」,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存養道心,使之生根、發芽、茁壯,也惟能懂得鍊就道心之人,才有可能去面對「私欲」之問題,而逐一去除之,別無他法。

 

惟「歸依與發心、發願」,乃吾人行善道之心力來源,此即能心起對聖、佛之景仰、之虔敬,或起於自己對正善之信念、或起於對道義之明悟,只要俱有此股虔敬心、或正善之信念、或明道之力量,即能激起己身慈悲喜捨之道心,而發揮出己身潛在之良知良能,知能動者,可展現大悲大愛之菩薩心懷,可行善不輟,更可無止境以鍊養道心之昇華,哪要去私、去欲何難哉。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