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修學之心態

  心態者,指心念所呈顯各不同變化之態勢,其實即是心念變化之謂也。然人之心念,隨著每個人之靈明與修涵、以及所接觸之人情事物等,就會引起諸所變化之心態。以無修者而論,大部份人之心態是善變的、不穩定性的、亦有呈顯較複雜的、甚有者陷入極端異態,可引喻「匪夷所思」或「極不可思議」之言辭來形容其荒誕怪異、荒謬絕倫之惡劣行徑..。是以故,修所最須注意者「心態」也。只要注意著,即可藉己在「戒定慧」之涵養功力上,以制衡之,爾就能於每遇狀況時,而能隨時作出自我之調適、之校正、之控制,俾使己心態能常穩定於正善之範圍而不偏移。

 

修著重治心制念,然人之心最是難以治制,因人之心念有時猶如「心猿意馬」般之跳躍不停、奔馳不休,故凡欲降伏己心者,非得用心去深下一番工夫不可。小孩天真,乃所知所學者少,心尚淳樸之關。及長,則所知所學所習染累日而廣泛眾多且繁雜矣。人之起心動念,其實都不免受「我執」所影響,故常會引生在思維上之交織而難下決定,然結果依然易受己一時之觀念、之私情、之親情、之感情而輕率用事。或也易涉及在恩愛名利、慾望權力等而引生人我之爭執,或天人之交戰而難予抉擇、而舉棋不定,以致世人常有做出違天理、逆人倫、或作奸犯科、傷天害理之事件而層出不窮,這都是人心易受物情欲利所影響而失態之現象。

 

 人時易起妄心,亦易患執念,只在妄心之多寡與執念之輕重差別耳。爾惟藉修可去妄去執,蓋道修原本是一門藝術之表現,舉凡最可引用在待人處事上,此即凡處事若能懂得站在對方之立場上,有此心懷者才會注意對方之感受,而才能為對方來著想、來處事、來將心比心、來相易立場。惟能抱此心態而相互對待,才不會造成對立對抗、起爭執衝突、或堅持己見、或老引起抬槓、爭吵、生怨、記恨、結仇或暴力相向等事件發生。又列舉能懂得用一個「讓」字,彼此以讓相待,何來惹爭端?又列舉凡事能先為別人著想,此修涵高逸也,善愛存心,乃品佳之人傑。修本具非凡智慧,亦是一門高超之學問,只要能體會出稍為「對方」著想,就能瞬間解開最執錮難解之執念(心結)│指習慣執己觀念為是、或主見強、或好爭強鬥勝之不服輸心態者最易患執念而不化、而不自覺。

 

 觀現今影響修學失落、迷失之心態更屬多元化,但看台疆寺廟院堂有如雨後春筍般之林立,在廟堂之間不免有比蓋的豪華氣派、比招待、比舒適、或各以標新立異之傳教方式、或以開示人人皆神仙之因果、或各院堂爭相超拔與敕賜殊勝之證道果位、或以豐碩之賜功來獎賞等等。爾這些所標榜之項目都是極具誘惑力、極具優渥條件,皆頗足以影響時下善信與修者之崇信不疑,又誰能不動心呢?幾乎令人人都會心生嚮往參與之心態的。

 

 修之所付諸心力,無非要靜下心來,然若個個都心往外奔馳、個個都心念跳躍不已,那數年、數十年之修功,若是連一顆心都定靜不住,那請問到底你要用什麼來臻善?來淨靈?但觀佛門修學師生皆能秉志不渝而一心向佛習善,懂得一心念佛禮佛而堅勤不怠,數十年如一日,全心力以要求淨空心性,以達臻善淨靈,以覓回如來真我之本性。

 

 修學須「力去我執,力求臻善」,完全在自我之不斷要求,別無他法。凡能抱此心態向修,就不會惑於心之不靜、惑於私欲所縛、惑於執我執功而為、或惑於任何之心礙。謹記務達臻善以淨靈之成效,心不盡性以全正、全善,哪隨便加一狀況,就足以讓你動念不休而頻頻破功矣。總之,靜不下心、定不住性,經不起考驗,恐結不成道果的。在修未臻圓明融通無罣礙之際,希修學者能多注意己心態之變化,時存戒慎恐懼,以惕勵警醒自己,不使迷失偏離。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