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礙在我識無以修

 

「南畝耕,東山臥,

    世態人情經歷多,

    閒將往事思量過。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

    爭什麼?」

 

               元曲•關漢卿

 

 這是一首融入自然之寫境,可說是多麼逍遙且與世無爭之意境啊!不難領會出寫曲者在心境上之智慧與功力,不但藉大地平靜無爭之氣息,而勾勒出一片寧靜祥和之畫面,以及用其看淡世態炎涼與處世待人之灑脫胸襟,讓人感觸而烙入心靈深處,更引伸人們心靈跟隨著臻昇而融入其與世無爭之意境裡。吾人若能稍平靜下心來吟唸此首曲,實不難令人有所領悟,而真有可能在剎那間去做到-放下一些執礙在身心之私欲。感恩前賢智慧之開悟,輕描淡述幾句話,就能讓人們在瞬間豁然解開禁錮之心結-「爭」。

 

 古今人間世態事,是是非非,可謂有人的地方就有事端,為何人與人相處之間會產生那麼多之紛爭與問題呢?到底在爭什麼?又為什麼要爭呢?簡言之,都是以「我識」為觀點,因人之心念不同,所以各有各不同之觀點,也因各執己見而引生一個「爭」字不休。

 

  識者,意識;我識,自我意識也。患自我意識重者,勢必事事處處為己著想而執己意見用事,此即易執我是人非、我對人錯、我正人邪,故總認為自己的理由、作法才是對的,任何人都不能與之對立,亦常會為一丁點小事而固執己見,故一切事情之爭端由斯生焉,沒完沒了。

 

 在修之道程上,若能秉正心誠意為根本,即惟正誠以修身修德,能堅守此信念,則何虞修之變節、或偏邪、或離道。反之,修而為私、為欲、為我而識重,既執私執欲執我而不放,則無明擾心矣,那不論患輕或患重,則皆有可能受私識、欲識與我識而輕易變節、或偏道、離道、棄道,此患修之弊病而變調走樣者亦多也。

 

世間人事是非多,爭什麼?爾為小事而起爭執者最是堪憐、可笑,也最令人不齒、不屑,都是我識在作怪。心存我者欲也、私心也,私欲者執也、陰也,陰者小人也,小人者心小、心邪之甚也。蓋凡存我識心私而無法去除者,心結多矣,故皆難避開心頭之爭生不已。一遇事,一起念,就無不起爭執,心易起爭執,乃心固執之痼疾,難以救藥。是以,凡患我識重而不知覺醒者,焉能言修,亦無以修矣。

 

 「為道日損」,修非著意於對道義之不斷追逐與冀望一直要充實些什麼,因求知欲亦屬狂妄之爭求,有違契合靜淨之道。修行主在臻昇己心靈於清靜之心境,惟清靜始恪淨靈,故一切修涵旨在習學放下

,乃是要求有所拋丟些什麼,務須把身心中一些多餘的欲求與習染盡速全予丟棄,不放何以淨靈乎?

 

    其實,修在能「誠善」己心性耳!亦惟誠善己心以去私欲,更可避忌我識之浸染。喚醒天經云:「只要堅心修大道,歸回無極上天堂。」但看誰能聽進 母娘的話,誰就能上天堂,就是這麼簡單。慇望人人都能做得到,一定要做到的。記住,只要「多用心、多踐行。」應沒有做不到的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