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全在克己止欲

 吾人在成長中之學習、在生活處世之歷練,以及在道程上之種種修為,諸等習養所呈顯於身心者,即是反應在每一箇人對「克己止欲」之表現、之成效耳!斯乃藉生活與修涵以去「私欲」,而達到洗滌「心靈」之塵垢。塵垢即私欲,這是修學者務須藉克己止欲以力予去除私欲的,唯去私欲,堪期回復靈明。

 

 所謂修道學佛,其實全在於能由「克己止欲」這四箇字去做起、去力下工夫的,此亦乃空「物、我」之實踐工夫也,以致於能真正做到「少私寡欲」之心境者,堪稱得上是真修實行,是以,凡能「克己復禮為仁」、或能「克明峻德」、或能「勤儉樸素」者,此皆屬顯著在「克己止欲」之優越表現,哪即使其未修學什麼道義真理,其實亦等於已達修學之真義;反之,依然私欲存心,或私欲心較重者,既未能做到有什麼「克己止欲」之能耐、之認定,哪即使已修學過諸多道義真理,然亦等於無修學一般。

 

 道之修,主在能踐行「人倫與綱常維德」之道義足矣,莫誤非得往高深鑽研才是道,或非得窮通諸般玄妙之奧義才是道,亦絕非一味的飽讀善書經典之求知慾、或停滯在知識之領域裡。蓋道即良能旨在行,不行無道可言,學道而不行,知道而已,既無「修與行」之實踐,那對「修身修德」將一無所益。故凡知而不行、或行而不力、哪亦等於無所知、無所益,或可說亦等於無修學一般樣。唯能踐行且精進不輟者,方有不斷之獲益可言,否則又豈能融通認理以歸真乎!

 

 人之修,旨「返璞歸真」,此乃修之真諦。然何以返璞呢?唯去「私欲」一途耳。去私欲,唯有自我作不斷的嚴格克制,以此方式來約束身心,以要求能做到寡少私欲,直到習以為常為止,別無他法。克己者,克制我身;止欲,擇中庸,以求其適中,即是以儉樸之生活方式來約束、抑制、禁止過份之慾求,以避身心靈之受污染。

凡修學者本當秉「克己止欲」以習學、修鍊、存養之,並以身體著實力行之,久而久之,確實可養成己身心之趨於淳樸、之趨於少私寡欲而自若。爾自能因寡物我,而常心存自足與感恩不已;寡物我,而不爭不求;寡物我,而可摒除諸物情欲利之誘惑、蒙蔽;寡物我,而去諸迷以覺醒。

 

 當一箇人能堅誠意念以克己止欲,自可摒除一切內亂外擾,以致不受物我侵擾而影響身心,果能做到寡少私欲,則此心趨清靜矣,亦自能使欲減之再減,使私念微少再微少,及至能平息身心於止念不生不動之境界。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