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4年7號 第343期 |
<目次> 無極皇母慈音/奉旨著書 正道之路/奉旨著書 欺詐之果報/奉旨著書 道德經淺說 修道閒談 社會救濟基金 心靈智慧 提升智慧的見解 無愧朗笑/丁乾 |
『無極皇母慈音』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五年五月三日
農曆乙巳年四月初六日
聖示: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懿
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可,吾退!
駕前九天玄女仙姑 降
詩曰:
濟濟人心搖
滾滾三花凝
世脫飛昇日
攜手樂瑤京
聖示:母娘臨堂,神人靜心接駕,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
天人應運乾坤轉
悟性清明日月明
目不觀邪思妙奧
神人貫注心見性
懿示:娘今日以「悟性清明」為題,供諸兒女悟勉之。
「悟性清明」
「悟性」乃指瞭解自己內心真正之本性,是一種自我覺知之能力
,能觀事透理,知所進退,辨是非,明善惡。悟性非單指聰穎而
言,而是一種靈性之通達,能在生活瑣事中體會人生之真義,能
在困難苦厄中察覺自我之本性。「清明」乃指心如秋水,不受塵
染,是無妄念,不躁動,見萬事萬物皆如其所是。悟性若不能清
明,則猶如利劍無磨,雖鋒藏其中,卻終無所用。
當見現今之世人在與人相處中,喜要求對方在思想或行為上要做
改變,有些人是真心為了對方而提出提醒,但絕大多數之人要求
對方改變,是希望對方改變,以符合己身之想法與需求,希望對
方改變成自己能掌控之樣貌;然要求他人改變之人,有時連自己
都不了解自己內心之本性,卻一味要求對方做出改變,諸如此類
之實例,比比皆是。
「悟性清明」非某些人專有,而是諸兒女皆可修得之慧光,若願
意放下執念,收攝心神,體會生活中因果之理,則能保有一份清明
,縱遭困頓苦厄,亦能生出智慧之花。盼諸兒女能洗心滌慮,觀照
本性,使悟性如鏡,時時清明,來日亦可得「明心見性」之樂也。
可,娘回。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聖示:謹訂於國曆一一四年九月六日(農曆乙巳年七月十五日)
星期六,舉辦中元普渡一天法會,盼藉法會施設甘霖法筵,賑濟孤
幽同沾溫飽,聽經啟蒙脫苦,亦盼眾善信大德能踴躍贊助法筵,
共植福田。
|
『正道之路』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韓湘子仙翁降
二○二五年四月十二日
農曆乙巳年三月十五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正道之路」一書。
第十八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語出《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
戰爭四起,諸國紛亂,一個國家若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需發奮圖
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否則終將走向滅亡。
人之一生本有許多挫折與磨難,不可能一生順遂,倘若一生順遂,
對自身之人格發展將無有助益,猶如一個出生於富有之家庭,自小
自知衣食無缺,長大後水到渠成自可獲得許多財產,試問「努力」
、「勤奮」對此等之人而言,自然不需擔憂,亦是其不需去做之事
,故出生於富有家庭之子女,自然將比其他一般家庭出生之子女少
付出一些努力。
人在而立之年,初出社會,此時之年輕人當致力為工作與前途努
力而奮鬥,打好基礎,時刻充實己身之本質學能,不斷積累工作資
歷;然至不惑之年,工作已累積一些資歷,有些亦有了家庭,除維
持工作之穩定外,維持家庭之和樂亦同等重要,正所謂:「家和萬
事興」,有了和樂之家庭,自然事業亦可順遂;及至知天命之年,
此時之人年過半百,對人生已有眾多歷練與體悟,對甚多事物亦當
看淡,此時若能藉由人生之體悟,起心動念開始修持(行),對往
後之人生將有更大之啟發也。
一個人若要能有所作為,在人生之旅途上定要歷經磨難與挫折、
避免安逸,磨難後所積累之人生智慧,將使人之內心更加強大,
對任何事物將不再畏懼,此為「生於憂患」之意也;倘若人生旅
途平順,甚少歷經磨難與挫折,成日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此等之
人只要遇到事情便會逃避,內心自然脆弱、不堪一擊,將無法面對
任何困難與挑戰,終將落入「死於安樂」之境地。
可,吾回。
|
韓湘子仙翁降
二○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農曆乙巳年三月廿九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正道之路」一書。
第十九章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語出《論語》子罕篇,孔子站在川
流不息之河畔,感嘆時間如水,日夜不停流逝,不僅是對時間
無情的喟嘆,更是深沉的人生警語。世人若不能體悟時間之寶
貴、生命之短暫,便容易在虛妄與貪欲中迷失自己。
人生在世,百年轉瞬即逝。許多人年輕時心懷壯志,卻因貪圖
享樂、耽於逸樂而荒廢年華;待年老時回首往事,方知光陰不
再,悔之晚矣!世間最無情者,莫過於時間。它不會因懊悔而
停留,不會因悲傷而倒流,亦不會因懶惰而寬容。無論是達官
顯要,亦或是平民百姓,時間對每個人皆是公平的。
「逝者如斯」在提醒世人,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父母在堂,不可怠慢孝養;夫妻相處,要互敬互愛;與朋友交
往,須誠信以待;多少人忙於外務,忽略了家中親人;等到白
髮蒼蒼,才發現愛自己的人已不在身邊。此種遺憾,世間不乏
其例。與其終日追悔,不如即刻珍惜當下。
「不捨晝夜」對年輕人而言更是警鐘。青春雖好,卻稍縱即逝。
有許多年輕人在年輕時不知上進貪圖享樂,往往等到壯志難酬
,步入中年時才尋找人生之方向,讀書、修德、磨練、實踐,
皆應在年輕時積極耕耘。正如農夫耕田,春不播種,秋何以收?
年輕是人生的春天,更應在年輕時播下正直、勤奮、善良之種子
,方能在未來收穫豐碩之果實。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不僅是對時間之喟嘆,更是對人生
深刻之提醒。其提醒世人莫虛度年華,莫貪圖眼前之利,要以善
心立身,秉正道行世,方能在滾滾紅塵中守住本心,在正道之路
上綻放光明。
可,吾回。
|
『欺詐之果報』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濟公活佛 降
二○二五年四月十九日
農曆乙巳年三月廿二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欺詐之果報」一書。
第七回 造假謀財望錢興嘆
聖示:「誠信」乃做人之根本,經商者亦同,倘若以虛偽不實之言辭
騙取他人之信任,藉此賺取暴利,縱使收入滿滿,亦無福消
受,只能望錢興嘆矣!
濟佛曰:智筆!出發訪靈去了。
智筆曰:弟子遵命!
(師徒二人同步出虛原堂,乘蓮台騰空而起。)
智筆曰:恩師!近日感覺天氣已逐漸變熱,還好今天太陽不大,不
然訪靈就會被太陽烤焦了。
濟佛曰:你想太多了!乘蓮台訪靈怎可能受外在環境影響呢?吾已
說過很多次了。
智筆曰:弟子知道!畢竟弟子是凡人,總會以直覺的感受說出來啊
!就好像平時開車時,明知道有擋風玻璃擋著,但看到東
西飛過來,本能反應還是會往旁邊閃,後來想想,有玻璃
擋著,根本不需要躲啊!
濟佛曰:哈哈哈……這是人碰到危險時,為求生存所採取的本能反
應,表示你反應不錯啊!
智筆曰:恩師!您別虧我了。這裡是山林,咦!那邊有煙,是不是
燒起來了。
濟佛曰:吾倆去看看。
(此時蓮台往濃煙處飛去。)
濟佛曰:沒錯!因天乾物燥,真的燒起來了,讓吾來滅個火。
(此時濟佛將其酒壼中之酒倒下,火勢立即熄滅。)
智筆曰:恩師!您酒壼中不是酒嗎?酒精倒下去會助燃ㄟ?您不知
道嗎?
濟佛曰:哈哈哈!吾平時壼中是酒,但要使其變成何物皆可,這道
理你不知道嗎?你看火不是滅了嗎?
智筆曰:說的也是!還好火勢不大,且又剛好遇到恩師經過,不然
後果不堪設想,也可能造成諸多生靈被活活燒死!
濟佛曰:不錯喔!沒想到你也很有慈悲之心,吾的考量與你相同,
故才順手滅了火。
(此時蓮台停於一掩埋場中。)
智筆曰:恩師!此處是什麼地方?好像是掩埋場,有許多建築廢棄
物堆成山,又這麼偏僻,我們要訪問誰呢?
濟佛曰:隨為師來吧!
(此時師徒二人同步行至一貨櫃屋前。)
濟佛曰:今日要訪問的便是在貨櫃屋裡睡覺的這個人。
(此時見濟佛佛扇一揮,此老哥原靈調出。)
智筆曰:這位老哥,我是南天虛原堂智筆,今日與濟公活佛來此處
訪靈,實屬有緣,你可以將你現在的情況說說嗎?
老哥曰:是濟公活佛嗎?請受弟子一拜,幫忙救救我的腳。
濟佛曰:你把你所做的事一五一十的說出來吧!
老哥曰:好的!我之前在建設公司做跑照的工作(送申請書至政府
機關進行申請),前幾年因房地產景氣很好,就離職與二個
朋友合夥開廢棄物處理公司,心想房地產興盛,一定有許
多廢棄物要處理,若完全依照規定設置掩埋場,成本高,
利潤又低,所以我們三個就商量用偽照合格清運文件來騙
業者,謊稱我們是合法的公司,反正業者也不會來看,然
後找荒郊野外的地方來非法掩埋廢棄物,掩埋滿了就再租
一塊地來掩埋,因業者委託處理廢棄物的費用可觀,我們
用這樣的方法賺了許多錢,還好也沒被抓到。有一次,在
整理廢棄物時,我的腳被鐵釘刺到,一開始我以為是小傷
也就不管它,加上我本身有糖尿病也不知道,因此傷口愈
爛愈大,最後醫生說只能截肢,因此少了右腳掌,目前只
能坐在輪椅上或一跛一跛的巡視掩埋場,買來的名車也無
法開,賺再多錢也不能自由自在到處玩樂,心想又有何用
,求濟公活佛幫幫我吧!
濟佛曰:你之所以會這樣,乃因你以虛偽造假之文件哄騙他人,做
盡傷天害理之事,用非法掩埋的方式來謀騙他人賺取暴
利,影響大自然環境與生態,只取你一隻腳算便宜你了,
勸你及早回頭,儘快把非法掩埋場收掉,並多行善事,否
則後面有更多苦頭等著你。
智筆曰:這位老哥,事出必有因,勸你要把濟佛的勸告聽進去,不
然後悔的一定是你。
老哥曰:我知道了。
(此時濟佛佛扇一揮,此老哥元靈附體。)
濟佛曰:智筆!吾倆也該回去了。
(師徒二人同回虛原堂。)
可,吾回!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聖示:謹訂於國曆一一四年七月十二日(農曆乙巳年六月十八日)
星期六,舉行恭祝「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祝壽法會」暨「虛原
聖訓輯」繳書天廷一天法會。
|
『道德經淺說』 |
大象章第卅五
經文: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解】擁有符合大道自然之象的地方,是天下人嚮往的地方。
在它那裡不會遭到自然的傷害,是因為它具備了安詳、平和、
舒泰的條件。
經文:樂與餌,過客止。
【解】快樂的民風與誘人的環境,可以留住匆匆過客的腳步。
經文: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解】這些優點如果用語言來表達,那就平淡無味了。因為你看到的不是
它的全部,聽到的也不是它的全部,但享受起來卻受益無窮。
【本章解析】
這一章,述說了「道」的作用和影響,且隱寓著言外之意。
「道」的作用和影響不可低估,它可以使天下的人們都向它投靠
而不相妨害,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因而可以這樣說,本章實為
「道」的頌歌。
故事:不守「道」的後果
戰國時有四大君子名聞天下,一位是齊國的孟嘗君,一位是趙國的
平原君,一位是魏國的信陵君,一位是楚國的春申君。四位君子都
是各國王室的成員,擔任著重要職位,不少人都紛紛投靠他們,
以圖謀取利祿。
趙國有位奸小,名叫李園。此人不學無術,心地極為奸陰,時刻
都夢想做上高官,享受厚祿。他先後投靠孟嘗君、平原君、信陵
君,都因德才俱無,沒有受到重用。
李園見自己沒有本事,就在他妹妹身上打起了主意。他妹妹年方
十八,鳳眼龍鼻,櫻桃小嘴,一對淺淺的酒窩,恰到好處地長在
臉頰兩旁,逢人一笑,令人消魂喪魄。
李園的妹妹人雖美麗十分,人品卻同哥哥一樣,毫無廉恥,只認
得權勢與金錢。她哥哥與她一商量,兩人真是臭味相投,很快設
下了一個陰毒的圈套。
不久,通過各種關係,李園把自己的妹妹送給了春申君黃歇,
還陪上了一份豐厚的嫁裝。
春申君黃歇一見李女風姿綽約,又見陪嫁滿箱,十分高興地將
李女娶進家中。李園也做上了春申君的門客,大受青睞。
李女自嫁給春申君後,大受寵愛,但春申君原配夫人尚在,只
能做個小妾罷了。
不到三月,李女懷孕了。她馬上把這一消息告訴了他的哥哥。
一個更大的陰謀,又在李園兄妹間形成了。
李園問:「在夫人與小妾之間,你願當什麼?」
他妹妹說:「自然是夫人!」
「夫人與王后呢?」
「自然是做王后的好!」
而此時楚王正因無子而發愁。真是天賜良機啊!
幾天後,趁著春申君風流的興頭,李園的妹妹嬌滴滴地對黃歇說:
「當今楚王無子。你也是王室之後,該有繼承權。我現在已懷了你
的骨肉,不如讓我去侍奉楚王,今後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春申君也是利令智昏,竟然答應了下來。三天后,就把李女喬裝
打扮送給了楚王。
楚王一見李女美豔照人,當晚就宣詔侍寢,正中李女下懷。
入宮才八個月,李女就生下了一健壯的男嬰,楚王高興自己晚
年得子,竟然聽信了李女的這是一個健壯的早產兒的謊言。
李女所生兒子長大後,外有春申君的幫助,被立為太子。春申
君暗自慶倖:楚國的天下將是他們父子的了。
此時,李女做上了王后,李園自然成了國舅。為了讓他們的陰
謀永不敗泄,他們又密謀害死春申君。
就在楚王去世的第二天,李園兄妹設計謀殺了黃歇。
本故事中的「黃歇」就是不懂得守大道,懂得道的人都應該明白,
娶女又見金,色、財雙收,人生哪有這等「好」事?
|
『修道閒談』 文/王文迪 |
不用擔心來世,多想想自己平時做了什麼善業
一個人死後,會隨著自己生前所造的善惡業而決定投生的去處。
一般而言,造善業者投生善道,造惡業者投生惡道,乃是因果
循環不變的真理。
《雜阿含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的堂弟摩訶男,問佛陀說:
「世尊!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庶,人口眾多,街道上車馬喧囂,
人來人往。我每天在這個城市裡生活出入,面對許多狂象、奔馬
,橫衝直撞的車輛,瘋狂的惡人,可說是險象環生。所以,我很
擔心不知哪天會被撞死,而死亡前又忘記憶念佛、法、僧,因此
,常常心裡惶恐暗忖:命終之後,不知道會淪落到哪一道?轉生
去何處?」
佛陀對摩訶男說:
「不用擔心!不用害怕!你命終之後,不會淪落去三惡道,也不會
有不好的報應,譬如有一棵樹,從小樹苗開始,就傾向東方順勢生
長,即使繼續成長茁壯時,依然朝向東方傾斜生長,日後如果有人
砍倒這棵樹,這棵樹也是會朝東方倒下。
而你長久以來,都在憶念佛、法、僧,心靈長期受著「正信」日夜
薰陶,平日又能持戒、布施、聽聞正法、開發智慧,引領心識昇華
,所以,未來能轉生於安樂美好之處,或是出生於天界。」
這部經典中,佛陀很明確地表示了:平日修學的薰陶,遠比臨終的
那一念重要,因為,沒有養成修學習慣,臨終時各種善惡業會爭
相成熟,一般人根本就無法自主。
一個人臨終時,會有四種「業」決定你轉生的去處,即:
一、重業
重業是指很重的業,又可以分為兩類:不善重業和善的重業。
不善重業是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分裂僧團。
善的重業是指禪修(定)。
二、慣行業
慣行業是指經常造作的善或惡的行為。
習慣的養成並非一天兩天或者偶爾為之,而是經常地做,長期
形成的。例如經常到寺院裡服務、供養僧團、樂善好施,或者
聽聞正法、持戒、禪修等等。由於經常地做、反覆地做,就能
養成習慣。
三、臨死業
指在臨死前所造下的某些業或是憶起的業。
四、已作業
已作業是宿世曾經做過的善業或不善業。
一般而言,首先成熟的是重業,如果沒有重業,慣行業就會優先
成熟,也就是說,第二種慣行業是最普遍決定投生的業,對於修
行者而言,經常布施、持戒、誦經、禪修等是很好的,這很容易
成為決定投生的業。
如果,一個人今生歡喜、快樂,死後也會歡喜、快樂,而經常
造功德福業的人在今生和後世都會歡喜、快樂。
一個人今生見到自己的行為清淨,所做的功德福業成就而問心
無愧,感到滿意、快樂。那麼,由於善果報的成熟,死後他在
下一生會更加快樂與喜悅。
所以,不用擔心臨死時會怎樣,要擔心的是平時做了什麼善業
可在臨終之際被憶念和提醒。
文末感悟詩:
蓋世雄才爭至尊,如今龍椅空無人。
想來權位真虛幻,不過雕琢木幾根。
|
『心靈智慧』 |
主題: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
有句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了賺錢世人可是絞盡腦汁
用盡各種招數。但是大家賺錢,也只是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
有一句俗語說:「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急門」和
「偏門」分別是指什麼門呢?
其實「財不進急門」的意思是說,假如這家人對錢財太過於
趨之若鶩,那麼就越賺不到錢。
「急門」在這裡講的是發財致富的「捷徑」,也就是投機取
巧的門路,這樣的「急門」還是少走,常在河邊走總有濕鞋
的一天,違法犯罪了就追悔莫及了。
賺錢這件事情,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有的人賺錢
非常簡單,他們通過投資,敲敲鍵盤,錢就輕易到手了。有的
人,腳踏實地,辛辛苦苦起早貪黑一分一分地賺。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急。俗語有言「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假如從事投資賺錢的人,總是日日心
心念念著股票上漲,賺到了一點點錢就開始飄飄然,投入更多
的錢,結果股票一跌,所有錢都打了水漂。
又或者,股票稍微一上漲,就馬上把股票拋售出去,結果發
現後面股票的價錢越漲越高,這個時候又開始後悔莫及,所
以這句俗語算是經驗的總結。
人這一生,為了得到某一樣東西,會去做很多想做和不想做
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都只是為了去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
也有些人,單單只是想過上一種幸福的生活。每個人也都有
權利追求幸福生活,但是追求幸福的方式卻各有不同。
「財不入急門」可以賺得心安理得,也比較不會影響情緒。
「福不入偏門」中的「偏門」也是指旁門左道。有些人為了
追求金錢做了很多違背道德倫理,或者法律法規的事情。
越是往「偏門」走,福氣就離自己越遠。
追求錢財本身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卻為了這
本身充滿意義的事走向相反的道路,去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
。這樣,越想得到的,就越得不到。
人們都說,一個有福之人必定是一個行善積德,不做壞事的人
。所以那些走「偏門」的人,大多是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的。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福氣必定是降臨在行善之
人身上的。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句「福不入偏門」。其實,從
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情,我們就能總結出這些經驗。
人這一生其實一直都在追求某種東西,有些人追求金錢有些人
追求權力,有些人只是想要簡單快樂的日子。但是不論追求什
麼,都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追求,千萬不要走旁門左道。
|
『提升智慧的見解』 |
及時行善
著名的軍事家孫子,在他所作的《孫子兵法》中,他說:
「軍隊作戰要求速勝,如果拖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
,長期在外作戰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
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
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
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
同樣地,我們行善也是這樣,能速戰速決就速戰速決!
法句經義註(9-1)說:「一個人若要佈施,應該馬上做。
若緩慢地做,雖然也會帶來善果報,但會緩慢地給予果報。」
又說:「行善要趁早,並且要控制心,不要去作惡,
若遲疑,則心易於造作惡行。」
例如在義註的故事中, 有一個男人原本想在初夜佈施衣
服給佛陀。 誰不知一直拖拖拉拉, 到後夜才捨得供養給
佛陀。
他立即有現世報了。國王在當天賞賜了這婆羅門四隻大象
,四隻馬,四千大錢,四個女人,四個女奴,四個絕倫的村莊
佛陀後來評論到:這婆羅門如果初夜時就供養,那麼他會
得到以十六個為單位的禮物。
如果在中夜就供養,他就會得到以八個為單位的禮物。
他是在後夜才供養,所以只得到四個為單位的禮物。
為何有些人作惡卻逍遙無事,有些人小錯卻身敗名裂?
一、作惡卻逍遙無事的人
這些人過去世累積了極大善業(如孝敬奉養父母、佈施貧
困及病人、供養僧團、持戒、奉獻服務與行善積德助人、
禪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導致:
過去前生累世強大、無量的善業壓制了惡勢力薄弱的惡業
他們的福報仍在運行,讓惡業暫時不起作用。
但這不代表惡業消失,只是尚未成熟。經云:「雖經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這個道理。
二、 小錯卻受大報應的人
這類人的過去前生累世中累積的善業較少,而過去宿世的
惡業先已累積至一個成熟點。
即使現世僅犯小錯,也可能成為引發惡業報應成熟的一個
關鍵助緣。這讓人感覺「命不好」,但其實是過去世業力
的自然展現。
唯一的解決方案:累積強大善業,轉變業力結構。
放生可以應對非自然死亡
信徒:我曾經放生了數百條魚,但後來讀了《佛法解脫》時
,書中說,放生一條魚,相當於延壽一年。
所以我想,放生了幾百條魚,那我豈不是要活幾百年?我對
生活感到厭倦,真的不想活那麼久。
師父:延壽是好事,是在切斷將來「非自然死亡」的厄運。
死亡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死亡,另一種是非自然死亡。
自然死亡是指依照壽命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是指還未到指
定壽命終止便提前死了,這通常是由於過去的殺生業障造成的。
因此,如果是非自然死亡,你可以通過放生來延壽。
放生是一種無畏佈施,是一種崇高的佈施。
只愛自己
在有些群組裡,有人頻繁地說自己的事情,post 自己的相片,
結果群友一個又一個地退群,
不論是什麼團體都好,什麼圈子都好;就如佛陀所說,
所有人最愛的是自己(UD.41) 。
所有人只有興趣關注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事情,
對我們私人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甚至是完全沒有興趣,
所有人只愛我們能帶給他們的快樂,而不是我們的「自我」。
如果想得人喜歡,不用說自己的事情,只關心別人的事情,
把自己隱形,讓自我消失,
這是少欲的表現。
|
『無愧朗笑』 文/丁乾 |
由於美國高舉關稅大旗,幾乎對世界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課以
高額稅率,致使全球股市震盪,股民哀鴻遍野,許多家庭陷
入現金調度困境,一點都快樂不起來。
尤有甚者,各國持有美債,因獲利安穩成為避險的的理財極
佳方式,而此次關稅調升風波,卻牽動美債殖利率上漲,讓
美國需多付利息,增添沉重的財政負荷。美國除了自己國家
重創外,也波及甚多其他國家,陷入經濟不穩定狀態,大家
都愁憂滿面。
天涯若比鄰,近來,我刻意觀察,每一天碰到聊上幾句的友
人,大都吐苦水的居多,開朗面對的極少,更是聽不到開心
的笑聲,曾幾何時,世間人際常見的開懷大笑,竟然已不復
見,這是何其悲痛之事。
要知,能夠笑得出來,基本上必定心中坦然無愧,凡事遵循
傳統道德規範而行,然而時下五欲熾盛,很多人忙於追求,
而且全無止境,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於心中
強烈地點燃著。
首先,對於財富的奢望窮盡心力,最顯著的是看到股市上漲
就貸款進場,如果股票續漲賺到差價則沾沾自喜,反之,股
市重挫資金縮水時必定憂苦不已,諸如此類,對財富盲目的
競逐,得來的卻是身心俱疲,忐忑不安。
接著是喜好美色與優良物件,導致快速墮落,受苦無量。
《摩訶止觀》說:「色害尤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由此也。
」可說對美麗及使用物品執著甚深,花費巨資頻繁進出醫美診
所,對於甫上市高價服飾、配件爭相購買,用錢不手軟,但是
心靈極為空虛,太注重外表卻始終不快樂。
再來,熱衷名位,縱使職務低微,仍然用盡心思謀取一個亮麗
頭銜,如於民間團體捐款,再爭取擔任負責人,獲得各界尊重。
另對飲食十分講究,蒐羅各地珍貴食材,烹煮高檔餐食,並矢
志不惜花費費吃遍有名的佳餚,嗜吃程度成為年輕族群的食尚。
總之,人世間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爽朗的笑聲,一笑解千愁,
笑聲能夠去除我們心中的鬱悶,能夠活化我們的細胞,讓我們
充滿正能量,昂頭闊步邁向未來。最重要的是,處事須遵循三
綱五常,四維八德,無愧我心,並捨棄慾望的干擾,自然會笑
臉迎人,時而開懷大笑。
|
『未來都是現在的呈現 |
一九四五年十月,有一個小男孩出生於巴西.伯南布哥州一個
貧苦的農民家庭。因家裡非常的窮困,他四歲起,就被迫要
到街上去叫賣花生,但仍然衣不蔽體,三餐不濟,過著非常
飢餓、辛苦掙扎的生活。
上小學後,他經常和兩個小夥伴在課餘的時間,衝到街上幫
客人擦鞋,如果沒有顧客時就得挨餓,而挨餓更是家常便飯。
十二歲那年的一個傍晚,一家洗染舖的老闆送完貨拿了貨款
回來,很高興的要來擦鞋,三個小男孩都急忙忙的圍了過去。
老闆看著三個男孩子渴求的眼神,很是為難。最後,他拿出
兩枚硬幣說:「誰最缺錢,我的鞋子就讓他擦,並且支付他
兩元錢。」
那時擦一雙皮鞋頂多二十分錢,這是十倍的價格,這簡直就
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三雙眼睛都發出了非常渴望的眼神。
一個小夥伴說:「我從早上到現在都沒吃東西了,如果再沒
錢買吃的話,我可能就會餓昏了。」
第二個夥伴說:「我家裡已經斷糧三天了,媽媽又生病了,
我得給我家人買吃的回去,不然!我晚上得挨餓,還要挨打
了……」。
小男孩看了看老闆手裡的兩元錢,頓了一會兒,說:「如果這
兩元錢真的讓我掙到了,我會分給他們一人一元錢!沒關係!
我自己還忍得住。」
小男孩的回答讓洗染鋪的老闆和兩個小夥伴大感意外,三個
人都睜大了眼睛看著他。
小男孩說:「他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都已經餓了一天了,而
我至少中午還有吃了一點花生,我還有力氣幫您擦鞋。請您讓
我來擦吧,我一定會讓您滿意的。」
老闆被這小男孩俠義的心腸感動了,就說:「好吧!你來擦。」
待小男孩認真的擦好鞋後,老闆真的將兩元錢付給了小男孩。
而小男孩並不食言,他直接將錢分給了兩個最好的小夥伴。
小夥伴們含著眼淚,瞪著眼睛說:「謝謝你!你救了我們。」
隨即回頭奔跑著消失在街角了。
老闆說:「你都在這裡擦鞋嗎?」小男孩說:「這裡的六條
街區我們都有跑,我們會看時間移動位置。」幾天後,老闆
找到了小男孩,請小男孩每天放學後,到他的洗染鋪當學徒
工,還免費供他晚飯吃。
雖然學徒工的工資很低,但卻比擦鞋子強得多了,而且又有
穩定的收入。
小男孩知道,是因為自己,會向比自己窘困的人伸出援手,真心
幫助別人,才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從此,只要有能力,他
都會去幫助那些生活比自己困難的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只要別
人需要,他都會不吝惜的幫助人家。
後來他輟學進入工廠當工人,為了爭取工人的權益,他廿一歲
加入工會,四十五歲創立勞工黨。
二○○二年,他提出「讓這個國家所有的人,一日三餐都有飯
吃」的競選綱領,贏得了選民的支持,而當選了總統,任期四年。
二○○六年,他再次競選連任,又再次當選總統。
八年來,他奉行「達則兼濟天下」的承諾,使這個國家93%的兒
童和83%的成年人,一日三餐都得到了食物。而他帶領的巴西也
從「草食恐龍」變成了「美洲雄獅」,一躍而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
體。他就是二○一○年底任期屆滿而卸任的巴西前總統盧拉。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緣和任務各不相同,其實結果都是
自己選擇後的呈現。努力的去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多少殷鑑其實都在身邊,大同的世界,淨土的呈現,也是在這
種的基礎上實現。如果人人都是這種的理念,那這世界就是蓮花
佛國,又怎能不清平祥和。
|
『前世自殺,今生還會重複作為嗎? 』
作者:林阿嫂 |
會,但也不一定。
靈魂是有記憶的,就像身體有肌肉記憶一樣。如果前一世是在痛苦
中選擇了結束生命,那這輩子也會很容易會再做出一樣的選擇。
但好家在,習慣是可以慢慢改變的。只要我們撐過了那一關,
一點一滴地練習走新路,未來也能被重新改寫。
雖然「想放棄」的念頭,不會一下就消失,但它可以慢慢被
「希望」取代。
她前世自殺,這一世差點重演
廟裡曾經來過一個女孩,瘦瘦小小的,安安靜靜地走進來,
當時只是來問工作的事,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轉職。
當時她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問題,也沒有什麼怪病或卡到的狀況
。但那天我一看到她,就有一種很沉的感覺。
原來,在因果上,發現她前世是自殺的,因為想不開,獨自
一人走進山林裡,上吊自殺了。
我當時語重心長地跟她說:「妳要記得,這輩子不管發生什
麼事,絕對、絕對不要一個人跑去山林裡。」
「妳前世就是在山裡上吊的,這輩子如果又遇到低潮,很可
能又會走上那條路……」
「這一世,妳要活下去,撐過去才有不一樣的命運,這些話
,妳一定要記在心裡……」
那時我也不知道她聽進去了多少,畢竟她只是來問工作,
沒想到幾年後,她又回來找我了。
原來,她後來幾年過得很苦,先是一場大車禍,差點癱瘓,
接著日復一日地復健,好不容易能走路了,又被診斷出腦瘤
。長達好幾年的時間,幾乎都在醫院跑,手術做不完,痛苦
像一波又一波沒完沒了的浪潮。
她說:「阿嫂,我每天身體都好痛,當時真的每天都想死……
那不是人家跟我說兩句鼓勵的話我就可以爬出來的……」
她很坦白跟我說:「那時我每天都在想,我是不是死了就不
用這麼痛了?」
她甚至想過走去山林裡上吊,也想過去海邊,讓大海帶走她。
但就在那個當下,她腦中忽然浮現我當年講的那句話:「妳
這一世要活下去,撐過去,才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她說她當場哭到不行,哭完也沒力氣走了,就回家了——
然後,她活了下來。
靈魂走過的路,會變成一條「慣性」,自殺不是單一事件,
對靈魂來說,那是一條「熟悉的路」,就像我們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習慣,靈魂也是。
有些人壓力大會暴吃,有些人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跟人交流。
而對曾經自殺過的靈魂來說,如果前世在痛苦中選擇了結束
生命,這一世也很容易出現一樣的念頭。
恐懼、絕望、無力……這些情緒,很多人都曾有過。只是有
些人懂得求救,有些人選擇隱藏,而有些人,就直接走到盡
頭去了。
但反過來說,只要這一世選擇撐過去,靈魂也會變得更堅強。
妳痛,靈魂會記得。但妳撐過去,靈魂也會長出新的力量。
靈魂不只記得痛苦,它也能記得希望。
如果你現在正走在一段很深的黑暗裡,每天都在想:「活著好難。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脆弱,才會總想放棄。
請你不要責怪自己。那不是你不夠堅強,也不是你的錯。是靈魂
走過的路,留下了記憶、留下了習慣,有時候不小心,就又被拉回去。
但這一世,我們可以練習,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就算腳步很慢、
就算中間會痛,還是值得試一試。只要你願意撐住,願意再多走幾
步,那些藏在靈魂裡的痛,就會慢慢轉變成新的力量。
請記住,
能活下來,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這一世,我們不求完美,只求活過去。讓靈魂在這一次,重新長出希望。
|
『和尚多下地獄』
文/
隆波Lersi Lingdam |
曾經,有一位僧人在方帕那空寺獲得了「昭坤」級別的尊崇。
他說:「出家三十年就能不墮地獄」,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看法。
出家年份越久,業力越重,因為這個出家的人一生犯戒很多。
當這個和尚死了後,我有一次打坐下到了地獄,並且遇到閻羅王。
我問閻羅王說:「和尚也會下地獄嗎?」
閻羅王回答:「比丘經常下地獄。因為那些和尚是出家人,
但卻不做和尚該做的事,因此下地獄很正常。」
我問:「一位可以向村民宣講地獄和天堂的僧侶,為什麼要下
地獄?」
閻羅王回答:「和尚教村民要做好,但他自己卻沒有像他教的
那樣修行。告訴別人做好事,但他們自己沒有。像這樣的僧侶
都下地獄,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懲罰。」
我問:「我想見『昭坤』。」
閻羅王舉起手,在他身旁就出現了「昭坤」的景像。這位「昭坤
」尊者雙臂張開,雙手被從天花板插出的長矛穿過,矛柄的末端
連接在天花板上。正面也插有長矛,在後面和側面亦是如此,
矛的尖端和它的把手連接在鐵牆上。
也就是說,他的全身都被長矛卡住了,而且還有炙熱的火焰,
無時無刻不在爆發和燃燒他。
之所以必須這樣懲罰這位尊者,是因為這個和尚在他還是人的
時候,已經造了不少業力:
一、當他出家時,他對持戒清淨不感興趣。對打坐不感興趣,
從未有過任何內觀,這與出家的願景背道而馳。
當他不配出家時,因此被歸類為犯罪,是騙子,騙村民說他們
是僧人、占人便宜。
二、利用佛法斂財,購買土地、黃金,發放貸款,這是俗人的
作為,即使其他和尚禁止他這樣做,但他仍然堅持這樣做。
三、當他有財富的時候,他就有了地位的野心。當他有等級時更
陶醉其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縱使看到有真正修
行的人,依然批評和侮辱。
四、因為是僧長、主教,當他是一個大長老時有很大的權力,並
且有很多下屬,任何想要獲得任何職位的人都必須按照費率支付費
用。人們邀請他去講道說法也要帶一大筆錢,這些行為讓他成為了
億萬富翁,有很多債務人、有很多貸款。
五、因為這個僧人是假和尚,出家後卻沉醉於財富、地位、讚譽和
感官享樂。
有一些具有聖戒的比丘,有一定的專注力,擅長於內觀洞察,卻來
膜拜他,因為他有很高的位置,這個業力是另一個讓他下地獄深淵
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