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4年3號 第339期 |
<目次> 堂慶暨繳書法會訓鸞 無極皇母慈音 正道之路/奉旨著書 欺詐之果報/奉旨著書 道德經淺說 修道閒談 社會救濟基金 心靈智慧 善語宣流 沉著穩定/丁乾 2004年南亞海嘯的一個故事靈智慧 如何識別一個人的品行 不要發惡願 鄭興兒改命 發現與發明
|
「堂慶暨繳書法會訓鸞」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四年十二月廿一日
歲次甲辰年十一月廿一日
詩曰:
堂慶繳書靈光現
冬至團圓祈祥年
眾生齊聚參法會
仙佛護佑添福田
聖示:每逢冬至,世人大多會進行祭祖或祭天之儀式,祈求
闔家平安並享用湯圓,同慶團圓,今日堂社慶暨繳書天庭法
會適逢冬至,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齊聚一堂團圓,圓滿之意
不言可喻,誠心感天,眾神仙佛頻頻臨堂,靈光普照,諸賢
生及眾善信無形中亦受到靈光之護佑,洗煉與會者之性靈也。
又示:莊重之法會業已圓滿功成,茲敘錄功果如下:
主事者:二百功。
副主事者:一百五十功。
參與之鸞生:功計一百。
其餘參與之善信,無論男女老少,功計五十。
遠途(南北)者加計三十功,以慰其誠。
又示:聖書「世間生活」業已繳書天庭,敘錄功果如下:
參與締著此部聖書全勤者:記一道功。
參與著書達四分之三以上者:比照全勤論計,
每參與一次著書功記二十,但最高不得超過半道功。
凡助印此部聖書者,依祈願酌予照准,爾後陸續印贈
者同之。
又示:今日法會之誦經組誠心虔誦經文,經聲遠播蒼穹
,辛勤可感,主持者加記五十功,參與誦經者加計功三
十以勉之。
又示:今日之午膳雖採外燴之形式,但仍需有工作人員之
協助,方能呈現一道道美味之佳餚,故今日有協助午膳準
備或清潔工作者,加計十功。又有贊助食材、水果者,
除依功過律記功外,再加計二十功以勉之。以上敕命本
堂功過神逐一敘錄之,不得有誤。
又示:今日一天法會業已圓滿,諸賢生及眾善信辛苦了,
吾不再贅言,今日著書與濟世暫停一次。
可,吾退!
|
「無極皇母慈音」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四年十二月七日
農曆甲辰年十一月初七日
聖示: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懿
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可,吾退!
駕前九天玄女仙姑 降
詩曰:
迷戀世間物
貪圖名利途
縱有福德蔭
終行坎坷步
聖示:母娘臨堂,神人靜心接駕,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
修持彌堅倚心志
煙花紅塵身外擲
茫海浮沉尋覺路
悟道了脫還本質
懿示:娘今日以「立志修持」為題,供諸兒女悟勉之。
「立志修持」
「志」者,乃向也,決之心也。世人身於五濁紅塵,
無論身居何種身份地位,先當立志,方能建其大業,若
不立業,則萬世不能成也。有語云:「吃得苦中苦,方為
人上人,上天不負有心人。」尤以修道之人,更須勤中修
苦,煉至苦盡甘來,倘若有畏難怕苦,懶惰好閒,或喜吃
好穿,或貪色慕名之心者,切莫進入佛門或修道之門,一
旦進入,惟恐半途而廢,有始無終,反違弘誓大願也,應
當誠心抱首,決心修真,立拔萃之志,持恆久之心,持齋
守戒,改過自新,順境志當堅,逆境志亦堅,遇難志不移
,遇魔志不退,任生任死,有始有終。孟子曰:「富貴不
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奉勸諸兒女,良辰難逢,普渡大道遍傳,當放下外在虛榮
,及早立志修身,切莫錯失機緣也。古云:「千年鐵樹開花
易錯過,普渡再難逢」,諸兒女當速發勇猛心與精進心,藉
東土之金,修西方之福,逍遙太虛與天同;當明世上一切皆
是假,有形有象終必壞,肉身非我體,紅塵非故鄉之意,有
緣早悟者,早覺迷路以返本還原!可,
娘回!
|
『正道之路』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韓湘子仙翁 降
二○二五年一月十一日
農曆甲辰年十二月十二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正道之路」一書。
第十四章 「學與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只知讀書,卻不思考,
就容易迷惘、受人欺騙;只顧思考,卻不讀書,就容易想不通
,引起疑惑。學與思必須並重,思考有助學習,確保學的真確、
通達。學習能增進知識,啟發思考,培養明辨是非之能力,兩
者並重,方能有所進益。透過學習,能明白做人處事之道理,
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行知合一,並實踐於生活之中。
孔子學習知識喜歡虛心請教他人並加以思考。有一次,孔子帶
著幾個弟子走了很長的路去拜訪老子,到了老子的住處時,老
子正在閉目養神,孔子不敢加以打擾,靜靜的站在一旁,過一
會兒,老子睜開眼睛,孔子施以禮數,並請問老子做人處事之
道理。老子又閉上眼睛,再過一段時間,老子說:「你看看我
的牙齒如何?」孔子回曰:「您的牙齒都快掉光了,剩下的牙
齒也殘缺不堪」。此時老子又閉上眼睛,過一會又問:「你覺
得我的舌頭如何?」孔子回曰:「您的舌頭紅潤,看起來沒什
麼問題」。此時老子點了點頭又閉上眼睛,過了許久也不再開
口了,孔子便向老子道別離去。
在回程的路上,孔子的學生們抱怨,我們走了那麼遠的路,老
子卻只給我們看牙齒與舌頭,真是無趣!此時孔子哈哈大笑說
道:「老子教了我們大智慧啊!」。他先讓我們看牙齒,牙齒
堅硬,時常上下碰撞,時日一久必然損壞或殘缺不堪,而舌頭
雖軟,卻能與堅硬之牙齒相處,安然無恙,代表舌頭能以柔克
剛,故能保持的完好無缺,此時學生們頻頻點頭,佩服老師不
單單只看到了表面,還能深刻思考其意涵,原來真正的學習不
是別人教什麼我們就記住什麼,而是要自己動腦筋去思考。
現今世人常言,教育多為填鴨式之教育,加上教育制度與升學
主義作祟,時常只教導學生快速解題之方法,甚少去思考解題
過程之源由,只要遇到題型稍一改變,學生便不知如何解題。
又現今網路通訊軟體充斥,甚多世人見他人傳來之訊息
,卻不加以思考內容之真實或合理性,便到處轉傳他人,造
成網路假訊息到處充斥,以訛傳訛,此等皆為缺乏學或思之結
果也。
盼世人皆能心存學與思並用之心,方能在生活、為人處世或
修行之道路上,皆能有所精進矣!
|
『欺詐之果報』
正鸞智筆 李生扶 |
濟公活佛 降
二○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農曆甲辰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欺詐之果報」。
第二回
「受騙投資,故計重施」
聖示:受他人施以小利,被騙投資,警醒後當引以為戒,若不驚醒
,反用同樣之手法故計重施誘騙他人,圈套鄉鄰,將遭罪滿
身,後悔莫及也。
濟佛曰:智筆!今日吾倆要開始出發著書了,透過實例,讓世人能
夠警惕。
智筆曰:弟子在此叩見恩師聖安!請問恩師我們要剖析的案例在何
處呢?
濟佛曰:跟著為師出發吧!
智筆曰:出發?難道是要雲遊?弟子第一次有幸能雲遊著書,既開
心又害怕。
濟佛曰:有什麼好怕的!跟著為師走就對了。
(濟佛與智筆走出虛原堂,見濟佛口唸真言,立刻現出一
朵大蓮花。)
智筆曰:恩師!好大的一朵蓮花啊!
濟佛曰:上來啊!
智筆曰:弟子可以上去嗎?自知靈力尚淺,怕玷污了此朵蓮花。
濟佛曰:你還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還有精進的空間,不用怕!
上了蓮台,亦可對你靈力有所提升。
智筆曰:那弟子就不客氣了。上來之後感覺像坐車一樣,沒有搖晃
之感,且蓮花甚大,即使飛行快速亦相當平穩。
濟佛曰:那是自然!因你第一次乘坐蓮花,吾用稍大之蓮花,怕你
會害怕掉下去。
智筆曰:恩師真是設想周到,不過跟在恩師旁邊,弟子不怕。請問
恩師我們要到哪裡去呢?
濟佛曰:你看下面。
智筆曰:這麼快就到了,這裡四周高牆圍起來,周遭還有很多公司
,難道是台中監獄嗎?
濟佛曰:沒錯!
(師徒二人下蓮花後,往舍房內走去。)
智筆曰:好神奇喔!我們走到哪裡,鐵門一道一道自動打開,好似
有人為我們開門一樣。
濟佛曰:那當然!吾所到之處,怎可能有所阻礙,更何況是有著書
之聖務在身。
智筆曰:那我們要訪問的對象在哪裡呢?
濟佛曰:就在前面這一間牢房內。
智筆曰:看他們正在休息,要找哪一個呢?
(此時濟佛揮動佛扇,將靠近門口的小哥之原靈調出。)
智筆曰:小哥你好!今日我與濟公活佛來此處訪靈,請問你是犯了
什麼罪被關進來的呢?
小哥曰:是濟公活佛嗎?請您救救我,希望活佛能幫助弟子減輕病
痛。
濟佛曰:你把所犯之錯全盤說出,或許能減輕一些罪孽。
小哥曰:好的,沒問題!我是花蓮人,今年三十四歲,在剛出社會
時因收入不多,受到朋友之引誘,說投資股票可以迅速獲
利,剛開始先投資五萬,每週皆有些許報酬可拿,朋友又
跟我說:「想多賺一點,就要投資更多錢」。我心裡想說這
樣賺錢比較快,後來又增加投資至五十萬元,剛開始前二
個月也有拿回獲利,加上當時工作較忙,在第三個月時沒
拿到獲利,要找朋友就找不到人了,心理非常生氣,當下
心想:居然可以騙了錢就一走了之,這樣騙人的手法很好
賺且快速,不如用同樣手法來騙人。
後來便開始用同樣手法找周遭之親戚朋友投資,一開始也
是給點獲利,再鼓勵大家加碼投資,在總共騙到二千餘萬
時,我就遠走他鄉躲起來,心想不會被發現,誰知有一次
在台中閒晃時,正巧被當時被我騙的受害者遇見,報警抓
人,後來被法院判刑七年,真是悔不當初!
智筆曰:自己被騙就算了,還用同樣手法騙人,真是活該被抓。
濟佛曰:這位小哥因前世欠朋友倩務未還,且該筆錢是朋友要辦喪
事用的,故其因果業力延至今世,原本錢被朋友騙之後也
算了了此因果,誰知他自己又因貪念故計重施騙人,除了
要受陽間法律處罰外,另其利用三寸不爛之舌施以詐騙,
口腔及喉嚨亦發生病變成癌,後續就看他自己是否知道行
善以消業障,否則上天將削減其陽壽也。
智筆曰:這麼嚴重?
濟佛曰:當然!詐騙之惡人,會因情節大小及受害者後續衍生之結
果,而造下不同嚴重程度之惡業,如果不知悔改,後果自受。
小哥曰:我已經得到了懲罰,一定聽活佛的告誡。
(此時濟佛將小哥原靈歸位。)
濟佛曰:智筆!我們也該回堂了!
智筆曰:遵命!
(濟佛與智筆同回虛原堂。)
|
『道德經淺說』 |
貴左章第卅一
經文: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解】勇猛的精兵,銳利的兵器,精巧的戰艦,都是最好的
兵器,可是它們都是殺人甚速的武器。也就是說它們都是不
吉祥的東西。連一些動物植物或許都討厭它。所以有道的君
子,是不輕易去用它的。
經文: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解】左為柔、右為剛;左為靜、右為動;左為生、右為死。
因為有道的君子,平時都注重心平氣和。只有在用兵的時候,
才使用「陰謀的殺機」。
經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解】兵器是一種不吉祥的東西。不是君子使用的東西。
所以有道之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它,但是
也要以心平氣和、適可而止為首要的條件。
經文: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
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解】就是戰勝了,也不以為光彩。因為如果你認為那是一件
光彩的事,就是你的心裡很喜歡殺人。喜歡殺人的人,就難以
得到天下人的歸服,所以在治理天下時就難以順利了。
經文: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言以喪禮處之。
【解】所以說吉慶的事,都以左邊為尊上。只有遇到不吉利的
凶事,才以右邊為尊上。因此兵家以偏將軍站在左邊,表示他
不是主將,人殺得不多。而上將軍呢?要站在右邊,表示他是
主將,雖然他居於上勢,可是在他的主權之下殺人眾多,所以
要以凶事的喪亂來看待。
經文: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解】這就是說殺人殺多了,要哀悼哭泣。戰爭勝利了,要以
喪禮的心情去處理。
這一章仍是講戰爭之道,是上一章的繼續和發揮。
上一章著重從後果講,這一章以古代的禮儀來比喻。按中國古
代的禮儀看,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謙讓的意思,「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老子認為,兵器戰爭雖然不是祥的東西,但作為君子,在迫
不得已之時,也要用戰爭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獲
取勝利時不要以兵力逞強,不要隨意地使用兵力殺人。相反
的,對於在戰爭中死去的人,還要真心表示哀傷痛心,並且
以喪禮妥善安置死者。
故事:非好戰的諸葛亮
兀突骨謂孟獲曰:「果不出大王所料。」
孟獲大笑曰:「諸葛亮今番被吾識破!大王連日勝了他十五陣,
奪了七個營寨,蜀兵望風而走。諸葛亮已是計窮;只此一進,
大事定矣! 」
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為念。
至第十六日,魏延引領敗殘之兵,來與藤甲軍對敵,兀突骨
騎象當先,頭戴日月狼鬚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
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罵。
魏延撥馬便走。後面蠻兵大進。魏延引領兵將轉過了盤蛇穀
,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統引兵眾,隨後追殺而來。
兀突骨望見山上並無草木,料無埋伏,因此放心追殺。當他
趕到盤蛇穀中,見數十輛黑油櫃車在擋路。蠻兵報告曰:
「此是蜀兵運糧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糧車而走。」
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趕。將出盤蛇穀口時,不見蜀兵,卻
見橫木、亂石滾滾而下,壘斷盤蛇穀口。兀突骨命令士兵
開路而進,忽見前面大小車輛,裝載乾柴,盡皆火燒燃起。
兀突骨趕忙教退兵,卻只聞後軍發喊,報告說盤蛇穀口已被
乾柴壘斷,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
兀突骨見無草木,心尚不慌,命令將士尋路而走。只見山上
兩邊亂丟火把而下,火把所到之處,地中之藥線皆著火,並
且就地飛起鐵炮。滿盤蛇穀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
著火者。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穀中。
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
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盤蛇穀中,臭不可聞。
孔明垂淚而歎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
,無不感歎。
|
『修道閒談』 文/王文迪 |
因佛隨念與功德而生天的關聖帝君
泰國是全世界華人最多的國家,泰國華人多為移民,因此,
生活習慣、宗教信仰也跟隨移民在當地落地生根。
有一位泰國知名高僧就敘述他曾見過關聖帝君。
這位泰國和尚說:
有一天,大約晚上八點,我還在看書,電燈還亮著。當時我
在北空寺,有盜賊藏在竹林裡,想靠近僧舍,因為那裡有一
尊非常老的佛像。當我坐在那裡時,我看到一位穿著戰士服
裝,華人模樣的人走過來,對我行禮。
我問他:「你是誰?」
他回答說:「我是關羽。」
我問:「你來做什麼?」
他說:「有五個盜賊藏在竹林後面。」
我問:「那要如何?寺廟裡沒有武器,也沒有槍,盜賊有槍嗎?」
他回答說:「他們每個人都有槍。到夜深時,風會吹過來,
他們要用藥物迷昏眾人。他們會爬到僧舍後面。而我則會組
織我的軍隊,也就是你的狗所組成的『軍隊』。」
當時,北空寺有三群狗,一群是我的,一群是帕庫威佔的,
還有一群是弟子吳克魯的,合計有五十多隻狗。
通常這三群狗不會互相來往,各自待在自己的領地。
關羽說:「到九點時,我會組織『軍隊』。
到淩晨一點多,狗就不會再睡覺了。
到了淩晨兩點,它們會開始吠叫,因為盜賊已經爬到僧舍了。
如果狗吠之後,盜賊沒有退下,那就是因為盜賊正在用藥
來迷昏它們了,令狗全都安靜了下來,安靜得讓人以為它
們睡著了。」
(過了一陣子之後)
我聽見狗狂吠的吼聲,我跑出去看,發現了槍支和衣物,
還找到了兩把槍和一把小刀,盜賊已經逃進了森林裡,
而狗群把他們的臉都咬得見骨了。
關羽還說:「明天你可以告訴員警,就能抓到這五個人。」
果然,三群狗的合作讓盜賊沒法開槍,槍都掉了。
後來我才知道,北空寺旁有一座關羽廟,我就住在那廟
附近。之後,我回想起關羽那天以中國戰士形象現身,
於是我想問他:「你到底是什麼?」
他便再次現身,這次是以天神形象,戴著華麗的頭飾。
我問他:「你是戰士,怎麼會成為天神?」
他回答:「戰士也可以做功德。在以前古時候,空閒
時我們都會做功德,我也常常會想到自己胸前佩戴的
佛像。」
上述事件中,關聖帝君所說:「常常會想到自己胸前
佩戴的佛像。」就是六念法中的「佛隨念」。
六念法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佛隨念」中的「念佛」並不是用嘴巴叨唸佛號而已,
真正的念佛是:憶念佛陀的種種德行、風範和那顆清
淨的心,並修習佛陀所教的解脫之道,直至煩惱滅盡。
「僧隨念」的原則是類似佛隨念。
「法隨念」是在憶念種種關於法的特質,如:四聖諦。
修四念住中的法念住也是屬於法隨念。
「戒隋念」是憶念自己的戒德,不順從自己的煩惱雜
染。憶念戒德,內心會生起幸福感。
「施隨念」是憶念自己的布施功德,以捨斷我們的自
私,吝嗇。
「天隨念」是憶念天神,憶念他們的信、施、戒、聞
、慧,以反觀自己是否擁有相同的信、施、戒、聞、
慧,進而學習他們的德行。
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陀、世尊。佛隨念的功德甚強,例如:
一、念誦佛隨念具有保護作用
一般有邪念的餓鬼、夜叉、鬼道眾生,他們對於佛隨
念的力量尤其忌畏。許多大師父他們一個人住在森林
,那些阿修羅、夜叉、鬼道眾生,都不敢去靠近,就
是因為他有「buddho(佛陀)」。
曾經有一個人因為某些原因而中了別人的降頭,他就
是靠憶念佛陀的德行,念誦佛隨念散發慈悲心、培育
正念,而擺脫降頭。後來請人下降頭的人後悔了,
也間接承認了錯誤。
二、念誦佛隨念就會讓我們的心清涼平靜下來,而且
念誦佛隨念天神知道了會隨喜,也會守護念誦者。
三、當身心失衡時,憶念佛陀的功德,能獲得穩定、
溫暖與支持的力量,以致能夠安忍身心的創痛。
曾經有一位女子罹患乳癌,試過各種草藥,同時也
求過各種鬼神,但都效果不彰。後來一位朋友教她
念誦佛隨念之後,她就經常夢見圓滿的月亮。月亮
好大、好圓,白光雖強但一點都不刺眼,而且不知
不覺被月光包圍。
月亮下,佛陀在樹下坐者,她在夢裡跪下,向佛陀
禮拜求願,願疾病好轉,結果一年多後成功了!從
此以後,她去除傲慢、虛偽、得意忘形、只想拿好
處的行為,而廣行善事,大方付出。
四、念誦佛隨念能安定身心,具有禪修修定的功效。
念佛功德,能去除貪、嗔、痴,讓心生起喜樂、輕
安,因此,能發展出定力。
時常憶佛、念佛,就能將自己的身心與佛陀的功德
互相輝映,讓自己的內心呈現平靜、祥和、安全,
經常體驗著清明的覺性,並洋溢無限的信心、光
明與喜樂,實乃簡易又有效的修法之一。
|
『心靈智慧』 |
虧妻者百財不入
「虧妻者百財不入」其含義是指對妻子不好,事業和經濟上
難以成功。
在傳統文化中,家庭是男人的根基,而妻子則是核心。夫妻關
係不佳會影響家庭氣氛、夫妻情緒和孩子的成長。
男人應尊重關心妻子,建立良好關係,讓家庭成為避風港。因
為,只有家庭穩定幸福,男人才能在事業財富上取得成就。
此外,從風水學角度來看,女人為水,水為財,有水聚名堂多
財帛。古代先成家後立業,便來源於此。男人有了妻子,家裡
就有了家財,家財穩定了,才能入百財。
所以說,女人的存在和行為會對家庭的運勢產生重要影響,
男人想要有財就要對妻子好一點。
有結婚的人可以回顧往昔,當你就和另一半吵架,且吵得很凶
時,那段時間的運氣和財運都不會太好。而凡事都怨妻子不好
,斤斤計較的男人,他們這輩子也幹不了什麼大事。
有人說:「大不了就換個人」,其實,換誰都沒有用,因為
不會游泳的人即使換了游泳池也還是不會游泳的。
我舉一個真實的因果案例作說明:
小張是一位熱愛健身運動的大男孩,二○一七年,他在一家
健身房認識了一位女子,他們一見鍾情,短短的一個月的相處
之後,他們就決定今後一定要在一起。
後來,小張和女朋友決定一起共同創業。
他們在一年之內,創建了兩家店鋪,店鋪主要是賣三明治和
輕食的,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二○一九年的夏季,他們又
創建了第三家店鋪。二○二三年的年初,他們再創建了一個
酒吧,酒吧主要向客人提供雞尾酒以及飲料,總體而言,這
些年,他們的生意做的十分的好。
二○二三年九月,小張和他的女朋友結婚,婚後妻子他生了一
個可愛的女兒,有了孩子之後,他們也是越來越幸福。
然而,就在他們的孩子出生一個月的時候,小張透過網路結識
了一位女孩,小張被她漂亮的外表所吸引,經不住誘惑下,一
日晚上,他背著妻子,和這位女孩出去鬼混,事後小張和他的
妻子解釋說,他只是出去見了個老朋友,喝了點酒,所以晚上
回家很晚,他的妻子也相信了他的謊言,就這樣,小張和這位
女子經常在外面私會。
但是,古人有云:「舉頭三尺有神明」,騙得過世人,騙不過
天地鬼神,就這樣,有一天下午,小張出去辦點事情,手機恰
好放在了店裡面,他的妻子無意間發現了小張出軌的事實,她
當時又氣憤又無助,等到小張忙完回到店裡面,妻子質問他為
什麼要出軌?為什麼在孩子這麼小的階段和其他女子亂來?
小張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才能讓妻子原諒他,只是解釋說,他
是一時糊塗,以後一定不會再犯。
可是,他的妻子已經被他徹底傷害,因此提出離婚,小張當然不
同意,但是他的妻子依然堅持要離婚,小張無奈之下和妻子辦理
了離婚手續。
離婚之後,二人平分財產,小張繼續經營剩下一部分的店,且繼
續創業。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雖然重新創業,但是他是做什麼虧什麼,
開店只虧不盈利,短短的半年時間,就虧了近百萬。
他四處和朋友借錢,試圖想彌補生意上的虧損,但是這根本就是
無法達成的,這就是一個無底洞,他的朋友也害怕錢財打水漂拒
絕再借給他錢。
小張最終的結果就是,重新創業虧損百萬,妻子帶著孩子和他離
婚,他失去了婚姻和孩子,也失去了事業,因為創業失敗,沒有
收入,而後悔莫及。
這個案例正好應驗了「虧妻者百財不入」的真理。
|
『善語宣流』 |
水到絕境是瀑布,人到絕境是重生
人想開了就是幸福,想不開就是痛苦,很多時候不是跟事過
不去,而是跟心過不去,總是想太多,所以壓力很大。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願
以償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沒有一件事
,能讓你滿意。
所以,要接受不完美的周遭人、事、物,然後再向前走。
旺自己就這麼簡單
旺自己很簡單,只要記住以下六句話:
一、過去的事別瞎操心,不管對錯都放過自己。
二、別人怎麼評價你,聽聽就行,別太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別追求完美和圓滿,要知道,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四、別為沒發生的事瞎操心,活在當下,不要預知明天的煩惱。
五、別想著去改變別人,管好自己就行,永遠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六、做個情緒穩定的人,人的運氣藏在脾氣裡,正是:言慢者貴,
性柔者富。
相遇 人這一生本就是分分合合,有的人慢慢淡忘,成了生命中的過客,
有些人卻刻在心裡,成了一生的想念。
很多人都擁有過一段深愛,卻無法共度一生的感情,這沒什麼可遺
憾的,求而不得是常態,不圓滿才是生活,人這輩子所有的相遇都
是久別重逢,相遇已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擁有時好好珍惜,失去時淡然相送,才是豁達的人生。
世上最難測的是人心,最難躲的是人嘴。
這個世上,看你笑話的人遠比幫你的人多,幸災樂禍的人遠比雪中
送炭的人多。
所以,做人不能太精明,太精明朋友就少了;事情不能太較真,太
較真餘地就沒有了;感情不能太執拗,太執拗失望就會增多。
當你遇到不順遂,只要整理心情,重新開始就好了。
|
『沉著穩定 文/丁乾 |
人生是個試煉場,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考驗,以砥礪心志並提升
抗壓力,經過不斷地撞擊催逼,自然而然茁壯成長,成為人格
健全思慮周密的實踐者。
記得,過往曾服務於文化機構,接踵發生二事,都是十分棘手,
幸賴善用步履修行的慈悲情懷,果斷火速處理,讓損害降至最
低,其中一件竟然開啟新契機,解決沉痾積弊。
當時,該文化機構弊病叢生,地方首長特別交付我去接掌並整
頓,這項工作十分艱鉅,為了拓植藝文面向與內涵,我毫無懸
念勇於承擔。
到任後我重新檢視各組室業務且略作調整,其中負責採購營繕
人員,因外界屢有詬病,我直接找其面談,告知他將調至圖書
單位,屬靜態工作,可利用餘暇研讀,俾參加高等取得資格,
有利日後升遷。
這位同仁係大學畢業,一表人才,尤其文筆及口才均佳,在仕
途中如果做出績效,前途看好。
然而,有一個假日,當我在戶外主持一個大型藝文活動開幕時
,辦公室的助理小姐,急促地跑到會場告知我,先前調離總務
職務的同仁心存不滿,拿著刀子進入我辦公室恣意毀壞設備,
並聲稱找我算帳。
待活動順利進行告一段落,我馬上趕回辦公室,看到這位同仁
拿著刀子站立著,我走到座位處義正辭嚴地告訴他,生命是平
等的,何足畏懼,你傷了我必得相對報應。
今日,你破壞公物威脅主管行為,我待會現場拍照並召開考績
會議處,此等事證已合於記二大過免職。
他一聽,知道事態嚴重,工作馬上不保,旋即改變態度,央求
我不要追究,他願謹守本分決不再犯。我要求他當場寫下悔過
書,載明如有觸犯願受最嚴厲的處分,他深表悔意立即書寫,
此事告一段落,這位同仁也未再滋事。
然而,過了一段時日,人事部門告訴我這位同仁已多日未上班
,且行蹤不明遍尋不著。過幾日從台南傳來,該同仁因吸毒從
頂樓墜落而亡,待火化骨灰送至佛寺進塔,我率同事前往弔祭
,場面哀淒,我焚香告知這位同仁,好好在此潛修,期能出離
往生極樂。
另文化機構所屬演藝廳竟於到任後不久,發生冷氣馬達過熱導
致燃燒焚毀,起因於管理人員過於鬆散,疏於保養所致。
因演藝廳為全縣唯一大型集會、演出場所,停擺茲事體大,於
是我迅速邀集保險公司、法制人員、承辦同仁,就火災險投保
契約逐條審視,在法理框架下,找出理賠依據,並訂出請求賠
償金額。
經提送保險公司後核撥下來,順利將已燒毀的大型冷氣主機修
復,使室內演藝表演恢復正常運作。
歷經此二件突發事故後,文化機構一掃陰霾,涵蓄的能量全部
釋出,逐步開展漸有嶄獲,績效於焉浮出。凡此都賴遇事沉穩
果斷,慎密思慮立下決定,尤其心存慈悲感化一切,才會使
事情柳暗花明,否極而泰來。
|
『二○○四年南亞海嘯的一個故事 |
南亞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超過八萬人死亡。
有一對來自澳門的夫婦正在泰國普吉島度假,,他們已經抵
達普吉島的一家渡假酒店,住在海邊木屋。
耶誕節那天,他們注意到大量蟑螂從地板上爬出來,牆壁有
裂縫,這很不尋常。他們認為海邊木屋附近可能有衛生問題
,導致各種昆蟲跑出來尋找食物。於是他們向飯店反映這件
事,但工作人員也覺得難以解釋蟑螂從哪裡來,因此,安排
這對夫婦入住離岸三百多公尺的飯店房間。
第二天早上,夫婦準備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後再去海邊游泳
,不過,當他們進入酒店餐廳,才發現海嘯已經來到海岸邊
,淹沒了酒店和附近地區。
當大水退去後,他們前往海灘巡視,發現原來自己住的海邊
木屋,已經被捲入海洋中而完全消失,留下了錯愕震撼的一幕。
有時候業力很奇怪,過去沒有犯過這樣的惡業,無論世間發生
什麼大事,都不會影響我們。總會有一些原因和條件讓我們
能避免災難。
所以,五戒十淨業是非常重要的。戒律阻止我們作惡,當我
們不造惡業時,或沒有惡業時,才能為未來的自身避免災難。
|
『如何識別一個人的品行』 |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曾說:「想了解一個人的品行,就去
看看他交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可以隱藏自己的
品性,但他的朋友和夥伴往往藏不住。」
馬斯克說得沒錯,∼
佛陀在《相應部•界相應》中說:
下劣的人會和下劣的人聚在一起,
良善的人會和良善的人聚在一起,
執著外表的型仔會和執著外表的型仔做朋友,
小氣的人會和小氣的人做朋友,
喜歡說是非的人會和喜歡說是非的人做朋友,
傲慢的人會和傲慢的人做朋友,
玻璃心的人會和玻璃心的人做朋友。
慷慨的人會和慷慨的人做朋友,
有戒德的人會和有戒德的人做朋友,
心平靜的人會和心平靜的人做朋友,
有智慧和無私的人會和有智慧無私的人做朋友。
我們是什麼人?看看我們周圍的朋友就知道了。
|
『不要發惡願
文/喬正一 |
世間的禪定就是四禪八定,這一點佛教與外道並沒有不同。
而不同之處在於外道是為了禪定而修禪定,他們把禪定當作
終極目標;然而佛教並不是為了禪定才修禪定,禪定對於佛教
徒而言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是為了修「觀」所打下的基礎。
佛陀成佛以前,曾在印度的森林裡摸索解脫之道,他曾拜優陀
羅迦羅摩、阿羅邏迦羅摩等兩位當代印度的禪定靈修瑜珈大師
為師。
這兩位大師分別證得世間禪的最高成就,優陀羅迦羅摩證得無
色界定的非想非非想處定;阿羅邏迦羅摩大師則證得第四禪的
無想定。
當佛陀成佛以後,第一時間就是想去度化這兩位大師,只可惜
這兩位大師福薄緣淺,竟然都先一步往生,無緣聽聞佛法。
後來,佛陀以神通去觀察,發現這兩位大師分別投生在無色界
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與色界最高的無想天。
佛陀又發現這兩位大師生前在禪修時,都曾受過干擾而發過惡願。
優陀羅迦羅摩大師在禪修時曾被空中的鳥與陸地的走獸所干擾
,當時他很氣憤,也發願要屠殺這些飛禽走獸。後來,這位大
師很精進,終於重獲禪定,證得非想非非想定,死後轉生到非
想非非想天。
但當他在非想非非想天的定境退失以後,就要重入輪迴,投生
到人間變成一隻飛狸,專吃飛禽走獸,那些被他吃的動物都是
在他修行時障礙他的飛禽走獸。
這隻飛狸也因為造下太多的殺業,最終餓死,死後下墮地獄。
另一位阿羅邏迦羅摩大師,在修行時曾被水中跳耀的魚吵得無
法入定,也因此他曾發惡願要宰殺這些魚。後來,阿羅邏迦羅
摩大師很精進,又重獲禪定,死後轉生到了色界最高的無想天。
當他在色界的無想天壽命結束後,又投生到了人間一處沒有佛
法的國家當暴君,他殺人無數,造下很嚴重的殺業,死後因惡
業墮入了大地獄。
不管是第四禪的無想定或八定的非想非非想定,都是世間禪定
的最高成就,能有這般成就非常的不容易。也因此,佛陀認為
如果這兩位大師還在世的話,只要他們一聽聞正法,以他們雄
厚的「戒」與「定」的基礎,一定能當下證得解脫。
但,這兩位大師沒有福報,錯失了聽聞佛法的良機,就算他們在
天界享有八萬四千大劫的壽命,可一旦天福享盡,依舊要下墮
欲界,甚至有可能墮入惡道。
這個事例,發人深省,予人啟示良多,讓我們心生警惕!
|
『鄭興兒改命 |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相士叫袁珙,字柳莊。他著有《柳莊神相》
一書,是許多學習相術人的必讀課本。
袁珙在朱棣還是燕王時,就慧眼識得他是真龍天子。待朱棣
登基後,封了袁柳莊一個三品官。
袁珙有一個兒子叫袁忠徹。他也得了其父相術的真傳,幫人
看相沒有不靈驗的。
當時有一個王部郎,家裡的人經常生病,因此愁容滿面。一
日,袁忠徹前來拜訪,正聊著這事呢,正好一個叫鄭興兒的
僕人端茶上來。袁忠徹看了這僕人一眼,大驚道「原來如此」。
等僕人離去之後,他告訴王部郎,這位僕人命運多舛,而且
妨主。王部郎雖然不捨鄭興兒忠厚老實,做事勤謹,但是為
了家人著想,只好和鄭興兒說明原因,遣送出門。自此果然
家中人口平安,全家都覺得袁忠徹果真相術了得。
這鄭興兒也真是忠厚之人,無故被譴走,也不曾抱怨,暫時
沒處去,於是就住在一間破廟裡。有一日,鄭興兒上廁所,
見牆上有一個布包,打開來,卻是二十多兩銀子,當下十分
高興,「造化,造化,有了這銀子就不怕窮了,被主人趕出
來也沒事了。」
可是轉念又一想,袁神相說自己命該窮苦,怎有福氣消受這
些銀兩?若有人丟失這麼大一筆錢,鬧出幾條人命來如何是
好?還是等人來找時,還給他吧!拿定主意後,鄭興兒就在
原地等候,天黑之後,找條草墊子鋪上,竟在廁所睡下等待
失主。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看見一個人蓬著頭,紅著眼睛衝了進來
,看見牆上空空的,大驚失色道:「東西已不見,如何回得去
?」接著就用頭撞牆。
鄭興兒忙上前攔住一問,原來這人姓張,人稱張都管,來自河
間府,這次進京是替他主人鄭指揮來兵部疏通關係,討個職位
的。誰知昨天把主人給的銀兩丟了,回去無法交代,不如一頭
撞死算了。
鄭興兒趕忙拿出了包裹還他,張都管喜出望外,要分一半銀兩
給鄭興兒。鄭興兒說,若是貪你的銀子昨天就都拿走了,何必
還要受一夜臭氣呢。於是把整個包都塞了過去。
張都管用了銀子,為鄭指揮謀得了巡撫標下旗鼓官一職,帶了
鄭興兒回家報喜,並向主人講述了鄭興兒拾金不昧的事情。
這個鄭指揮年近六旬,沒有子嗣,喊鄭興兒進來仔細看了看說
:「此非下賤之相,且器量寬宏,宅心仁厚,它日必有前途。」
於是認鄭興兒做義子,名字改作鄭興邦。之後,鄭指揮連連升
遷,調入京城,做了游擊將軍,鄭興邦也做了武官。
鄭興邦想自己從離京到今日,不到三年,恍如夢境。王部郎此
時還在京,想起主人昔日好處,應去拜望,又恐義父見怪,就
和義父商量,結果義父稱讚他說:「貴不忘帳,新不忘舊,都
是人生實受用好處。有何妨礙?去吧!去吧!」
鄭興邦穿了普通的衣服,來到王部郎府第求見。進去之後就行
大禮,王部郎一時沒認出來,忙叫不敢,鄭興邦道:「主人不
認得興兒了?」部郎仔細一看,真是當年自己送走的那位僕人。
王部郎問這是怎麼回事?鄭興邦就把認了義父的事說了出來。
正聊著,下人通報,袁忠徹來拜,王部郎大笑:「今日來取笑
他一回。」叫鄭興邦換上家僕打扮,依舊捧上茶水。
袁忠徹接茶時,看到鄭興邦,很驚訝地說:「此為金帶武將,
為何在府中做僕人?」
王部郎說道:「這就是我之前趕出去的僕人興兒,他因為沒
處去,又回來了。」
袁忠徹又仔細地看了鄭興邦,答道:「之前沒說錯,今天也
沒說錯,看郎君陰德紋起,必是救人性命,或還人之物,骨
相已變,今日富貴便因此而來。」
這時,鄭興邦大驚:「袁爺真是神仙吶。」於是,就把廁中
還金之事講了出來。
王部郎聽後也欽佩不已:「鄭君德行,袁公神相,俱是不朽
。」當下設宴,三人盡歡而散。
|
『發現與發明 』 文/富老師 |
「真理」必然是被「發現」的,不會是被「發明」的。
所謂的發現是:他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沒看見,一直
到某一個機緣,而被看見而發現了!
式無中生有的創造出來,稱為發明。
「真理」與宗教、立場、條件無關
約翰福音8:32:「你們將明白真理,而真理將使你們自由。」
我這裡所謂的「真理」是:[不論何處、何時、何人、何地
,都會是「真」,不會是「假」]
如果真理跟宗教、立場、條件有關,也就是說,是符合該
宗教、或立場、或條件的時候為「真」,否則為「假」!
那麼,這樣的話,就違反真理的定義,也就不是真理了。
而為什麼要探究真理呢?
因為人心對於要發生的事情,都會有一個期待,或計畫。
如果一個人,能完全照著真理而走,也就是說,他的行為
思想語言都是順著真理,其期待或計畫也是「真」,這個
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永遠都「真」,不會有「假」,他
的心理狀態都是平靜平安和諧滿足滿意的。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要得到完全的自由,就必須找到真理
,並活在真理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