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3年4月號

                    第328期 

 

<目次>

送神接神恩主訓鸞

無極皇母慈音

世間生活/奉旨著書

虛原聖訓

道德經淺說

修道閒談

太上感應篇

社會救濟基金

去除傲慢/丁乾

殺手

仵作

 

「送神接神恩主訓鸞」

正鸞智筆 李生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登台

二○二四年二月三日

歲次癸卯年十二月廿四日

詩曰:

雲車待啟返南天  述職天廷滿佛仙

癸卯鸞生勤效力  齊普聖道功福綿

 

聖示:韶光荏苒,轉瞬間癸卯年又到歲末,吾觀這一年來,堂內諸

 

賢生上下一團和氣,彼此客謙,使堂務得以順利推展,亦使普化之

 

聖業得以有豐碩之成果,有道曰:「家和萬事興」,應當能齊一心

 

志,齊一戮力推廣普化之工作,方不礙道務之推展,吾盼諸賢生能

 

持續堅行之。

又示:每年到了年終歲末之時,家家戶戶都會灑掃庭院,以求家中

 

清潔,並除舊佈新,以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然諸賢生亦該在每年歲

 

末之時,反省己身在這一年來是否心中有塵垢未除?在這一年來是

 

否有犯什麼較大之過錯?亦皆在年終之時深刻檢討,力求在新的一

 

年能遷過向善,以提升個人內在之修為,以求更精進。

又示:今日適逢恩師回天述職之日,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特前來

 

參加,吾心感也,特賜三十功以勉之,然今日有參加堂內清屯者

 

,加計三十功,以慰其辛勞。

又示: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短暫相別是為了下次之相聚,吾在此

 

先預祝諸賢生「新春愉快」,甲辰年再相會了。

      可,吾退。

本堂司禮神登台

聖示:今日為恭送眾恩師回天述職之日,癸卯年之鸞務在此告一段落

 

,癸卯年就此停筆。

      可,吾退。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二月十七日

農曆甲辰年正月初八日

詩曰:

    甲辰開筆氣萬千     萬象復甦景繁衍

    諸子齊心振綱常     廣怖仁風挽倒顛

聖示:舊歲已去,新的一年很快又到來,今日為甲辰年新春開筆之日

 

,吾盼在新一年,諸賢生能了除「心垢」之塵埃,並在新的一年能齊

 

力共普堂務之聖道,盼能在新的一年龍行龘龘,廣佈四海以不諸仙

 

佛之期盼。

又示:「健康」為一切之根本,沒有健康之身體無以談「修」,沒有

 

健康之身體無以「行善積德」,有語示:「要活就要動」,能站便不

 

要坐,能坐便不要躺,以避免養成慵懶之心性。

吾見堂上有許多諸賢生年事已高,更當注意己身之健康,身體一有不

 

適,便該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可治癒之疾可

 

能將無法治癒,切莫因「我執」造成己身偏頗之見,認為小病隨便買

 

成藥吃即可,當保健愛惜己身之健康,愛自己猶如愛家人,親人一般

 

,亦可減輕他人之負擔。

又示:今日適逢補班之日,吾見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虔心參加迎迓本

 

堂眾恩師回鑾之儀,吾心感之也,特賜每人三十功以勉之。

又示:今日為開筆之日,不多說,有請菩薩著書。

可,吾退!

「無極皇母慈音」

正鸞智筆 李生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十一月四日

農曆癸卯年九月廿一日

聖示: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懿

駕,其餘神人排班侯駕。

可,吾退!

駕前九天玄女仙姑 降

詩曰:

萬念隨風過,無慾解心魔,

學道明真理,逍遙過生活。

又示:母娘臨堂,神人靜心接駕,不得失儀。

可,吾回!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

鸞文聖語勵身心,堅志持修免淪沉,

安貧樂道無私慾,功成果滿鬼神欽。

又示:娘今日以「安貧樂道」為題,供諸兒女理悟之。

             「安貧樂道」

        「安貧」者,安份守己也,不因貧窮而做出逾矩之事,能認

 

清己身貧窮之處境,不加奢求,泰然自若者稱之。「樂道」者,

 

喜歡向正道而行,樂於研究道之真理,雖貧窮卻能維持其向道之

 

志者稱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亦即

 

指金錢地位不可使自己迷戀腐化;貧苦窮困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

 

;權力威嚴也不能夠使自己屈服變節。一般世之人,大多會受富貴

 

、貧賤、威武所動心,然而樂道之人則無物慾之念,只以自己修道

 

是否通透不精?而以為憂,其道心堅定,自強不息,此等之人,要

 

功成果滿之日可待矣!

         四書論語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語在說明孔子稱

 

讚顏回能安貧樂道之素質。顏回平時生活自奉菲薄,平時吃飯時只

 

能竹子所做之圓碗代替,吃飯時只取一小碗粗飯而食,而喝湯時亦

 

只舀一瓢飲之;其居住之處在一偏僻之小鄙巷,換作一般人早就痛

 

苦難奈受不了,但顏回卻始終能夠泰然處之,並樂在其中,始終保

 

持其安貧樂道之素質,真不愧是一位賢人也。

          由上述可知,一個人若能安貧時,便能守其本份,認清己身之

 

現況身份而面對之,斷不可罵風呵雨,怨天尤人,怪天怪地,當了

 

解今世之所受乃前世所為,亦即「認份」而修之。而要能「樂道」

 

者,要無私無慾,斷不可因貧而諂媚,因窮而作亂,或因受困苦而

 

退志,並持志堅而修道,則道不遠人矣!

         中庸亦提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夫道者

 

,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賭,恐懼乎其所

 

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此大意是說人之自然稟賦稱為性,依照本性行事謂之道,而依

 

道之原則進行修養謂之教。所謂的道,無時無刻都不可離開人,一

 

旦脫離便不是道。所以修道之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無論當下有沒

 

有人看到或聽到,都該時刻戒慎恐懼,確保己身之言行舉止皆為端

 

正,所以修道之人,尤其在獨處時更該注意己身之行為,切莫以為

 

暗室可欺、神佛不知。

         今日母娘以「安貧樂道」為題,提出古之聖賢所展現之氣度

 

風範,可做為諸兒女當仿效之對象,故娘奉勸諸兒女,儘早放下

 

俗塵雜念,速速知醒而修,安貧樂道,以期早日能回娘之身邊團

 

聚也。

         可,娘回!

『世間生活

正鸞智筆 李生扶

南海觀世音菩薩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農曆癸卯年十月初六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世間生活」一書。

 

第七回 職場男女守份際

 

聖示:宇宙浩瀚無垠,人類乃何等之渺小,如滄海之一粟,若不知

發揮己身之價值而鄙視自己,看輕自己,則將枉費為人身矣!

菩薩曰:智筆,又見面了。

智筆曰:弟子在此叩見恩師,恩師是否記得上週才提到因為溫室效

應,造成天氣異常高溫,沒想到一週過後,冷氣團就報到

,氣溫驟降,變化真是多端難測啊!

菩薩曰:沒錯!如吾所言,現今氣候之變化乃地球溫度上升所致,

大家要提高警覺才是。

智筆曰:每到寒流一來,氣溫驟降,便看到新聞上報導很多人猝死

,造成生命的終結,真是可惜啊!

菩薩曰:天氣一變冷,人體之血管容易收縮,即所謂熱脹冷縮之

        理,如果世人平時不知保養身體,成天大魚大肉又不運

        動,易造成體內血脂上升,血管易造成阻塞,故時常聽到

        有人腦中風、高血壓、或是心肌梗塞而死亡等,故當注意

        保暖,加上現今世人總喜歡喝冷飲,易造成體內冷熱失調

        ,長期下來,五臟六腑失衡,若再遇造寒冷之氣候,身體

        自然產生許多毛病,觀堂上亦有不少賢生年歲已高,亦當

        注意保暖,平時應多喝溫開水,少喝冷飲,以保養己身。

智筆曰:感謝恩師提點,相信堂上眾師兄姐會謹遵恩師教誨。請問

恩師今日所要警示之案例為何呢?

菩薩曰:待吾現景讓你瞧瞧便知。

(此時菩薩輕拂衣袖,場景立刻現出。)

智筆曰:此場景好似一間老闆之辦公室,空間明亮寬敞,有一位秘

書,應該是秘書吧?正在向老闆報告今日之行程,是吧?

恩師!

菩薩曰:沒錯!此場景所呈現的就如你所說一樣。

智筆曰:那這樣的情況很正常呀!有什麼異樣嗎?

菩薩曰:你有所不知,吾再現一場景給你看看便知。

(此時菩薩再次拂袖,立刻現出一餐廳包廂之場景。)

智筆曰:此處是餐廳之包廂,剛剛那位老闆好似在宴客,秘書在旁

        陪同,飯局似乎已盡尾聲,老闆有幾分醉意,由秘書攙扶

        著,但好像不是往出口方向走去,而是坐電梯往樓上而去

        ,他們是要去那裡呀!

菩薩曰:此處是一家飯店,樓上當然是客房啊!此秘書攙扶老闆到

樓上房間休息。

智筆曰:那帶老闆到房間休息有何問題嗎?難到帶進去就沒有出來

菩薩曰:你猜對了!進去之後到了天亮才出來,其中之過程不必我

說世人自想便知。

智筆曰:難道他們不是夫妻嗎?不然怎可孤男寡女共處一室。

菩薩曰:如果二人都是單身就好,錯就錯在二人都各有家室,且常

常暗通款曲,在公司大家都看不出來,二人時常利用職務

之便,利用應酬、出差之名義偷偷來往。

智筆曰:那這二人之另外一半都不知道嗎?

 

菩薩曰:當然不知道!不然早就東窗事發了,但夜路走多還是會遇

        到鬼,吾倆再看下一場景。

(此時菩薩再次拂袖,現出另一場景。)

智筆曰:此景好似大型會議中心,老闆又帶著秘書來開會了,開完

        會之後二人欲一同回房間,此時剛好有一男子叫住了秘書

,並大聲斥責,此狀況是怎麼回事呢?

菩薩曰:此男子是秘書的先生,秘書告訴其先生說要與幾個閨蜜一

同出遊,結果剛好在此被其先生撞見,但此秘書閃爍其詞

,在其丈夫再三逼問之下,此秘書坦誠與其老闆有染,其

先生事後便一狀告上法庭,並訴請離婚,後續除老闆被判

刑外,法院亦判決秘書與其丈夫離婚。

智筆曰:此種結局真是咎由自取,明知介入別人的家庭不對,卻還

        是執意為之,況且二人又皆有家室、亦是為人妻為人父之

        人呀!

菩薩曰:此秘書因被錢財薰心,認為勾搭上老闆能得到些許金錢,

便靠著己身有幾分姿色而不斷勾引老闆,加上此老闆之老

婆工作亦相當忙碌,根本沒空理自己的老公,一個推力、

一個拉力,造成其在外面亂來都不知道。

智筆曰:現今之社會時常聽到婚外情等現象,亦時常發生在職場上

        ,同事白天長時間相處,若一旦把持不住,便容易擦槍走火。

菩薩曰:沒錯!現今的社會不比以往,已非傳統的「男主外,

 

女主內」之社會,為了共同負擔家庭經濟,許多婦女亦到社會

上工作,加上功利主義作祟,容易使職場上之男女產生拜

金之思維,總想高攀上有錢人,讓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好處

。其實無論在職場或與他人相處時,男女之間本就當保持

適當之分寸與距離,位居上位者,不可濫用職權欺壓、威

脅他人,亦不可藉工作之便藉機引誘對方;男女平時交談

時亦不可口出輕蔑之語、開黃腔,看不起女性,男女皆當

嚴格遵守份際,已成家之男女者更該守護好家庭,把持好

正確之信念,不輕易受外界所惑也。

智筆曰:恩師教誨的是,希望世間之男女,無論是單身或已有家室

        者,在男女相處之時當遵守基本之禮節,遵守「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之矩,以免被對方看

        輕,嚴重者更有可能身敗名裂啊!

 

菩薩曰:是的!今日著書先至此即可。

可,吾回!

南海觀世音菩薩 

二○二三年十一月廿五日

農曆癸卯年十月十三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世間生活」一書。

 

第八回 防微慮遠避災愆

 

聖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日所遭受到之問題,係肇因於

      缺乏深思熟慮之作為,今日之作為若未經過長遠之深思熟慮

      ,將來必遭受苦果,此皆為「自作自受」,世人當體悟萬事

      皆有「因」「果」,切莫再以「走一步算一步」之思維度日也。

菩薩曰:智筆,吾倆又見面一同著書了。

智筆曰:弟子在此叩見恩師。

菩薩曰:此部「世間生活」聖書開著至今已第八回了,你有何感想 啊?

智筆曰:啟稟恩師,弟子承蒙上天之眷顧能奉旨著作聖書,此乃弟

        子之榮幸,當然更感謝恩師之指導與協助,方能順利諦造

        此書。此外,更特別之處,是弟子發現,此部聖書顏曰:

        「世間生活」,所警世之案例卻特別貼近世人之生活,提

        醒世人要注意平時所疏忽之細節,此部聖書之案例呈現的

        特別寫實,更貼近於生活,讓讀者能更有感觸。

菩薩曰:你觀察的甚為細膩,不枉費吾帶著你著作此部聖書,你能

        承蒙上天眷顧著作此書,亦是你代天宣化之意志彌堅,上

        天方能頒旨著書,否則一般之人哪有此機會呢?

智筆曰:弟子知道!今後將持續盡力代天宣化之工作。

菩薩曰:此外,此部聖書吾亦希望能藉由警示生活上之案例,提醒

        世人「處處留心皆學問」,很多細節不要因小而疏忽,能

        在惡源形成之初便制止不再犯,以免累積罪愆,加上人際

        關係錯綜複雜,有時一不小心便造下惡業而不自知,此亦

        是此部聖書之目的也。

智筆曰:仙佛真是用心良苦啊!對了,請問恩師,今日所要警世之

        案例對象為何呢?地點在何處?

菩薩曰:今日吾不現景呈現案例,吾倆來談談「未來」。

智筆曰:「未來」,是要告訴弟子的「未來」嗎?好期待!

菩薩曰:你想得美,吾怎可洩漏天機,吾所指之「未來」,指的是

        如聖示所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吾今日要闡述

        現今世人之做為,提醒世人未來需注意之處。

智筆曰:原來如此,讓弟子空歡喜一場,請問恩師要從何處談起呢

菩薩曰:吾將從世人日常生活中舉例說明,首先從「食」談起。

食:世人因現今生活較富裕,心中之口慾亦隨之而增,無論天上

 

飛的、地上爬的、無所不吃、無所不殺,且熟食吃膩了,變換吃

 

生食,無形之中,身體將產生甚多毒素,亦累積許多殺業,在罪

 

業加重後,將使身體之疾病提早衰老,進而衍生現世之報;加上

 

現今世上之動物幾乎都被世人吃過了!未來還會異想天開抓什麼

 

來吃?吾真不敢想像。

再者,由於世之人常常大魚大肉又缺乏運動,有些學生唸到了

 

「高三」,就得到了「三高」,造成許多肥胖之體質

,日積月累,許多文明病提早發生,不可不慎矣!

智筆曰:是啊!弟子亦有發現,現在許多學生都有肥胖之問題,很

        容易造成糖尿病而不自知,這也就是為什麼糖尿病有年輕

        化之趨勢。

菩薩曰:沒錯!再來說「衣」的部份,

        衣:現今世人家中,衣櫃內的衣服總是不夠放,世人常說

        什麼:「女人的衣櫃總是少一件衣服」,聽了真是可笑!

        試問一個人的軀體就這麼大,即使每日換穿一件,能換多

        少件,實不該造成無謂之浪費,有些衣服甚至一年穿不到

        幾次;再者,有許多年輕女子,仗著面貌、身材皎好,為

        了吸引他人之目光,喜花枝招展或穿著暴露,始終不知,

        一個人真正所謂之「漂亮」,乃由內心所散發出來之氣質

        、修為、涵養,一般往往穿著暴露者,往往都是為了吸引

        他人之注意,內心多缺乏自信,且穿著暴露除會使人認為

        此女人輕浮外,若遇到有邪念之人,心中生起歹念,更易

        引人犯罪,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住:再來談談住的問題。世人常說,房子愈來愈貴,下一

        代將買不起房子,試問,房價之所以會高漲,亦是世人自

        己炒作而造成,上一代為了賺錢或累積財富,大量買屋、

        賣屋,久而久之房價不斷堆疊、價格自然上漲,受害的還

        是下一代。故房子夠住就好,一個人每晚所睡之床也就那

        麼大,再大、再豪華的房子也都是世人為了炫耀,充面子

        所用,實在不該奢華也。

      行:現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已發展出電動汽車、機車,

      加上甚多產業所需之電量日益增加,世人之生活越來越離

      不開電,試想世人若有數日無電力可用,將何以生活呢?

      故當思考未來電力將成為世人極需倚賴之能源,若平時不

      知節約用電,過度耗用,將來受苦的還是世人自己矣!

智筆曰:恩師今日從「食」、「衣」、「住」、「行」生活中各面

        向提醒世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讓弟子也想當有

        感觸,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

菩薩曰:然也!正所謂「積沙成塔」、「積水成河」,任何事物皆

        是自小積累而成,若為「惡習」,當立即斬斷戒除之;若

        為「善行」,當持續戮力行善之,方可維持個人良好之品

        德,且在行任何事之前,更當考慮後果再為之,就好像下

        棋一樣,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在走這步棋時就該思考好下

        一步、下下一步,才不會全盤皆輸,盼世人在行事時能猶

        如下棋一般,多思、多慮,再起步。

智筆曰:今日恩師所闡述的甚為有道理,盼讀者亦能學而習之。

菩薩曰:今日說了很多,著書先至此即可。

可,吾回。

 

 

 

南海觀世音菩薩 

二○二三年十二月九日

農曆癸卯年十月廿七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世間生活」一書。

 

第九回 冤冤相報何時了

 

聖示:是非善惡,皆由人心自造,一個人之心中所想為何,一切事

      物便將成為心中所想之事物,若心中常存怨恨,則所見之萬

      事萬物終將不會是美好的。

菩薩曰:智筆,吾倆又見面一同著書了。

智筆曰:弟子在此叩見恩師,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癸卯年即將過

        去,甲辰年即將到來,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剛過,現值秋冬

        交替之際,又見許多病毒病症齊發,真是使人防不勝防啊

菩薩曰:每到秋冬交替之際,此種溫度最適合病毒繁衍,許多病毒

        喜存在低溫環境,加上天氣冷,大家亦喜待在室內,密不

        透風,加上若未做好個人防護,當然病毒更加容易傳播,

        也因此每至秋冬之際,醫療院所總是人滿為患,尤以小孩

        與老人居多,加上老年人之免疫機能不比年輕人,更應當

        做好個人防護之工作,除吾之前所說,平時多喝溫開水保

        養身體外,平時沒事減少去室內公共場所,若一定要去也

        要佩戴好口罩,以免一染病更容易衍生出其他病症,一發

        不可收拾。

智筆曰:恩師所言甚有道理,之前一直在宣導要時時戴口罩,可能

        是之前疫情大家口罩戴久了,現在解封了,大家開始鬆懈

        ,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才是。

菩薩曰:沒錯!

智筆曰:請問恩師,今日所要探訪之案例為何呢?

菩薩曰:不急!待吾現景即可得知。

        (此時菩薩輕拂袖袍,立刻現出實景。)

智筆曰:此處好似一間電子遊藝場,裡面都是賭博性電玩,有許多

        人在此地消磨時間,每個人正前方都換了許多錢在玩,民

        眾後方站了兩個年輕帥氣之年輕人,應該是服務生吧?

菩薩曰:沒錯!這二位服務生便是今日之主角,他們兩人,每人負

        責固定之機台,每個月之薪水除了底薪之外,再加上獎金

        ,而獎金之來源便是他們負責機台之營業額,從中提取固

        定比例作為獎金,因此,營業額及客人數對他們很重要。

        (此時菩薩再次拂袖,現出另一場景。)

智筆曰:此場景是休息時間,看其中一位(稱甲先生)先至休息室

        用餐,請乙先生幫忙看機台,甲先生翻開一便當盒後,加

        入不明之白色藥粉後又蓋上,然後再拿取另一個便當食用

        ,後續乙先生在不知情下,拿了被加了「東西」之便當大

        快朵頤。

智筆曰:恩師,此便當是被甲先生加了什麼呢?難道是瀉藥嗎?

菩薩曰:你很聰明,答對了。

智筆曰:這太誇張了吧!他們之間難道有什麼深仇大恨?甲先生要

        下如此狠毒之手。

菩薩曰:我們繼續看下去。

        (此時菩薩再輕拂袖袍,再現出另一場景。)

智筆曰:此時見到乙先生勤跑所,主管出來告訴乙先生說:「你

        要不要請假去看醫生呀!看你身體很虛弱」,乙先生因腹

        痛難耐,只好請假就醫,此時主管告訴甲先生,我臨時也

        找不到人代班,你辛苦一點照顧所有機台及客人,營業額

        都算你的,此時見甲先生心中暗自竊喜。

菩薩曰:這下看懂了吧!

智筆曰:原來如此,甲先生為了得到乙先生營業額之業績,居然狠

        心下此毒手。

菩薩曰:事情還沒完呢!乙先生就醫後,醫生詢問其有無吃什麼不

        潔之物,其一直回想不太可能,經詳細檢查後,得知是吃

        了瀉藥。乙先生回至工作後,亦採用同樣之方法對待甲先

        生,兩人從此更加交惡,亦時常惡言相向,甚至還大打出

        手,弄得場面相當難看,而其主管因要時常處理他們的糾

        紛,不堪其擾,最後索性一次資遣他們兩個,兩個同時失

        去工作。

智筆曰:此情況在現今之社會相當常見,無論是在職場上同事間為

        了求升遷;或是生意上與鄰近商家為了求競爭;亦或是工

 

        作上為了業績等,皆是為了能得到更好的業績或收入,時

        常心生怨恨、報復,或是採取許多激烈之手段,為的就是

        要達到己身之私慾及目的。

菩薩曰:沒錯!現今之世人,在面臨名利之關,往往為了目的不擇

        手段,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本該以正當之手段

        賺取錢財,倘若賺來的是不義之財,上天亦會用其他方法

        讓你耗盡;此外,人與人之間若產生怨恨,應以「以德報

        怨」之心面對,以更寬厚之心來看待世間萬事萬物,倘若

        彼此皆能退一步想,這世間將會祥和許多,亦將減少許

        多暴戾之氣也。

智筆曰:恩師說的甚是有理。

菩薩曰:今日著書至此即可。

可,吾回!


「虛原聖訓」

天上聖母  

二三年十月十八日

農曆癸卯年九月廿四日

聖示:吾今日特降鸞凡塵,觀現今世態炎涼,人心狡詐多詭,

 

特以 「心機」為題,盼世人惕而醒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人處事時難免有得罪他人之處,

 

有時無心之過,卻使他人誤認為有心為之,進而挾怨報復,自此

 

仇恨展開,實不可取也。

    而世之人往往受七情六慾之染,對與己身利益相關之事更是熱

 

衷,如奉承巴結、倚富鄙貧、唆人爭訟等,皆在在顯示人性內心

 

所產生之「心機」。

    「心機」乃指為達到內心渴望之目的,預先設想其後續所欲進

 

行之行為或想法,此「心機」若是以善之出發點則尚可,如想辦

 

法法提升己身讀書考試之成績,或想方法提升己身之工作能力

 

或效率等,此為善之「心機」。

    而以惡為出發點之「心機」則非三言兩語可喻,如想方設法陷害他人

 

,以使自己在主管面前受到重視;或試圖偷走同學之課本使其無法準備

 

隔日之考試;亦或是利用社群媒體帶風向,刻意誹謗他人使其身敗名裂

 

,進而使自己從中得利等,不勝枚舉。

    人心叵測,知人知面亦難知心,在與人相處時,當存「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之念想,時時心存善念與人為善,當你皆與人為善時

 

,他人自然對你不會惡心相待,也自然不會對你存有「心機」而加害之

 

,倘若對一人、對百人、對千人皆以此善行為出發點,自然所處之環境

 

將皆為祥和之境;縱使無法控制、改變他人之想法,但卻可從己身開始做

 

起,以「德」為本來應對週遭人事物,自然能感染旁人,逐步形成臻祥

 

之氛圍,盼世人能理悟之也。

哪吒三太子  

二三年十月廿六日

農曆癸卯年九月十二日

聖示:吾今日心血來潮,特降鸞訓世,以「生命之價值」為題,供

世人參悟之。

    生命之意義,在創造宇宙既起之生命,所有萬世萬物之緣起皆來

 

自宇宙之動、宇宙之能,亦由於宇宙之浩瀚無垠,得以衍生出生

 

命之源起,故道之起始由此而生,而有所謂天道、地道、人道之

 

由來。然人類乃萬物之最靈性者,其靈之位階皆高於所有動物之生靈

,故有人道而生,得以進而修之。

    然世人生命之價值在於能憑己身之靈性,受世間衣、食、住、行

 

、育、樂等,這些生活都影響於生理,自會生出許多慾念,使其靈

 

性因俗塵所玷之深,導致靈性將黯淡無光,更何談啟靈。故世之人

 

當明瞭,人之靈需保持清明透徹,方能啟內聖之功,從人道起而修

 

之,將己身之靈性鍊就光明,始得與地相接,而地道之竅,若能與

 

人道相通,方能與天道相通,亦即達到「天人合一」。

    故吾奉勸世人,生命之價值並非一生住得多好?吃得多好?身份

 

地位有多高?而是端視各位之靈性是否得以清淨?是否得以清明

?如能保持清靜、清明,則靈性自然得以開啟,智慧自然得以開悟

,人道之鑰得取得;聰明之世人,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你是否曾靜

 

下心來,回想今日之所做所為?是否有違「四維、八德」?若能每

 

日惕醒自身,日日檢討己過而加以改之,則靈性將得以趨向光明之

 

境,盼世人戮力堅行之。

可,吾回。

呂洞賓仙翁 

二三年十一月二日

農曆癸卯年九月十九日

聖示:吾今日特降訓鸞,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視三綱五常為

      無物,輕忽四維八德,良可嘆矣!故今日以「言人是非」為

      題,供世人惕醒之。

           「言人是非」

         所謂「言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此語世人皆知,但能時時恪守口

 

德者幾希矣!見不喜之人便髒口辱罵,見不喜之物便惡言鄙視,見不順心

 

之事便怨天尤人,對許多事物總看不順眼、不順心,習慣性的口出惡言,

 

不留口德。

然無「口德」者皆內心缺「德」所致也,人之口所說出之語,所展現出來

 

的便是一人所修之「德」。有德者有「口德」,無德者無「口德」,雖為

 

簡易之理,但又有多少世人能遵而行之?

 

    又如是非,道人是非亦由口而出,常言道:「勿道人短,勿炫己長」,

 

旨在提醒人人要謹言慎行。世人往往在道人之短後,他人便會口耳相傳,

 

甚至擴大其辭,最終傳到當事人耳裡時,往往使當事人無法承受,或心

 

生怨恨而進行報復,一串散播謠言者皆犯下口業之罪孽,尤以最初散播

 

者更是罪大惡極。

    古之許多故事亦突顯出「人言是非」所造成之憾事,常發生在男子喜

 

歡某女子,但因女子不喜歡對方,求歡者便開始散播此女子之謠言,說

 

該女子不守貞潔、到處勾搭男子等謠言,造成該女子不忍受辱其清白之

 

身,因而自縊或跳井而亡者,眾多故事不勝枚舉。

    故奉勸世人,口如利劍,能助人亦能傷人,能使人憂傷亦能使人快樂,

 

傷人之影響力遠比助人之殺傷力大的多,且謠言一出難以收回,做再多之

 

解釋亦無法挽回對他人之傷害,故盼世人莫輕易「口出惡言」、「道人是

 

非」。孔夫子有云:「時然後言」,應該說話時再說話,不該說話時要多

 

聽他人說,且每一言必需經過思考後再說出口,以免造成無法挽回之遺憾

 

,亦可避免造下罪孽也。

可,吾回!

紫微星君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農曆癸卯年九月廿四日

聖示:吾今日雲遊至此,正逢訓鸞之時,特降以訓鸞,供世人參悟

                「無慾無求」

    「無慾」得以為剛,「無慾」得以無求,世之人要能入無慾之境,

 

須有堅強之決心與意志,方能得其所竅。然要能得無慾之竅,

首先當從生活中做起。

    世之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各種慾念所惑,諸如「食慾」、「貪慾」

 

、「利慾」、「物慾」、「愛慾」、「淫慾」、……等各式各樣之慾念

 

環繞,然追根究底之起源皆始於「心」,「心」能生出各種善之念想及

 

行為,亦能生出各種惡之念想與行為,若心無法始於「純」,一切混雜

 

之邪念便油然而生。

    當心生出「食慾」之始,當告訴自己不該食入為我而殺之生靈

,以滿足己身口腹之慾;當心中生出「貪慾」時,當告誡自己,是否

 

要執著生氣於某一事物上,有時換個角度思考,或許便不會如此拘泥

 

於其中;當心中生起「癡慾」之時,當告訴自己,對任何人、事、物

 

不該如此是非不分,只是一時興起或跟風為之,過段時日自己便不會

 

為此著迷。

『道德經淺說

食母章第二十

經文:絕學無憂。

【解】絕學,乃是要絕去世俗之染見及妄想雜念,絕去聲色

 

名利及是非糾葛,絕去七情六慾及執著掛礙;絕去所知之障

 

及貪瞋痴慢,這樣則自然能斷其憂悲與苦惱。

經文:唯之於阿,相去幾何?善之於惡,相去何若?

【註】唯:恭敬之應聲。

      阿:生氣的應聲。

【解】心平氣和的時候,應一聲「唯」,與生氣的時候,應一聲「阿」

 

,其差別在那裡呢?善與惡之間,其標準又如何認定呢?

大道並無立下一定的好壞或善惡之標準,「唯」與「阿」,「善」與

 

「惡」,差在那裡呢?差在用心之不同。用心之不同,所以所得之結

 

果(報應)亦不同也。

經文: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註】荒:世人不修心德,如田之荒,雜草叢生。

未央:不明,無所依止之義。

【解】在善惡的取捨之間,一般人所會顧忌害怕的,我們修行之人

 

同樣也要戒慎小心,否則一旦沉迷於五欲(財、色、名、食、睡)

 

與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之中,則道之

 

心田為之荒廢,貪嗔癡慢之惡習,也隨之叢生。

經文: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

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解】當世人快快樂樂的在享受豐盛而美味的食物,又快快樂樂的沉浸

 

於遊玩之中,唯獨我還是保持著清靜淡泊的心,不受外境所動搖,似嬰

 

孩般的純淨與無知。又似飄浮於天地之間,好像沒有什麼人生目標。

我們能一輩子都春風得意,不病不苦嗎?我們能永保青春,一路順暢

 

?我們這輩子如此,那下輩子又如何呢?何謂「永恒」?何又謂「

 

短暫」呢?我們到底在辛苦勞累些什麼呢?

【註】熙熙:和悅、快樂。

      太牢:古時皇帝祭天地之三牲—牛、羊、豬。指豐盛之筵席。

      春登臺:登臺觀賞美麗的春景。指遊戲玩耍的地方。

      未兆:未起念頭,如如不動。

      傫傫:飄飄浮浮。

經文: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註】有餘:有賺有得。

      遺:失。

      沌沌:渾沌不明。

【解】世人都知道去爭名爭利,享受富貴,賺了還要再賺,得了

 

還要再得。而我卻不想賺也不想得,就像傻瓜一樣,渾渾沌沌,

 

不懂得要去爭取這些。人的福報財富,乃是前世所修來的,再

 

怎麼賺都有定數,不是拼掉老命就一定賺的到。若不繼續布

 

施修福,一旦福報享盡,什麼都沒有。

經文:眾人昭昭,我獨若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

【註】昭昭:明白。

 

      察察:明察。

      悶悶:不清不楚。

【解】世人好像個個聰明幹練,深謀遠慮,而我卻昏昏昧昧,

 

沒有衝勁。世人好像個個明察秋毫,算計精明,而我卻不清

 

不楚,糊里糊塗。

人算不如天算,如果福德時機不對,註定要失敗的事情,就

 

算再精明能幹,讓我們算得似乎天衣無縫,但在冥冥因果

 

的牽扯之下,還是會扯出一點破綻,使我們的努力功虧一簣。

經文:飄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

【註】飂:高處的風。

【解】別人看我就好像飄流不定的海水,又好像高空的風,

 

沒有一定的歸屬和依靠。其實誰才是在生死苦海之中?

 

誰才是在是非風塵之內呢?

經文: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註】有以:有為有用。

      貴:重視。

      食母:食—依靠。母—大道。嬰兒食乳養色身,眾生食道養法身。

【解】世人看起來好像都很有能力和作為,只有我頑愚淺陋,

 

看起來是這麼的沒用處。只有我異於常人,特立獨行,而只

 

知將大道做為依靠的母親。

 

『修道閒談

/王文迪

天界的眾生能夠禪修嗎?

 

          許多修行者對天界有極深誤解,縱使對其說明剖析,

 

也很難撼動他們的成見。因為,他們被錯誤的知見洗腦太

 

久,所以,迷惑其中而不自知。

         我曾於二○一六年十二月參加某道場禪修營,禪修營是

 

由緬甸具有甚深禪定功夫的燃燈禪師(Sayalay Dīpaṅkara)指導。

 

以下我列出一段學員與禪師的對話,供大眾參考:

         禪修學員問:「天界的眾生能夠禪修嗎 ?

         燃燈禪師答:「當然,祂們能禪修而且做得很好,也經常

 

做著。很多人都誤解天界,以為那裡只有欲樂,只是與眾多的

 

妻子享樂,生活在感官欲樂中。

         這是人們所相信的。也是為什麼人們害怕生天,

 

認為那裡僅有享受,過後,仍須再投胎回來。

         其實,那裡也有一些天人教導法。

         今生你能做這樣的決意:「哦!來生我要投生到天界,

 

成為禪修的天神或天女。」果真想去天界,就這樣的祈求。

         祈求去那裡不是為了享受,是為了禪修。

          享受並不好,只是浪費時間。你能在那裡待多久?

 

當死期一到,就必須再離開。

         如果執取太多,就容易死亡。死了之後,你也可能投生地獄。

         因此,它並不真正安全。但假使你去天界,在那裡禪修,

 

這是最好的。

         那裡也有教禪的老師和一些禪修的天神與天女。

         天界也有禪修者。佛在世時,開示《轉法輪經》或《大念處經》

 

,許多天神從天界下來聆聽。過後,只有很少的人類開悟;卻有數

 

十億的天神和梵天(無色界天)眾成就四果阿羅漢、三果阿那含、

 

二果斯陀含與初果須陀洹。

         有太多了!聽完說法之後都證悟,並回到天界,也不再喜歡享樂。

         祂們只想禪修,且有良好的修行環境,不需要使用空調!

 

這裡的禪堂有冷氣就像天界一樣,不是嗎?

         天界的環境僅給具足善業的人,唯有這類人能住在天界。

         那些在此生做許多不善、破戒和造很多惡業者,或許也想

 

要到天界,但這種人是不能去到那裡。對嗎?

         那些能夠住在天界的人,至少要受持五戒,必須守持五戒、

 

布施和禪修。

         唯有善業的支援,祂們才可以住在那裡。

          所以,如果你想去天界,現在就要準備!造更多的善業!

 

你想去,卻不做善事,總是行惡,那麼就去不成。

          想要成為天界中的禪修者,這個很重要。 」

 

 

人生點滴』

去除傲慢

文/丁乾

          在待人接物當中,能給對方留下的印象,首推親切和藹的笑容

 

,以及溫潤鼓舞的話語,然而現實環境中,我們遭逢困境、遇到挫

 

折時,常被他人冷言以對、傲氣逼迫,而陷入憂苦無法自拔,可知

 

鄙視他人的力道有多強,衍生極大禍害。

         我們很容易有一點微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甚至志得意滿,

 

睥睨他人,顯而易見的情形有幾種,分別為出身富裕家庭、學業

 

成績優異,經營事業屢創佳績、躋身社會名流、個性狂妄等,

 

導致與他人極難相處,孤芳自賞,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手。

          首先談到形成傲慢起始原因,即是出身優裕家庭,原是件

 

人人欣羨的事情,然而過度的寵溺,加上奢華的物質生活享受,

 

促使他的觀念和行為十分霸道,為所欲為不受拘束,在家就是與

 

長輩口角,上學則侵凌同學,鄙視家境困頓的孩童,處處顯現優

 

越感,十分驕縱,極難相處,成為學校問題人物。這是缺乏灌

 

輸生而平等的理念所致,應循循善誘加以導正必能去除傲慢氣息。

         接著是在學習領域屢創佳績的人容易養成狂傲習性,通常,

 

在學校成績優秀者,必獲師長重視、同學欣羨,各種幹部職務非

 

他莫屬,重要場合、競賽也是由他擔綱,可說成為學校風雲人物

 

,相對地導致他鄙夷課業成績不佳的同學,傲氣不足。其實,智

 

育成績優良人員理應協助、輔導成績較差同學,匡扶弱勢,才是

 

處世基本軌則,蓄意貢高自滿,都將自己推入死胡同。

          再來是事業有成的人,因為睥睨群雄,身價大漲,逐漸看不

 

起在社會底層生活的芸芸眾生。回溯其創業之初,經費拮据,憑藉

 

著是刻苦耐勞,對顧客的謙卑有禮,在業界傳開,因而績效逐漸開

 

展,獲利當然隨之而來,成為人人欽仰的商場泰斗。可惜一旦飛黃

 

騰達,艱辛歲月容易淡忘,體恤貧困之心不復存在,擁有財富個性

 

卻變成輕賤他人極為驕縱,可想而知,恣意妄為結束,事業必然

 

滑落風光全沒了。

         接續是躋身社會名流,也會讓一個人產生極大變化,現今社會

 

因緣際會,有些懷抱理想人士,透過選舉謀得代議士或行政首長,

 

或者經引荐擔任團體負責人,進而名氣大增,環繞周圍的朋友蜂湧

 

而至,很多是圖謀私利靠攏來的,所言盡是奉承諂媚語辭,日久性

 

格走鐘,完全聽不進任何善意的建言,我行我素,動輒指責他人缺

 

失,脾氣爆躁,高傲冷血,這是身份不同遭致的重大改變,走向更

 

疏離平凡百姓的窄小路徑上。

    總之,很多情境、際會促使我們變成傲慢,我們了解起由一定要

 

嚴加防杜,因為態度和靄、溫言潤語,是人生步履穩健的良方,

 

而高傲即是佈滿荊棘的引線,不可不慎。

 

殺手

文/林阿嫂

最近遇到了一個個案:

這個女孩很善良,但成長的過程卻充滿荊棘,未來的日子更

 

是有重重難關在前方等著她,善良之人卻沒辦法享有厚福,

 

我看了很心疼也很是納悶?

原來,這位女孩前世是個殺手!

年輕的時候,他原本還只是一個年輕氣壯,喜歡武術,單純的

 

男孩子,因為身手很敏捷,因緣際會下被人介紹去當殺手,

 

說可以賺很多錢。

也很奇怪,當時他生活過得好好的也沒有缺錢,只是聽到一

 

句可以賺很多錢,因為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真的跑去

 

當起殺手了。

就這樣一路接了很多案件,一直到後來因為身體常常莫名受傷

 

或是生病,開始覺得不安,也才體悟到,因為自己當殺手,

 

傷害了這麼多寶貴的生命,讓許多家庭失去了重要的親人,

 

也終於體認到,原來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錯誤!

他晚年的餘生,都在床上癱瘓中度過,但始終不忘向菩薩許願

 

,來生一定不會殺生造業,一定為善助人,這股真心求懺悔的

 

誠心,有被佛祖看在眼裡,這一生將會給她更多時間來償還。

當然,必須會經過無數的考驗,無數的挫折,有時一擊,就會

 

重到讓人難以再次爬起,但這些都必定要經歷的過程,沒有辦

 

法逃得過,只能面對。

她瞭解了自己累世冤欠的故事,她也很難過,眼淚忍不住一直嘩

 

啦啦地流。

還好,她不埋怨命運,只想認真的去修補,希望能夠用最大的力

 

量去償還過去所欠下的業。

不管是前世或是今生,都能感受到她堅定決心,也看見她的誠心

 

,正在一步一步往善的方向靠近。

真的很感動,也很期待在往後的日子裡,能看到這位女孩子有不一

 

樣的光彩。

 

 

作』

 文/林阿嫂

有一個女孩子問我說,阿嫂,我每次來例假(生理期)的時侯肚

 

子都很痛,相當的不舒服。

我心裡想說這不是每個女孩子常常遇到的問題嗎?

但是看到她的前世因果故事,我嚇到了!因為她是一名仵作(男)

 

,就是類似現在的法醫,她常常要到命案現場去做解剖跟比對。

 

(我心想,那這個女孩子今生的能力一定非常好)

但是有一天,她在審理命案的時候,因為收賄賂,明明知道人家

 

含有冤情,就昧著良心辦案,所以讓這個女孩子沉冤沒有辦法得

 

雪,這是一個,明明知道人家有冤情卻草草結案的冤案。

哇!這個含冤未得雪的女孩子還找到今生來了。

這個女孩子正準備要出國去唸書,我跟她說,妳盡量留在國內,

 

因為妳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一定要去努力做化解,

 

我就把她的故事跟她說,然後她的回應,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她說,阿嫂,妳知道嗎?我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好幾次都有一個

 

女孩子,半夜會入我的夢,然後都會伸手要掐我的脖子,要索我

 

的命,我自己就在想說,我一定有害過她的命,每次,我遇到比

 

較大的考試,她就會出現干擾我,讓我肚子痛之類的,都沒辦法

 

順利通過考試。以前不知道為什麼?我超喜歡上解剖學,後來是

 

有親戚叫我改念法律,所以我現在才想要出國去唸法律,回國當律師。

 

但是她問我,我當律師好不好?

我是這樣子回答她的....

我跟妳說,當律師是非常有能力,而且是非常高尚的職業,但是

 

,在這邊我也要跟妳分享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聰明的女兒,從小我都跟她說,妳長大要當律師,不然

 

就是法官,她在很小的年紀。 (應該還在唸小學吧!)她就跟我說

 

,媽媽,妳是要讓我造業嗎?有時候,我會因為要幫人家打贏

 

官司,然後,我要說很多的謊話,才能夠幫助人家打贏官司。

 

我把這個回答送給妳。

 

是的,造業,這兩個字是我們真的沒有認真在想到的,在一般

 

人的印象當中,法官跟律師都是非常高尚的職業,有崇高的

 

社會地位的,我們真的不會想到,為了要打贏官司,他們必

 

須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有時候還會危及到生命危險,因為會

 

樹立了不少的敵人,他們雖然是高收入,但是他們的辛苦跟

 

無奈、判決的兩難,真的都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

 

每個職業都會有自己的難處,該如何做都是自己的選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有好的能力做理想中的職業當然

 

最好,但一定要記得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利益影響了自己

 

的判斷能力。

 

女孩子於是跟我說,阿嫂,我知道了,我會認真地再重新規

 

劃一下我的未來。

 

祝願這個善良的女孩子,今生不論在社會的哪個角落,

 

都能夠發光發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