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1年四月號

                    第304期 

 

<目次>

迎迓恩師開筆訓鸞

生天並不難/奉旨著書

體天弘道

心靈智慧

法句經故事集

社會救濟基金

醒世歌/馮振隆

民間善惡實錄

太上感應篇

廉潔自持/丁乾

福地福人居

似水牛又似猴子

厚道不是糊塗

惡訟師

 

「迎迓恩師開筆訓鸞」

聖筆 王生 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二年二月十二日

歲次壬寅年正月十二日

詩曰:

 

壬寅春立彩雲悠  柳暗花明景象幽

社鼓桃符交替換  年年歲歲好清修

 

聖示歲序更新,虎躍新程,在蟄伏天寒地坼的冬日後

 

輕盈蕩漾的春風又開始放飛吹拂。金露花與桂花則抽出嫩綠

 

的幼芽,大殿兩旁青翠的草皮也渲染了大地,並夾雜著淡雅

 

的花草香,令人心曠神怡。這些景象都給本堂帶來了勃勃的

 

生機和活力,催促諸賢生在新的一年裡,更要奮發向上。

      此次回天述職,母娘對諸賢生皆有滿滿的嘉許與肯定,

 

因為本堂不是走信仰熱鬧的道路,而是走清淨修行的道路。

 

因此,雖然沒有熙來攘往的信徒,但正法普化的功德,

 

卻能開啟眾生的智慧,也是未來諸賢生進道上升的資糧

 

機遇難逢也。

又示:本堂許多空地雜草叢生,但因囿於經費拮据,只能

 

暫且擱置維持現狀。去年經過鍾理事長與王總幹事的規劃

 

,再請廠商施工後,現今龍邊雜亂空地,已整地鋪上草皮

 

,路旁坡坎也塑型美化,花台則是圓柏扁柏交相輝映,

 

鳳舞龍飛,整體面貌顯得更優雅美觀。

      目前大殿兩旁已顯現出左龍右虎藏風聚氣的堂貌,而開

 

闊的明堂也起著回風蕩氣的作用,此皆隱藏本堂未來發展

 

,前程遠大,賢生們福履增綏之象也。

又示:《道德經》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

 

說:能夠瞭解別人,那是一般的小智慧;能夠認識自己,

 

那才叫真正的聰明。

      一個人看別人身上的毛病缺點,可說是易於反掌,因

 

為旁觀者清的緣故。但對於看清自己身上的毛病缺點,

 

就如關山阻隔般難以發現,這就是當局者迷的緣故。其實

 

,真正的智慧,不是瞭解別人,而是認清自己,所以修行

 

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常常反觀自己,反省自己,這才

 

是真修行。

      世間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造惡業會被人批評,造

 

善業也會被人批評。就像太陽雖然每天東升西落,日復一

 

日,沒有差別,但就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例如,

 

晴空萬里時,曬衣服的人喜歡,在艷陽下工作的人卻感

 

到憎惡,所以,不論是被他人批評或者讚歎,都要堅持

 

布施、持戒、修行,多造善業,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又示:茲派任余生忠雄為本堂副堂主

      余生忠雄為人剛直不阿,黜邪崇正,而且入鸞堂數十

 

年,風雨無阻,用心盡責,現雖已皓首蒼顏,依然劃一

 

不二,值得諸賢生學習,吾今派任其為副堂主之職乃是

 

實至名歸也。

又示:今日來堂迎迓本堂眾恩師回鑾之賢生與善信大德

 

亦多,吾欣喜眾人向道之心虔敬,故每人特賜功三十以勉之。

又示:有請濟公活佛著書,可,吾退。

「生天並不難」

筆 王生 扶

濟公活佛 

 二○二二年一月八日

歲次辛丑年十二月六日

詩曰:

 

蒼松傲雪伴青峰  悟道參開世事宗

多少煩愁皆自取  不知來去兩空空

 

聖示:吾今日降著:「生天並不難」

 

第九章  化樂天女生天因緣

 

       欲界第五層天名為化樂天,因為此天的天人能夠

 

自行以神通力,自在變化妙樂來娛樂,故名化樂天。

       有一次,一位比丘在僻靜的林中獨坐禪思。

過沒多久,有三位來自化樂天的天女出現在比丘面前

 

,她們向比丘頂禮後站在一旁,並且說:「尊者!我

 

們是化樂天的天女,您知道嗎?我們有三項,可以隨

 

著自己的意念變幻之能力,是哪三項呢?

       一、我們希望怎樣的容色,就能立即變幻出該種容色;

       二、我們希望怎樣的美妙聲音,就能立即變幻出該種

 

美妙聲音;

       三、我們希望怎樣的歡樂,就能立即變幻出該種歡樂。

 

尊者!以上就是化樂天天神的特質。」

比丘聽完,內心暗忖道:「喔!願這些天女全都變成

 

藍色:藍色的容貌,藍色的衣服,藍色的裝飾。」

 

這些天女讀取比丘的心思後,全都變成藍色:藍色

 

的容貌,藍色的衣服,藍色的裝飾。

       接著,比丘又想:「喔!願這些天女全都變成黃色…

 

…,紅色……,白色……。」這些天女讀取比丘的心

 

思後,全都隨著比丘的心念變換顏色。

        隨後,一位天女引吭高歌,一位天女曼妙起舞,一位

 

天女彈指演奏,不論是她們的歌聲、舞姿或演奏旋律

 

,都能令一般人忘我地陶然如醉,甚至意亂情迷。但

 

是,這位比丘嚴守六根,並不理睬她們。

       天女們的行為得不到共鳴,感到悵然無趣,便消失不見了。

       這位比丘傍晚從獨坐中出來後,就去禮見佛陀,並將

 

上述經過向佛陀稟告。接著,比丘問佛陀說:「世尊

 

,一位女子要具備何種條件,才能在死後轉生至化樂

 

天,成為化樂天天女呢?」

        佛陀回答道:「一位女子具備下列八種德行,死後即

 

能轉生至化樂天:

        一、當她結婚後,應該勤於家務,善待丈夫,言語上

 

溫和不傷人,要和丈夫患難與共,互相包容,不要瞧

 

不起丈夫。

       二、對夫家的公婆長輩,應該恭敬尊重,對夫家的信

 

仰,也應包容尊敬。

       三、在夫家工作時應做好該做的事,譬如該做女紅、

 

烹飪或家務時,應該學習熟練,不要怠惰偷懶。

       四、對於夫家的傭僕、工人,應該知人善任,適才適

 

所,並公平分配報酬以及每人應得的食物。

       五、凡是丈夫辛苦賺得的財富、穀物或黃金等財產,

 

她應該妥善打理,不要揮霍浪費,也不要私藏占為己

 

有。

       六、她應皈依佛、法、僧三寶,成為在家女居士。

       七、她應該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不飲酒等五項戒條。

       八、她應該在能力範圍內,多行布施,對於有需要幫助

 

的人樂於自在施捨。

       比丘!一位女子如果具備以上八種善德,死後便能轉

 

生至化樂天界。」

       欲界天中,每一層天界的福報與壽命皆不相同,善德

 

愈高,就能轉生至愈高層的天界。所以,不論是布施

 

、持戒或各種善業,有能力做就做,沒能力做就隨喜

 

讚嘆,則未來必能轉生福地或相應的天界。就像一個

 

人想要擁有強健的體魄,就必須食用健康的食物,並

 

且養成運動的習慣,則身體就必能變得更健康敏捷,

 

乃是相同的道理也。

濟公活佛  

二○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歲次辛丑年十二月十三日

詩曰:

 

曾經辛苦覓輸贏  暮歲方知順道行

利祿功名成過眼  修身筆墨撰生平

 

聖示:吾今日降著:「生天並不難」

 

第十章  大梵天王生天因緣

 

        對一位年華垂暮的老人而言,世間還有什麼沒有看過、

 

聽過、嗅過、嚐過、觸過、想過的?他不再需要大魚大肉,

 

臥榻也只需七尺就已足夠,而那些滄海桑田的過往已經不再

 

復返,過去的事實也無法再改變。所以,還需要爭奪什麼?

 

還需要妄想什麼?

       他所沒有聽到的,應該就只是修行的正法;沒有看到的

 

,就只是生滅無常的真相。因此,應該好好活在當下,觀照

 

每一個當下的身心,如此一來,即使無法貫徹每一個當下,

 

或不能完全看到身心實相,但至少可以獲得正念的加持,

 

臨終時就不會顛倒迷糊,自然可以投生到善趣福地,邁向

 

解脫,而不是只有消極地等待死亡的到來。

       在天界中,欲界天以上稱為色界天,色界天分為初禪、

 

二禪、三禪、四禪共十八層天,其中,初禪又分三天:梵

 

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梵」是清淨、聖潔的意思。如

 

果做一個譬喻,梵眾天,就猶如一般人民;梵輔天,就猶

 

如朝中官吏;大梵天就猶如獨一無二的帝王。

       昔時,有一世間,天下大亂盜賊群起,這些盜賊四處劫

 

掠,攻擊聚落,不但將財物洗劫一空,還綁架村民勒索金錢

 

,讓大家惶惶不可終日,生活苦不堪言。此時,有一位才氣

 

無雙、英姿勃發的人,他天生神力、能以一當百,在亂世

 

中適時挺身而出,解救了無數人民,讓他們不再受到迫害,

 

也免於生活在恐懼之中。

       這位仁者平定亂賊後,便心懷慈仁地帶領他們修持善業

 

,時間長達一劫之久。這位仁者德澤惠施,浸潤生民,而且

 

又能修持淨戒,不論是在白天或是黑夜,也不論是在臥睡或

 

是平日,這位仁者都能憶念自己與天界相應的善行。

       又有一世,這位仁者是一位具有大神通的仙人。當時,

 

有數不盡的百姓依傍在一條大江河的兩岸安居樂業。不久,

 

大江河中出現一條惡蛟龍,這條惡蛟龍時常激發洪水橫流,

 

導致兩岸氾濫成災造成人畜傷亡。有時又會在河中興風作浪

 

,製造船難,毒害船上無辜的人。

        這位仙人發現後,秉持著為民除害的善念,施展大神通

 

之力,收服蛟龍,拯救成百上千難以計數的人民,使他們免

 

於恐懼。

        由於這位仙人禪定和神通功夫了得,加上其餘善業豐盈

 

難數,而且戒行清淨,後來即轉生為色界初禪第三層的大梵

 

天,成為大梵天王,名為婆迦梵。

       大梵天王婆迦梵在梵天度過了如恆河沙數般的天壽,在那

 

段期間,已經有七十二位梵天神,歷經出生、天壽已盡,然後

 

陸續一一在他面前消失,輪迴到未知的他方世界。

        看到這些現象,所有的梵天神都相信,只有大梵天王的

 

天壽是萬古長存,無疆之休,因此,仍然能夠一直穩坐天王

 

的寶座不會退沒。

       當然,大梵天王婆迦梵也抱持著相同的看法,認為他就是

 

永恆、堅實、不會壞滅,不會再輪迴到欲界,也不會再有生死的。

       直至佛陀以神足通進入大梵天,對大梵天王說法,大梵天

 

王方知梵境是無常而不是永恆的;梵天是不究竟的;是會變易

 

敗壞的;是有生死的;也還有其他比梵天更優越、圓滿、究竟

 

的境界。

        聽完佛陀說法後,大梵天王心意謙卑,心生法喜,不但具

 

足正見,後來也成為佛陀的大護法。

濟公活佛 

二○二二年二月十二日

歲次壬寅年正月十二日

詩曰:

 

父母辛勤養育深  苦衷對錯要知恩

豐功偉業先行孝  回報滋培遠禍根

 

聖示:吾今日降著:「生天並不難」

 

第十一章  難提波羅生天因緣

 

       在這個世間裡,雖然人的膚色有黑、白、黃、紅之分

 

,以及不同種族之區別,但是家庭人倫觀念卻是一致沒有

 

分歧的,其中,孝敬父母更是普世的基本道德與價值。

       昔時,有一位名叫提波羅的燒陶師,他很早就已經皈

 

依佛、法、僧三寶,並且持守八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

 

、不妄語、不飲酒、過午不食、不坐臥高廣大床、不裝飾打扮

 

),若有水岸土石崩落,他便將那些泥土取來燒製成器皿,

 

免費供人使用。

       他終其一生孝敬供侍父母,由於他的父母親皆雙目失明,

 

生活上的一切都需要仰賴他人照顧,故而他隨侍在側供養父

 

母,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他的好友優多羅曾經問:「難提波羅!你既然已經得聞

 

如是微妙之法,為什麼不出家,不能捨離紅塵俗事而學聖道

 

呢?』

       難提波羅回答:「優多羅!你知道我必須終其一生供養

 

父母親,因為我父母雙目失明,生活上必須仰賴他人,所以

 

我不能就這樣拋下父母不管,自己一個人跑去出家啊!」

       難提波羅在人世間時是一位孝子,他並沒有因為修行,

 

而棄失明的父母於不顧,命終之後,即轉生色界第四禪天

 

的無煩天,可以說是在家居士的典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當時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問道於佛陀,  他問說:

 

「世尊,我平常以正當合法的謀生方式獲取報酬,並將

 

所得用來供養我的父母,令他們平安與喜樂,使其遠離

 

一切苦痛與煩惱。

        世尊,請問我這樣做可以獲得大福報嗎?」

       佛陀隨即以偈語回答:「如汝於父母,恭敬修供養,現世

 

名稱流,命終生天上。」

        此段偈語是說:若能真心孝敬父母者,憑藉此一善行

 

,便足以在今生善名遠揚,且在命終之後獲得投生到天界

 

的大福報。

        年輕的婆羅門聽到佛陀這麼說後,內心非常的欣喜,

 

並且依教奉行。

        在《二種無上凡夫福田經》中記載:

        佛陀曾對諸比丘說:「對二種凡夫的供養或布施,可獲

 

得大功德,成就大果報,得甘露味,最後證得解脫涅槃。

        這二種凡夫是誰呢?第一是供養父母,第二是供養一生

 

補處菩薩。供養、布施此二種凡夫,可獲得大功德,成就大

 

果報,得甘露味,最後證得解脫涅槃。

       因此,比丘們,你們應當常念孝順供養父母,當如是學習。」

       吾舉孝順父母得現世福報的實例說明:

       有一孝子,雖因家境貧窮讀書不高,但他從小到大皆不敢頂

 

撞父母,生怕父母氣上加氣,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挨打時跪下

 

不逃跑,挨罵時決不吭一句聲。後來他得到讀書的機會,事業

 

發達運勢通順,從下水道工人一路做到總裁。

       又有一人,孝順雙親,對奶奶也是至孝篤親,若奶奶有一點

 

不順意,不理睬他或耍脾氣,他都會百般恭敬認錯道歉,他的職

 

務也由基層科班一路升至地方局長。

       孝順供養父母者福德博大,也是現世福報,即使是苦厄命運,

 

也擋不住孝順的福德。故,欲改善命運者,永遠是從孝順供養

 

父母開始的。

 

「心靈智慧」

人有三象,神鬼不撞

 

       傳統神話中,不論是人或者神,又或者是妖魔鬼怪,

 

都有正邪之分。

       古人將一切對人有危害的事物都歸於邪類,例如,

 

中醫將著涼感冒的原因歸咎於風邪入體,有的人將碰到

 

超自然現象而受到驚嚇,稱為撞邪。所以,自古以來許

 

多人就會在家中擺設避邪鎮宅之物,如石獅子、關老爺

 

的雕像等。

       但若是出外時要如何保護自己呢?俗語有一句話說

 

:「人有三象,神鬼不撞。」意思是說,如果你身上具

 

備三種「象」,則任何牛鬼蛇神都會不敢沖撞你,就像

 

身上配戴避邪的保身符一般。

       所謂「象」是指圍繞在人身上的一股「氣象」,

 

這是一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自然氣象,此氣像是基於

 

你的思想和性格,而體現的氣節與境界,他不是與生

 

俱來,而是透過後天培養修練所產生的,例如說做人

 

要有大氣象,具備大氣象才會有大作為,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人有三象,到底是指哪「三象」呢?茲分述如下:

一、正義之象

       一位正人君子,其心性正直,充滿浩然正氣,看上去

 

就是正氣凜然之象,小人見之即打哆嗦,神鬼邪祟都得繞

 

路走。一個人需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正確的是非觀和

 

價值觀,才會擁有如此正義之象。

二、慈善之象

        正所謂積德行善自有福報,一位樂善好施的人,心裡

 

就像住著一位菩薩,會時時刻刻保佑這個好人,所以,一

 

般人會將這種慈善的好人稱為活菩薩。而有慈善之象的人

 

,自然眾邪難侵。

三、驍勇之象

        此種人內心剛強,不畏不懼,魑魅魍魎亦不放在心上

 

,更何況是一般的困難挫折,所以,旁人與這種人在一起

 

時,他們也會感到很有安全感。

       一個人能堅持正義,保持善良並且勇敢向前,那在這

 

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不可戰勝的呢?

 

酒中不語真君子,後半句則能檢驗人品

 

       飯桌上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正是以酒品看人品的

 

時機。酒中不語真君子並非指在喝酒時不能說話,而是

 

指在喝酒時不要胡言亂語。

       酒後失態的行為千奇百怪,而能在酒後控制自己言

 

行之人,自然是懂得自律的人,弟子規中記載:「年方

 

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年少

 

未成正是要學禮的時候,當然不應喝酒,因為,一旦喝

 

得爛醉如泥時,那模樣就很難看了。

       年輕人血氣方剛,喝醉酒之後更是豪情萬丈,難以

 

自我控制,很容易當眾耍酒瘋,說一些瘋言瘋語。年輕

 

的時候如果不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等到成年之後,

 

就容易喝酒誤事,所以,古人才會說:年方少勿飲酒,

 

要等到思慮成熟,有足夠的自律能力,才能適量地淺酌。

       不過,喝酒畢竟容易誤事,所以,古人有「醒眼看

 

醉人」的斷酒法。也就是親眼看那些酒醉人的醜態,才

 

容易決心戒酒。因為,如果仗氣使酒,酒後失言,被別

 

有用心的人聽見,就可能為自己招來禍患。

        酒中不語真君子,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是「財上分明

 

大丈夫」,也同樣是檢驗一個人品格的人生經驗。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意思是說,無論關係

 

有多麼的好,一旦是涉及到金錢的糾紛,所有的關係都

 

會變得甚為脆弱。所以說,除了有金錢借貸上的人情要

 

趕緊償還之外,更要明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真理,如

 

果一分一毫都能清清白白,朋友才能夠相處得更長久。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都是在教

 

導為人處世之道,以及如何成為自律,明事理的君子,

 

一個人若能將此二句話,時時謹記在心,必然能夠在人

 

生道路上,減少許多禍患。

 

「法句經」

主題:父親與不肖的兒子

偈曰:

 

求偶時期的大象,難以馴服,

但被人繫縛後,不吃任何食物,

只惦記著森林。

 

        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時,有一次提到一位老婆羅門。

        這位老婆羅門非常有錢,生了四個兒子。每個兒子

 

結婚時,他都分給他們一份財產。妻子逝世後,他希望

 

孩子能照顧他,所以又把剩下的財產分給了他們,自己

 

已沒有什麼財產了。

       一開始,他與大兒子共住。才住了沒多久,大媳婦不

 

高興地問他:「我們分的財產又沒有比較多,你不知道其

 

他兒子家的路嗎?」

        他傷心地離開大兒子家與二兒子共住,也發生同樣結

 

局。三兒子、四兒子也一樣地對待他。他走投無路孤苦無

 

援,一個人來到佛陀住處,請求援助。

        佛陀教他背誦一段話:「我有四個愚癡的兒子,個個

 

像惡魔,嘴上雖然稱呼我父親,但卻聽從妻子的話,把我

 

趕出家門,我只好到處行乞,這四個兒子比我手中的拐杖

 

更無用。」

       過了幾天,有一盛大的集會,四個兒子也都來參加。

 

老婆羅門上臺大聲朗誦了這一段話。聽眾譁然,他們要處

 

罰這四個虧待父母、不奉養父母的不孝子。四個兒子跪地

 

求饒,發誓痛改前非,眾人才饒了他們。

       從此這四對兒子媳婦盡責妥善地照顧老人,並依老婆

 

羅門的吩咐,每天將四盤食物中的兩盤供養佛陀。

       有一天,大兒子邀請佛陀前去他家接受供養後,佛陀

 

說:「人若妥善照顧父母,可以得到功德。」

      佛陀還講述了名叫財護的大象被捕後,仍然天天思念森

 

林裡的父母及親族的故事。


「醒世歌」
文/馮振隆

○、侯門仁義存

邦國交戰兮成王敗寇  竊鉤者誅兮竊國者侯

諸侯之門兮仁義存立  史官叮囑兮理當效尤

此揭示此竊國者侯,但其府第,則仁義之風存焉。

 

司馬遷於此特別叮囑,此非虛言也。

 

民間善惡實錄』

僧竹

 

        有一位身居高官的某某,死了以後沒有後代,

 

而他的父親還活著。

       高官的老父親家資豐富,族人莫不爭相想要繼承

 

他的財產。老翁難以選擇,於是告訴族裡的人,他會

 

占卜一個良辰吉日,再集合族裡所有的後人,選擇稱

 

意的立為繼承人。

        到了日子,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全部來了。

       老翁非常仔細地環伺左右,最後目光停在一位幼兒的

 

身上,並指著那位幼兒說:「這個孩子很適合,叫甚麼

 

名字?」

        眾人說小孩的乳名叫:「僧竹」。

       老翁問:「是甚麼原因取這樣一個名字。」

        眾人說:「他母親生孩子時夢見一個僧人頂著竹子

 

入室,於是就起了這個名字。」

       老翁驚駭地說:「真是天數啊!天數啊!」最終老

 

翁還是立僧竹為繼承人。

       老翁死了以後,僧竹就繼承了全部的財產,然而僧竹

 

長大後,遊手好閒、不守禮法,隨意揮霍金錢,不出幾年

 

,老翁所遺下的財產,就被僧竹揮霍殆盡,家資蕩然無存。

        後來傳說老翁在南中做官的時候,曾經為了奪取寺僧

 

的財物,構陷事端殺了僧人,埋在竹子下面,此正應驗了

 

因果不虛的真理。

太上感應篇』

篇文:力上施設。

釋義:極盡自己力量之所能,而盡意的施威設法。

說明:盡意的施威設法,而不給自己稍稍的留些

餘地,勢力若不使盡了,就不肯停止,這就是俗

話所說:「扯滿一帆風,又添八把漿」的意思。

例如:做官的人利用職權,而對百姓盡意的施威

設法,富貴的人運用權勢,而對貧賤的人盡意的

施威設法,固然都是違犯了太上之戒;至於以人

類的力量而對畜牲施威設法,也是不可以的。

例如耕田的牛驢,騎乘的馬騾,不是我前生修來

而得的,就是牠們欠我的債啊!應當愛護牠們體

恤牠們;用牠們的時候,不但不要用盡了牠們的

力量,又怎麼可以說:「畜牲是異類啊!於是我

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呢?」

故事(一):

劉宋時代,奚顯度擔任員外散騎侍郎的職務。

孝武帝曾命他負責監督領導工役,而他卻是嚴苛

暴虐不講道理;對待工人動不動就加以捶撻撲打,

不管天氣多冷多熱、下雨下雪,都不讓工人暫停休息。

很多工人因為受不了痛苦,有的就自殺而死;而

奚顯度在東窗事發之後,也被朝廷下令處死。

故事(二):

華亭錢鶴灘學士在林下營造住宅,工役們都感到

厭煩痛苦,鄉裡的人也累得生病了。

有一位工人不願意再擔服工役,錢學士就很生氣的

責備他,工人說:「從前黃提刑建造府宅的時候,

我因為接受擔任了這項工役而累得生病;今天黃宅

已經屋壞牆倒,而我的病卻還尚未痊癒,所以我不

能夠應服這項工役啊!」

錢學士聽了工人的話而大悟,立即就停工了。

自持』

/丁乾

        清朝末年中國有兩個大富豪,分別是胡雪岩和盛宣懷。

 

兩人都有靠山,胡雪岩依靠左宗棠,盛宣懷靠攏李鴻章。

        而李鴻章和左宗棠又是朝政不和,因此李鴻章和左宗棠

 

一直在暗自較量,李鴻章瞭解打倒左宗棠的最好方法,就是

 

去掉他的至交商人胡雪岩。

       這時李鴻章的商界友人盛宣懷就派上用場了,他開始悄

 

悄布局,真是商場如戰場,當時胡雪岩高價收購生絲數百萬

 

擔,就在胡雪岩全部資產都變成貨物時,盛宣懷迅速借用

 

李鴻章的權勢全力阻截胡雪岩的現金流,來一招釜底抽薪,

 

並且放出消息,傳布十分迅速,說明胡雪岩要出問題了。

       這時市面上都傳胡雪岩囤積生絲大賠血本,挪用阜康

 

錢莊存款,導致各地都發生擠兌風潮,使得胡雪岩的錢莊

 

相繼破產,於是胡雪岩的事業一夕崩塌。

       當然,盛宣懷和李鴻章贏,左宗棠和胡雪岩相繼去世。

 

胡雪岩死後,盛宣懷的事業如日中天,總攬著當時的電報

 

、輪船、鐵路、礦業經營。

       一九一六年盛宣懷去世,留下幾千萬兩白銀,其子盛恩頤

 

繼承了父親大部分家產,成為家族公司的總經理。盛恩頤實在

 

太有錢,無所事事,他白天睡覺、晚上賭博,很快就把盛宣

 

懷攢下的龐大家產給敗光了,晚年時候盛恩頤窮困潦倒,

 

淪落為乞丐,最後一個人死在家裡的門房裡。

       談及李鴻章,他留給子孫的財產數量也是相當驚人,據估

 

計有四千萬兩,而且還有田產、房產和當鋪,遍及合肥、蕪湖

 

、上海、南京、揚州等地。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與哥哥李厚

 

甫平分了父親的家產,李子嘉是花花公子,平日除了吸鴉片,

 

也沉溺於賭博,很快地就把繼承的家業輸光了,最後跳水自盡。

       清朝名臣曾國藩則不然,他一進公門即對家人表示,「

 

絕不留銀錢與後人。」後來身為湘軍統帥,他再次申明「

 

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曾國藩終生倡導樸實、勤勉、篤實的家風,這些家風使得

 

其後代子孫才學卓越、各領風騷。

        同時期的梁啟超也是如此,他的教育理念是:「謹守清廉,

 

不受無污水之金錢。」同時主張一個人要發揮所長服務社會,

 

他強調士大夫教化民眾和農夫耕種供給食物的貢獻是相同的。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被譽為一門有三院士,九個子女都是

 

才後之士,是最旺的名門之一。

       因此,人生在世,為生活而打拚求取資財,絕對要信守非己

 

之財涓滴不取,清廉自持,堂堂正正,樹立典範,必能澤蔭子孫

 

,綿延而不絕。

福地福人居

        我從小就比一般人敏感,能感受到一般人所無法感受的

 

異相,天生就會那麼一點(也只會這麼一點),不過,我怕別

 

人把我看成是不正常的,甚至把我當小白鼠般圍觀罵斥,

 

所以很老實閉嘴,以免招惹麻煩。

       算命我是不懂的,我小時候自然懂得的是望氣(少許皮毛)

 

那時我最愛往一戶人家的家裡跑,我什麼也不幹,我就去屋

 

裡玩耍而已。

       為什麼我喜歡去他們家玩耍呢?因為,這家人的家裡祥

 

瑞之氣旋繞,只是呆在裡面,就非常舒服,就像蒸氣浴,瑞

 

氣包裹著自己實在太舒服,雖然屋子還不大通光,但是又從

 

無晦暗之感。

        我當時詫異的想:「我看這家人,絲毫特殊的地方都沒有

 

,兩個退休老人(愛乾淨,脾氣好),工資微薄,兩位子女沒讀

 

多少書,工作普普通通,只夠餬口而已。那麼,這些祥瑞之氣

 

,到底是什麼緣故產生的呢?」

        時光荏苒,一轉眼過了三年,退休老人的兩位子女成家了

 

,配偶雖然普通,各方面看都非常一般,但是生下兩個孩子,

 

一男一女。我一看,根本就是兩顆明珠,一個如日光,一個如

 

月光,光華燦爛。

        原來那瑞氣旋繞三年不絕,是為了這兩個孩子。我感歎的是

 

:「原來一個人有福報要來,三年前就有預兆了!」

       退休老人子女的配偶,因為非常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我娘說

 

這人非常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絕不會久居人下的。),本來沒有

 

讀大學,但是婚後幾年就成為地方大官長,從此這家人是富貴得很。

      我娘告訴我:「一個人如果從小不曾抵觸頂撞父母師長,他是

 

必定做大官的,因為從小孝順父母,每天累積的福德別人根本比

 

不上,他不做官誰做官?」

        所以,當你見到孝順的人,要好好對待,不能輕視,因為就

 

算沒讀很高的書,或是還沒有找到很好的工作,後面上天也會推

 

他上去的。我家族裡好幾個做大官的,無一不是如此。

       但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若動不動就抵觸頂撞父母,是絕對

 

無法做大官的,甚至連一般的工作都不會順利,一生挫折連連,

 

重要時刻無不敗北。

       原因很簡單,抵觸頂撞父母,就是把父母抵頂到對面去了,

 

父母為生我、助我者,沒有父母生養,無法長大,就憑一己之力

 

,當然壓不住厄運,這個就是書上說的:「不孝父母,天怒鬼神怨

 

。」如果要比喻,父母好比兩大福德山,孝順父母能鎮一切惡(

 

),父母又是兩大福德海,孝順父母能濟一切渴(匱乏)

        話題偏了,繼續說文章開頭那戶人家。

        過了一段時間,那戶人家搬走了,換另一家人搬進來,我特意

 

跑去看。房子格局仍然一樣,擺設也還是照舊,但讓我驚訝的是,

 

氣象完全不同了,那是感覺寒得很,暗得很,毫無祥瑞之氣,我待

 

一會兒就走了,再也不會想去。

       我一眼就看出那是氣流對穿(後來知道這叫無情,破格),但是

 

之前前一戶家人也是這個樣子擺設的,我卻並不會有這種感覺。

       之後我才領悟到:這風水是福人居福地,你要是個福人,

 

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福地,如果你住的地方不是福地,你也能

 

住成福地。

       大家知道風水養人,卻不知道人也要養風水。人一住進去,

 

周身氣流就會逐漸充斥整個住地,把地養得福德兼備,就跟自

 

己一模一樣的,住地就是你的形,這就是俗話說的「物是主人

 

形」。你要住福地,先要好好積德,你積下福德,自己很自然

 

的就能養風水。

 

似水牛又似猴子

        一天早上隆波元和隆波得(泰國出家僧有時稱為隆波

 

【長老的意思】,有時稱為阿姜【老師的意思】),去森

 

林裡向住在裡面的四、五戶人家托缽,由於很少有僧人

 

經過村子,因此村民們非常高興地來佈施飲食給僧人。

        村民們問長老:「你們要去哪裡?」

        隆波說:「我們要朝前面的山前進,然後下到 Suvanna區。」

        村民們聽後都很擔心,勸他們不要去那裡因為那裡有

 

兇猛的惡魔,一直在傷害人和動物。

       兩位僧人都對村民們的善意提醒表示感謝,並表示他們都

 

願意為宗教獻出生命所以不用擔心,然後他們向那個方向出發

 

。期間穿過兩條河流,森林裡很安靜,也沒有動物的聲音,

 

也沒有鳥叫的聲音,看起來很不尋常。

        傍晚時分他們來到了一座很奇怪的山,山頂一片漆黑,

 

就像是被火燒過一樣,山體外觀粗糙,有的部分像人的頭,

 

有的部分像突起的大象,看起來和別的山不一樣。

        兩位僧人選擇了相距十公尺的距離搭起帳篷,在山腳下

 

清澈的溪流邊過夜,他們洗完澡後就安靜地呆在自己的帳篷

 

裡,雖然兩人都察覺到了那個地方的詭異卻什麼也沒說。

        晚上十一點左右隆波元離開帳篷開始「經行」,隆波得

 

也走出帳篷,並且說:「我覺得這個地方太隱蔽太陌生了。」

        隆波元只回答說:「我也有這種感覺。」

       然後兩個人都走自己的路,緊接著那詭異的山峰上,傳

 

來一聲尖銳的冰冷慘叫,那聲音的音調很深沉,讓隆波得的

 

神經緊張起來,隆波得問隆波元是否聽到這個聲音,隆波元

 

用平靜的聲音回答:「我正在聽。」

       那慘叫聲正一直在逼近,聽起來很嚇人,兩人就好像什麼

 

都沒發生過一樣,靜靜地走著。森林裡真的很安靜,沒有鳥叫

 

也沒有蟲鳴,緊接著一陣強風襲來,突然間樹木猛烈地搖晃著

 

,仿佛要被連根拔起,氣溫也突然變得寒冷起來。

        頃刻間,兩位僧人前面浮現出一具奇特閃亮的黑色身軀,

 

高約二公尺,長髮淩亂,兩隻長長的手在地上拖著,好像一隻

 

巨猴,但它雙眼如銅鈴,臉又像一頭水牛。

         那怪物隨著強風的平息而發出刺耳的嚎叫,這說明它擁有

 

神通,而且這個巨猴的身體散發出一股惡臭,它以腳跺地,導

 

致大地微微顫動。

        隆波元後來回憶說,他並不感到害怕而是感到渾身不舒服

 

,因為他以前從未見過這個模樣的怪物,他們兩位仍然不知道

 

它是什麼惡魔或野獸,他們生起正念讓自己不分心,並將他們

 

的目光投向那個怪物身上。巨獸停止嚎叫並且不再釋放出它

 

的惡臭,這顯示兩位僧人的慈心之流已經被巨獸收到了。

       它緩緩蹲下並將雙手放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對著他們,

 

隆波得對隆波元說你做得很好,隆波元來到他身邊然後說:

 

「它背負了巨大的罪孽和巨大的痛苦,它來到我們這裡尋求

 

幫助以減輕它的痛苦,它犯了很多惡業,他從人的身體死後

 

,變成了一個惡魔般的怪物,在這裡受苦。」

        隆波元的直覺告訴他,當巨獸身為人時,他總是帶著極

 

大的欲望和貪婪行事,並總是犯下很重的偷盜惡業,和很重

 

的邪淫惡業,所以這兩項業力讓他轉生為一個惡魔,在那裡

 

受苦已經超過一百多年。

        巨獸慢慢變得非常柔和,並在哭泣和呻吟以請求兩位尊

 

者的憐憫,讓他結束這些痛苦。

        隆波元認為他造下了如此複雜的業力,沒有人可以幫助他

 

。但,忽然隆波得在沉思中得到啟示:業力是一件複雜而深奧

 

的事情,有時候像隆波元這樣有功德和波羅密的聖人也許可

 

以使他擺脫痛苦,比如嘗試念誦佛陀的教導或說教法給他聽。

       隆波元決定給他講道,讓他認識罪業和功德,惡魔漸漸

 

放下了顧慮並向長老致謝,開口說道:「長老!我已經根據

 

您宣講的內容做思惟,思惟時,出現一股神奇的光,讓我仿

 

佛看到了法的境界,生、老、病、死,這是眾生的共同痛苦。」

        這時候惡魔的臉色變得非常溫和,然後俯首拜謁兩位隆波

 

,隨即消失不見。

        犯戒的業力是何其殘酷,當我們今生有機會投生為人時

 

應只做好事,而不做壞事,應該嚴守五戒。要相信一分耕耘一

 

分收穫,這才是人生的真諦,不要讓你的心陷入癡迷,不去注

 

意戒律,不相信法,因為罪是真實的,它們會在我們的每一世

 

中跟隨我們。

       正如佛陀所說:「無論身在何處,天上、大海中央、

 

山谷之中,造惡者無處可逃。」

 

厚道不是糊塗  而是一種品格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個需要我瘋狂出差的工作,那時每年

 

要去好幾次德國。

       每次去德國,我都會住同一家簡單乾淨的商務飯店,飯店大

 

廳櫃檯的旁邊,有個小桌子擺放著檸檬冰水和一次性杯子,供顧

 

客們免費使用。

         有時候早上,還會看到它們給晚起又趕著上班的客人提

 

供的咖啡牛奶和新鮮出爐的牛角麵包。

        這些免費供應,都是和飯店的餐廳直接有利益沖突的。

        換句話說,喝了免費的檸檬冰水咖啡,可能就會少買或

 

不買飯店大廳咖啡廳的飲料;吃了免費提供的牛角麵包,

 

可能就乾脆選擇不包早餐。

         有一次我跟櫃台的經理聊天,想知道它們的想法是什麼。

         他笑著跟我說:他在英國念旅館管理,有一堂課,老師

 

The Ritz-Carlton Hotel 的總經理來講課,這位總經理對他們

 

說:「如果你走進一家好的酒店,提出一個要求,你就會被滿足。

        如果你走進一家極好的酒店,你甚至不需要提出要求。

        因為,真正飯店經營的精明,不是利潤,而是客戶的忠誠度。

        經商,貌似靠的是精明,其實精明的極致,是厚道。」

         後來每次我入住,我都覺得我那趟旅程,特別安心。

        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暫時吃小虧卻長久贏得厚道美名的例子

 

可以信手拈來,當然,反之亦然。

       年輕的時候,我們願意跟一個人深交,可能是因為有彼此需

 

要的能力,可能是因為有互利的利益。

       但是,年紀大一些你才會知道,能讓你安安心心交往的,

 

都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或聰明,而是他的人品。

       可能是他很誠實,可能是他很正義,可能是他很善良,

 

也可能只是他就是很堅持對你的承諾。

        而這些說得出來說不出來的一些信任感,其實都不是

 

精明聰慧,而是 厚道。

       你想想,你認識得這麼多人當中,回想起來,什麼時候你

 

用「這個人很精明」來表達你的稱讚?

       而那些你脫口說出「他真是個好人」的人,不都是厚道

 

的人嗎?

       回到那個飯店櫃台經理……

        那天他說完了The Ritz-Carlton Hotel 哲學後,微笑地對我說:

 

「我們從來沒有因為擺放了咖啡麵包,而讓我們的餐廳受到多大

 

的損失,反而卻因為這樣,讓我們的客人包容了我們不足的地方

 

,因為他們願意相信我們做不好的地方,絕不是因為我們不上心。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我們鬆一口氣的呢?

       厚道,不是因為退縮示弱,是因為我們強大到,願意去成全。

 

惡訟師 

 

        民國十二年冬天,江浙發生戰爭,尤以瀏河遭遇戰禍為烈

 

,不論是山丘上的豪宅,或是鬧市中的房子,幾乎都成了廢墟,

 

財產與生命之損失,不可以數計。

       當地有某一人的兒子,六歲時突然變成喑啞之人,至今已

 

經十年,其父母兄弟均在戰禍中喪命,唯獨這一位啞巴兒子幸

 

免於難,後來由慈善團體救護至上海,以其疾廢又沒有戚族,

 

因此,送至留養所。

       一天晚上的午夜,這位啞巴忽然失聲狂呼,住同寢室者大驚,

 

皆靠過去探視,卻發現啞巴竟然能說話了!

       眾人驚異地問他到底發生什麼事?他回答說:「我剛剛做了

 

一個夢,夢中好像回到故里,看見屍橫遍野,慘不忍睹,而在敗

 

瓦碎磚中,似乎有父母的遺骸倒臥在那裡,正當我在感到悲傷無

 

依時,突然有一位貌美的婦人攘臂抱之,於是驚叫狂呼,不知

 

不覺已經能說話,不再是啞巴了。」

        第二天晚上,喑啞者又夢見前一晚的婦人出現,並對他說:

 

「你前世是一位惡訟師,接受富豪的賄絡,欺凌孤兒寡婦,故,

 

今世罰為無父無母之孤子,且喑啞十年,今加倍承受劫難,應當

 

悟矣!願你此生多作善因,以卜來生之福!」說完就消失不見。

         此事是王一亭先生親眼目睹而說出,王一亭還說,喑啞者恢

 

復說話之後,其語言就像小孩子一般,吃吃然口齒尚未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