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0年十月號 第298期 |
<目次> 皇母慈音 生天並不難/奉旨著書 遠離煩惱的生活/著書 體天弘道 法句經故事集 社會救濟基金 醒世歌/馮振隆 乾隆紀事 太上感應篇 心靈智慧 付出愛心與笑容/丁乾 還債的來了 遊歷山林等待轉生 大難不死必有因緣 某軍掌角畜生道紀實
|
「皇母慈音」 聖筆 王生 扶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一年八月七日
歲次辛丑年六月廿九日
聖示: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
里外,恭接懿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駕前九天玄女仙姑
降
詩曰:江渚遠舟孤
隨波似有無
雲朋霞友聚
往事不值書
聖示:母娘臨堂,神人靜心接駕,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白衣蒼狗度韶年
世故人情壓兩肩
無盡平生紛擾事
經書半卷慰心弦
懿示:娘今日以「善人與真人」為題,供諸兒女悟勉。
「善人」與「真人」
「善」是指美好的,「善人」則是指心地慈悲,常
作好事的人,這是屬於外在的付出。然而,即使「善人」
做到極致,依舊輪迴生死無有止休之日。故,中土有智之
士,自古即以追求「真人」的境界,以期達到精神上「天
人合一」,與天地共存的目標。
「真」是指自然的、純正的、不虛假的。「真人」則是
指神態安寧,恬愉淡泊,看淡生死,不計榮辱得失,精神逍遙
,已去除「人」之習性的修煉者。猶如從礦場中挖掘出來的金
礦,經過提煉後,成為二十四K真金,裡面完全不含一絲雜質
,能散發出璀璨的光芒。這是屬於內在的修煉。
「真」可區分為世俗的真與修行的真二種,茲說明如下:
一、世俗的真
「真」的反意詞是「假」,世俗的真是指與事實完全相符
合,例如真品、真心、真誠、真摯等。如果一個人的品性、言
行、思惟,真誠不虛偽,旁人就會說:「這個人比較真。」
此處的真就是真誠、真摯。
「道」在人與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所以,世俗的真以
培「德」為第一要務。
二、修行的真
修道就是「修真」,修行的「真」包含更為高厚廣奧
的深意,已經超越好與不好,世俗的道德之上,也擺脫了
人間心智的相對分別。是冥合天道,純一不二的。所以,
也可以說是「修心」之路。
故真人守真抱璞,與天為徒;同時又隨俗而行,與人
為徒;既不背離天理,又不脫離人事。因此,天與人不相
排斥,不相爭勝,達到物我、主客、天人同一之境界。
而且,真人不執著生,不厭惡死,一切聽其自然。來時不
欣喜,去時不抗拒,生和死就像白晝和黑夜一般,是一種
不斷自然更替之現象,因此安心接受生和死的安排。
例如子輿生了重病,子祀去探望時,問子輿說:「你會
不會討厭我們這個身體?你會不會討厭死亡?」
子輿回答道:「存亡死生,本自無心,我一點都不會在意
!一個人得到時,乃是機緣所致;失去時,就要順其自然。
如此一來,安於時則不欣於生,處於順則不惡於死。既其無
欣無惡,就沒有憂、沒有樂啊!」
子輿雖然生病了,但內心卻十分閒逸,好像沒有生病似的
,並讚嘆造物者的偉大神奇將他變成了這副樣子。這就是子輿
順應自然的變化,從而不受外物的干擾而得以保持內心的平靜。
「善人」好生惡死,念念遷流,得失苦樂情慾交熾。而
「真人」反璞歸真,不執著於生,也不厭惡死,安然自得,
這才是有智慧的人應該追求的目標。
|
「生天並不難」 聖筆 王生 扶 |
濟公活佛
降
二○二一年七月廿四日
歲次辛丑年六月十五日
詩曰:在家五法作憑依
何懼俗塵駭浪急
萬里風煙終散盡
窮人天上寓生機
聖示:吾今日降著:「生天並不難」
第二章
窮人生天
信、戒、施、聞、慧俗稱「在家五法」,於
《雜阿含•貧窮經》中,闡述此五項善行功德,即
是生天的要件。
《雜阿含•貧窮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林內。
當時,王舍城中有一位讀書人,雖然顛連窮困,
缺衣少食,但他安貧守道,對於佛、法、僧,淨信不
疑,終生受持五戒,平日喜聞法廣學,並量力布施,
最終成就了正見智慧。
當他在人間壽命終了後,隨即轉生至欲界第二層
的忉利天上。雖然在人間時一文不名,但生天後便身具
三種優越的條件,遠勝其他天神,哪三種條件呢?第一
、天神的壽命,第二、天神的美貌,第三、天神的名聲。
其他的天神看見這個異象,驚得目瞪舌彊,紛紛前
往帝釋天主的面前報告:「帝釋天主!有一位年輕天神
剛轉生至此,竟然在天神的壽命,天神的美貌,天神的
名聲皆遠勝其他天神,令我們一座皆驚。」
帝釋天主安撫這些天神,並說:「諸位仁者不用失驚
打怪,此新生天神曾是人間王舍城的一位讀書人,赤貧如
洗,掛席為門。雖然生活艱辛,但他對佛陀的正法、戒律
有堅定及清淨的信心,平日也喜聞法廣學,並量力布施,
最終成就了正見智慧。死後才能轉生到此天,並且身具三
種勝過其他天神的優越條件。」
佛陀在人間也對諸比丘說了這一段經過,比丘們聽後
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所以,此五法不僅在家眾要具足,出家眾也應該要
具足。在家五法於《雜阿含•優婆塞經》中,有較詳細
的說明:
一、信具足:以正信為本,堅固而不動搖。不會被外道
、婆羅門、諸天、魔、梵,以及其餘的世間所破壞。
二、戒具足: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不飲酒等五戒。
三、施具足:修解脫布施、殷勤布施、經常布施。要
樂捨財物,無分別心的平等佈施。
四、聞具足:對於佛法聞則能持,聞則積集,若佛所說
初善、中善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都能夠
受持。
五、慧具足:「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
如實知、「苦滅道跡」如實知,也就是如實知四聖諦。
天界的天人雖然尚未解脫,但在清淨的程度、福報、甚至
定力上還是遠勝於一般人。故,世之人應勤於實踐上列五法,
將天界當成解脫的中繼站,則未來會更容易去除煩惱,實現從
輪迴中解脫的心願。
|
「遠離煩惱的生活」 聖筆 王生 扶鸞 |
南海古佛
降
二○二一年七月十七日
歲次辛丑年六月初八日
詩曰:世間萬象令人昏
佐使君臣縛六根
改往修來煩惱解
千年枯木也逢春
聖示:吾今日降著:「遠離煩惱的生活」
第四章
煩惱的觸發點
煩惱痛苦源自於「貪愛和嗔恨」。
貪愛和嗔恨源自於「感受」:令人喜歡的感受生
起貪;令人討厭的感受生起嗔。
感受則源自於「接觸」:眼睛看到美麗或不美麗的
事物,耳朵聽到悅耳或不悅耳的聲音,鼻子嗅到好聞或
不好聞的氣味,舌頭嚐到美味或不美味的食物,身體碰
觸到柔軟或粗硬的物品,心意想到愉悅或不愉悅的事物。
《列子.說符》記載:有一個人家中的斧頭失竊,
遍尋不著後,就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走。
在之後的日子裡,當他看到對方在行走時,那個走路
姿勢就完全像是一個偷斧頭的小偷;
看到對方的臉色神情,那個表情就完全像是一個偷斧頭的小偷;
看到對方說話的樣子,那個聲調就完全像是一個偷斧頭的小偷;
看到對方的動作態度,那個舉動就完全像是一個偷斧頭的小偷。
不久,他在清理穀物堆時,發現失竊的斧頭被穀物掩蓋著,
才知道誤會了鄰居的兒子。在之後的日子裡,當他看到對方在行走
時,或其臉色神情、說話的樣子、動作態度時,完全都不像是一個小偷。
這個例子從六根的「意」想,輾轉影響「眼」根、「耳」根
而生起嗔恨,整個身心可以說已完全被煩惱習氣所控制,而胡思
亂想。事實上,沒有修行的人都是這樣被六觸(眼觸、耳觸、
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所愚弄而不自知。
一般人也不了解,快樂是痛苦所偽裝出來的,因此,
為了逃避痛苦,就拼命地尋找快樂。在《中部•馬更地亞經》
中記載,佛陀對馬更地亞說:
「猶如一位罹患痲瘋病的男子,身體潰爛起水泡,
傷口裡又有蛆蟲。為了止癢,這名男子用指甲搔破瘡口
,又在炭火坑上炙熱傷口。他的親友雇用外科醫生為他
治療,那位醫生開給他藥方,他服用藥方以後便治癒了
痲瘋病。之後他無病一身輕,從此逍遙自在,能隨心所
欲到處行走。」
佛陀說明世人追求欲樂來抒解苦悶的壓力,就如
同痲瘋病患以炙火止癢的情形一樣。
雖然追求欲樂能暫時從苦悶中得到抒解,但卻沒有
療癒疾病的功效,只不過是在蹂躪自己而已。如果此時
能適時出現一位良醫,對症下藥,讓痲瘋病患們康復。
那麼,這些曾經罹患過痲瘋病的人,必定會視炙火為
畏途,並且覺悟以炙火止癢是很愚蠢的行徑。
所以,要遠離煩惱痛苦,必須從眼、耳、鼻、舌、
身、意等六根,在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時,及時明白其中的陷阱與幻念,才能不受愚弄,
獲得自在的生活。
|
南海古佛
降
二○二一年七月卅一日
歲次辛丑年六月廿二日
詩曰:芊芊郁郁百花妍
雨盡斜陽彩霧連
兩眼不迷金紙醉
青山伴我度流年
聖示:吾今日降著:「遠離煩惱的生活」
第四章
煩惱的觸發點
第一節
由眼睛引發的煩惱
宋朝蘇東坡聰慧過人,精通詩詞歌賦,平日也
喜歡談經論道。在被貶江北為官時,與金山寺的佛
印禪師,經常互相切磋。
一日,自覺修持有得,於是撰詩一首,派遣書
僮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印證,這首詩寫道: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蘇東坡的意思是說:我的修行境界已經臻於上乘,
即使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這八種順
境、逆境的旋風,都無法影響我的情緒。
佛印禪師看後,莞爾一笑的寫了「放屁」二字,
就打發書僮回去交差。
蘇東坡以為佛印禪師對自己的修行境界,必定會大
加讚賞,於是滿心期待的打開禪師之回覆。當他看到
「放屁」二字時,不禁怒火中燒,於是乘船過江找禪
師理論。
蘇東坡質問佛印禪師後,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
「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
『屁』字就把你打過江?」
蘇東坡聽了才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此事例是典型「由眼睛引發的煩惱」,因為,當
蘇東坡眼睛看到「放屁」二字時,立刻取著外境,中
性的文字就頓時化為嘲笑,深深刺痛他的心,因而
生起煩惱、嗔意,沒有討個公道決不罷休。
只要一個人的眼睛是正常的,就會看到外境,
有時會看到喜歡的人、事、物,有時會看到不喜歡
的人、事、物。沒有經過修行訓練的人,因為不懂
得正知、正念,只知道往外看,不懂得往內看,
且「心」是軟弱無力的,因此,會被外境牽著鼻子走
,而隨順個人習性產生各種煩惱。
其實,「看到」本身是中性的,是沒有煩惱的,
例如:一位成年人看到玩具、電動搖搖車,心中不會
生起貪愛、煩惱,因為,成年人對玩具、電動搖搖車
的真相有清楚的認知。但是,兒童不知道玩具、電動
搖搖車的真相,所以心中會生起玩樂的貪愛念頭,
如果不能如願,就會煩惱哭鬧。
又例如一隻狗在別人家門口大便,一般人會視而不
見,但是,如果這隻狗是在你家門口大便,反應就會
有天壤之別。這些都是因為有「我」存在,煩惱的根
本也就是在這個地方。
世人習慣往外看,有些人看到他人事業有成、
諸事順利、有錢有閑、生活富裕、家庭美滿……等,
而引發出心裡酸溜溜的妒忌心。當他人處處撞壁、
諸事不順、貧困潦倒、生活艱辛、家徒四壁時,內心
則又竊喜偷笑、暗自得意,這些都是嗔念心態在作祟。
其實,高山不礙白雲,磐石不阻流水,每一個人
都是在自己的業報中生活,他人的一切成敗得失,
根本就與你毫無關係,有什麼好計較?
有什麼好批評呢?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一年八月廿一日 歲次辛丑年七月十四日 聖示:聖書「證果之路」業已繳書天庭,茲敘錄功果如下: 參與締著此部聖書全勤者記一點五道功。 著書期間效勞達四分之三以上者,記一道功。 其餘每參與效勞一次各記二十功,但最高不得超越半道功。 凡參與助印此部聖書者,依祈願酌予照准,爾後陸續印贈者 同之。 又示:台疆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已較為緩和,但仍會有零星難以避 免的感染機會,故,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仍需做好防疫安 全措施,有道是「預防重於治療」,就是這個道理,希諸賢 生勉悟行之。 |
「法句經—故事集」 |
主題:難提贈精舍
善行生善果
偈曰:長期離開家鄉,到遠處去的親人平安歸來的時候,
同理,作善業的人雖然往生,仍然得到善報,
佛陀居住在伊希帕坦那樹林時,有一次提到一位青年難提。
難提虔誠信佛,禮敬三寶,自己非常儉樸,卻興建了一座
佈置良好的精舍捐給佛陀和僧眾。當他把精舍捐獻給佛陀的同時
,忉利天也為他保留了一座華屋。
有一天,大目犍連尊者到忉利天時,看見忉利天為難提所預
留的華屋,返回人間後,他請教佛陀:「世尊!世間做善行的人
能夠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到忉利天預留的華屋和其它的富貴嗎?
」 佛陀回答他:「你怎麼問這種問題呢!你自己不是已經在忉利
天親眼看見了嗎!天神等待善良慷慨的人前去,如同親友企盼長久
不見的家人一樣。當善良的人逝世時,他們將受到熱切的歡迎,
往生到天界 。」
|
主題:得皮膚病的公主
偈曰:
捨棄忿怒我慢
佛陀居住在尼拘婁達瑪時,有一次提到羅西妮
公主,她是阿那律陀尊者的妹妹。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回到迦毗羅衛城,所有
的親戚都來看他,只有妹妹羅西妮染了皮膚病不敢
前來。
阿那律陀尊者請人帶她過來,並建議她做些善行
功德。
羅西妮聽從了哥哥的話,變賣首飾湊足了錢,
興建講堂、廳堂供大眾使用,並在工程進行時,
幫忙各項雜事。
廳堂興建完成時,佛陀告訴她罹患皮膚病的
原因,是她在某一前世憤怒的惡果,那時她是波羅
奈的皇后,因嫉妒國王寵愛一位舞伎,忿怒之下就
在舞伎的床鋪和地毯上灑下使人發癢的粉末,並以
粉末灑在舞伎身上,加以羞辱,舞伎因而全身發癢
痛苦倒地。
因為她曾經犯下這種惡行,所以今生罹患皮膚病。
佛陀接著告誡大眾:「不可對人懷有惡意,憤怒時不
要魯莽行事。」
由於今世羅西妮努力懺悔行善,皮膚病也終於痊癒。
|
主題:比丘和樹精
偈曰:
能夠抑制忿怒,
如同剎住急行車輛的人,
其他的人只是空執韁繩而已。
佛陀居住在阿拉維村的阿葛拉瓦塔時,
有一次提到一位僧人。
有一天,這位僧人要砍一棵大樹時,大樹的
精靈抱著一個小孩出現在他面前,請他不要砍樹
,否則她和小孩沒有住處。
僧人對她的話不加理睬,繼續砍伐。樹精只好
把小孩放在樹幹上,希望僧人產生同情悲憫之心。
僧人一不注意,砍斷了小孩的胳膊。樹精極為
憤怒,舉起雙手嘶吼:「我要殺死你。」
可是心裡又退一步想:「我殺死比丘,就等於
殺死遵守戒律的修行人,是要墮入地獄的,我不可這樣做。」
於是她前去向佛陀投訴,佛陀告訴她:「你能如
此冷靜控制自己,值得讚賞。」
佛陀為她說法並且給了她一顆樹供她居住,
佛陀也告誡比丘今後不可砍伐樹木。
|
主題:往生天界的方法
偈曰:
真語不瞋恚
佛陀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提到摩訶目
犍連尊者提出的問題。
有一次,摩訶目犍連在天界看見很多天神都住在
舒適的華屋,他請教天神,他們是以什麼福德而能享
有這些福報。
其中一位說,因為他說真實語,說利益眾生的話。
第二位說,對別人的侮辱傷害,他控制自己不起
瞋念,滌除了恨意。
第三位說,他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利他佈施。
摩訶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後請教佛陀:「一個人說真
實語,不發脾氣或僅有少許佈施就能往生天界嗎?」
佛陀回答:「你已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不需再懷疑。
的確,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界。」
|
「醒世歌」 文/馮振隆 |
行行出狀元
(一)治生致富兮奇勝有方 農稼秦楊兮富豪一方
掘墓卑職兮田叔隆起 賭博惡業兮桓發築產
(二)行商賤業兮雍樂有成 販售脂膏兮雍伯千金
漿賣小業兮張千饒富 行銷胃脯兮濁氏連乘
(三)奇勝之方兮爆出冷門 一一有成兮富可千金
富無經業兮財無常主 一技之長兮福湊德門
(四)富兮福兮德一方 善兮禍兮福消長
凡此皆為當時被視為卑賤之業而為之者,卻皆能以
奇勝之方,一技之長,爆出冷門,一一有成而獲千金,
或富豪一方,誠屬難能可貴可規者也。
古云:「富無經(常)業,而貨(財)無常主。」
意即苟有人也,欲致其富,衹要能盡其一己之專長,
專心善巧,不違謀財之道,則天下之財也,必也如水
之就下,而流入有德應得之人之手矣。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之貨之所輻湊,不在業之貴賤,唯德能兼備者得
攝受之耳。
|
『乾隆紀事—紀昀』 |
紀事六九 家奴任玉病危時,守護的人夜裡聽到窗外傳來牛的吼
叫聲,任玉驚駭得死了。第二天,大家一起談這件怪事
,任玉的媳婦抽泣著說,任玉少年時曾偷盜殺了好幾頭
牛,別人不知道。 |
紀事七十 餘某在衙門中資歷很老,負責刑律四十多年。後來患
病,在瀕臨死亡的時候,恍惚中好像有厲鬼作怪。餘某感
慨地說:「我一生存心忠厚,不敢胡亂殺一個人,這鬼為
什麼來呢?」
夜裡他夢到好幾個渾身是血的人哭道:「你只知道刻
毒嚴酷能積怨,卻不知道沒有公道也能積怨。那些孤單孱
弱的人,淒慘地被人殺害,死的時候痛苦不堪。孤魂飲淚
,含恨九泉,只希望兇手被處死,才能得申積恨。
而你只見到活著的人可憐,沒看到死了的人的可悲。
舞文弄墨,想方設法開脫。於是使兇手漏網,死者含冤。
你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果你無緣無故地被人屠殺,魂魄有知
,看到判這個案子的人改重傷為輕傷,改多傷為少傷,改理
曲為理直,改有心為無心,使你切齒的仇人輕易地逃脫,
仍然橫行於世上,你是感激呢還是怨恨呢?
你不這麼想,反而欣欣然以放縱惡人作為陰問功德。
那些冤死的人,不仇恨你又仇恨誰?」
餘某驚恐而醒,把夢中的事告訴了兒子,打自己的
耳光說:「我真糊塗!」
|
紀事七一
滄州劉果實翰林,胸懷曠達,有晉人風度。
他和飴山老人、蓮洋山人都是好朋友,但性格興趣卻
各不相同。晚年住在家裡,靠教授學生養活自己。但一定
要孤苦貧窮的人,才肯收作學生。學生送來的學費、禮物
都不多,連最清貧的生活也難以維持,但他卻安然處之。
他曾經買了一斗多米,藏在罈子裡,吃了一個多月
也沒有吃光,覺得非常奇怪。
忽然聽到屋簷上有聲音說道:「我是天狐,尊敬您高尚
的品德,就每天偷偷地加了一些米,您不必驚訝。」
|
紀事七二
聶松岩說,膠州有一座寺院,後面有一塊菜園。
有一僧人在一天傍晚開窗乘涼,明月掛在天空,
如同一幅美麗的圖畫。僧人看見有一個人在老樹下徘
徊,懷疑是偷竊蔬菜的人,便連聲呼問他是誰。
那人鞠躬回答說:「師父不要驚訝,我是一個鬼。」
回答說:「鬼也是成群結黨的,各自投奔同類。
我本來是位書生,不幸被埋葬在這片墳地之間。我不能
與獸醫農夫在一起,他們也討厭我。既然難以和他們
相處,所以我寧願在這裡避開喧囂。」
說完便漸漸消失了。後來僧人也經常遠遠地看見他
,但再叫他便不回答了。
|
『太上感應篇』 |
篇文: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釋義:聽信妻妾的話語,而違背父母的訓示。
說明:妻妾的話語,甜美而又容易聽得進去;父母的
訓示,雖然正確,卻是難以服從。
然而妻妾的話語,若是正直中肯,倒也有所助益。
可是,妻妾的話語,很多是出於私心,與父母的訓示
也相反,這就是世人孝順所以會衰微的原因啊!
要知道,父母的閱歷既然較多,對於事情的見解,
就必定會恰當;而且父母愛子的心又殷切,為兒子謀
劃,必定也會周詳。豈有年少子女的所見所聞,反而
勝過了老成練達的父母呢?而且在事實上和道理上也
是如此,不僅只是為了勸孝才這樣地說啊!
張拱辰先生說;「父母的教訓,做兒子的就是萬分地遵從
,究竟而言,還是未能夠遵從啊!妻妾的話語,大家都說
萬萬不能聽信,畢竟還都是用盡了妻妾的話語啊!這就是
理不勝欲,因為關係太親近的緣故,難以覺察啊!」
兒子對於父母,應當要盡心竭力,無論是東西南北,都要
聽從於父母;若是陽奉陰違,違背了父母之訓,這就是不
智啊!
至於因為寵愛妻妾而違逆了父母,世上更是不乏這類的人!
|
篇文:得新忘故。
釋義:得到了新的,就忘記了舊的。
說明:
無論是穿的衣服,用的器具,朋友之情,親戚之誼,
妻子待妾,童僕婢女,說起來,都有新舊差別。若是
因為得了新的,而忘記了舊的,這種人就屬於薄情寡
義的人了。
先賢曾說:「與其結新交,不如敦舊好。」這句話
的道理很深啊!
有一位富翁沒兒子,就抱養哥哥的兒子,養了十年
,忽然富翁的侍妾生了一個兒子,富翁於是就不認哥
哥的兒子,財產都歸侍妾的兒子所有。
後來哥哥的兒子以勤儉成家,而且非常孝順、謙恭、
慈悲,全族的人都讚歎他。而妻妾的兒子長大之後
,放蕩不羈,吃喝嫖賭樣樣都來,把富翁的財產都
敗光了,富翁感到十分地懊惱,悔恨而死。
|
『心靈智慧』 |
怎樣收獲「好人緣」?做好三件事,人緣越來越好。
如果一個人在社交活動中,能夠做到左右逢源,
他的事業就容易風生水起,一般人即稱其為好人緣。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有好人緣,來幫助自己廣結善緣
,從而促進事業發展,如何才能獲得好人緣呢?其實,
如果能做好三件事,人緣就會變得愈來愈好。
一、功成不居,榮耀歸人:
劉邦謀士張良,他憑藉出色的文才武略,為劉邦出謀
劃策,讓他一路斬將奪城攻下咸陽。在楚漢相爭期間,
則巧妙地與項羽、范增周旋,保護了劉邦的安全,最終
還助他成就霸業,建立漢王朝。
劉邦對所有人論功行賞時,張良只接受與劉邦當初相遇的
「留地」,來表達對劉邦的知遇之恩,之後便急流勇退,
歸鄉隱居,主動將勝利的果實獻給劉邦,同時也保全了
自己。
相同的道理,如果在職場上做出一番成績,也不能將全
部的成果據為己有。如此,不但會受到上司賞識,也能
獲得更多同事的擁護支持。
二、讚美鼓勵,認可他人:
有高情商的人,總是能夠和周圍的人相處得非常愉快,
而想要與周遭的人和諧相處,學會讚美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學家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讚
美。在生活中,我們用恰當的詞語讚美他人,也許能夠
讓失去信心的人,重新振奮起來;適當的誇獎,在社交
中也是十分管用的,嘗試了解他人的優勢,也能給自己
一個向上發展的機會。
三、不念舊惡,不記人過:
現在的網路世界,時常製造一些矛盾和衝突的錯誤心態。
正所謂君子不念舊惡,正常的人際交往中,難免會存在一
些磕磕碰碰,如果不是什麼深仇大恨,就沒有必要一直
耿耿於懷,用一顆寬厚包容的心,來化解這些摩擦,
自然可以受到更多的尊重和歡迎了。
|
『付出愛心與笑容』 文/丁乾 |
將心比心,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我們用什麼態度對
待他人,他人也會相應的態度來對待我們。我們盡了多少努力來
做事,也就會有相應的結果來回報。
在推動事務的時候,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待人的時候,
用真誠的心來付出,別人才會願意共事並接納。
如果我們遇到什麼麻煩事情,心中滿懷怨恨,都能夠保持著一
顆真誠平靜的心。並用輕鬆愉快的心境保持快樂,與人友好相處,
舉止優雅,那麼就會為生活創造一個新氣象。
有位普受歡迎的女士,她所到之處,總能用自己的活力和
熱情去感染他人。她一直認為,微笑是無價之寶。於是,每位愛
她服務或提供方便的人,心中都很舒暢。正是這位女士甜美的
微笑,使別人心存感動,同樣,她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在漫長人生路上,如果每個人都能用一顆愛心對待別人,
以希求代替失望,以躊躇滿志代替灰心喪氣,是極為快意的事。
即使是報童、擦鞋工、汽車修理工、電梯服務小姐,我們也不應
忘記給予一份熱情。當我們買報紙時,讓人擦皮鞋時、走出電梯
時或修理完汽車時,面帶微笑向他們致意,我們會使他們感到如
沐春風,覺得心地善良,並給予最真誠的祝福。世間還有什麼比
此情況更美好呢?它比那些所謂的要事還有意義,可以給我們的
生活帶來全然不同的變化,可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不管我們擁有什麼,切莫忘記與他人分享,且要真誠。
虛情假意的付出,只會使人頓生反感。目前世上最缺乏的就是愛心
。曾經有位賢達人士說過:「一路上播撒你愛心的種子吧,這條人
生之路你無法再重走一回。」
我們不妨仔細深思:自己平常最習慣面帶著什麼樣的表情?
是尖酸刻薄、怒氣沖天,還是蔑視一切?是冷漠淡然,還是不耐煩?
是粗暴,還是貪得無厭?在與自己的同事相處時,是反覆無常,
還是鬱鬱寡歡?或者,自己總是面帶微笑地樂助人?其他人是以笑
臉迎接我們,還是一見我們就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有人一見我們就
渾身不自在,就需要及時檢討。
有一位成功企業家他總是面帶微笑,以笑臉應對生活和工作,
這是他的一筆巨額財富。不管他遇到多麼令人氣憤的事,從來不會
從他的臉上看出怒容,即使心中的憤怒像即將噴發的火山一樣,
他的臉上仍然露出安然的神情和快樂的笑容。此為他成功的秘訣,
深值我們好好學習!
|
『 還債的來了』 |
二○○四年春,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鎮一位姓楊的、
約四十歲左右的農民講述了發生在他們自己家的一個真
實故事:
他的祖父養了一頭牛,一天深夜,牛「哞哞」直叫,
祖父以為是有強盜來了。這時,曾祖父卻在似睡非睡中
自言自語似地說了一句:「還債的來了。」
第二天早晨,他們家的牛就生下來了一頭小牛犢。
就在這時,傳來了離他們家不遠的,一個欠他們家錢的
人剛剛去世的消息。他的祖父、曾祖父想到這下債是收
不了了。
不久,這頭牛犢也長成了大牛,給他們家犁了很多田
。有一天,這頭牛像失了控似地又蹦又跳,竟然不小心摔
下了懸崖,摔死了。祖父就只好將牛賣了,牛皮、肉、骨
頭、內臟都賣了錢。當他們把前前後後賣的錢加起來時,
忽然發現賣牛換來的錢正好和那位死去的人欠他們家的錢
一樣多,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這時他們才想起了曾祖父以
前說的那句話「還債的來了」。
誰說人死燈滅,一了百了呢!「善惡有報」,老天的
帳上留,一分不差!
|
『 遊歷山林等待轉生』 |
勝五郎一八一五年出生在多摩中野村的小谷田家裡,
從小活潑可愛。七歲那年,他突然開始說自己以前是附近
程久保村的藤藏,父親叫久兵衛,母親叫作靜,六歲時感
染天花死的。
他還跟祖母說,藤藏被埋葬的時候,棺木剛落下,
「咚」一聲,靈魂就飛出來了,又飄回了家。 藤藏父
親久兵衛在他兩歲時就過世了,母親改嫁後,繼父半四
郎非常疼他。他倆正在說話,母親哭得很傷心。藤藏在
一邊聽得很清楚,就開口想安慰一下母親,可母親卻完
全聽不到。
後來藤藏注意到有一位白鬍鬚、穿著黑色和服的
老伯跟他招手,他就跟著去了。老伯帶著藤藏在山川
野地晃晃悠悠、來來回回地飛,那裡不冷也不熱,總
是像傍晚一般幽暗,肚子也不覺得餓。原野上開著黃
、紅兩種花朵,不過花不能摘,摘了會引來小烏鴉憤
怒的嘶叫。
在那個世界好像只過了幾天,但是老伯卻說已經過
了三年,可以轉生了,就帶著藤藏到了中野村一間在柿
子樹後面的房子,就是現在的家。他遵照老伯的吩咐進
到屋裡,先躲在了灶台後面,剛好聽到母親和父親商量
,為了讓家裡的生活好過些想到江戶去幫傭。
之後藤藏的靈魂很快地進入了母親的肚子,沒多久
,隨著「哇哇」的啼哭聲,勝五郎就出生了。
他父母知道這些後,非常震驚。因為兩人當時商量
去幫傭的事,沒別人知道。看來孩子說的恐怕都是真的!
勝五郎後來向祖母哭訴,說想回去看看。祖母很
疼他,就出門打聽去了。沒想到還真打聽著了。
勝五郎八歲那年,祖母帶他回去認親。兩個村子
之間隔著一座荒涼的山頭,勝五郎從沒走過,但卻能
認路,或許當年跟著黑衣老伯飛來飛去的時候,對這
裡地形都很熟了吧。他一路帶著祖母走進程久保村
熟門熟路進了一戶農家,屋子裡,藤藏的母親靜和
繼父半四郎都在。
他倆看到勝五郎都很驚喜,說和藤藏長得很像啊,
就好像藤藏回來了。勝五郎是第一次來,可是對家中
的一切卻很熟悉,什麼東西在哪裡,說得清清楚楚,
還說對面的「香菸店」門口以前沒有那棵樹啊。沒錯
,十年前那棵樹的確還沒有種下!
勝五郎之後還參拜了前生父親久兵衛的墓。此後
,他們兩家就像親戚一樣來往。
這樁奇聞很快就傳開了。江戶後期四大國學大師
之一,平田篤胤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用了三個月的
時間追蹤調查,寫成了一本書,《勝五郎再生記聞》
,獻給了當時的太上皇光格上皇和皇太后閱覽。這本
書在皇室造成轟動,也讓勝五郎聲名遠播。一八九○
年,旅日美國作家小泉八雲在他的隨想集《佛田的落
穗》中,也收錄了勝五郎的故事,把輪回的概念介紹
給了西方世界。
雖然成了名人,勝五郎還是很安心於做個普通農
夫,不過一生順遂,平安富足,五十五歲那年平靜離世。
|
『 大難不死必有因緣』 |
以下是一則二○二○年八月廿五日的奇聞,新聞中
的中年男子穿著整齊並緊抓救命板,孤獨漂浮在汪洋大
海上3天。他從遊輪上摔下,已在海上漂流三天,所幸於
二○二○年八月廿四日被一艘經過的遊艇發現,在西班
牙馬貝拉(Marbella)海岸被救難人員順利救出。
我們一起再次複習世尊對我們的教誨:「福非火所燒
,風亦不能碎;福非水所爛,能浮持世間。福能與王賊
,勇猛相抗敵,不為人非人,之所來侵奪。」
新聞中的中年男子得以大難不死,一定是他過去前
生及者今生持守不殺生,並於某時曾造下某種特殊的善
業,故而令他遇上海難的同時,能如此神奇三天不死,
最後得救。
以下是新聞報導內容
老翁從遊輪上摔落海竟漂流了三天,才被經過的遊
艇發現救出!日前英國一名五十五歲的老翁在搭乘遊輪
時,不小心從船上摔下,沒想到過了幾天後才被剛好經
過的遊艇發現,並趕緊通報海警救援,老翁獲救後向救
難人員透露「我已在海上漂流三天」。
根據《 每日郵報 》報導,一名老翁在西班牙馬貝拉
(Marbella)海岸被救難人員從海上救出,當時該名老翁
穿著整齊並漂浮在海中的衝浪板上,他告訴救難人員自
己從遊輪上摔下已在海上漂流三天,所幸最後被一艘經
過的遊艇發現,才能順利被救出。
報導中提到,目前只能確認該名老翁是英國人,但他摔
下來的遊輪則尚未確定。事發後,救難人員將老翁救
到岸邊等待救護車載送至當地的醫院接受低溫治療。
而在這波救援行動中,民眾都對老翁是如何得到救命的
衝浪板感到好奇,有網友表示,「我對這個故事很感興
趣,因為在海上漂流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衝浪板是
相當不容易的」。
|
『 某軍長墮畜生道紀實』 |
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成渝戰爭(
編者按:即成都、重慶兩派軍閥間的戰爭)打得
非常激烈,結果四川省想要武力統一之計謀失敗,
其第三軍軍長,竟於敘屬牛喜場,被該第三軍的軍
官佐刺殺身亡;當時四川省川南勞軍使,即是第三
軍軍長的叔父,勞軍使聽聞到這個噩耗,即於成都
搭設靈台祭奠,並且每日親誦《金剛經》數卷,以
資助其獲得冥福。
歷經一個星期之後,有一天夜晚,勞軍使夢到這位軍長。
夢境之中,這位軍長身上穿著黃呢色的軍制服,
並佩掛星帶,向叔父勞軍使說:「叔叔為我轉誦經
典,非常的好!我已減輕了許多罪業,非常感恩叔
父的慈悲。
這一次會發生成渝戰爭,根源確是由於我個人的野心
,妄冀要陞充軍長,因此,不惜撥弄雙方,導致釀成
雙方生起戰禍。不但許多軍士們在戰爭中喪命,無辜
平民百姓也有很多人受到波及而死亡,或是流離失所
,可說是屠戮生靈難以計數。
因為我造下了此等惡業,故應墮入畜生道,輪迴十五
世之後,方能從畜生道脫苦超生,再得人身;今幸蒙
叔父誦經超度,因此,我在畜生道的輪迴惡已經減輕
五世,少拔沉淪。明天我當投生少城某知事家為家犬
,以償還宿業。
還請叔父能親自拜訪該住處,認明黃毛白花相間的小
狗,購買回家飼養,以便能常常聽叔父誦經,用資懺
悔。」言罷,號啕痛哭而去。
勞軍使翌日前往外甥軍長所說的地方,一探虛實。
勞軍使果然見到該住戶有新出生的金黃色小犬一隻,
這隻小犬由肩至腋下,夾雜呈現白色狗毛一條,猶如
佩星帶一般。
於是勞軍使遂向狗主人開口索買,但是狗主人因為這
隻小犬的毛色稀有漂亮,非常喜愛牠。因此,雖然勞
軍使出價購買,狗主人依然不願意割愛,想要留著自
己眷養。
由於狗主人甚為堅持,勞軍使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乃將夢中所見,全盤對某知事敘述其因由。剛好這位
知事曾經一度擔任這位軍長的書記,既感因果之神奇
,復又礙於情面,因此,遂慨然將小犬相贈;至小犬
滿兩個月時,親率僕役將小犬送至勞軍使的公館。
此事後來被知事的家人洩漏出去,因此,傳遍整個成都城。
我素與這位軍長相識往來,聽聞到這個傳言,覺得頗
為淒感!因此特地拜訪勞軍使,當面探詢這件事情之
真偽。
在得知真相,並確實親睹那隻小犬之後。我爰記事實
,用以敬告世人,但因為故人的關係,不忍記錄他們
的姓名,以揚其過失;然又恐措辭空洞,啟人疑竇,
故特補誌數言,藉以證明此事非虛。竊余之披緇學佛,
既非出於盲從迷信,借佛逃虛,自應嚴守佛制,以戒為
師,斷不至杜撰虛構,以惑世人也,尚希閱讀者諸君,
以此鑒之!
民國廿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四月八日蜀僧菩提寬
靜述於廬山黃龍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