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0年二月號

                    第290期 

 

<目次>

堂慶繳書法會

證果之路/奉旨著書

遠離煩惱的生活/著書

法句經故事集

醒世歌/馮振隆

社會救濟基金

乾隆紀事

太上感應篇

人生軼聞

遠離憤怒/丁乾

來自一六○○年前的吟唱

布施功德

別相信美好的傳說

 

「皇母慈音」

聖筆 王生 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二○年十二月廿六日

歲次庚子年十一月十二日

詩曰:

 

落葉飄零滿澗溝  猶如歲月不回頭

秦皇撥指三千俑  難擋閻王羅網收

 

示:冬風襲來,涼意深深,大殿旁的桂花已悄然凋去,

 

但疏影橫斜的枝葉,依然翠綠斑斕,暗香殘留。

      今日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齊聚一堂,沐浴在「車馬喧囂俗事忘,

 

經書半卷洗塵心」的意境,共享清微淡遠的祥和,實乃難得的機會。

 

又示:一個人如果能夠調御一隻野驢來搬運貨物,乃是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能夠調訓一匹野馬成為穩定可靠的駿馬,讓兵將騎乘出戰

 

而攻無不勝,戰無不克,亦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如果一個人能夠羅捕矯治一頭野象,可趨赴集會,可成為國王

 

的騎乘,那就更了不起。

      不過,一個人如果能善於調御自己,讓自己徹底止息煩惱,

 

從輪迴中解脫,那才是卓爾不群,最了不起的人。因為,自己是

 

最難調伏的。

      所以,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應勤於布施造福,持戒修身,

 

禪修開發智慧,來調御自己,未來必能轉生善道、天界,邁向解脫。

 

因為,「因」若是正確的,則「果」也必然正確。

 

又示:聖書「大道金篇」《卷二》業已繳書天廷,茲敘錄功果如下:

參與締著此部聖書全勤者記一道功。

效勞達四分之三以上者,以全勤論記。

其餘每參與一次以十五功記之,但不得超越半道功。

凡參與助印此部聖書者,依祈願酌予照准,爾後陸續印贈者同之。

 

又示:莊重之法會業已圓滿成功,茲敘功如下:

主事─ 二百功。

副主事─ 一百八十功。

 參與之鸞生─ 一百五十功。

      其餘參與盛會者,不論老少─ 各記一百功。

 

遠地者加計功四十,以慰其誠。

 

又示:今日法會朗朗經聲迴盪十方,上徹蒼穹,誦經組居功厥偉,

 

主持者加記功八十,組員加計五十功。

 

又示:香積菩薩們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地完成盛宴,實乃辛勤倍至。

 

故今日主廚加計一百二十功,副主廚加記功八十,凡有參與廚房炊事者

 

,加記功四十,贊助食材者除依功過律記功外,再加計三十功以勉之。

 

又示:謹訂於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十八日(國曆一一○年一月三十日)星期六,

 

舉行恭送本堂眾恩師回天述職暨恭謝庚子年值年太歲星君儀式。

      謹訂於農曆辛丑年正月初九日(國曆一一○年二月二十日)星期六,

 

舉行迎迓本堂眾恩師回鑾暨恭奉辛丑年值年太歲星君儀式。

 

又示:法會已功德圓滿,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辛苦了,可,吾退。

 

「證果之路」

筆 王生 扶

濟公活佛  

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歲次庚子年九月廿九日

詩曰:

 

歲暮梧桐秋葉殘  至終難耐朔風寒

此身曾與韶光共  零落成泥也坦然

 

聖示:吾今日降著:「證果之路」

 

第廿七章  何謂法師?真正的法師說什麼法?

 

       墨子曾看見有人染絲,感嘆道:「用青色染料染絲,絲就成為

 

青色;用黃色染料染絲,絲就成為黃色。所用的染料不同,絲的顏

 

色也就不同。用五種染料染絲,就能染出五種不同顏色。因此薰染

 

這件事情,不可以不慎重啊!」

        宋朝呂公著,年輕時曾任大文豪歐陽修之助理。一日,范仲淹路

 

過潁州,順道拜訪歐陽修,歐陽修請呂公著作陪敘話。談話間,范仲

 

淹對呂公著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在歐陽修身邊做事,應當

 

多向他請教作文寫詩的技巧。」呂公著點頭稱是。

         爾後,在歐陽修的言傳身教下,呂公著的文采果真進步神速。

 

後來亦進入朝中為官,並兼任中書省侍郎,擔任皇帝之老師。

       在修行的道路上也是一樣,明師可以開啟智慧指引你解脫,盲師則會

 

令你邪見日深,陷入輪迴的泥淖無法自拔。在《相應部•一半經》中記載:

        尊者阿難對佛陀說:「一位沙門能修學成就,一半是靠善知識(老師)

 

一半是靠自己的努力,……。」

        佛陀告訴阿難說:

      「不是這樣的!阿難!不是這樣的!一位沙門能修學成就,全都是根植

 

於善知識(老師),……。」

        此部經全文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善知識(老師)的指導,一位修行者

 

就不懂什麼是八聖道的正法,若是不懂八聖道的正法,再怎麼努力,禪修

 

都永遠不會成功。所以,善知識(老師)在禪修的過程中,是梵行的全部,

 

不是只占一半而已。

       佛陀在不同場合,曾經多次定義出「何謂法師?」、「真正的法師說

 

什麼法?」。在《雜阿含•說法經》中記載:

一位不知名的比丘問佛陀:「如世尊所說法師,云何名為法師?」

佛陀告訴這位比丘說:「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

 

是名法師。

       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

 

是名法師,是名如來(佛陀自稱)所說法師。」

此部經的意思是說,以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來教導人們對其生

 

起厭患、遠離欲貪、斷除欲貪、超越欲貪者,才可稱為「法師」。

在《雜阿含•說法比丘經》中記載:

當時,世尊告訴諸比丘:

     「所謂說法比丘,云何說法比丘?云何如來(佛陀自稱)

 

施設說法比丘?」……。

佛陀告訴諸比丘:

      「若有比丘說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法,

 

是名說法比丘。

        如是,說生六入處名色

 

行,是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說法比丘。……。」

        此部經的意思是說,以「十二緣起法」,來教導人們對

 

其生起厭患、遠離欲貪、斷除欲貪、超越欲貪者,才可稱為

 

「說法比丘」。

        在現今的時代,欲正確如法的修行甚為不易,主因在於

 

缺乏好的聖哲導師,加上世間已出現許多變質佛法,而這些

 

非佛所說的世間法,正大行其道的流行,因此,絕大部分的

 

修行者修得糊裡糊塗。

        故,依循上述經典的判斷,說緣起法、四聖諦、四念處、

 

五蘊、六入處、七覺支、八正道等,才是「說法比丘」,

 

才能稱為「法師」,依止這樣的老師,也才不會誤入歧途,

 

離正法愈來愈遠。

濟公活佛  

二○二○年十一月廿八日

歲次庚子年十月十四日

詩曰:

 

八正道中了昧貪  德風撲簌滿晴川

山青雲靜無爭鬥  瓦灶繩床亦盡歡

 

聖示:吾今日降著:「證果之路」

 

第廿八章  苦是怎麼生起的?要如何滅?

 

世俗社會重視「管理」,因此,每個人都在學習管理,

 

想要管理財務,管理事業、時間、子女、丈夫、妻子,

 

甚至管理社團組織,管理一切身外的事物,但卻忘記學

 

習管理好自己的心。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管理自己的心,

 

就會被自己的心管理、控制。心嗔恨時,你就變得嗔恨

 

;心貪婪時,你就變得貪婪,「苦」也由此而生。

《雜阿含•竭曇經》中記載:

佛陀告訴竭曇村長說:

「村長!眾生生起的所有苦,這一切都是以貪欲為根本,

 

貪欲生、貪欲集、貪欲起、貪欲因、貪欲緣而苦就生起。

 

……

       若一個人擁有四個貪愛執念的人或物,一旦他們發生

 

無常變異時,就會有四個憂苦生起;若三、若二,若一發

 

生無常變異者,就會有三、二或一個憂苦生起,村長!

 

若完全都沒有貪愛執念的人或物,就不會有憂苦塵勞生起

 

,猶如蓮花不沾水一樣。」

        竭曇村長聽完佛陀的說法,當下即見法,得法眼淨,

 

證得初果。

        此部經典已經非常明白的說明,「貪愛」就是苦生起

 

的根源,如果沒有貪愛,就沒有苦。

        在《雜阿含•歡喜經》中記載:

        世尊告訴諸比丘說:「喜愛『色』的人,就是喜愛『苦』

 

;對苦喜愛的人,就不能從苦中得到解脫。

       喜愛『受、想、行、識』的人,就是喜愛『苦』;

 

對苦愛喜的人,就不能從苦中得到解脫。」

        此部經典也非常直白的說明,喜歡五取蘊就是喜歡

 

「苦」。然而,要捨棄五取蘊並非易事,吾舉一實例說明:

        有一位泰國長老比丘,年青時曾經歷失敗的婚姻而離婚

 

,由於深受打擊,也厭倦了情感的糾纏,因此選擇出家(初次出家)

        雖然他捨身遠離凡塵,卻「身在佛門、心在花叢」,

 

出家之後對愛慾的幻念仍難以捨棄,腦海中常常出現色慾

 

的景象。縱使經過數年的內觀禪定修行,依然克制不了那

 

種貪戀愛欲的心態,最終又還俗結婚去。

       再婚後,除了初期感受到甜蜜恩愛外,大部分的時光

 

都是在煩惱痛苦中度過,他忍受了幾年後,結果還是離婚,

 

離婚後,又再一次選擇出家修行。

        經歷第二次婚姻的失敗打擊,內心終於學乖了,

 

加上他遇到一位嚴厲的森林派聖哲導師,帶他進入叢林修行

 

,過著行腳乞食生活。此位導師還要求他修習墓園九觀,

 

日日以墓園區散落的屍骸、白骨,作為不淨觀的所緣。

        經過五、六年修習正念與正定的毅力後,終於成功

 

去除對愛慾的貪取,獲得解脫的智慧。如今他已成為一座

 

泰國叢林道場的主持導師,完全以教導止禪、內觀禪修和

 

不淨觀為主,令許多有志修行的出家眾,以及在家居士

 

受益不少。

在《相應部•苦經》中記載,佛陀對眾比丘說:「

比丘們!什麼是苦?應該回答:『五取蘊。』

比丘們!什麼是苦集?『渴愛』這被稱為苦集。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就是渴愛的滅除。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的方法?即八支聖道:正見、

 

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所以,正確的修行方法可以斷除「苦」,也可以

 

斷除輪迴,就看你願不願意下功夫實修。因為,

 

當你和煩惱「作戰」時,如果只依據經文的步驟

 

或模式來和煩惱作戰,將抵擋不住敵人。而唯有

 

依據自身執著、貪染的不同,調整好適當的戰略,

 

方能一舉將煩惱擊潰。

「遠離煩惱的生活」

筆王生 扶鸞

南海古佛 

二○二○年十月十七日

歲次庚子年九月一日

詩曰:

 

孤舟獨槳任西東  笑傲湖山沐曉風

邪見烏雲皆散去  做個自在逍遙翁

 

聖示:吾今日降著:「遠離煩惱的生活」

 

第三章   煩惱的種類

第三節   邪見

 

       「見」是見解、觀點之意,「邪見」則是指錯誤的見解、

 

錯誤的觀點,其內涵主要是堅信世間有「常、樂、我、淨」的

 

存在。因此,會把不存在的當成存在,存在的當成不存在;

 

對的當成錯的,錯的當成對的

        經典中有一比喻:有一個人行走在路上時,見路邊有

 

許多曬乾的牛糞,所以就用麻袋裝了這些乾糞,扛在肩胛上

 

,準備帶回去當作生火取暖、烹飪的柴火,或作為屋牆的塗

 

料。但行走到半路時,卻天色驟變並下起滂沱大雨,麻袋中

 

的乾糞遇到雨水就逐漸融化,並順著肩膀流下來,淋滿全身

 

,惡臭濔漫,然而他依然堅持背著麻袋,不願放棄,結果不

 

但自己受苦,也遭受他人的厭惡。

       一位有邪見的人,就猶如這位扛著牛糞不願捨棄者一樣

 

,不但將來自己受到惡報,也會被眾人所厭惡。

       邪見從何而來?邪見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在《雜阿

 

•梨犀達多經》中記載:

       有一次,質多羅居士問長老比丘們說:

      「大德長老!為什麼世人會有那麼多的不同看法,例如

 

,有人說世間是常住不變的,但有人卻說是無常的;

 

有人說世界是有限的,又有人說是無限的;有說命與

 

身是相同的;有說是不同的;有說死後還有可以來來

 

去去的靈體,有說死後並不存在;……或說有壽命的

 

主宰;或說有吉凶禍福的主宰,到底什麼因素,造成

 

這麼紛亂的見解呢?」

        這時,一位最資淺的年輕比丘,名叫梨犀達多,他

 

在徵得最尊長比丘的同意後,起來回答質多羅居士的問題

 

。他說:

      「居士!只要有『身見』的存在,就有這些種種的邪見

 

,如果沒有『身見』的存在,就不會有這些邪見了。」

        質多羅居士繼續追問著說:「什麼是『身見』呢?」

        梨犀達多回答說:「一般人未總錯以為色(身體)就是『我』

 

,或以為色不是我而是『我所擁有的』,或以為色在『我』中,

 

或以為『我』在色中。

        受、想、行、識也是一樣……。居士!這就是身見。」

        一般沒有宗教信仰、沒有修行的人,都會認為五蘊、

 

身心是我:這是我的身體,我的頭,我的眼睛,我的心。

 

也會認為這是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金錢,我的名聲,

 

我的自尊……。所以,一旦見解錯誤,就會導致思考錯誤、

 

行為錯誤、言語錯誤,一切全都錯誤,最後只能接受惡果。

      《相應部•無布施經》、《雜阿含•無果經》中皆有記載:

        佛陀告訴諸比丘:「執取五蘊,就會生諸邪見:『無布施功德

 

,無供養功德,無善業、惡業之果報,無此世,無他世……。」

        當一個人執著五蘊、身心是我時,就會心生比較:為什麼別人

 

可以喝醇酒、住豪宅、開名車、一擲千金?漸漸的即會心生邪見,

 

認為財富是人生的一切,因此不擇手段賺錢。完全不會思考其中尚

 

有因果報應、善業福報等因緣的關係。

       例如意圖以詐騙來賺大錢(邪見),下一步開始慎密籌劃(邪思維)

 

,籌劃後開始行動,接續造作語言的惡業(邪語),身體的惡業(邪業)

 

,並以詐騙維生(邪命),努力地進行詐騙(邪精進),念念不忘詐騙賺

 

大錢(邪念),堅定不移詐騙可以賺大錢(邪定),自然害人害己,在生

 

時東窗事發而鋃鐺入獄,死後則往生惡道。

       因此,佛陀說:「『無明』是眾生不斷輪迴的元凶,

 

『邪見』則是導致眾生墮落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的元凶。」

 

「法句經-故事集」

主題:祈福的女性

偈曰:

 

如同牧人以棍杖驅趕牛隻到牧場,


老、死也驅趕眾生的生命。

    有一次,一群舍衛城的女士到東園鹿子母講堂參加齋戒。

 

該精舍的捐獻者是著名的毘舍佉,她詢問她們為什麼要來齋戒,

 

年長的婦女說希望獲得生天的福報,中年婦女則回答說,希望

 

獲得家庭的幸福,新婚少婦則祈求第一胎能生兒子,年輕小姐

 

則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毘舍佉獲得她們的答案後,就引領她們至世尊處所,

 

並報告她們的所求。

  世尊說:「毘舍佉!五蘊不停的生、老、死、變化。

 

人一旦出生,就會老,最後死亡。但人們卻不想從輪迴中解脫

 

,仍然留戀輪迴。眾生很難理解,唯有克服世間的欲望才能得

 

到真正的幸福。」

    老病追逐生命,人生難免一死。如何在此生中努力精進追

 

求不死的涅槃,才是生命最重要的課題。

 

主題:惡有惡報

偈曰:

 

愚癡的人造作惡業時,並不明白自己所作的是惡業;


作惡的人因自己的惡業而受苦,如同被火燒炙。

    有一次,大目犍連尊者與勒叉那尊者一起下山時,看見一隻

 

人面蛇身餓鬼,大目犍連尊者以微笑表示他親眼看見這奇怪的眾生。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大目犍連尊者當著佛陀的面,向勒叉

 

那說有那麼一隻長長的、全身都在燃燒的人面蛇身餓鬼。

    佛陀也說他成為佛陀當天,也親眼看見這隻人面蛇身餓鬼。

 

佛陀說很久很久以前迦葉佛在世時,這隻餓鬼是個殘忍的小偷,

 

幾次放火燒燬一位富人的房子,甚至還趁迦葉佛外出化緣時,

 

放火燒掉這位富人捐獻給迦葉佛的精舍。由於這些惡業,

 

他必須長久受報。

  「愚癡的人造惡業時,不知正在造惡業,但無法

 

逃避業報。」佛陀說。

    不明是非的愚癡者缺乏智慧,不知因果迴圈的可怕,

 

專做利己傷人之事,其實自業感苦如飛蛾撲火,終究是

 

自己傷害自己。

 

主題:大目犍連尊者的慘死

偈曰:人若用武器傷害無害且不應被傷害的人,將會很快受到以下十惡苦

1. 極端痛苦 2. 災害 3. 身體傷害 4. 病痛5. 失心狂亂 6. 國王懲罰 7. 重大刑罰

 8. 眷屬離散9. 財產破滅 10. 火燒家宅。


死亡後,更往生地獄。

    有一次,一些尼犍子苦行者企圖殺害大目犍連尊者,他們認為

 

若除去大目犍連尊者,就可以打擊佛陀的名聲。他們就僱請殺手

 

去王舍城附近的卡拉斯拉殺害大目犍連尊者。

    但是當殺手們包圍精舍的兩個月內,大目犍連尊者都

 

運用神通,所以殺手們都無法得逞。

    第三個月,殺手們再度包圍精舍,大目犍連尊者突然想

 

起他尚未償還過去某一世所種下的惡業,就不再運用神通了

 

。這些殺手們也因此逮到大目犍連尊者,加以毒打,並且

 

把他丟棄在草堆中,以為他已經死了,然後揚長而去。

     這時候,大目犍連尊者運用禪定能力,復甦過來,

 

並且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做最後的頂禮。但由於受傷太

 

重,他自知即將入滅,就告訴佛陀說自己行將入滅。

    佛陀請他向比丘說法,因為這將是比丘們聽聞大目犍

 

連尊者說法的最後一次機會了。大目犍連尊者就開始說

 

法,說完之後,他向佛陀最後頂禮,然後離去,不久,

 

就入滅了。

  大目犍連尊者死於殺手的消息像野火般傳了出去。

 

阿闍世國王下令調查,並且逮捕到兇手們,處以死刑。

    比丘們對大目犍連尊者的入滅感到十分傷心,不知道

 

為什麼像大目犍連尊者這樣的人怎麼會死於殺手的手中。

    佛陀就解釋道:「比丘啊!從大目犍連尊者今生所過的

 

清淨生活看來,他不應該死於非命。但某一前世,他卻曾

 

對兩眼失明的雙親犯下滔天大罪。

    他本是孝順的兒子,但結婚後,太太卻毒化他的心靈,

 

要他除去父母,他就用車子把兩眼全都失明的父母載到森

 

林裡去,並且打死他們,卻讓父母以為這是其他小偷所作

 

的罪行。因此,他累劫受苦,今生他最後的一世才會死於

 

殺手手中。」

    阿羅漢證果後雖不再造業,但仍需要為他們過去世所犯

 

的剩餘的惡業受報。

 

「醒世歌」

文/馮振隆

擇友以言

 

(一)言過而當兮奉為師座 奉諛諂媚兮誆人之賊

   忠言逆耳兮為益於己 良藥苦口兮利於沉

(二)逢迎之言似花美艷 至言好言兮納為自勉

   擇友擇口兮適者交焉

  此揭昔時賢文:「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荀子曰:「非吾而當者,吾師也;是吾而當者,吾友也;

 

諂媚我者,吾賊也。」古聖先賢擇友之道,概見諸典章,

 

至何者為適為益於己,己示迷津如上,祈妥為參酌之也。

 

 

乾隆紀事—紀昀』

紀事四三

張福是杜林鎮人,以擔貨販賣為業。

    一天,同鄉裡富豪爭路,富豪指揮僕人把他推落到了石橋

 

下面。當時河正結冰,棱角就像鋒利的刀,他頭顱骨被摔得

 

破裂,奄奄地僅存一絲呼吸。

    里長原本懷恨富豪,立刻報告了官府。

    官府垂涎富豪的錢財,官司辦得很急。張福暗中讓他的

 

母親對富豪說:「您償了我的命,對我有什麼好處?如果

 

能夠替我供養老母幼子,那麼趁我沒有斷氣,我到官府去

 

說自己是失足掉到了橋下。」富豪答應了。

    張福略微通識一些文字,這時忍著疼痛自己書寫狀紙。

    張福生前寫的供詞確鑿,官吏也無可奈何。

    張福死了之後,富豪竟背棄約言。他的母親多次到官府控告

 

,終於因為張福生前寫的供詞有憑有據,所以始終不能伸雪。

    富豪後來乘醉夜行,也因為馬顛僕從橋上摔下而死。

紀事四四

算命先生虞春潭,給人家測命,大部分都很靈驗。

    有一次他去襄陽、漢陽一帶遊歷,與一位讀書人

 

同乘一隻船,兩人閒聊非常融洽投機。

    時間一長發現這個讀書人不睡不吃,便懷疑他是

 

仙鬼之類。深夜裡偷偷地問他,讀書人回答道:「

 

我既不是神仙也不是鬼怪,而是天上的文曲星。

 

由於有事要到南嶽去,因為和你有一段緣份,

 

所以能夠聚在一起盤桓幾天。」

    虞春潭問他:「我對於算命,自認為造詣很深,

 

但是推測某某應當大貴卻不靈驗。你主宰功名、

 

祿位,理該知道原因。」

    讀書人說:「這個人的命運本來應當大貴,無奈

 

他太熱衷於做官,以致於被減去了十分之七。」

    虞春潭說:「熱衷於做官,也是人之常情。為什

 

麼地府要懲罰他這麼厲害呢?」

    讀書人答:「熱衷於做官,那些強悍的人肯定會

 

借助權力作威作福。作威作福的人肯定陰險狠毒而

 

且剛愎自用。軟弱的人必然要保護自己的官位,這

 

樣的人必然要狡詐多變而且深藏不露。

    況且,持權作惡,拼命地保住官位,是一定要爭

 

寵鬥勝,進而相互之間傾軋、排擠。到了這個地步

 

,則不論人賢或者不賢,只論你與我是不是一夥的。

 

不管事情該不該辦理,只管你對我有沒有好處,

 

它的弊端一時間就講也講不完了。

    這種罪惡比較貧婪殘酷更加嚴重,因此那人還需

 

要減短壽命,又何止於減少福祿呢!」

    虞春潭暗暗地牢記住了讀書人的話語,過了兩

年多,某某果然死去。

紀事四五

 

    羅某和賈某住鄰居,羅某富而賈某貧。

    羅某要買賈某的房子,卻使勁壓價。賈某要另找買主

 

,羅某又暗中阻撓。時間長了,賈某越發貧窮,不得已

 

減價賣給了羅某。

    羅某經營改造,使之煥然一新。完工那天,大宴賓客

 

,祭祀鬼神。

    他剛點燃紙錢,忽被狂風卷到房梁上,於是烈焰驟起,

 

燒得火星灰塵迸散如下雨。彈指之間,燒得一片灰燼,

 

連他的原住房也燒了。

    火剛起來時,大家一起撲火,羅某卻捶著胸脯制止。

    後來他說:「剛才在火光中,我恍惚看見賈某的亡父。

 

這是他因為怨恨我所進行的報復,救也沒有用。我真後悔啊!」

    羅某急忙找來賈某,送給他二十畝良田,並寫了契約

 

送給他。從此羅某一心向善,竟得以長壽善終。

太上感應篇』

篇文: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釋義:

 

見到他人的才能可以稱讚宣揚,不但不稱讚宣揚

 

,反而卻阻止壓抑他。

說明:見到他人有才能而壓抑,這與隱蔽他人的善行

 

,挫折別人的長處不同。隱蔽則有幽錮的意思而挫折

 

則有摧折的慘痛,這又更進了一層。

因為可以稱讚而不稱讚,這就是壓抑,跟隱蔽他人的善行

 

,挫折別人的長處比較起來,罪好象是輕了一些,然而所

 

推勘的道理,則是愈來愈細深了啊!

故事:戰國時代李斯、韓非都是苟卿的學生,李斯也知道

 

自己的才能比不上韓非。

秦王見到韓非所寫的《說難》一書,恨不得馬上就見到韓非。

 

後來韓王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與韓非相談甚歡,心裡非

 

常地高興。

此時李斯害怕韓非會得到秦王的寵信,就在秦王面前說韓非的

 

壞話,使得韓非被下獄囚禁;然後再令韓非服毒自殺。韓非想

 

親自向秦王陳述,李斯不讓他有機會覲見秦王,韓非因此而死

 

在獄中。

後來李斯被宦官趙高陷害入獄,李斯想要親自向秦王陳述,

 

趙高也不讓李斯有機會覲見秦王,李斯最後落得全家滿門抄斬。

懂得道理的人都知道,這是天道好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啊!

篇文:埋蠱厭人。

釋義:

 

刻了木頭人像,在上面書寫符咒,然後埋在地下,用來魘魅害人。

說明:

 

按照《玄都律》上面說:「人若是造滿了二千七百條的過失,

 

就會生出一個大害,他的家中會出現一個覡男巫女。」

然而生為覡男巫女,本來就是前世造罪的人了,現在又替別人

 

使用妖法邪術埋蠱厭人,則更是加深了自己的罪孽,來世就要

 

墮到地獄去了!

然而有人居心不良,想要害人,就利用覡男巫女來埋蠱厭人,

 

那麼他的罪孽,就比覡男巫女還要更重了!邪教利用這種埋蠱

 

厭人的妖法來害人,以世間的法律來講,則是犯下了死罪;

 

在陰間的法律而言,那就更加地嚴重了!

故事:唐朝時,王屋縣衙主簿公孫綽,剛到縣衙上任就突然

 

地暴斃了。

有一天,他就托夢給縣令說:「我有怨,懇求長官為我申冤

 

,洗刷我的冤情啊!我的命,還不到該死的時候,但是被我

 

的奴婢,利用埋蠱厭人的妖法所害,以便利他們盜竊我家的

 

財產。

我的老家在河陰,長官倘若能秘密地挑選幾位精明強幹的部

 

下,拿了通緝令前往河陰捉人,必定一個都不會漏網。

我家堂前的屋簷,從東邊算起,第七個瓦壟下面,埋有我的雕

 

像, 是用梧桐木雕的,上面還釘有布,經過一段時間,現在

 

已經變質了。」

第二天,縣令果然就挑選了幾位精明強幹的部屬,拿了通緝令

 

,前往河陰縣捉人,並且還寫了一份公文,通知照會河陰縣的

 

縣令。於是將公孫綽家的奴婢全部抓起來,並在屋子的堂簷下

 

,搜出了長約一尺的木頭人,上面頂滿了釘子。

縣令於是將實情報告知府,將奴婢全部處以極刑。

『人間軼聞

子不語-袁枚

軼聞二十

昆山籍刑部徐尚書的兒子名字叫冠卿,幼時外號「藥師父」,

 

因為他曾經毒死過一教書老師。

    老師姓周,別號雲核,他受徐尚書聘請的前一天,夢到巨蟒口

 

吐紅丸逼他嚥下去,因腸子絞痛而醒來。

    周受聘後,督促徐冠卿很嚴格。徐冠卿素來淘氣,被責打尤其

 

過多。於是,徐冠卿與僕人共同謀劃,在飯裡下毒,老師吃後就死了。

  後來徐冠卿成為翰林,但很不得志,寫詩文多有怨誹,

 

結果被人陷害,抓到刑部受審。

    徐冠卿見到刑部侍郎楊景震,大驚道:「我要死了!我最初見到

 

他時,分明很像周先生啊!」

    第二天再審訊,各官員都因為是徐尚書的兒子,稍有同情,

 

唯獨楊景震心有怒氣,打徐冠卿的臉數十下,連牙齒都打掉了

 

,最後判處斬決。

    上報後即刻就行刑,楊景震是監斬官。

    徐家查訪到,楊景震的出生年月日,就是周先生的死亡年月日。

 

有人告訴楊景震,楊景震大笑說:「怎麼有這樣的事!如果我早

 

知道這樣的話,就轉而枉法救他了。」

    這事與《太平廣記》中記載王武俊的事相同。

 

遠離憤怒』

 

文/丁乾

        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的情緒是人生的一障礙

 

,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和其他病痛一樣,可以使你重病纏身,

 

一蹶不振。

  其實,並非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這

 

一習慣行為可能連自己都感厭惡,更遑論他人感受如何了。

 

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對他留戀不捨,它無法協助我們解決

 

任何問題。任何一位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

 

跟隨自己。

  憤怒既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又是一種習慣。它是經歷挫折

 

的一種後天性反應。是自己以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

 

自己的期待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極端憤怒是精神錯致,

 

即當自己無法控制行為時,便有此情形。因此,每當生氣失

 

去理智時,即是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的狀態。

  三國時期,關雲長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殺,此事激怒

 

劉備,於是起兵攻打東吳,眾臣諫言都聽不下,實是因小失大。

    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宜先滅魏,則

 

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中原……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諸葛亮也上表諫止曰:「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

 

致荊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斗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

 

,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

 

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

 

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

 

無得再諫。」執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失敗。

  從上面的事例中,可知關鍵時刻是不可以讓怒火左右

 

情感的,不然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其實,跟其他所有的情感一樣,憤怒是大腦思維後

 

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

    當我們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即應告訴自己:事情

 

不應該變成這樣,於是感到沮喪、灰心;接著,即會做

 

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反應,因為以往我們都認為這樣會解

 

決問題,何況憤怒非常容易引發,總有百般理由去接受

 

憤怒情緒,而不思應加以改正。

  只要我們不去改正,憤怒情緒將會一直攪亂,導致做

 

不好任何事情。成大事的人是不會讓憤怒情緒所左右,歷

 

史上有許多事例可為印證,在慌亂中能壓下怒火的大多邁

 

向成功,而憑著盛怒之氣行事,思慮欠缺周圓,則多是

 

飽嘗失敗的痛楚,不可不慎!

 

來自一六○○年前的吟唱-達摩魯萬的故事

文/曾銀湖

一、公元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八日,達摩魯萬出生

 

於斯里蘭卡的馬塔萊。

二、魯萬二歲時會自然而然地坐下來冥想,然後就

 

開始吟唱,有時還會用家人聽不懂的語言說一些話

 

,媽媽在無奈之餘也只能叫他安靜!

三、後來,他和媽媽從馬塔萊來到坎迪,和他的繼父

 

母伯蒂和羅莎•塞內維拉特住在一起。

四、魯萬三歲時,有一次他正在吟唱《轉法輪經》的

 

部分經文時,被曾經去過印度的繼父母伯蒂和羅莎

 

聽懂了!這時,他們才意識到魯萬吟唱的是一段巴利

 

經文,於是伯蒂鼓勵男孩繼續吟唱並給予定期錄音,

 

也把翻錄的吟唱錄音帶提供給感興趣的來訪者。他在

 

~三歲時,就吟唱了約三○○部巴利佛經,讓我們得

 

以清楚地聽到他所吟唱的發音和曲調,這些都與當代

 

巴利經典的唱誦有顯著的差異,似乎是屬於古代的吟

 

唱方式。

五、公元一九七五年,魯萬七歲時遇到他的第一位印

 

度籍老師,開始學習冥想。

六、根據達摩魯萬的回憶,大約一五○○多年前(公

 

元第五世紀),他在印度出生為一位婆羅門的兒子,

 

並在那裡接受了《吠陀》的背誦訓練。

七、大約公元四二○年前後,他出家成為一名佛教

 

僧人,而學會了巴利經文聖歌的吟唱,並成為覺音

 

尊者的弟子,法名:定善尊者,是那爛陀寺裡一位

 

著名的高僧。

八、定善比丘和其他受過類似訓練的僧侶一起學習

 

成為誦經師後,就被選為覺音尊者的隨行者,從印度

 

來到斯里蘭卡。

九、大約在公元四三○年前後,他們來到斯里蘭卡之

 

後,定善比丘就和覺音尊者一起住在阿耨樓陀城的大

 

寺裡。因此,根據魯萬自己的敘述,推定他在幼年時

 

期所吟唱的音調,應該是屬於公元第五世紀初,印度

 

那爛陀寺裡,僧眾日常唱誦巴利經典的唱腔。

十、公元一九八○年,魯萬十二歲以後,他就失去了

 

吟唱古代巴利經文的特殊能力。如今,當他念誦相同

 

的佛經時,就像當代比丘的唱誦方式一樣。

十一、公元一九八四年,十六歲的達摩魯萬受 Late Ayya Khema

 

囑咐成為一位少年禪師。一九八六年,魯萬以白衣居士

 

的身份偕同加拿大籍的萬那沙羅比丘開始教授其第一次禪修。

十二、公元二○○八年,魯萬建立了尼羅達信託基金的禪修園。

十三、公元二○一六年,魯萬四十八歲時,就在他長期

 

依止的Henepola Gunaratana尊者的座下出家,法名仍沿用

 

前世的名號-定善。

『布施功德』

文/喬正一

        二○二○年庚子年 是一個全球多災多難、動盪

 

不安的年份,在這一年中,因為瘟疫的關係導致非常

 

多人的財富發生重組,生活也因此起了極大的改變。

    例如在二○二○年庚子年,中國大陸一名茶商因

 

大洪水導致他一夕間損失三億人民幣的財富,另外在

 

同年中國大陸東北耕種玉米的農夫因罕見的颱風過境

 

,導致他的玉米農田一夜之間全毀,以上都是佛陀所

 

說九種耗損財富因緣之中的水患。然而在庚子年中,

 

依然有人賺大錢、發大財。

      以下是一則中廣二○一一十五日的國際新聞

 

:有錢沒錢天註定,美國一個銀行家中了五千七百萬

 

美元大獎,在他之前,萬豪酒店集團總裁的兒子,剛

 

中樂透,獨得一億零七百萬美元。

      美國退休銀行家瓊斯,和他的兩個女兒合買的獎券

 

,中了大獎,他們選擇一次領取,可以拿到兩千八百多

 

萬美元。他們把部分捐給慈善機構,其餘的要投資在子

 

孫的前途上。

      有錢最大的好處是,不必再被工作綑綁,你可以隨

 

心所欲的過日子,發財是命定,有人啣著金湯匙出生,

 

老天爺還怕他不夠,要送他更多錢。

    萬豪集團總裁的兒子,今年25歲的布萊恩,日前才中

 

了一億多美元的大獎,他立刻辭去業務經理的工作,

 

在課稅之後,他領了六千八百多萬美元,去過更自由

 

自在的生活。

      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儉。」本則新聞就是

 

最好的寫照。

    依照佛教的說法,唯有布施才是致富的管道及保障

 

,福德善業會在人間、天上、甚至是畜牲道跟隨著我們

 

,一如本則新聞的銀行總裁的兒子,就算人在家中坐,

 

錢也會從天上掉。

      在景氣不佳的時代,我們依然可見有人賺大錢,

 

例如同一條街上的豆漿店,有人生意興隆,有人卻門

 

可羅雀,其中的差別在於布施的有無。

      中國唐朝韓愈鄙視如來沙門是社會的寄生蟲,

 

不事生產。在古印度時代佛陀也曾遭到同樣的歧視

 

。佛陀解釋持戒精嚴的比丘就猶如一塊平廣肥沃的土

 

壤,若能於其中親手播下種子,必將得大福利、大

 

名聲、大果報,而且果實纍纍。

 

別相信美好的傳說,它們並不存在!

/隆波帕默尊者

     動蕩不安乃是世間的常態,許多人對此存有錯解,

 

他們以為只有現今社會才是過於浮躁,而以前的時代

 

是安寧、祥和的。

    隆波就出生在以前的時代,隆波可以證明:絕非如

 

此。每一個時代都有從屬於那個時代的苦。

    比如,我們那代人的兒時,只要離開家,就擔心會

 

遇到席偉(席偉,一九二七年一九五九年,因謀殺

 

兒童罪被判處死刑),哪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本來走路走得好好的,卻被裝在瓶子里的炸彈給擊

 

中;又或是被反政府武裝或社會革命派直接槍擊,炮彈

 

有時甚至落入尋常百姓家,包括隆波家的附近,都發

 

生過這種情況。

    無論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從未有過真正的快樂與安寧

 

,因為人類是有煩惱雜染的;現今時代偶爾有些不和諧

 

、不快樂,這是正常的。

    大家不要相信:「以前的時代多美好,現在的時代太

 

糟糕」這種故事,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別相信這類

 

傳說。

    不信你問問以前關在枯達茹島監獄的犯人們(一九三

 

六年一九四六年,位於孤島之上的一座有去無回的泰

 

國監獄),問問他們:「那些是真的嗎?」可以問嗎?

 

已經無法問了,因為他們全都死了,現在只能透過燒香

 

去問了……。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是快樂的,所謂「快樂與安寧的時

 

代」,並不存在。

    比如,曼谷王朝初期,由於忌憚緬甸,所以從大城府

 

走水路,運來磚塊修築城牆,但是曼谷城牆從未派上過

 

用場,到了五世皇時,又把城牆給拆了。為什麼最初要

 

築牆?因為沒有安全感!生命之中並不存在實實在在的

 

快樂。

    在五世皇時代,由於西方列強入侵,周邊國家被踏遍了,

 

唯獨泰國例外,那是透過損失部分利益而換來了整體利益

 

(透過割讓部分地區而換取大部分地區的利益,包括今天

 

馬來西亞的部分地區,也是當時被割讓的泰國領土)。

    我們經歷過太多的痛苦與磨難,不需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就僅僅是越南抗美、抗法期間,你們大部分人那時年紀還小

 

,當時國家岌岌可危,每個人的工作極度繁重,大家都在全

 

力以赴保護自己的國家。(一九四六一九八九年,西方列

 

強入境越南的必經之路是泰國)

    那時我們是為了保家衛國而工作,可是不能明說,必須

 

守口如瓶,就算死也只能爛在肚子……

    至於現今的人們呢?有什麼就說唄!說出來會損害國家

 

利益—這是今日的年輕人無法理解的。

    事實上,國家或社會從不是快樂、安寧的,始終是處於

 

動蕩起伏之間,有些年份倒是和平無事,卻又遭遇傳染病

 

、乾旱或洪災……因此,別做夢了,別奢望能從某處、

 

某時代找到快樂。

    一旦洞悉世間的真相,我們就可以快樂地活在動蕩的

 

世間,這才是最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