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8年四月號

                    第268期 

 

<目次>

聖訓暨金篇

在家持戒功德/奉旨著作

大道釋疑

佛教思想辭典/馮振隆譯

社會救濟

太上感應篇

生哲理典故/馮振隆

張公藝百忍集

張公藝百忍集

公正處世/丁乾

那一次

厚德載物

現世因果實例

聖訓暨金篇

聖筆 王生 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二○一九年二月十六日

歲次己亥年一月十二日

詩曰:

歲序更迭景煥新  雲開見日盡佳音

鶯歌燕舞春添喜  犬去豬來事遂心

 

聖示:串串鞭炮送戌狗,庭前春意迎金豬。在和風徐徐,冬意仍殘的新春裡,

 

雖然過去早已事往日遷,但在墨香染透的人生清箋上依舊留下許多刻骨鏤心的烙印

      回首去歲,虛原堂因為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的參與,其成果就如繁花盡開的庭院

 

,散發著妍麗宜人的芳香,飛過萬水千山,越過田間原野,送到人們的身邊,

 

捎去滿滿的法喜

      有道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盼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能在開春後積極地把握

 

,淡然地面對,以聚攏無邊的善業,創造解脫的人生。

又示:此次本堂眾恩師回天述職,深獲母娘嘉許本堂在道務普化上的貢獻,讓許多人能崇奉善道

 

,步向正確的道路,諸賢生宣揚道德、渡化眾生之功德不貲也。

又示:新的一年,別人尊重我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應有的自尊。只有學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其實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吾以「實踐」二字,作為諸賢生己亥年的修行箴規。

     《法句經》有云:「雖然經常誦唸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

 

不能得到清淨行的法益。經文背誦雖不多,但確實奉行,滅除貪、嗔、癡,如實知見,

 

內心清淨,生生世世不再執著的人,能真正得到清淨行的法益。」

      修行並非為了獲取知識,而是為了能從煩惱中獲得解脫,因此,對於知道「誦經」卻

 

不知道「行經」的人而言,就像牧牛人,只為牧牛而獲得工資,但親自實踐正法的人,

 

就像牛主人一樣,享受牛的五種生產品。

      故,諸賢生要多學習明白經中的真義,並且精進修行,因為,當你能克服了貪、嗔

 

、癡的纏縛,就不會有精神上的煩惱,對今生與來世也不會有任何的執著,如此

 

才能真正獲得修行的聖果。

又示:今日來堂迎迓本堂眾恩師回鑾之賢生與善信大德甚多,吾欣喜眾人向道之心虔敬

 

,故每人特賜功三十以勉之。

又示:吾敕化清茶一壺,予今日虔誠到堂參鸞者飲用,有助諸賢生清靈去濁也。  

      可,吾退。

 

本堂司命真君    登台

二○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歲次戊戌年十二月十四日

紅樓一夢幾人同  各個飛花逐大風

善惡迴圈皆有報  一生來去莫匆匆

     

聖示:吾今日以「莫養小鬼」為題,供世人參悟。

 

      莫養小鬼

 

       昔時有一名比丘,因為犯戒而被逐出僧團。

  當他離開僧團後,內心感到非常的懊惱鬱恨,一路上涕淚交垂踽踽獨行。

   正巧,在半路上遇到一鬼。此鬼也是因觸犯天條而被管理夜叉、

 

羅剎的毘沙門天王所擯棄。

   這時,鬼問比丘:「你因何事涕哭踽踽獨行?」

   比丘回答說:「我因為犯戒,被眾僧驅逐,一切在家人的供養盡失,

 

又惡名聲流布遠近,我因此愁歎涕泣。」

  鬼聽完這番話後,於是靈機一動,對比丘說:「我能讓你滅除惡名聲,並且獲得豐厚的供養。

 

你只要站在我的左肩上,然後我隱身,將你擔在虛空之中而行。因為大家祇看得見你,但看不到我,

 

必定會認為你是一位修行很有成就,擁有神通的比丘,因此,會趨之若鶩的搶著要供養你。

 

但你要答應我,你如果得到供養,要先供養我!」

   比丘聽了甚為心動,因此欣然同意。

  於是鬼便立刻將比丘擔在肩上,在他先前被驅逐的村落上空中飛行。

 

此時村落的人看見比丘竟然能夠在空中行走,皆驚奇訝異,誤認為這位比丘是有證果的聖人

 

,他一定是遭受誣陷,才被逐出僧團的。

  村落的民眾前往寺院大聲斥責僧眾,並且迎請這位比丘回寺院居住,

 

這位比丘果然因此獲得各種豐厚的供養。

  這位比丘也履行當初對鬼的承諾,將所得到的衣食物品,每次都先供養給鬼。

  但好日子只是曇花一現,有一天,鬼又如法炮製,擔此比丘在肩上遊行於空中時

 

,竟然撞見毘沙門天王的官屬。

  鬼一見昔日上司,內心驚怖異常,深怕被逮捕嚴懲,便拋棄肩上的比丘,逕自竭力逃走。

   此比丘遂從空中墮地而死,身首碎爛,死狀淒慘。

   此事例就是要警醒修行者,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賴鬼神豪勢的加持,

 

因為一旦鬼神傾覆,便無所憑恃,下場悽慘,如事例中的比丘一般。

  現今世上仍有人為了個人私欲,不惜與虎謀皮養鬼圖利,企圖藉由養鬼術來養小鬼以達成

 

自己的目的,那或許某一時期靈驗,或可擋一時的厄運,但養鬼術甚為陰損,養鬼者身上的陰

 

氣也會愈來愈重,若養鬼者沒有小心伺候疏於供養,或是雙方鬧翻,所養的鬼不但不再眷顧,

 

甚至會毫無道義的反噬養鬼者及其家人,所付出的慘痛代價將難以估計。

 

本堂玄天上帝    登台

二○一九年二月十六日

歲次己亥年一月十二日

財神殿上不得閒  日日善男信女言

賜我金銀財寶庫  從容餘裕飾家園

 

聖示:吾今日以「拜財神」為題,供世人參悟。

 

      拜財神

 

  昔時有兄弟二人,家貧如洗,除了朽屋薄田之外,身無長物。

  當哥哥的,平日常夢想能一夜致富,以擺脫窮愁潦倒的日子,因此篤信財神毘摩天,

 

不論是白天或是晚上都精勤禮拜,日日巴望能獲得大財富。由於自己忙於祈求財神,因此,

 

無暇耕田種殖,只會差遣弟弟去做。

  如是一再的禱告祈求,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終於感動了財神毘摩天。

  財神毘摩天憐憫此二兄弟赤貧如洗,於是變化成弟弟的樣貌,來到哥哥的近側。

 

哥哥見弟弟沒去耕田種殖,氣憤惱怒的罵說:「你為何沒有去耕種,跑來這裡做什麼?」

變化成弟弟的財神說:「我看哥哥總是在寺廟裡,晝夜祈請,巴望能獲得大財富。

 

所以我今日也想仿效哥哥,不需辛勤耕種,只要齋戒求願,就能財運亨通,堆金積玉。」

哥哥對弟弟說:「你不去田裡播種耕耘,卻期待能獲得豐收,這樣怎麼可能如願呢?」

弟弟回答道:「真的是要播種耕耘才能有收穫嗎?若真是如此,你那麼殷切的禮拜

 

財神求財又會有何益?」

哥哥聽了頓時語塞,毫無反駁餘地。

此時財神毘摩天現出了天神的樣貌,對哥哥說:

「以我現在的神力,要助你成為家資富有、錦衣玉食的人,乃是易如反掌之事,

 

只要你從今日起努力修行布施,他日自可高門大戶、安定富足。

咎於你過去世心性慳吝,不肯佈施、不願施捨,因此造成你今生居徒四壁,時常左支右絀、

 

捉襟見肘。即使你日夜精勤祈求我助你富饒財寶,又怎麼可能如願呢?

就好比一棵芒果樹,每年都是在夏季高溫時盛產結果,如果有人想在寒冷的冬季時節收成芒果,

 

就算你供奉成百、上千位的天神,欲求得到芒果果實,但因不是結果的季節,終究是不可能得到果實的。

你的情形也是如此,過去世不修布施的善因,現在卻反過來至我處所欲求得萬貫家財,

 

此乃是不可能之事。若是你常常有累積善業,一旦善果成熟,就算你不來求,也會得到應有的善報。」

財神毘摩天接著用偈言說:

「福業一旦成熟,就算不去求神拜佛,也一樣可以獲得幸福。

一個人若能持戒,來世一定可以升天。

修行禪定和智慧,就能熄滅一切煩惱。

一切的結果都是由自己的善惡行為決定,又何需求神拜佛呢?」

世間不分男女、不分階層,每個人都想升官發財,富比陶衛,雖然許多人藉由各式各樣的求財法,

 

盼望財運光臨,無奈老天卻總是不從人願。若究其原因,乃是不懂因緣果報的原則,

 

只想求漿得酒一本萬利,當然難以如願,故,世之人若能明白布施是財富的因,

 

就要從「因」上下手,否則,即使是機關算盡也是枉然。

 

「在家持戒功德」

南海古佛 

二○一九年二月廿三日

歲次己亥年一月十九日

詩曰:

總想生活似彩霞  貪著五欲樂無涯

年逾花甲經練後  才解人生淡若茶

     

聖示:吾今日降著:「在家持戒功德」

 

第廿五章   第七戒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學處

離戴持塗抹、妝飾之因的花鬘、芳香、塗香學處

 

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學處,是指捨棄觀看欣賞各種舞蹈、唱歌(乃至以歌聲誦經唱唸,

 

或將『法』編成歌都是不適合的)、音樂演奏與任何娛樂性的表演,如戲劇、說書講古、鐃鈸樂、

 

手鈴鼓樂、大鼓樂、魔術、鐵球戲、竹棒戲、特技、鬥象、鬥馬、鬥水牛、鬥公牛、鬥山羊、

 

鬥公羊、鬥雞、鬥狗、鬥鵪鶉、棍術、拳術、摔跤,以及演習、點兵、佈陣、閱兵等。

此學處不僅不可以觀聽歌舞等,也不可以自己跳舞、唱歌、演奏,而且還不可以叫人歌舞等。

若是具足下列三個條件即構成違犯此學處:

一、跳舞、唱歌、音樂、表等其中之一;

二、沒有允許的原因(即為了觀看或聽)而前往;

三、觀看或聆聽。

若是以下情況則不算構成違犯此學處:

一、於自己所在之處看見或聽見;如在寺院中,或坐車、坐在家中時。但假如爲了觀看或聆聽

 

而走過去,或從座位上站起來則算犯戒。

二、走路時看見或聽見。但若故意轉頭去看,或故意走近則算犯戒。

三、遇到災難或緊急時,不得不進入表演處而看見或聽見。

四、瘋狂者。

五、心亂者。

戴持塗抹、妝飾之因的穿戴花鬘、芳香、塗香學處,是指捨棄任何種類的花(花環)

 

任何把香料搗碎後用來塗抹的香粉,及一切種類的香。

這一切的香油和香粉等,如果是為了裝飾、裝扮的目的而塗抹則算犯戒;但若是為了當藥之

 

目的而使用則是可以的。

此學處也包括不佩戴耳環、項鍊、戒指、手鐲、手環、髮飾、彩繪鞋、頭巾、寶石、拂塵、

 

長絲帶等裝飾品。同時也不為了使自己有吸引力而以芳香塗身、按摩、沐浴、揉擦四肢,

 

使用眼膏、香料、香水、香粉、化妝品、塗臉粉、塗臉油等。

若是具足下列三個條件即構成違犯此學處:

一、花鬘、芳香、塗香等其中之一;

二、沒有允許的因緣;

三、佩戴、塗抹或裝飾。

若是以下情況則不算構成違犯此學處:

一、由於皮膚病等因緣而塗抹帶有香味的藥膏、藥粉等。

二、為了供佛等而接受或拿花、香等。

三、瘋狂者。

四、心亂者。

五、極度痛苦者。

 

「大道釋疑」

叩稟「心存人心;心存佛心(一)」之有關常識供參(一二四)

 

本堂副主席孚佑帝君聖示:

林生問:云何『心存人心』?

帝君答:人心即是凡夫欲望充塞之心,故,心存人心是指一個人的所想

、所作,皆是隨順世俗欲望而行者。

林生問:出生在娑婆世界之人心,都得藉『修道』以回復原本清淨之真如佛性乎?

帝君答:當然,若欲開發智慧,獲得清淨解脫的境界,唯有靠修持正法,方能達成。

林生問:人心者,常易受私欲作祟所影響乎?所以於修而積存『我識』重者,

 

則對己身心有何諸多礙害與不宜?

帝君答:然也。

    世人「我識」深重,因此年輕時自恃青春、健康,認為未來還有無量的生命前程,

故,不願意接受或者無視衰老、疾病和死亡的事實,從而放縱欲樂,甚至無惡不作。

    對於所喜愛的人、事、物,包含父母、配偶、子女、親朋好友、事業、名位、財富……等,

無視其最終的結局都是分散、別離,因此絞盡心思保有,或不擇手段地攫取。

    佛陀曾說:「諸比丘,有五件事是女子、男子、在家者和出家者應經常省思的。哪五件呢?

    一、我有老法,無法避免老。

    二、我有病法,無法避免病。

    三、我有死法,無法避免死。

    四、一切我所喜愛、可意的會分散、別離。

    五、我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

 

無論我所造的是善或惡之業,我將是它的繼承者。」

    一個人如果能夠時時提醒自己,省思衰老、疾病和死亡是自然的法則,就能減輕甚

 

至斷除對青春、健康和生命的陶醉和迷戀。

    而對於所喜愛的人、事、物……等,省思它們終將分散、別離;相信因果,如此才能

 

清凈自己的身、語、意三業,斷除一切煩惱。

林生問:但凡輕乎禮而擅用自我意識以待人處事者,皆屬易起分別對待之人心乎?

 

既常起分別,恐更不知修契平等心之重要否?

帝君答:此乃必然的道理,例如,當一個人出門在外時,時時都展現邪見,認為身體是

 

「我的身體」,心是「我的心」,因此有「我的名位」,「我的權力」,「我的感受」……等等。

    回到家裡時煩惱又變得更強大,因為它是「我的家」,「我的妻子」,

 

「我的丈夫」,「我的汽車」……等等。如此,怎能生出平等捨心呢?

林生問:患我執較重者,就會受『貪瞋癡』影響而坐大自我意識、而貢高傲慢、

 

而總自以為是,若給予管人管事管錢,此最敗亂己心神而肯定墮落否?

帝君答:「有德無才,其德可用;有才無德,其才難用。」一位無德之人,

 

當各種誘惑出現的時候,必然兵敗如山倒

林生問:執人心者,亦易患『名聞利養』乎?云何『名聞利養』是非常不好的緣?

帝君答:對執人心者而言,都是依附名聞利養隨波逐流過日子罷了,不過,對修行者而言,

名聞利養也是一種修行覺知的所緣,不應當成洪水猛獸,否則無法認知它們的真正本質。

    一般人都不喜歡心有妄念,但有妄念的心和沒有妄念的心,都是被心覺知的所緣,

 

皆是修觀禪(修智慧)的對象。一般人也不喜歡吵雜,但如果有智慧便會知道吵雜和安靜兩者就是

 

一樣的,皆是被心所覺知的所緣,是屬於自然的法則;因為,一個人如果只喜歡安靜,

 

當聽到噪音時心便會生起負面反應。

    所以,貪愛、驕傲、忿怒都是自然法,自然法沒有好或不好,只是因緣法則,不需譴責,

 

名聞利養也是自然法,不需逃避。如果內心有正見,知道一切身心現象都是自然法,心就會接納

 

,不會抗拒,也不會執取。

林生問:心存『有我、著我』,就甚易患在『人我是非、善惡對錯』等起爭端不已乎?

 

這都是去不了有我之蔽病乎?

帝君答:當然,這也就是為何「正確」的修行非常重要。

    因為一般人不知道身、心的實相,遇事就以「我」的立場來評斷,所以容易對抗正在

發生的事情,然而你越想改變它,它就會越糟糕,因此爭端永無止境。

    欲認知身、心的實相,必須不斷地覺知當下身、心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它難嗎?

歲歲年年讀同一本書,讀的是同樣的內容→關於身和心。

    其實說起來不難,但實際上很難!因為懶得去讀,心總想去看別的,更想要去遊玩、

看電視或聽音樂。因此,「難」是因為一般人不看、不實踐、不覺知。如果能夠精進去看

、去實踐、去覺知,就不難,心也會自動開發出真正的智慧。

林生問:心存人心者,若不懂『感恩、尊重、愛』,哪無論你地位再高、道場再大

 

、信眾再多,云何還是凡夫一個?

帝君答:因為成功是世俗的,成就不是。

林生問:修著『我執、法執』不放,哪畢生念經、持咒也難有所去其頑強難調伏之執念否?

帝君答:一個人如果家庭有問題,他必須在家裡解決,而不是跑到寺院尋求解決家庭問題。

「我執」重的人,他必須向內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而不是藉由五蘊身心之外的物品或儀式

,或他人加持,或念經、持咒來解決「我執」的問題,故,方向不對,是無法到達目的地的。

林生問:人最易著「欲」而難以修入『清淨心』,故去不了人心,也就難以證道成佛聖仙真乎?

帝君答:此乃必然的道理。

林生問:修得如何注意與改善己身心,才能做到不使『心存人心』?

帝君答:培育正念。

  什麼時候有正念,什麼時候就是心存善心,無煩惱,無妄想之時。修行者有眼睛就會看,

有耳鼻就會聽會聞,有一顆心就會想,和普通人沒有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修行人具有正念,

知道自己的身與心。

  修行人如果只有修持禪定,不懂得覺知身心,也可能修出邪定,例如,當獵人狩獵時

,展現出無比的定力;軍人用槍瞄準敵人時,也展現出無比的定力,但這種定力是不善心,

所以只是培育定力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培育正念。

林生問:修切莫忘剛入道門時哪顆無比『虔誠之恭敬心』,只心存一『真』可破萬邪乎?

帝君答:心中有「戒」就能破萬邪。

林生問:佛魔、善惡、真偽,全在一念心之把持乎所以我們得如何堅毅此心才能在道途中

 

不受慾擾、不惹禍殃而盡棄前功乎?

帝君答:道果涅槃不在森林,叢林山上,或者天上,它只是在一個人的身與心而已,如果修行人

能學習或觀察,培養覺知力,就可以擺脫二元對立的窠臼,不受慾擾

林生問:云何『持法缺善福德薄』?

帝君答:因為善業是福德的「因」,缺少善業,自然福德較薄。《易經》有云:「厚德載物」,

展而言之就是厚德者厚物,薄德者薄物;缺德者缺物,無德者無物。一個人如果薄物就要知道

自己薄德,因此,要多培養善業,未來才有可能過著厚物的生活。

林生問:行善捐款,不全以捐多少而論功德,但依人之能力與誠虔而定功果乎?

帝君答:主動施、歡喜施、親手施、善念強而布施,其功德較大;被動施、少歡喜施、

非親手施、善念弱而布施,其功德較小,不全以捐多少而論功德

佛教思想辭典

懺悔

  懺悔之「懺」係懺摩(ksama)之略,「悔」係梵語(ksama)意譯。是則懺悔是梵語與漢文

 

並行使用之語言。惟在漢文使用上,「懺」則指對曾犯罪過之悔意而為告白之意。

 

「悔」乃有追悔過失之意。

  如再溯及原來之字義,ksama係含有忍耐、寬恕之意,源自於ksama屬於女性名詞。

 

依『慧琳音義』有「請忍」之意。而依『有部毘奈耶』卷十五之註則有「容忍、容恕、謝罪」

 

等之義。是以懺悔並不僅是「悔改」之意,而是有「悔改前非,而為告白,並乞求寬恕」之義。

  又如『金光明經』之梵本,則將懺悔寫成desana,即決意表露之意,是以懺悔之告白有將

 

決意向外表露才行。漢文經典有「發露懺悔」乃此之謂。

換言之,對過去所犯罪過,決心悔改,以此向佛、菩薩、師長、眾人不隱瞞地提出告白。

 

佛陀說,眾生若能依此方法懺悔,則過去所犯罪過便可消滅。

  譬如戒律中之僧殘(samgha-avasesa)、捨墮(naihsargika-prayas-cittika)、單提(suddha-prayascittika

 

、提舍尼(pratidesaniya)等皆有分別。

  第一僧殘,係指在大眾面前,自己懺悔自己所犯之罪,即尚容留於僧伽中之罪之意。

  第二捨墮,即所擁有之衣物等超過規定之罪,此時如將超過部分取出分與僧眾並加以懺悔,

 

則其罪可恕。

  第三單提,係指所犯為輕罪時向他人表示懺悔,則其罪可免。

  第四提舍尼,係指衹要向其他比丘告白,即可獲寬恕之罪。

  如上所述,可知在佛教教團中面對所有之罪過,大抵採用發露懺悔即獲寬免,或在大眾面前

 

,或在極少數人甚或一人面前,悉依罪過之大小及其性質而決定。

  基乎此,佛教對罪障之處置採取懺悔之方式,而懺悔之儀禮在佛教教義之實踐上,便顯得十分

 

慎重而莊嚴。至其儀禮為何,且容後再敘。茲就懺悔可以消滅罪障方面在此加以說明。依『金光明經』

 

卷一所載,即使累千劫以來之極重惡業,若能以至心至誠一度加以懺悔,則過去所犯眾罪即盡數消滅。

  接著謹舉實例以為闡明。往昔阿闍世王所犯逆罪便是史上有名之公案。『阿含經』對阿闍世之

 

懺悔之寬容有如此之記載:「王如今能於賢聖法中予以悔過,自當受饒益,吾等當憐愍汝而接受汝之悔過」。

又『涅槃經』(北本)亦作相關之說明如次:「聞佛說,智者有二,一為諸惡不作,二為懺悔已作。

 

愚者亦有二,一為作惡犯罪,二為覆所作。先前雖其已作惡,而後發露懺悔、慚愧,爾後從不再犯;

 

此猶如將明珠放諸濁水之中,珠之威力作用,竟而使水化為清淨者然。又如煙雲消散即見明月重現一般

 

。作惡而能懺悔,亦如是也。王如能懷慚愧之心而懺悔,則其罪可藉以除滅,而還其本來清淨之心者然。」

由此可以洞悉佛教對於罪過之面對及其罪障之消滅方法。

  概見懺悔對於佛道而言是何等重要。原始佛教之僧團,其悔過是於每半月一次之布薩(uposatha)行之。

 

而逢雨季之三個月則於安居之最後自恣(pali-pavarana之日舉行。迨至大乘佛教之時代,則改為在諸佛

 

之前懺悔,歸投、攝受藉以釋解對所犯罪障之恐怖。惟一般則指三種悔法(或三種懺法)、五種懺法,

 

抑或三品懺悔等。

  所謂「三種懺法」係包括「作法懺」、「取相懺」和「無生懺」三種。「作法懺」即在佛前面向佛

 

,將自己身口之所作,全依法度將自己之罪過向佛告白,即如八百日之「虛空塗廁」、九十日之

 

「般舟」、四十九日之「大悲懺」、二十一日之「法華」等是。在作懺期間,身要淨,口不食辛辣

 

,禁酒,秉持慚愧之心而懺悔。

  其次「取相懺」即以定心而思懺悔而得佛之相應,佛即來撫摸自己之頭頂而得瑞相之感應,

 

從而煩惱之性罪於消除。

  再次「無生懺」即正心端坐以觀無生(不生不滅)之理之謂。

  接著談及「五種懺法」,係『普賢觀經』所載在家之懺悔法,計有下列五種:

一、即正其心,對三寶不起惡口,對出家人不嘮叨喃語,支持淨心之修行人,對大乘修持之人

 

發供養之心,并常作第一義空之憶念。

二、孝養父母,尊敬師長。

三、以正法治國家,以正命助民為生。

四、六齋日(六個宜行八關齋戒之日)不得殺生。

五、深信因果及佛不滅之理。

最後「三品懺悔」,係「往生禮讚」所載之懺悔,計分上中下三品而言,亦即上品懺悔

 

,中品懺悔與下品懺悔三種。

  所謂「上品懺悔」,係指身體之毛細孔流血,眼睛出血者之謂。而「中品懺悔」則指

 

毛細孔出熱汗,眼中出血者而言。至「下品懺悔」即為身冒熱,眼眶盈淚者之謂。凡行此三

 

品懺悔之人,即無異於篤信彌陀之本願,真心戴德之人。

 

太上感應篇』

篇文:願人有失

 

釋意:常常願人失敗而幸災樂禍。

說明

 

別人有了失敗,實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為他感到哀傷憐憫,卻反而願他失敗最好,

 

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啊!這種人既然是以為災禍是可幸可樂的,所以災禍怎麼會

 

不跟著他而來呢?那麼失敗不會是別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人雖然是再笨,

 

也不應當這樣做啊!

涅槃經》說:「修行人,應當要以智慧力,平等地運用六法,來克制自心;必須要使

 

自己的心,在運用的時候,能夠一切平等。」儒、釋、道三教之心都是教人要平等,

 

所以我們應當要存此心量來克己治心,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念念的私心,而造下了種種罪惡啊!

『人生哲理典故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此語乃戰國時代之策士名蘇秦者,為實現其「合縱」之計,遊說於諸國之間而暢述之言辭。

 

雞口者雞之頭也。而牛後者即牛之尾也。意即縱使位列為雞之首,亦勝過於殿居牛尾之角色。

 

易言之,與其成為大公司之小職員,毋寧擔任中小企業之主為佳耳。

  際茲戰國時代,有所謂「戰國七雄」並存之局面。其中六國為對抗西方之強秦,

 

包括趙、燕、魏、齊、楚、韓遂成所謂六國聯手結為同盟之合縱之說於出世。此乃蘇秦所提倡

 

,首為燕國所雅納,次而齊國亦從其諫並奉蘇秦為宰相。嗣而歷訪其餘四國,皆以「寧為雞口,

 

毋為牛後」而大肆暢導,籲勸各國切莫臣事於秦為僕。

  在蘇秦鍥而不捨勸誘之下,如其六國合縱聯盟一旦成立,蘇秦其人即成身兼六國赫赫有名之宰相耳。

  惟者,當其時也,竟有一人,曾同在齊之鬼谷先生門下研習遊說學之張儀者面世焉。  

 

彼所倡「連橫之說」,竟成蘇秦之競爭對手,而唱反論之調,亦即秦將六國之任何國家逐一說服

 

使之個別與秦聯手之遊說之策,終焉使驟然成形之「合縱」大計,於翌年竟萌生骨排效應,

 

而土崩瓦解矣。

  史記曰:張儀曾嘆謂:「蘇君在,儀寧渠(何)能乎。」詎料合縱之計成立甫一年,

 

蘇秦即遭暗殺。張儀遂放肆而大力推弘其連棋之論焉。

 

張公藝百忍集

長男登第 儉僕感人

  公藝的長子名叫仲仁,參加考試,考上茂才,眾親友想前來慶賀,公藝向他們說:

 

「等以後再擇期歡迎眾親友。」

  有一天,公藝到鄰居去赴宴席,遇到諸親友,眾人斥責他說:「你藐視眾親友不節儉。」

  公藝對眾人作揖行禮說:「諸位高親貴友,請憐憫我的家境清寒,無法宴請諸親友。」


  眾人說:「你很富有卻行事草率,讓我們來幫助你作個體面。」

  公藝說:「承蒙諸位厚愛,我實不敢遵從。今諸位兄總要憐憫我德行微薄,卻受到寵愛

 

,恐怕侮辱他人,我的兒子才疏學淺,僥倖太早登科,實在不敢趁機大開筵席而獲罪於天。」

  聽了這話之後,眾人皆大笑不止,其中有一位叫楊廉的人,大聲地說:

「諸位聽晚生說一句話,剛才公藝先生所說的話,說恐怕侮辱他人,僥倖登科太早,

 

其中的意味是很深長的,能深入了解懂得真正體面的人,往後一定昌。如今我們社會

 

風氣不好,人心巧詐,不務實際,專好虛名,為了體面,拖欠債務而受窮困,典當或者

 

賣掉土地,希望大吃大喝一番,不知道愛惜金錢及食糧,淫佚驕傲奢侈,不重視節儉,

 

傷害生靈,全然沒有戒殺的慈心。對於積德行仁的事,卻一毛不拔。如公藝先生的為人,

 

能節儉積德,忠厚行仁,難道是一般世人所能做得到嗎?」

  公藝即隨口歌詠說:

  蒙君一語免奢華,警我行為莫浪費;衣故不妨勤漿洗,人情淡泊福彌加。

  眾人聽了之後,都感嘆不已,從此這地方的人能夠知足節約。

  這是張公藝「長男登第,儉樸感人」,為第八十二個「忍」。

  後人有詩贊歎說:

  知足隨時足,人情合世情;驕奢多敗壞,積善振家聲。

公正處世

丁乾

  古代先賢都有待人寬厚公正的故事,不僅樹立典範,也為自己留下千古美名。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祁黃羊,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晉平公在位時,

 

南陽有個縣官出缺,晉平公問祁黃羊:「你認為誰能勝任這個職務?」

  祁黃羊說:「解不錯,擔任這個縣官合適。」

  晉平公很吃驚地問:「解不是與你有過節?你為什麼要推薦他?」

  祁黃羊笑答:「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與我有過節啊!」晉平公認為祁黃羊言

 

之有理,就派解去南陽任縣官。解到職後,勤政愛民,廣受百姓好評。

  後來,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裡缺一位主管法制的官員,

 

你認為誰能擔任這個職務?」

  祁黃羊答道:「祁午能適任。」

  晉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您問的是誰能擔任法制官員,而不是問祁午是

 

不是我的兒子。」晉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馬上發布祁午的派令。後來,

 

祁午果然對法律制度的建立,立下宏觀。

  後來,至聖先師孔子聽到這兩個故事後,至為讚譽:「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

 

不計較個人恩怨,不排斥親人,真是大公無私啊!」

  三國時代,諸葛亮也是待人公正,馬謖失街亭之後,諸葛亮按照事前立好的軍令狀要

 

將馬謖斬首,蔣琬立即來勸阻,述說馬謖一家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絕不能殺。諸葛亮哭

 

著說:「當年孫武之所以能率軍百戰百勝,就是因為法紀嚴明。現在天下大亂,如果我再

 

徇私枉法,怎能平定天下呢?」諸葛亮殺了馬謖之後,又自貶三級。

  無論親仇,只要是賢能之士就該舉薦;如果犯錯,就應受罰。這即是祁黃羊和諸葛亮

 

公正昭明之處,有此人格特質,自能得到國君的稱許與信任。

  我們若想德澤廣被,就要在有限生命裡汲汲施惠於人,楊震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的清官,深明大義,任涿州太守期間,品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下的見面。子孫只食用

 

蔬食,出入步行。長輩有人希望他為子孫開辦產業,楊震不肖,說:「讓後世旳人稱他

 

們為清官的子孫,把這風骨節操留給他們,不是很珍貴的資產嗎?」

  總之,我們應奉行寬厚為人,公正處世。任何成功的事業,都不可能憑靠一己的功勞,

 

社會上每個人,都需他人的支持與協助。我們謹守公正不阿的信念,才能博得別人的好感

 

,如此在我們碰到頩頸時,自然與授接踵而來,困難排除,運勢當可否極泰來了。

那一次

沈童

  我叫沈童,男,今年廿九歲,是某大學中最年輕的副教授,想想我這幾年從「助教」到

「講師」,再到副教授的路途十分順利,覺得和研究生一年級的一件事情有關,

現在寫出來希望能利益大家!

  廿三歲那年我考研,分數不夠沒有被心儀的大學錄取,但是收到了一個「二流大學」

的通知書。我並不想去,因為不是心中想的那所大學,而且父母年齡大了,已經供我念了

十多年的書,再讓二老靠開計程車為我奔波我實在過意不去,可是爸媽說什麼都讓我念,

他們覺得家裡出了一個研究生萬般榮耀。

  於是我向父母提出條件:我要勤工儉學,自己掙錢交學費!學生能靠什麼賺錢呢?

當然是做家教,還好靠著本科畢業研究生在讀的經歷,很容易找到一份報酬不錯的家教工作。

  那天,舍友的哥哥為我介紹了一份好工作,為初二學生補習物理,是一個很有錢的單親

家庭的孩子,雇主說只要我肯好好教,出多少錢都行。我為此特意請舍友和他哥哥吃了一頓飯。

  週六是約定好的補習日子,我按照他們給我的地址找上了門,孩子叫康康(化名),

他媽媽是一個三十多歲打扮入時的女人,非常熱情地招待我,康康也比較懂禮貌,按照我

的要求做了幾道題,據我判斷孩子的基礎還可以,經過補習一定可以提高成績的,於是答

應在他們家做下去,報酬我參考了市場價格,沒有獅子大張口,因為我覺得做人要厚道,

多餘的錢拿在手裡是很不好受的。

  對此,康康媽媽十分欣賞我,在我補課的時候常為我端茶,有時站在我旁邊幫我扇扇子,

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可對方又十分堅持。

  日子久了,康康對我印象還不錯,成績有了明顯提高,而且常常和我說些知心話,

我給他講大學的事,還教他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一次我去他家補習,由於是三伏天,康康光著膀子後邊吹著空調,我告訴他這樣不好

容易著涼,他媽媽聽見了趕快過來把空調關了,然後坐在旁邊給我們削蘋果。我穿一件體恤

半袖,關了空調後他家屋子特別熱,我一邊講一邊流汗,康康的媽媽看見了讓我也像康康一

樣把上衣脫了,還說她不介意,我卻覺得這樣很不好,畢竟男女有別,就藉口說我不熱。

我這樣讓她覺得很好笑,她拿了一些紙巾還過來給我擦汗,我躲閃的動作讓她看在眼裡,

更是笑得誇張,邊笑邊說:「康康,咱們小沈老師還真是有意思呢!」

  有一次去康康家,敲了很久的門才開,是他媽媽開的,面色泛紅並且有酒氣,

我問康康呢?她說去奶奶家了啊。

  我一拍腦袋想起來,上周說好了的取消今天補課我竟然忘了,康康媽媽看我的神情便知道了,

可還是笑著讓我進去坐坐,我說不了,這會回去說不定還能趕上圖書館占座的時間,於是轉身要

走卻被她拉住,說著還借著酒勁把我往屋裡拉,說實話,我在那一瞬間有那麼一點恍惚,因為她

的眼睛真的很美,衣服穿的也不多,我又是一個正值壯年的年輕人……可是,就在我欲望淪陷打

算抬起手迎合她的擁抱時,腦海中忽然想起了爸媽!

  我那為了供我上學輪流開計程車的爸媽!

  雖說我勤工儉學,可他們偏要攢給我買房子的錢,累得爸爸腰疼的整晚睡不著、看見正駕駛的

位置就心裡發怵,可為了兒子他們都不肯休息,就盼著我有一天能出息,眼看快要考試了,我不好

好學習怎麼能在這做這種見不得人的事!!而且如果康康知道了會怎麼想?他可是很崇拜我的!

想到這我終於下定決心推開了她……(慚愧,人在欲望面前真的自制力太差了)

在她哭喊著罵我「孬種」的聲音中,我飛速跑下了樓。那以後我推說路程太遠辭掉了這份家教,

這段經歷和任何人也沒提起過,畢竟關係一個女人的名譽和一生。

  現在想想當時推開康康媽媽時應該勸她幾句然後轉身離開的,畢竟那樣的倉皇逃跑動作

實在不夠帥。可是……那以後,我的人生就像開了掛,導師十幾個學生中唯獨讓不愛表現的我當

了助教,研究生畢業我又順利留校當上了講師,上個月剛剛評上了副教授職稱,成為了我們大學

中最年輕的副教授,工資待遇都是一流的,我打算在這邊給父母買房子,一切就像做夢一樣!

  有一次偶然看到一本叫作《壽康寶鑒》的書,才知道自己這麼順利和「推開康康媽媽」有關係

,現在我還和康康保持微信聯繫,這小子現在在大悲拔苦論壇做起了義工,常常和我交流感受,

得知他父母現在已經重婚,我的內心激動萬分,眼淚在眼裡打轉,如果當初我順從了自己的欲望

,那他們這個家還能有這麼圓滿的結局麼。

厚德載物

雁雲驃騎

  過去,我喜歡與乞丐和流浪漢聊天,通過聊天可以了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因果規律。

  曾經我遇到一個乞丐,他之前在新疆殺豬,賺了一萬多人民幣,在三十餘年前

 

,這已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一次,他的同鄉把一萬多元都借走了,三年過去了,都沒有還。

  臘月三十,他懷揣著一把殺豬刀到了同鄉的家裡,心裡想著要是同鄉再不還錢,

 

就要動手殺他。

  同鄉看他來了,還是不打算還錢,但是同鄉的女兒告訴父親:「爸爸,我們家也有錢

 

,就還給他吧!」同鄉聽了,及時把錢給還了。幸好同鄉把錢給還了,不然讓自己惹來殺生之禍。

  乞丐看到錢到手了,心生歡喜,那一晚就住在同鄉家中。第二天,同鄉送他到馬路上趕車

 

。當時正值冬天,他在冰天雪地中等車的時候,一輛車衝過來直接把乞丐撞翻,他進了醫院。

 

治療的費用不僅剛好等於要債換來的錢,還失去了一條腿。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乞丐得到的比他內在的德多了,也是傳統文化中

 

所說的「德不配位」。

『現世因果實例』

  

  我的母親,一九五年生,曾任某國際品牌分銷商的銷售經理,自四十五歲左右起開

 

始攝入保健品,花費不菲。因此除體質敏感,偶感風寒外,身體素質基本較好。

  二年底,母親身體不適,自認無甚大礙,沒加注意。至次年三月,病情加重

 

,行走疼痛;五月惡化,疼痛入骨,夜不成寐。期間前往本地各大小醫院就診,無法確診

 

,治療無效。六月,母親恐時日不長,乃告知我,時我在海外就職,即刻辭職返程。

 

七月,母親在醫院被確診為晚期股骨頭壞死。

  當時為母親診療的不乏骨科專家,祖傳老醫師,甚至連醫院院長也親自關照過,

 

但為什麼母親還是被誤診長達半年之久呢?

  我自幼易做靈驗之夢,但很少夢到母親。在紐西蘭留學時,一日,我突然夢到我推著

 

輪椅上的母親,在一所醫院裡行走,醒後即告知母親要慎重檢查腿部。

  母親發怒,瞋怪我的話不甚吉利,並沒去檢查。儘管我再三囑咐她,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直至母親發病,我打電話交代她,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母親所有就過診的醫院,唯獨沒有

 

去過這一家),母親敷衍我,後來才去了。也就是在這一家醫院,母親的病得以確認。

  後來我問母親為何不早聽建議去就診?母親答:「路遠。」其實這家醫院離我家的路程

 

只有二十分鐘。我搖頭嘆息,一切皆是業力,人力難轉。

  因為不放心,後來又去了兩家知名的醫院,但均無法確認病因,因母親並不符合常見的

 

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情況。現在母親採取保守治療,在家安心養病。

  為了替母親祈福,我遂參與佛教事業。雖經濟不甚寬裕,但我仍積極地為母親放生、

 

印經、誦經,祈求菩薩加持她早日康復,更求菩薩慈悲示我母親得病之因,以求對症而治。

  就在我發心助印三千冊《廣欽老和尚開示錄》之後,我感得一夢:夢見母親站在水壩上,

 

腳旁諸多螃蟹。因此夢不甚清晰,我當時並沒有記在心裡。

  時隔少日,我又再一次夢到母親在醫院裡住院,病房裡有一水槽,裡有一蟹,張牙舞爪

 

,瞋恨甚重。我看水槽中少水,遂即蓄水養蟹,並思改日將其放生。蟹忽然不見,找尋不著。

 

醒後,知此乃菩薩賜夢,告知此病因緣。

  原來母親任銷售經理時,民俗風氣使然,常要在過節的時候送禮。母親常言:

 

「別人過節,我過劫。」她的大客戶們口味比較刁鑽,平常的禮物是看不上眼的。於是母親

 

只好使出全身解數,網羅新奇的禮品以博業績。我家臨近白洋淀,每到秋天,

 

白洋淀的河蟹就上市了。

  河蟹在秋天的時候產子,蟹體內所有血氣精華都用於產子,所以脂膏耗盡,只餘殼內黃白二子。

 

此時上市的河蟹,被人們吃掉蟹黃後就被拋棄了,因為其他部位的肉都已乾竭。

  每逢這個時候,母親的客戶及商友都會來電話索要河蟹,不是按斤,而是以麻袋為單位。

 

為此母親每年都要赴白洋淀採購很多河蟹,最多時達數十袋甚至過百袋,每一麻袋裡有河蟹近

 

百隻。每一母河蟹懷著成千上萬的小生命,還未出生就因人類的口腹之欲而夭折。經年累月,

 

母親直接間接殺害的河蟹豈止上千萬?

  蟹有八足,是人類普遍食用的生物裡最多足的,所以業力成熟感召我母親得了股骨頭壞死

 

之病有腿不能用,半癱瘓在床。此只是現世報,不思悔改的話,將來必定墮入惡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