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8年三月號

                    第267期 

 

<目次>

聖訓暨金篇

在家持戒功德/奉旨著作

大道釋疑

佛教思想辭典/馮振隆譯

社會救濟

太上感應篇

醒世歌/馮振隆

張公藝百忍集

體天弘道

隨緣自在/丁乾

現世因果實例

錯誤的修行

火車上與一位婦女的聊天故事

養自己身上的風水

 

聖訓暨金篇

聖筆 王生 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一九年一月廿六日

歲次戊戌年十二月廿一日

詩曰:

 

犬歲耕耘豬歲豐  歷經風雨萬千重

酸甜苦辣知多少  盡在滄桑一夢中

 

聖示:今日是戊戌年最後一次鸞期,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能抱持虔誠之心,

 

前來恭送本堂眾恩師回天述職,吾心感也。

     

又示:回顧戊戌年一年來,本堂在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之護持下,讓堂務能持續推展,

 

大部分的賢生都能功積果累,度過豐收的一年。尤其是陳生炎輝,近半年來致力於院堂

 

景觀的美化建設,出錢又出力,無怨無悔,加上莊生山木親力親為,擔任監工又協助施作

 

,讓院堂景觀更加清幽雅致,堂生與善信大德來堂時,沐浴在和風淡蕩的環境,都覺得

 

紅情綠意,賞心悅目,此善業功德不貲也。

 

又示:農田旁溝渠的水,經過農人導引水路就可以灌溉農田;一塊不起眼的合金鋼材,

 

經過鑄劍師的千錘百鍊後,就能成為價值連城的絕世寶劍;而一截截的原木,透過木匠

 

的巧思和巧手,也可以重新獲得具有藝術和實用的新生命。

      沒有心識的水、鋼材、原木,都可以因為他人的導引、淬鍊、琢磨,而成為獨一無二

 

的成品。那麼,擁有心識的人,更可以透過持戒、布施、禪修,證得應得的果位。

      因此,諸賢生當抱持捨我其誰的精神,在世事變遷、生命無常的有限歲月中,調御內心

 

,修習清淨和止禪、觀禪,將今世的生命提升到最高的境界。

 

又示:有智慧的人隨喜他人的布施,也因為這份珍惜,他們分享別人的功德,因此,在生之時

 

,處處安樂,臨命終時,往生天界。而愚蠢的人不知隨喜別人的布施,甚至刁難阻撓,因此

 

,在生之時,受人嫌惡,臨命終時,會墮落到比人間更差的境界。

      在堂內,大多數的賢生都已經學習到「隨喜功德」的智慧,此乃是進步的現象,希望諸賢

 

生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不枉入道修行了。

 

又示:凡今日有到堂恭送眾恩師回天述職者,特賜功三十以勉之,又今日有參與廟堂清屯工作者

 

,再賜功三十以酬獎其勞。

 

又示:戊戌年聖務已圓滿完成,吾在此先預祝諸賢生新春愉快,己亥年再相逢了。

      可,吾退。

本堂孚佑帝君    登台

二○一九年一月五日

歲次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

 

蒼生災難病貧多  欲解難題卻引魔

曲徑旁蹊爭富貴  不知何處下油鍋

     

聖示:吾今日以「『福』的大威德力」為題,供世人參悟。

 

      『福』的大威德力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

當時,一位容貌顏色絕妙的年輕天神,於凌晨即將天亮的時候,自天界降臨佛陀住所

 

,參訪佛陀,他雙膝跪地,稽首頂禮佛足,然後起身退坐在一旁。

這位天神週身散發如日月之光明,照耀整座祇樹給孤獨園林。

天神恭敬的問佛陀說:「

一、世上有甚麼東西,烈火無法將其焚毀?

二、世上有甚麼東西,狂風無法將其吹跑?

三、世上有甚麼東西,洪水無法將其流散?

四、世上有甚麼東西,即使遇到粗惡的國王及盜賊,也搶奪不了?

五、世上有甚麼東西,是最堅牢的寶藏?」

世尊以偈語回答說:「

一、福,烈火無法將其焚毀;

二、福,狂風無法將其吹跑;

三、福,洪水無法將其流散;

四、即使是粗惡的國王及盜賊,也搶奪不了善男子善女人的福;

五、福,是最堅牢的寶藏,沒有任何人或任何物能夠毀壞。」

年輕的天神聽完佛陀的法語後,非常的歡喜、隨喜。

在歷史的長河中,世人都貪著錢財,總是想方設法要獲得財富,但卻讀不懂財富,

 

所以很痛苦。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發財呢?

是辛勤勞苦工作的人嗎?但是看看那些工時長又勤奮的人們,卻往往只能圖個溫飽而已。

是學歷高的人嗎?但是看看那些大老闆,許多都是學歷不高的人。

是智商高的人嗎?但是看看那些富有者,許多都只是平庸之輩,

 

看不出有何高人一等的聰明才智。

是精於算計的人嗎?但是看看那些積財致富者,往往是敦厚老實、信用可靠之人。

是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嗎?但是看看那些漁翁得利者,許多人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雖然上述之人發財者亦有之,但卻是屬於「偶發」性,而非「必然」性,

 

因為所有發財者都是有其「必然」性的共同特質,也就是「福報」。擁有多少福報

 

,就能擁有多少財富,不懂得修福甚至還常做出損福之事的人,怎麼可能發財呢?

昔時唐朝王勃曾有一名句:「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是形容馮唐到老來仍難以得志,「李廣難封」是指李廣縱然戰功赫赫

 

,但其至死也沒有封侯,這其中就是福德不足的影響所致。

故,芸芸眾生應當瞭解,成功、發財有其因有其緣,而「福德善業」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不是祈求、加持,也不是風水、地理,若是用錯方法,終究是徒勞無功的。

 

 

「在家持戒功德」

南海古佛 

二○一九年一月十二日

歲次戊戌年十二月七日

詩曰:

 

蒼生世世久蒙塵  慣向浮名繫此身

應效庭前三尺雪  初心永遠是清純

 

聖示:吾今日降著:「在家持戒功德」

 

第廿三章   第七戒制戒的因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第一卷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

當時,諸比丘於天剛亮時,執持衣缽入城裡乞食,看見許多婆羅門以三隻手指點取白土

 

或白灰,塗抹三畫在額頭上,因而所有乞求()都能無往不利

有六眾比丘看了之後說:「此權宜技巧非常好,我們也應該這麼做。」因此,日後即依樣

 

畫葫蘆,在額頭上塗抹三畫白土,再入城乞食。

當時的社會,民眾只要見到婆羅門就會跪拜,而見到出家比丘時就行敬禮。不明就裡的人

 

看見六眾比丘就跪拜,六眾比丘說:「你們這些愚人不懂禮節,難道不知誰應當跪拜?

 

誰應當敬禮嗎?」

民眾回答說:「聖者!我看你們額頭上有三畫白土,誤認為是婆羅門而非比丘,

 

請寬恕我們的無知。」

後來有其他比丘聽聞此事而告知佛陀,佛陀心想:「若比丘在額頭上塗抹三畫白土,

 

會有如上(被誤解)之缺失。是故額頭上塗抹三畫白土者是逾越法罪。」因此佛陀制戒說:

 

「比丘不應以白土作三畫,但若是比丘生病,醫師開出處方需用白土塗身,則不算犯戒。」

又有一次,佛陀住在室羅伐城

有六眾比丘於天剛亮時,執持衣缽入城裡乞食,看見許多婆羅門以牛黃點在額頭,

 

因而乞食時都能獲得豐厚美味的食物。

六眾比丘看了之後說:「此權宜技巧非常好,我們也應該這麼做。」因此,日後即依樣

 

畫葫蘆,以牛黃點在額頭上,再入城乞食。

不明就裡的人看見六眾比丘就跪拜,六眾比丘說:「你們這些愚人不懂禮節,難道不知

 

誰應當跪拜?誰應當敬禮嗎?」

民眾回答說:「聖者!我看你們以牛黃點在額頭上做為裝飾,誤認為是婆羅門而非比丘

 

,請寬恕我們的無知。」

後來有其他比丘聽聞此事而告知佛陀,……因此佛陀制戒說:「比丘不應以牛黃點在額

 

頭上做為裝飾,但若是比丘生病或生惡瘡,醫師開出處方需用牛黃塗抹患處,則不算犯戒。」

又有一次,佛陀仍住在室羅伐城時

有六眾比丘身上塗著香料,進入年少群眾之中,對他們說:「年輕人!你們聞看看我

 

身上的塗香如何?」

眾人回答說:「上座出家人怎麼可以身上塗香呢?」

六眾比丘說:「我們可以身上塗香。」

眾人又說:「上座出家人以塗香做世俗人的裝飾,豈是合乎身分?」

六眾比丘回答說:「不管合不合乎身分,我們今都已做了。」

眾人聽完後,不但輕賤六眾比丘,還對他們厭惡譏諷。

後來有其他比丘聽聞此事而告知佛陀,佛陀心想:「若比丘身上塗香,會有如上(被誤解)之缺失。

 

是故比丘不應身著塗香,若有塗香者是逾越法罪。」因此佛陀制戒說:「比丘不可在身上塗香。

 

若是比丘生病,醫師開出處方需用香塗身,則不算犯戒,但不能與眾人共坐,或為婆羅門、

 

在家居士說法,也不可以進入在家居士屋內。」

 

南海古佛 

二○一九年一月廿六日

歲次戊戌年十二月廿一日

詩曰:

 

白雲聚散自清高  峰頂迂迴也繫腰

氣象萬千多變化  星辰日月盡相邀

 

聖示:吾今日降著:「在家持戒功德」

 

第廿四章   第七戒制戒的因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第一卷記載:

有一次,世尊在室收摩羅山,住在恐畏林鹿園之居所中。

有六眾比丘於天剛亮時,執持衣缽進入城裡乞食,看見許多婆羅門以精妙香花

 

莊嚴身體,並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因而乞得很多餅類等食物,個個吃得

 

飽腹滿滿,形貌充溢從房舍中走出來。

六眾比丘看了之後說:「難陀、鄔波難陀!此權宜技巧非常好,我們也可以這麼做。」

 

因此,日後即依樣畫葫蘆,以精妙香花莊嚴身體,並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再入城乞食。

不明就裡的人看見六眾比丘就跪拜,六眾比丘說:「你們這些愚人不懂禮節,

 

難道不知誰應當跪拜?誰應當敬禮嗎?」

民眾回答說:「聖者!我看你們以精妙香花莊嚴身體,並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

 

誤認為是婆羅門而非比丘,請寬恕我們的無知。」

後來有其他比丘聽聞此事而告知佛陀,佛陀心想:「若比丘以精妙香花莊嚴身體

 

,並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會有如上(被誤解)之缺失。是故比丘不應以精妙香花

 

莊嚴身體,並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否則逾越法罪。」因此佛陀制戒說:「比丘

 

不應以精妙香花莊嚴身體,並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但若是比丘生病,醫師開出

 

處方需將五色線繫縛於手臂上祝福,可將五色線繫縛於左手肘後面,則不算犯戒。」

又有一次,六眾比丘入城乞食,見眾多世俗人以珠玉連綴成的頸飾作裝飾。當時,

 

六眾比丘就以珠玉連綴成的手環、足環,配戴裝飾其身,互相問說:「是不是很莊嚴?」

這時,有些世俗人就嘲諷說:「聖者!頭上剃髮腋下毛長,哪裡有莊嚴妙好,難不成你們

 

也是被欲望染著所纏?」六眾比丘聽完後啞口無言……

因此佛陀制戒說:「比丘不應以珠玉連綴成的手環、足環、頸飾,配戴裝飾其身,否則犯戒。」

又有一次,因為有盜賊偷盜僧團庫藏以及僧眾私物,但因為沒有作標記,因此比丘不知何

 

時失物?佛陀告訴諸比丘說:「比丘可保留指環。」

於是六眾比丘便以金銀、璃、水晶、玉石而作指環,並在指環上以寶裝飾。

六眾比丘見到在家人,即便伸手呈示指環,並祝願說:「願你們無病長壽。」

眾在家人問說:「手指上所戴的是何物?」

六眾比丘回答說:「賢首!此是指環,佛陀所允許的。」

眾在家人譏諷說:「沙門釋子做了驕矜傲慢之事,以眾寶物嚴飾為指環印,

 

不是真沙門、不是婆羅門。」

後來有其他比丘聽聞此事而告知佛陀,佛陀說:「比丘不應戴指環及以寶物裝飾

 

只能用五種物為指環,即黃銅、紅銅、白銅、牙、角。」

六眾比丘稍後又將指環刻上男女非法像,眾在家人看見又譏諷說:「你們這些出家人

 

依然還有染欲心啊!」

其他比丘聽聞此事又告知佛陀,佛陀說:「指環有二種:一是大眾、二是私物。

 

若大眾指環可刻轉法輪像,兩邊安鹿伏跪而住,其下應書寫造寺施主名字。

 

如果私人指環則應刻作骨鎖像,或作骷髏形,讓人看見時會生出厭離。」

 

「大道釋疑」

叩稟學三以斷惑,解脫諸煩惱」之有關常識供參(一二三)

 

本堂副主席孚佑帝君聖示:

林生問:云何「三乘」?

帝君答:乘為「交通工具」之意,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

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

林生問:屬何因由而分「小乘、中乘、大乘」之別?

帝君答:佛陀時代並無小乘、中乘、大乘之別,更沒有自稱「小乘」、

「中乘」的佛教團體,而會出現這些分別,其源由是佛陀入滅後,

僧團因為對於戒律的看法不一造成分裂,形成上座部和大眾部。

    爾後,上座部和大眾部又陸續分裂分枝多達二十餘個部派,部派與部派之

間也水火不容,甚至互相攻擊,故而在佛陀入滅數百年後,出現這些名詞分別。

林生問:請開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學行法?

帝君答:佛陀入滅數百年後,出現以眾生之根機而說聲聞乘、緣覺乘、

菩薩乘的三種教法。分述如下:

    ()聲聞乘又稱小乘,是指聽聞到佛陀的聲音說法而證道者。聲聞乘的修行者

,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即以苦、集、滅、道四聖諦為乘。

    ()緣覺乘,又稱為中乘、辟支佛乘、獨覺乘。緣覺乘乃是在沒有佛法的時期

,深觀十二因緣而證佛果者,也就是先觀無明生,乃至行、識、名色、六入、觸

、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生,次觀無明滅乃至行、識、名色、六入、觸、受

、愛、取、有、生及老死滅,即以十二因緣為乘。

    ()菩薩乘,又稱為大乘、佛乘、如來乘。是以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眾生,

修六度萬行,以此六度為乘。

林生問:持三乘修行,是各人各證理增慧,以各斷其無明、惑乎?

帝君答:修行不是如此區分,也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只要是凡夫眾生,所遇到的煩惱都

大同小異,例如,台灣人的生氣、忌妒、害怕,和日本人、越南人、菲律賓人的生氣、

忌妒、害怕沒有兩樣,和美國人、法國人、南非人也沒有差別;黃種人的生氣、忌妒、

害怕與白種人、黑人、紅人的生氣、忌妒、害怕相比較,也不遑多讓。

    不論是後人所謂的小乘、中乘或大乘之佛教修行者,與基督徒、天主教徒

、回教徒、印度教徒、摩門教徒……,所面臨的貪、嗔、癡都一樣,故,修行的

根源方法必定是一樣,而佛陀在第一次說法的「轉法輪經」中,就以「中道」、

「四聖諦」、「八聖道」教導五比丘,世尊涅槃前也明確的開示:「在任何一種

教法律儀中,如果沒有八聖道,那教法中也就沒有初果沙門,也沒有二果、三果

、四果沙門。」這即是佛陀教導解脫最基本的修行法門,離此而修都難以脫離憂、悲、惱、苦的。

林生問:佛陀說諸法的聲音,小乘藉聲聞,他句句用心、刻入心版,體會佛所教法,

 

他深入了解一定要斷除一切「煩惱、無明、疑惑」乎?

帝君答:當然。斷除煩惱必須培育訓練自己的心,佛陀時代的弟子也是聽聞

佛陀所說而據此作為修行的法門。

林生問:在小乘,他們用心吸收法義、體會、力行,唯有令身心

 

這樣去做到才能斷惑乎?

帝君答:是的。佛陀常常教導弟子不僅對傳言,甚至於對理論、經典、師長,都不可以

據此全然信賴,一定還要自己實際禪修驗證,才能知曉是否真能讓自己止息煩惱。

林生問:緣覺稱中乘,觀因緣,盡悉一切因緣源起,此得修達何清淨無染,

 

堪證「辟支佛果」?

帝君答:欲證「辟支佛果」甚難、甚難。辟支佛是在沒有佛法的時期,自悟自證緣起法

四聖諦法、八正道法而成佛,此須累積二大阿僧祇劫,加上十萬大劫的修行資糧,才能成就。

    現在有佛陀的教法,如果依佛陀正法而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一樣是止息煩惱進入涅槃,

與佛果無異,根本就不需要堅持自己去自悟自證緣起法、四聖諦法、八正道法。就好像許多

大廚師已經出版了食譜的書籍,詳細寫明煮一道菜需要哪些食材?每一種食材用量多少?

要用多少水?要烹煮多少時間?就可完成與大廚們不相上下的料理,但你卻堅持不用,

而要自己買食材,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試驗,最後又無法保證能成功,

這就不是有效率的做法。

林生問:得廣涉何學行,才能透徹了解天地間一切皆無常?

帝君答: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所致,所以世間的一切有、無、生、滅,都只是一種現象

 

,也就是無常。不過針對修行方法,佛陀所教導的只是向內觀察身心五蘊(覺知身、覺知心)

不是向外觀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

    就以觀察「身」來說,它有時熱有時冷,有時精神很好有時很疲倦,有時痠疼有時輕安,

有時僵硬有時柔軟,各類新陳代謝永不停歇,身體上無時無刻都在示現無常變化。

又以觀察「心」來說,它無時無刻都在運作思考編故事,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悶悶

 

不樂,有時溫和,有時粗暴,有時慷慨,有時慳吝。它東奔西跑,意想紛飛,如瀑布

 

般奔馳,一會兒跟隨眼根去看,跟隨耳根去聽。「心」每一剎那生起又滅去,這種生

 

滅變化的特性就是「無常」;「心」每種狀態都只持續一會兒,無法一直持續存在,

 

這就是「苦」;「心」的生起滅去都是基於它們自己的原因,不受我們控制,這就是「無我」。

   當一個人能透徹看到佛法的「無常」「苦」「無我」三法印,就是正確邁向

 

解脫的道路上了。

林生問:人世間的一切煩惱,就是「苦」的根源乎?

帝君答:苦的根源是貪愛。當一個人沒有得到他所想要的就感到苦;當一個人得到他

 

所想要的,但卻無法永遠擁有,也感到苦。一般人感到苦生起時,往往會心有不甘,

 

反而更增加那個貪愛,故而苦上加苦,苦無止盡

林生問:苦的根源,我們若是還有『停滯、迷惑』存心,哪絕對是無法跳脫乎?

帝君答:當然,要成為一位修行者,唯一且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面對問題,經歷問題,

解決問題,即使接受痛苦的果報,也要激發出智慧,看透一切因果和俗世間的苦楚實相,

如此才能從苦裡面解脫出來。

林生問:不斷『煩惱、無明、惑』修無益乎?所以一定要斷,否則這煩惱永遠是無窮無盡乎?

帝君答:不斷「煩惱」何須修行?一個人就是因為煩惱未斷,所以要持續修行,否則,

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都會因為各種行為,產生各種業力,善業產生善果報,惡業產生惡

果報,它們在產生個別果報時,是永遠忠於法則,無窮無盡的。

林生問:小乘用功,斷小乘惑;中乘體會、了解,斷中小乘惑。為何大多修到此階段就停止

 

不前、而不敢、而無趣向往大乘心呢?

帝君答:這些區分並不如法,因為只要能趣向解脫的,都是珍貴無上的聖人。再者,各乘各宗

在有心人士的運作下,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現在何止三乘。

    其實,對於修行者而言,共同的道路必定包含:()持守戒律,()時時守護眼、耳、鼻、

 

舌、身、意六根門,()飲食知量,()時時保持覺性。而且有正信、正念、有慚、有愧、

精進、多聞、修智慧,如果偏離這些正軌,無論是大乘、中乘、小乘,或新興的各乘

各宗,都難有所成。

林生問:修能精神專注,用心勤習禪定者,可激發廣大道心乎?

帝君答:那是一定的道理,正確堅持不間斷地用心勤習禪定,智慧就會生起,心就會淨化,

 

禪修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難,但是不能懶惰,也不能停止練習而期待會有好結果。

林生問:得如何精進不懈,能使速獲三乘,早證覺岸(指佛地、聖域、仙鄉)乎?

帝君答:修行沒有捷徑,而且每個人的宿世福德因緣不同,所以,只要能時時覺知這一顆心

於當下,不要讓它跟隨境界起舞造作,就有證到覺岸的一天。

林生問:菩薩乘亦稱大乘,不獨善其身、不堪忍眾生在受苦,故其行人於無數劫間,修六度

 

萬行之苦而不辭辛勞!鑑菩薩的心懷,讓我們望塵莫及乎?

帝君答:有這種大善心,當然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不過要修解脫之路(當生就可以證果)

 

,或是修成佛之路(四大阿僧祇劫加十萬大劫),乃是個人的選擇,都是為自己負責的聖人。

 

佛教思想辭典

禮拜(vandana)(namas-kara)

梵語「vandana」之音譯為「和南」、「伴談」。而「namas-kara」則為「那謨悉羯羅」。

 

均指禮拜之意。亦即道家之所謂「稽首」之意。悉以恭敬之心敬禮之謂。於此場合,

 

其所行禮拜之對象,或為佛,或為菩薩,或為永遠絕對之理法不定耳。

  可是,由於禮拜之精神在乎恭敬之真心,而由身體表現出來之時,則有種種之形態為之。

 

自古以來,將此分九種以為說明:

(1)發言慰問;(2)俯首示敬;(3)舉手高揖;(4)合掌平拱;(5)屈膝;

 

(6)長跪;(7)手膝踞地;(8)五輪俱屈;(9)五體投地等。

  第一之發言慰問,係以言語將內心恭敬之意表達之方式。

  第二之俯首示敬,為將頭低下以示真心之表達之低頭姿勢之謂。

  第三之舉手高揖,即將手舉起以行禮拜。而「揖」則指將頭輕輕低下,

 

是以即將雙手合揖,並將頭輕輕低下而行禮拜之謂。

  第四之合掌平拱,係合掌之姿勢。

  第五之屈膝,即指下跪之禮。

  第六之長跪,即與胡跪同,將兩膝著地,兩脛直立,而使腳趾撐地,

 

身體正直之姿勢之謂。

  第七之手膝踞地,為手垂置於膝跪地之形式。

  第八之五輪俱屈,則將兩臂、兩膝及頭同時彎曲之姿勢。

  第九之五禮投地,為將雙手、兩膝、頭首一齊觸地而行拜之姿勢。亦即最為慎重有禮之姿勢,

 

在拜佛之禮為最常用。

  此外,禮拜係就對象而有「右繞三匝」即往右巡迴三次合掌禮拜、或五體投地禮拜。

  如此之禮拜或稱之為「歸命頂禮」等,其精神在於向對方豁出自己之生命而加以祈願,而且,

 

又應對方之要求,將自己皈依對方。如此之釋義,「歸命頂禮」之歸命係古來「歸投身命」、

 

「歸順救命」之意而作之解釋。尤者,此禮拜係為五念門之最要者,與「讚歎、作願、觀察、回向」相提並論。

 

太上感應篇』

原文:傷胎破卵。

釋義 傷害了動物的胞胎,破壞了它們的蛋,都是殺生的行為。

說明:

動物禽鳥雖然還沒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裡面都有生命,就象人類懷孕一樣。

 

所以,傷了它們的胎,破壞它們的卵,就等於是在殺生啊!說:“人若是兇惡殘暴,

 

不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敢去捕捉剛出生的幼小禽鳥,和吃它們的蛋,使飛禽鳥類失去了

 

它們的孩子,因而悲傷地啼叫,甚至傷心到眼中出血,這種人會得到沒有兒子的報應啊!”

在梁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用雞蛋白和水來洗頭髮,為的是要使自己的頭髮烏黑亮麗,因此而

 

打破了很多的雞蛋。他臨死的時候,聽到了在他的頭髮中,有幾千隻小雞在啾啾叫的聲音。

『醒世歌

 

一)風暴襲兮樹拔起 蟻巢傾兮落澗溪

載浮沈兮危旦夕 鴉賭狀兮憐愍起

(二)啄樹葉兮丟溪澗 葉當舟兮救上岸

鴉拋葉兮解蟻險 銘記心兮蟻不忘

(三)事隔旬兮不期巧 見獵人兮舉槍瞄

蟻咬腳兮獵盲射 昆蟲蟻兮知圖報

(四)蟻兮蟻兮蟲邊加義 知恩圖報兮尊重道義

蟻字取名兮獎賞其義

示蟻巢因遭颶風摧毀掉落溪澗,所有蟻群,載浮載沈,危在旦夕之際,蒙烏鴉一支憐愍心起

 

,啄樹葉下溪以救,使蟻群獲救平安上岸。事後蟻王出遊,一見獵人蹲姿描射該烏鴉,即跑近而

 

咬獵人之腳,使造成盲射并使鳥鴉因而脫險。此典故可令人看出蟻雖昆蟲,確知感恩圖報之一面

 

,殊屬難能可貴者也。

張公藝百忍集

勸諭夫人,寬恕奴婢

  公藝家中前後收留奴僕一共有五人,來家時年紀都還小,至今已經都有十六、七歲了,

 

彼此之間時常爭吵,公藝卻不知道,夫人陳氏時常訓誡,也不見得有效。

  有一天,公藝不在家中,奴僕又互相吵架,陳氏夫人聽到之後,就叫全部的奴僕到堂前跪下,

 

問起緣由,並以杖子飽打一頓。

  當時正好公藝回家,聽到堂前哭聲震天,就急步走到堂前,看見眾奴僕都在哭泣,內中有一個體

 

弱的奴僕,左手舉不起來,好像臂膀有被打的痕跡。

  陳氏夫人請丈夫坐下,並倒茶給他喝,然後慢條斯理地說:「奴僕們多次的吵鬧,都是由於拿東西

 

不公平,互相閑言譏笑,真是太無理了。以前未曾向夫君稟明,今天又再爭吵,我聽了很難過,所以叫

 

他們都跪在堂前教訓。我妄自兇打,也是情不得已,祈求夫君能原諒。」

  公藝說:「夫人在旁坐下。」叫奴僕仍然跪地,先謝過夫人教訓的恩德。接著對奴僕說:「你們本

 

來都是良家子女,因年歲歉收,你們父母親希望我能收留,教導男人能耕作,女人能紡織,把你們撫養

 

長大成人。我自然有教育你們的方法,不是你們爭吵力鬥所能學得,為何你們要背著我互相爭吵,

 

惹夫人生氣呢?」

  奴僕一齊謝罪,並說日後永遵教訓,不再爭吵。公藝就叫他們退去,

 

眾奴僕一齊從地上爬起來後離去。

  公藝轉向夫人說:「對奴僕宜以寬恕善為誘導,決不可打傷身體。」隨即唸首(賣女兒詩)說:

  養女如雛鳳,年荒值幾錢;辛勤當自愛,不比在娘邊。

  流盡眼中血,灑我身上衣,宿緣如未繼,猶望夢魂歸。

  唸畢,夫人也向公藝謝罪,公藝說:「有三個奴婢年紀都十六、七歲了,應該要替她們選擇配偶,

 

兩個男僕也要幫他們成婚。」

  夫人說:「夫君所說有道理。」從此夫人永不以杖責奴婢。

  這是張公藝「勸諭夫人,寬恕奴婢」,為第八十一個「忍」。

  後人有詩贊歎說:

  仁慈多愛護,奴僕似親生;

  既知夫婦德,又遂下人情。

 

隨緣自在

丁乾

 

  人生在世,必須處理接踵而來的事情與難題,可是做了是否能夠成功?卻是未必。如果該做的

 

都傾付全力去做,結果不如預期,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呢?這就是隨緣自在的處世方式。

  真正能以這個方式面對問題的人實屬不多,尤其是缺乏支助的一般大眾,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大眾擁有的少,期望的多,但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一旦失敗了,所有的努力付諸流水

 

,自然受到的打擊更大,這時,只有把握自己的心,做到隨緣自在,才更容易調整好狀態,從新出發。

  歷史上最典型的就是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當時,他為了力挽狂瀾,一次又一次出兵祁山,

 

雖然展現他巧妙的計策,但在整體打法上比較保守,並沒有更多招數。

在這種情況下,碰上司馬懿的頑強抵抗,他更沒辦法了。他想打勝仗,但已沒有更多招數。

  對諸葛亮來說,在出祁山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糧草無以為繼。因為他的戰術是進攻型,

 

糧草要一直跟上,不像防守型,守在原地不動,糧草可以源源不斷地運來。

屬於進攻型的,一直往前打,糧草供應保證即非常重視。而諸葛亮對糧草的保證,

 

一直思索不出更好的辦法。

  因諸葛亮不慎任用李嚴就是主因,李嚴是個貪賄之人,身為掌管糧草的後勤主管,最容易貪賄,

 

因為他起了歹念,致使糧草不能及時運到,好幾次讓諸葛亮炊食無法補送,失去繼續進功機會。

甚至有一次,李嚴明知自己貽誤糧草,為了瞞住諸葛亮,他向劉備獻讒言,

 

將諸葛亮的軍隊從前線召回。

  其實,諸葛亮深知魏國很難打贏,但又不得不打,這就是在盡人事,隨順因緣。

  即使面對失敗,諸葛亮依然存著堅強信念,甚至與命運進行不屈的抗爭。雖然註定面對失敗

 

,但他仍然以履險如夷、視死如歸的眼光看待這一切,並不因此對生命和前途產生畏懼和絕望,

 

充分展現「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儒家精神典範。

  最後一次出祈山,在五丈原,諸葛亮戰死沙場。他臨死的那一幕非常悲壯,他深深地感嘆:

 

「吾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我其極!」

  諸葛亮為了自己的事業和理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一年他五十四歲。諸葛亮一生叱吒風雲

 

,臨終卻有如此浩嘆,這不正是對挑戰自我卻難違天意的寫照。

  古往今來,期盼成功,討厭失敗,這是人之常情,但成功不會青睞所有的努力者。因為,

 

生命究竟是一個過程,生活是一種經歷。我們凡事盡了心力,這個過程和經歷就是完美的,

 

至於努力的結果是否成功,不妨看淡,隨緣而自在,人生必定過得安然。

現世因果實例一

 

作者:西門柳

 

 

前幾天聽伯父講起村子裡的一個故事。

 

有一戶人家,兄弟倆各自成家,還有一個老娘在世。老娘剛開始住在哥哥家中,

 

哥哥兩口子將母親安排在一間又破又舊的偏房裡面。因為嫌厭母親,吃飯時不讓

 

母親上桌。一天三頓飯,每頓送一碗飯到偏房,就算是完成了差事。時間稍長,

 

媳婦自然不幹了,憑什麼讓我們一家養老?於是兩口子將母親送到弟弟家去。

 

弟弟在媳婦的唆使下,說什麼都不讓老娘進門。於是哥倆在大門口吵起來了,

 

氣急之下,弟弟揀起一塊大石頭砸哥哥,結果混亂之中砸偏了,失手砸在他

 

自家媳婦的胸口上。那個年代受醫藥條件及經濟條件所限,請來的鄉村醫生

 

束手無策,弟媳婦痛得在床上翻來滾去兩三天,終於無救,撒手而去。

 

弟弟後來一直娶不到老婆,一個人受盡辛苦拉扯大了一雙兒女。女兒出嫁後,

 

幾乎不回娘家,好像忘了自己還有一位老父親在世。兒子老大不小的人了,

 

也沒娶上媳婦,至今還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也難得回一次家。將老得連生活

 

都無法完全自理的父親,隨便扔在家裡,恐怕也說不上有多少孝心。現在他有

 

子如同無子,老而孤苦,受盡淒涼。村子的人,一直都是將他當孤老看待的。

 

至於那位哥哥有什麼果報,沒聽伯父說起,我離家太久,也不瞭解,想來不會好到哪裡去。

錯誤的修行

洛桑加措仁波切

 

   我在西藏家鄉有一個修行者,剛開始的時候很精進,並持空行母的咒;邊持咒邊大禮拜,

 

總共持咒五百萬遍,大禮拜也拜了五百萬拜。他修行的地方在一條河流對面的山洞。

 雖然完成了五百萬個大禮拜,也持了五百萬遍的咒,但因為他沒有真正發起去利益他人的心

 

,卻一直希望自己能得到什麼樣的證悟,希望馬上得到什麼善報;以這樣的意樂去苦行,

 

結果並沒有得到什麼證量。

 有一次他很好心對我說:「你也應該要修一修佛法。」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講一次:「你還是去修一修比較好。」

 後來我就跟他說:「所謂的修行,要修的是我們自己內心。讓這個內心變得越來越好

 

,越來越善良,這樣就是修行,這是最好的修行。你大禮拜、持咒這麼久了,有沒有

 

感覺到自己內心有所改變?有沒有變得比原先更好?」

 他考慮了幾分鐘後說:「好像沒有變好,內心好像變得比以前還壞。」

 我就跟他說:「假如你內心比以前還來得壞,那說明了你修行的方法錯了。你在山洞裡

 

修行了這麼久,按理來講,在聽到敵人打進來的時候,應該修忍辱才對呀!不應該去迎戰,

 

但是我聽到的是,你去跟別人爭吵,也聽說你去打仗,打輸了才跑到這裡。你自己不是也

 

常會講這些忍辱的道理嗎?」

 他又思考了一下說:「那我苦行這麼久,真的沒有修對嗎?」

 我說:「你不是拜了五百萬個大禮拜嗎?那可能積了很多福報,這可能是一種修行。

 

另外,你不是持了很多空行母的咒嗎?我覺得這不是一種修行;因為你是以另一種動機去做

 

,你並沒有去看看自己的內心、發起真正的菩提心,卻一直在持這個咒,這可能不是修行了!」

 他長考一段時間後,認同了我的看法。後來他來跟我道歉:「很慚愧,我不知道你才是真

 

正的修行人,還在修行人面前講『你要修行』。自己沒有真正在修行,卻以為是在修行,很慚愧。」

火車上與一位婦女的聊天故事

 

五月十六日在列車上,無座,擁擠。為了打發時間,我和一個四川籍婦女聊天,

 

得知了她的一些因果故事,寫來供大家參考。

這個婦女沒什麼文化,典型的打工女子,看來命是比較苦的,但人的心腸是很善良、

 

樂觀、助人,這也是她能活到現在的原因。

大概她小的時候,這位婦女(當時還是女孩)在半夜出門上廁所,發現在泥塘裡有一隻

 

白狗在掙扎。她慌忙揪著那狗的耳朵,就把它拎出來抱到屋裡。

她姐姐看到後,就罵她多管閒事,說這隻狗整天咬人,還不如淹死得了,你還救她幹嘛!

 

她不聽,打了一盆熱水,給那狗洗洗乾淨。說也奇怪,那白狗本來性格暴燥,見誰都咬,

 

但從此就特別聽那婦女的話。

○○二年,這位婦女已經結婚,生子。她和老公有積蓄蓋了一座兩層樓。但在建房頂

 

的時候,她從二樓的樓頂一個倒栽蔥跌下地,陷入昏迷的狀態。 

她第一天的時候只是昏迷,在第二天的時候,她面前開始出現一些景象。

她在一個院子的大門口,院裡一群小孩在玩耍。她問一個老婦人,這是哪裡?老婦人說是

 

貴州的一個山寨。她說自己要回家。旁邊有人講,你到這裡就是給人看門的,還回什麼家!

老婦人就勸解,她曾經救過一條狗,再說她還欠她兒子的,讓她回去吧。

然後她就看到眼前一隻白狗,正是她曾經救過那隻!那隻白狗在她前面走,她在後面追。

 

走了一段時間,那白狗忽然變成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很驚喜,問你多大了?那女孩說

 

,我二十歲了!(她後來想起那隻白狗是死了二十年了)然後她聽到女孩叫她「媽媽!媽媽!」

恍惚中,那叫聲變成她兒子的叫聲:「媽媽,你醒了嗎?能不能吃點東西?」於是在兒子

 

的呼喚下,她醒了過來。此時她昏迷了兩天兩夜。

這次跌傷讓她臉腫得如麵包一樣,出門都得把臉遮住,膝蓋上嚴重破損,而最嚴重的傷,

 

是把手腕扭了!其他的傷很快就好了,手腕傷則用了四個月恢復。這一切都是那麼不可

 

思議,周圍的人都想不通,但奇怪的是,沒有人往更深的層次去想,也沒有人學佛!

 

她想起那老婦人的又一句話:「你掉下來的時候,那隻白狗救了你!」

她說那一年她們村很邪門的,從一、二層樓上掉下來三個人,三個人都死了,而她是唯一

 

從二樓頂摔下不死的那個。

我笑笑地問那婦人,你知道你在貴州那裡是什麼嗎?什麼是給人看門的?呵呵,她也笑了

 

,是狗啊!她的惡業是下世投生做狗給人看門,沒想到救了一隻白狗,自己的惡業就轉了。

再一則,此女和工友一起,偶爾買一點彩票。有一次她買了十塊錢的彩票。夢中一個人就

 

歎息,說你有一個號碼四個號都對了,就一個號沒填。我告訴你吧!然後告訴她中獎的號碼。

此女猛醒,手頭又沒東西記,就爬起來找紙筆。哪知驚動了旁邊床鋪的工友,不滿地說,

 

你半夜不睡覺幹嘛呀!這麼一亂,就把清清楚楚記得的號碼給忘了。呵呵,我說,

 

你還是沒這個福報啊!儘管有些非人很想幫你。

她又講了她老鄉的一個神奇故事。

也是睡覺時,夢中有一隻狗講話說,過了你門前這條河,再翻兩座山,會有一個房子,

 

院裡會拴一隻狗。我們前世是夫妻,你真幸運,今世還是人身,我卻跑去做畜生,

 

你去看看我吧,我好辛苦!

此女醒後很驚異,不相信這是真的,但她還是按那狗說的路線走,真的找到一個院子

 

,裡面用鐵鍊拴著一條狗!她走過去,撫摸那狗,狗用舌頭在她臉上舔啊舔啊!

主人出來很奇怪也很生氣,說我們家的狗逢人必咬,已經咬了很多人,所以用鐵鍊拴住

 

,你是誰呢?狗為什麼不咬你呢?

她和那主人進到屋裡,講了事情的經過,那主人就把狗放開了。

她回家的時候,那狗跟著她翻了兩座山,過河的時候,那女人說你還是回去吧,

 

主人家單門獨院的,還需要你看著呢。狗就聽話地坐著,看著她離開,走遠。

 

養自己身上的風水

 

思人恩德,想人好處,這叫聚光。光向上走,表現在臉上,就是微笑。

 

微笑的臉是元寶形,嘴像蓮花一樣,肯定發財。

想人不好,抱怨人,嫉妒人,憎恨人,這叫聚陰。氣陰則下沉,

 

表現在臉上,就是冬瓜臉、苦瓜相,肯定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