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7年三月號 第255期 |
<目次> 聖訓暨金篇 在家持戒功德/奉旨著作 人間的智慧/奉旨著作 大道釋疑 佛教思想辭典/馮振隆譯 社會救濟 太上感應篇 醒世歌/馮振隆 張公藝百忍集 健康養生 體天弘道 善盡孝道/丁乾 禪修者的輪迴 挑糞人與王老頭 曾國藩遺囑四句話 |
『虛原聖訓』 聖筆 王生 扶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一八年二月九日
歲次丁酉年十二月廿四日
詩曰:
易逝流光轉瞬無
珍惜歲月莫糊塗
年年若是蹈窠臼
蒂固根深難鏟除
聖示:今日適逢本堂眾恩師回天述職之日,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能抱持虔誠之心,
來恭送本堂眾恩師,吾心感也。
又示:回顧丁酉年一年來,本堂在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之護持下,讓堂務能持續推展,
大部分的賢生都能功積果累,度過豐收的一年。然而有極少數堂生,身在道門,言行舉止卻無慚
、無愧,對因果業力毫不在意,不但阻礙道務普化,甚至顛倒是非,無知毀謗持戒者,還自鳴得意
,卻不知此不善之業力極重,誤以為隨口說說而已,因此小覷之,令本堂眾恩師感慨無言。
又示:洪生健元因為業力之關,而罹患重病辭世,雖然數年前有宣誓入鸞而修,但修道之功未竟,
就撒手人寰,令本堂眾恩師深感惋惜。
諸賢生當知一切眾生、一切蟲、一切神,生者輒死,終歸窮盡,沒有一個眾生有出生卻不會死。
即使是諸敵國無不降伏的一國之君,或是受到眾人敬畏的高官、大富豪、大企業家,甚至是投生到長壽天
,自在快樂的天王、天人、天女,一樣終歸磨滅,沒有不會死的。
故,諸賢生當以此來鞭策自己,珍惜有限的時光,好好精勤實修,不要一天過一天,一年過一年,
然世俗習氣不減,枉費了入聖門的善因緣。
洪生健元因為因緣之關已經轉世,對於諸賢生的關愛深深感謝,尤其是對涂生修因的協助更是銘感
在心,他也期盼大家能實修實證,早日走向解脫的終點。
又示:凡今日有到堂恭送眾恩師回天述職者,特賜功三十以勉之,又今日有參與廟堂清屯工作者,
再賜功三十以酬獎其勞。
又示:堂上諸恩師雖離情依依,但雲車已待發,故吾在此先預祝諸賢生新春愉快,戊戌年再相逢了。
吾及眾恩師回天述職矣!可,吾退。
|
本堂司禮神
登台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日
歲次丁酉年十二月四日
聖示:奉本堂主席關聖帝君聖諭,謹訂於農曆丁酉十二月廿四日(國曆一○七年二月九日)星期五
下午二點三十分舉行叩謝值年太歲星君暨恭送本堂眾恩師回天述職儀式。
謹訂於農曆戊戌年正月初九日(國曆一○七年二月廿四日)星期六下午二點三十分舉行迎迓本堂眾恩師
回鑾暨安奉戊戌年值年太歲星君儀式。 |
『在家持戒功德』 聖筆 王生扶 |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一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歲次丁酉年九月廿三日
聖示:恭接昊天著書玉詔,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欽差大臣,
餘神人排班候駕,不得失儀。
可,吾退。
欽差大臣金闕內相太白金星
降
詩曰:
凡塵亹亹一清流
篤志耕耘氣更遒
法寶綿延千百代
新書續著道長留
聖示:玉詔宣讀,神人持香恭立接旨。
昊天玉詔
欽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觀現今許多世人有心修道,一心鑽研高深的道法,冀望
今生能夠離苦得樂,了脫輪迴,但花費一生心血的結果卻如磨磚成鏡,苦修無成,此箇中
最大原因之一就在於不知清淨守戒,因為持戒清淨是斷除煩惱的根本,也是培育定和慧的基礎
,基礎不穩固,修如何有成呢?
持戒清淨是為了無悔,無悔是為了愉悅,愉悅是為了喜,喜是為了輕安,輕安是為了樂,
樂是為了定,定是為了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是為了厭離,厭離是為了離貪,離貪是為了解脫知見
,如是通過諸善戒而次第完成戒、定、慧,獲得大果報、大功德。
因此,持戒清淨是證悟涅槃不可或缺的要素,上蒼有鑑於此,特敕命締著聖書一部,
題其顏曰:「在家持戒功德」,期世之人皆能藉由此書打好持戒的基礎,為證悟道果鋪路。
此部聖書商請南海古佛為主著仙師,虛原堂聖筆為主著鸞乩,自丁酉年十月起開著,至書成為止。
希神人用命,各盡厥職,書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
朕意,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丁酉年九月廿三日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聖示:本堂續接著書玉詔,藉以普化世人,知曉實修實證的重要,乃是上蒼之慈,
希諸賢生能誠心效勞,不辱聖命,勉之。
備註:亹亹ㄨㄟˇ ㄨㄟˇ,往前進的樣子。遒:ㄑㄧㄡˊ,強勁有力。
|
韋馱菩薩
降
二○一七年十一月廿五日
歲次丁酉年十月初八日
詩曰:
身心安放法中薰
立志降伏生死軍
受戒者多持戒少
如何遠避閻羅君
聖示:吾今日降為:「在家持戒功德」一書作序
序
戒是修習一切善法的基礎,具有防非止惡的功用。
一位持戒的人由於受到戒的規範,所以不會造作惡行,若是不慎犯了戒,亦會立刻警覺、悔過,
避免未來再犯,故能離惡向善,避免因惡行而招致的惡果。
戒也是培育禪定和智慧的基礎,佛陀曾對一位婆羅門說:「有戒則有慧,有慧則有戒,戒能淨慧,
慧能淨戒。譬如一個人洗手,左右手互相搓揉,左手能洗淨右手,右手能洗淨左手一樣。」
對修行者而言,若是不持戒或犯戒,就會失去依靠而無法安樂,無法安樂就會失去歡喜、輕安、
禪定、解脫智慧,無法完全斷絕煩惱、生死,就像一棵樹的樹根腐壞,枝葉枯萎,無法開花結果一樣。
若是持戒具足,就會心得信樂,獲得歡喜、輕安、禪定、解脫智慧,完全斷絕煩惱、生死,就像一棵樹
的樹根強健,枝葉茂盛,花繁果碩一樣。
佛法以人道為根本,而人道則是因持守五戒而來。世間人有貧窮、富貴、壽夭、智愚、高矮、美醜……等,
這些都是因持守五戒的清淨程度不同而造成。
在家居士的「五戒」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如法行持清淨,卻並非是一件容易之事。加上現今世人對因果
業力的了解不足,造成持戒風氣逐漸被忽略,待惡報臨頭時又怨天尤人,不知反省,今值南天虛原堂締著
「在家持戒功德」一書,正可以做為世人的行為準則,遠離造作會讓自己後悔的事,而能保持心境坦然
,過著安穩生活也。簡為序。
韋馱菩薩序於無極禪化院˙南天虛原堂
天運丁酉年十月初八日
|
『人間的智慧』 聖筆王生扶 |
陳希夷仙翁
降
二○一八年一月六日
歲次丁酉年十一月二十日
詩曰:
歲月青蔥舊照翻
眼前景物似從前
千般算計渾如夢
寬意寬懷好過年
聖示:吾今日降著:「人間的智慧」
第廿二章
不分德怨,料難至乎遐年;較量錙銖,豈足期乎大受?
白話:
只知有怨不知報恩的人,必定壽命不長;愛斤斤計較的人,怎麼可能得到大的富貴?
說明:
受恩不忘報乃是做人的美德,但有的人不念恩老念怨,別人對他有恩情他不記,如果有礙到他的利益時
,他就記著這條怨,把以前的恩情全都忘了,甚至有的人受到他人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圖報,
竟然還忘恩負義。這種不念恩、專記仇的小人,乃是自損福報,折耗壽元,因此難有安定長壽的人生。
例如昔時有名叫史無畏和張從真者,二人本乃是至交好友,史無畏的家裡十分窮困,張從真就經常主動接濟他,
讓他的家人不至於會三餐不繼,甚至出資給他去做生意。由於財神眷顧加上有一些生意頭腦,不到幾年,
史無畏就發了財。有一日,張從真家中失火,房屋與家產全被大火燒得精光,張從真在走頭無路之下,
就去拜訪請求史無畏幫忙,然而史無畏卻忘恩負義,對張從真置之不理,讓張從真感慨萬千,
只能徒然對天唏噓嘆息。
這時候,原本密佈烏雲的天空,開始雷電交加,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天際,不偏不倚地打中史無畏,
史無畏雖然沒有當場斃命,但在輾轉病榻數日後,依然一命嗚呼,即是一個例證。
「較量錙銖」,是斤斤計較,為一點小利爭個不休。「計較」必定傷和氣,到頭來對人對己都不划算。
因為太能算計的人,必然是一個經常注重陰暗面,處處擔心,事事設防,內心總是灰色的,
所以斤斤計較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
一個人喜歡計較小利,表面上好像佔了一些便宜,但實際上卻會失去往後的機會,表面上好像贏得當下的面子
,但實際上卻會失去往後的情誼。故量小必薄福,自然享不了大福報。
|
陳希夷仙翁
降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日
歲次丁酉年十二月四日
詩曰:
剛毅如梅兀自開
柔和忍辱養仙胎
剛柔並濟真情在
春到人間永不衰
聖示:吾今日降著:「人間的智慧」
第廿三章
過剛者圖謀易就,災傷豈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難成,平福亦能安受。
白話:
個性過於剛強的人,偶爾也會取得成功,但容易傷人傷已,很難長壽;而過於軟弱的人,
做事不容易成功,不過也能一生平安。
說明:
以心性而言,剛強的人脾氣較大,柔和的人脾氣較溫和;剛強的人膽氣較大,柔和的人膽小怕事
;剛強的人功利主義較重,柔和的人較知足常樂;剛強的人易叛亂犯上,柔和的人能樂天知命;
剛強的人喜爭強鬥勝,甚至狂妄自大,而柔和的人較舉棋不定,反覆無主見。
剛強本來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太過剛強了,往往就會伴隨著災傷刑剋,就像剛直的大樹易被風颳斷,
脆嫩的柳條可任風吹拂,所以要學會中道,剛柔相濟,外圓內方比較好。
例如,德國億萬富豪默克勒,一生經營藥物、水泥、投資等業務,身家近三千億台幣。在全球金融海嘯前
一年,因投資股票損失二百億元,在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時,水泥事業的生意又一落千丈
,向政府求救也被拒絕。投資事業則欠下近二千億元的債務,瀕臨破產,最後只好向銀行辦理信用貸款,
以度過難關,而銀行為了保障利益,將其事業體分割,集團遭到瓦解,令他大受打擊,結果他竟在住家
附近的鐵軌上臥軌自殺身亡。
又如美國最大的國際拍賣行行政總裁史提芬.古德,從父親手上接掌公司,出任主席兼行政總裁後,
野心勃勃,將業務擴張至一般的房地產買賣,並促銷度假村和莊園,因此一度與反對的父親對簿公堂,
最終導致父子反目,逼走父親,獨霸公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新業務拓展不如預期,在經營績效每況
愈下的情形下,五十二歲的史提芬.古德在,於二○○八年即在自己的豪華跑車上舉槍自殺身亡。
上述二例都是過剛者的負面例子。
柔和也是好事,但是不能太柔,因為這樣做事難成,不過,柔弱的人做事雖然難成,卻有平福,
也就是平安之福。故人生應該剛柔並濟,該剛時萬緣放下,勇猛精進,自強不息;該柔時萬緣皆空
,逆來順受,人生就能趨於平和有成也。
|
『大道釋疑』
叩稟『陷在人我是非、善惡對錯』之有關常識供參(一一一)
|
林生問:不論有修無修與修之長短,為何大多都易陷在「人我、是非、善惡、對錯」
之問題上而障礙身心不已乎? 帝君答:此問題主要來自於沒有足夠的正念、正知,也就是「心」的力量不足,或是只有少許而已。
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正念、正知,遇到眼前的人、事、物,就會被貪、嗔、癡綁架,
落入後知後覺的窠臼,只能徒歎奈何。
林生問:有者執念在「人我是非、善惡對錯」有數年、數十年而就是不知如何去解開這個結
,鞏其想成道成佛緣薄乎?
帝君答:然也,一個人要富裕,必須有富裕的因緣,想要見正法,必須有見正法的因緣,由於其福德
資量不足,故,所學所修都是世間法、概念法,或非正法,所以道難成,束縛難解。
林生問:然若此心「著我、著執」而不知放下者,哪即使有心想續學佛陀所教解脫之道、有用嗎?
帝君答:正因為世人都「著我、著執」,才更需要學習解脫之道,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
正法能夠幫助一個人培育定力,有定力的修行者能如實的了知諸法,去除我見、培育正見,
未來亦才有解脫的機會。
林生問:有者陷在「人我是非」之泥淖而越陷越深,此屬我執錮蔽、冥頑不靈否?曷以起一個「執念」
、竟會那麼難以自拔?
帝君答:因為一般人都將五取蘊(色、受、想、行、識)當成「我」、「我的」,對於「這是五取蘊,
這是五取蘊的生起,這是五取蘊的壞滅」,懵懂不知。
對於六根、六塵如何生起,如何滅除,以及依靠此二者生起的結,如何令其不生起,懵懂不知。
對於什麼是苦,什麼是苦的原因,什麼是苦的息滅,什麼是苦息滅的修行方法,懵懂不知。
所以才會一再輪迴,出苦無期。
林生問:執念在「人我」較重者,有犯「排擠」之行舉,此即已造成「斷人慧命」之重業否?
罪過應不輕否?
帝君答:所謂「排擠」,是指施用手段排斥別人,故「排擠」屬於嗔恨心。一個人會有排擠之舉,
其目的不外乎是為權、為名或為利,如果在道場中會排擠賢能,則可知此人不懂修行,不畏因果,
無慚無愧,其惡業惡果自然甚重也。
林生問:有者「看外相而比較、計較」,此易產生得失心、或心生嫉妒不平乎? 帝君答:當然,一旦生起比較心,若自己比別人好時,慢心就很容易生起,因為我慢的人,
緊緊地抓住一個「我」,所以是貪,與貪相應。若自己比別人差時,嫉妒心就很容易生起,
嫉妒心是排斥,所以是嗔,與嗔相應。因為貪、嗔最終都會演化為苦,故受折磨者其實就是自己。
林生問:有者任心「貢高、我慢」而不知自我檢視,此會阻礙慧性增長,以致易入魔道乎? 帝君答:「貢高、我慢」者,表現為自負,自以為是。這種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優點,放大自己的優點,
喜歡膨脹自己,抬高自己,而輕視別人,所以慢的果報就是以後給人看不起,而一位慢心未除的人
是不可能證悟涅槃的。
林生問:有者任由「我執、偏見」坐大,此修行失去方向,易入左道旁門乎? 帝君答:這是典型的修行「放逸」,所謂放逸就是不修習善法,對於惡法不加防護,心依止於貪、嗔、
癡以及懈怠,所以才會世俗習氣日重,凡事以「我」優先,以「我」為重。
《長部》第十六經/般涅槃大經記載,世尊入滅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諸比丘!今我告汝等:『諸行皆是
壞滅之法,應自精進不放逸。』這是如來最後的話」。由此即可見不放逸的重要性。
林生問:有者任由「習性、稟性」滋長,此自心難以見道,易墜入生死苦海而不覺乎? 帝君答:此乃是必然的道理,一個人在亨通時,快樂無比;窘蹙時,悲傷難耐,都是隨著習性浮
浮沉沉,無法自己的寫照。
林生問:佛魔、善惡皆在人心一念之間耳,故當一個人起執念、或頻頻起執念在「人我是非、善惡對錯」
時,可鑑其「心念」已偏邪不正、且深入魔障乎?
帝君答:對於一位尚未證得道智、果智的人而言,此種現象非常普遍,所以,一個人若是不精進修行,
是無法跳脫出來的。
林生問:一切眼界、耳聞的善惡緣、順逆境,皆依於「心念」、皆易受妄想心所作祟乎?
帝君答:當然,有正念時心念就善,有邪念時心念就惡,端乎一心,猶如泛於波上的舟,載浮載沈
,此心能造,也能消也。
林生問:其實,我們一生之修為,「旨洗滌心念於清淨、於真誠」之心境乎? 帝君答:當然,正確的修行能夠去除四種壓迫,(一)由於內心鬱悶所產生的憂愁,(二)由於言語暴力所產生
的悲傷,(三)由於身體苦受所產生的痛苦,(四)由於內心苦受所產生的憂惱,並且能帶來清淨、智慧與涅槃
這三種非凡的成就。
林生問:我們人人若能以「真誠的心,以對待每一個人」,此良能亦如佛聖仙真發「大悲大慈」所散放之
光輝、之加被一般乎? 帝君答:說來容易,但要做到卻是困難重重,因為此境界必須懂得如何修持「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可惜一般人幾乎都是只知名相,對於實修方法並不熱衷學習,故,當成理想就好了。
林生問:我們惟能煉就心性回復「真誠、慈悲、正覺、平等、清淨」者,即可斷除一切心念,永遠消失「妄想、
分別、執著、與無一切境界」乎? 帝君答:此種說法過於籠統,因為「正覺」是佛的境界,不過,若欲達到其他上述所言境界,則需去除我見、
身見、戒禁取見、貪欲心、嗔恨心、色愛、無色愛、我慢、掉舉、無明等。
林生問: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殷望人人都能及時驅除一切「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
才能隨緣示現真心乎?
帝君答:當然,每個人都知道要天天沐浴,以去除身體上的不淨,卻忽略了心也要時時洗滌,否則心也會認假為真,
變成不辨方向的迷惑者。
|
『佛教思想辭典』 |
愛染明王(Raga-raja)
梵語Raga-raja之音譯為囉誐羅闍。Raga即染愛。raja即王之意,故亦名之為愛染王。其本地(本尊)為大日如來
,或謂金剛薩埵。易言之,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而以忿怒之形相示現,然而內証則以敬愛之心而令眾生解脫,故謂之愛染。
於此愛染具二義,一為如來為眾生所愛染之意,故常以眾生為護念;二為如來對眾生有染愛之意,故而設法讓眾生獲得解脫。
其形姿為全身赤色,有三目六臂,手持多種兵器,亦即左之上手握掌,中手持金鈴,下手執弓;右之上手持蓮華,
中手持五鈷,下手執箭。除此而外,另有二頭八臂者。
密教方面,為求息災、得福,乃修愛染明王法。此明王之身已如前述,如來欲令眾生解脫而示現之身形謂之「教令輪身」。
亦即為教化難化之眾生,受如來之教令而示現之身之謂。後世擇訂每月二十六日為其緣日,
洗染業者尊敬明王之積極民俗之表現。
又者,蓋以愛欲為本體之神,自成為愛之祈誓之對象。尤以接客業之女性為眾多。日本古代亦有認定武將楠正成之守護
本尊為此明王者而被尊為武運之神。
|
『太上感應篇』 |
篇文:棄法受賂
釋意:做官的竟然敢拋棄法律,接受人家的賄賂。
說明:從「棄法受賂,一直到「見殺加怒」,都是就官員審問刑案上面來說的。凡是衙役或是書辦,
也包括在內,並非專指法官而已。
太上說:「曲直輕重」,首先就說到「棄法受賂」;因為「曲直輕重」自然會有一定依循的法則;而其唯一的目的
就是想要得到錢,所以才會任意的接受賄賂之人所請求的條件,而顛倒了法律規定。
若是法官、衙役或是書辦,枉顧了法律的規定,竟敢拋棄法律,僅憑自己的好惡來判定人犯的死生,那麼人民將不知
如何是好,而且會不知所措。難道他們沒想到這樣做的話,一定會弄得天怒人怨,而且自己也必定會遭到天遣而降禍於
為非作歹之人啊!
在剛剛做官時,有的人還能夠有所矜持,不肯貪污;等到年紀大了,官做久了,卻是把握不住而隨波逐流了。這就是因為
自己漸漸地把官場當作是自己的家,把錢財當作自己的命啊!
故事:侯鑑在擔任江夏令的時候,與一位僧人頗有交情,只要他遇有空閒,就一定會去拜訪這位僧人。而且在他每次
拜訪的時候,僧人都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歡迎招待他的菜飯。
可是有一次侯鑑去拜訪僧人,僧人此次的招待,卻和以往相差的非常懸殊。侯鑑因此就問僧人,僧人回答說:「侯大人,
您每次來訪的時候,土地公一定會先通知我,所以我才能夠預先做好準備,可是您這次來訪,土地公卻事先沒有通知,
所以我才來不及準備,以至於招待不週啊!」
侯鑑聽了,非常的震驚!就拜託僧人請問土地公—這次不通知的理由?
當天晚上,僧人就夢到土地公對他說:「侯鑑的官,本來可以做到宰相,可是近來因為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賄賂他六十兩
的銀子,因此而冤枉的斷下了一件案子;天帝已經銷去他宰相的職位,他的官只能做到監司的職位,和我已經沒有統轄
的關係了,所以我才沒有通報啊!」
|
『醒世歌』 |
石竹
咬住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經歷三磨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此揭史上頗負盛名一代書法家鄭板橋寫于青岩山之一首詩。
青岩山嵯峨高聳,峰峰出盡峰頭。惟者天下事無奇不有,偏在此山破岩之中,竟有石竹立根鍥入岩層,未得寸土,
卻能臨風而立,蔥鬱蒼勁,堪謂「無中生有」。
觀此石竹,終年長青,但見其咬住青山而不放,身繫於岩石以為依,此乃其堅忍不拔,堪忍之毅力、
耐力與意志力之最高展現。
此石竹乃以林見秀,以岩稱奇之寫照,亦藉此揭「疾風智勁草,板蕩識忠臣」之哲理,堅忍不拔之正面涵義。
誠值一參也。
|
『張公藝百忍集』 |
公藝有一位遠鄰,名叫翁仕美,喜歡談論是非,教唆訴訟,常以評論女色為興趣,偶而在暗中欺侮公藝。
仕美經常參加考試,總是落第,於是前來請教公藝,問說:「我到底有什麼事情障礙,為何屢試不中?」
公藝說:「翁君您不恥下問,不得不向您說,又怕翁君您見怪。」
仕美說:「煩請張先生指點迷津,怎會怪您呢?」
公藝說:「凡是讀書人,能以立德、立言、立品超越眾人為可貴。談到翁君的行為,常行邪惡,遇賢能卻傲慢
,倚恃聰明欺侮愚癡。談到翁君的品德,教唆他人訴訟,評論女色。談到翁君的人品,一表人才,卻不反省自己,
未能改過遷善,這些行為惟有請求翁君自己看著辦,弟恐怕才能不及您。」
仕美說:「以前子路聞過則喜,我很感謝張君直言教導我,真是我的老師,再請教您,有什麼方法可以贖罪?」
公藝說:「古人說,功可以抵過,善可以掩惡,罪過不在仁慈,只要力改不仁慈的罪過,可以歸向仁慈;
罪過不在沒有義理,力改沒有義理的罪過,就可歸向義理。有如文昌帝君所說:『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
這正是指點考中科甲的明路。」
仕美點頭感謝說:「多蒙指教。」回家後就準備疏文,親自向文昌帝君神像前,發誓說:「小生翁仕美,以前無知
,經常作出不德、不仁、不義的事情,從今以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到了第二年就考上科甲。
這是張公藝「仇將義感,勸翁改過」,為第六十九個「忍」。
後人有詩贊歎說:
善導明天意,覿面化人賢;
遷善登科甲,速洗舊時愆。
|
健康養生
中醫師 武國忠
|
「抱住健康養生法」是為了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養生的目的。
它不需要任何的輔助工具,只要「雙腳與肩同寬隨意的站立,雙手在胸前環抱,全身都放鬆下來」就好。
所以在看電視可以做、聊天時也可以做,只要在下班回家看電視時站半個小時,也不會浪費時間。
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簡單的方法到底有什麼樣的效果?其實,這是我從小就學習中國傳統武術時,
從大成拳中的「站樁」所發現的,是集養生、中醫、武術於一體的養生法。而這個養生法最重要的秘訣,
就是要學會「放鬆」。
現代人因為壓力大,容易導致神經緊張。但人一緊張就會繃得很緊,氣血就會不通,所以說是「哪裡緊張哪裡病,
心裡緊張病全身」。所以只要把腳步站好,再把手抬起來,在胸前做抱球狀,雙手掌心後縮,手指間要像夾著
一根香菸似的,身體重心全落在腳掌的前2/3處,這樣就行了。
初學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可能不知道該怎麼放鬆,常會出現肩膀聳起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先把肩膀鬆懈下來,
就比較容易放鬆,如果還能在這個時候多想一些能讓自己心情輕鬆、愉快的事情,則效果更大。
只要能夠使身心放鬆,就能有效的改善與緊張相關的健康問題;而且當把重量放在腳掌的前2/3處時,
可以啟動足陽明胃經的氣血,讓循環變好,比做瑜珈的效果還大。
不過因為強調的是「放鬆」,所以使用「抱住健康養生法」重在養生意念而不是姿勢的正確與否,
建議循序漸進,不急不躁,從每天10分鐘開始做起,相信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了。
|
善盡善道
|
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是一生最親近的人,他們撫養我們長大,無私奉獻一切,給我們最真切而永恆的愛
,也是我們最需報答的人。
印度波羅倷國法律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在父母年老時,就將他們活埋,以節省糧食來養活子女。國內有一
位長老的兒子,十分孝順,對這條法律實在無法認同。
歲月如梭,長者逐漸老邁,兒子為了孝順父親,私自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將父親藏在裡面,每天以精緻的
飲食供養父親。
他這份孝心感動天地,當地福神現身前來相助。福神拿了一卷紙,來到波倷國王的面前說:「這張紙有四個問題,
如果七日內能夠解答出來,我將助佑國家更加興隆,如果無法答出,將施予懲罰!」說完就消失了。
國王緊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議,然而,大家望著紙上的四道難題,眉頭深鎖束手無策。期限一天天地逼近,
國王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於是,他昭告天下,凡是有人能夠解答,就能得到賞賜金銀財寶的獎勵。
這四個問題是:什麼是最大的財富?什麼是最大的快樂?什麼是第一美味?什麼最長壽?
長者的兒子見到這四個問題,立即跑回家詢問密室中的父親。果然,長者馬上給了圓滿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財富,
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樂,誠實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為長壽。」
長者的兒子向國王禀告了這些答案,國王因此順利通過了福神的考驗。他高興極了,問長者兒子:「這些答案是你自己
想的嗎?還是誰教的?」長者兒子回答:「是我父親教導的。」國王非常詫異:「你父親?他不是已經很老了嗎?
他現在住哪裡?」
「請大王寬恕,我的父親確實已經老了,而我違反了國法,私自將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長者兒子接著說:
「大王,父母對我們的深恩,如山高海深。十月懷胎,辛苦撫養我們長大,還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方有今日的我們。
縱使有人能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走一百年,並且全心全力地侍奉,如此也無法報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不需要賞
賜金銀財寶,只希望大王能廢除『活埋年老父母』這條法律。」
國王深受感動,於是廢除了這條法律,還增訂另一條法律:「凡是不孝順父母的人,都將治以重罪。」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一些東西卻永遠無法彌補。孝心是稍縱即逝的踐復,是無法重現的幸福,是一日錯過就成
遺憾的往事,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即永遠無法連接。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世上最大的遺憾。愛不容等待,父母也沒有無盡的年華等待我們去盡孝道,
別等到自己後悔時,才發覺一切都沒辦法挽回。孝養父母,關心他們的生活,就從現在開始認真努力去實踐!
|
禪修者的輪迴
|
本雅難陀禪師二○一七年五月三日開示
有一個禪修者,本地(緬甸)的禪修者,他查了過去世,這一世,他是男子,現在是學校老師。
查過去世的時候,第五個過去世,他是男子,現在也是男子,但是第五個過去世時,他是小老闆
,有點錢,不結婚。他找妓女,做淫欲。
後來他快過世時,突然間有一個給錢跟妓女做淫欲的影像冒出來。他變成怎麼樣?他是覺得跟妓女做
淫欲的影像出來死掉的關係,他墮落大黑狗地獄。
他化身在那邊,很大隻的狗,咬他死了。他說,好可怕的狗,一直咬他的手,咬他的頭……,一直跑。
那時,他是沒有皮膚的地獄眾生,後來,地獄那邊住多久,不知道。
住很久、很久了以後,一個影像跑出來,另外一個妓女那邊給錢為了要做淫欲的影像跑出來,他變成了
在緬甸那邊路旁的野生的一隻母狗。
後來師父跟他說,這樣你變母狗,你的毛是什麼顏色,他查,「師父沒有顏色。」
「哪裡狗沒有什麼顏色,你查清楚一下。」
「哪有什麼顏色,那只母狗是野母狗,皮膚都病了,毛都禿光光,沒有顏色」,後來他看到那只狗垃圾桶
旁邊找吃東西的時候,其他的母狗咬她跑、追她,所以沒有吃到東西。
他說,「師父,野狗的命是很辛苦的,因為找不到吃東西,要找其他的東西,公狗會跟我做淫欲的
,沒有給我吃東西的。」
後來,他這樣哭、哭、哭了以後,看到一位托缽的尊者那邊,有一位女孩子,出來供養給食物,
它因為肚子餓,看到食物,它去那邊,那位女子供養尊者,它想,「哦,她們的命是這麼好,
吃東西多到有東西供養,我的命是這麼苦,吃的東西都找不到」,後來,它是很辛苦的感覺,
「如果我也是未來世做人的話,那樣子能供養到的女子的命的話,多好。」
它隨喜那個供養人家的功德。
所以,那隻野母狗死了以後,其他的惡業不成熟,變成它有一次看到的一位女子供養托缽的尊者的
影像跑出來,轉世為在緬甸那邊魚村的一位很貧窮的女孩子。
她住在娘家的農地那邊,顧農地的女孩子,她說,「很貧窮,住的屋子小小的,屋頂是樹葉做的那
一種類的。」後來,她結婚以後,生了很多小孩。
師父要解釋的意思是,我們修行、禪修的目的,是要控制我們的煩惱,不能讓它起得太多。
為了這個原因,我們應該要學禪修。
|
挑糞人與王老頭 作者:袁牧(清) |
常州秀才馬士麟,講過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小時候,他跟父親在北樓讀書,打開北樓的一個窗戶,就可以看見賣菊花王老頭的露天花台。
有一天,馬士麟很早就起了床,倚著北樓的窗口望下去,這時天色已漸漸亮了,看見王老頭登上花台澆花。
澆完花後,他正要下台,見有個挑糞的,提著兩隻糞桶,已上了花台,想幫助老頭澆花。
老頭臉上露出不高興的神色,不讓那個挑糞的上台,可是挑糞的一定要上,於是兩個人在花台的斜坡上,
擠來挨去。
不巧,天下起雨來,露台上很滑,斜坡比較陡而且高,王老頭用手推那個挑糞的,挑糞的受不住自上而
下的推力,就從露台上失足,摔下去。
王老頭趕忙上前扶他,卻已經起不來了,兩隻糞桶壓在他胸口,雙腳一蹬,就斷了氣。王老頭非常害怕,
一聲不吭,拖著那個挑糞人的腳,從後門一直拖到河岸邊,又將糞桶放到死屍的旁邊,自個兒回家,
關門又睡起覺來。
馬士麟當時雖然年小,但想到這是事關人命的大事,不可隨便談論,便趕緊把窗戶關好,離開了。
天大亮後,太陽高照,馬士麟聽到外邊正在盛傳河邊死了一個人。村里的保長、裡正,報了官。
中午,武進縣的知縣,在一陣鳴鑼開道聲中,親臨現場,驗屍官跪報知縣說:
「 屍體無傷痕,是失足跌死。」
知縣官詢問周圍鄰居,鄰居都說不知道,於是下令將屍入棺加封,貼出告示,招挑糞人的親屬來認屍。
事隔九年,馬士麟二十一歲,進學中了秀才。他父親死了,家裡開始貧困。馬士麟就在當年讀書的北樓,
收學生,教經書。當時,江蘇督學是劉吳龍。
馬士麟為了迎接考試,很早就起來溫習經書,他打開北樓的窗戶,看見遠處小巷,有個人挑著兩隻桶,
正在慢慢走來。他仔細辨認,原來就是死去的那個挑糞人。馬士麟十分害怕,以為他是來找賣菊花的王老頭報仇的。
過了一會兒,見挑糞的經過王老頭家不進去,朝著另一方向,走了幾十步,走進了一家姓李的人家。
李家很有錢,與馬士麟讀書的北樓,也靠得很近,隔窗可以相望。馬士麟愈加覺得挑糞的這一舉止可疑,
就下樓跟在挑擔的後面,也進了李家。
李家的老僕人,慌裡慌張迎出來,說:「 我家女主人馬上要分娩,我去請個接生婆。」
馬士麟問老僕:「 是否看見有個挑兩隻桶的人進門?」
老僕說:「 沒有。」
他們的問答交談,還未結束,從裡邊門內走出一個丫頭,對老僕說:「 不要請接生婆了,我家娘子已生了個兒子。」
馬士麟這時才悟到,那個挑糞的人,是到李家託生,不是來報仇的。可是,他暗自覺得奇怪,
李家是富貴人家,挑糞的怎麼會修到這樣的好運。從此以後,馬士麟就留意觀察李家兒子的一舉一動。
又過了七年,李家的兒子漸漸長大,不喜歡讀書,好養鳥。再說那王老頭,已八十多歲,
仍像過去一樣很健康。他歡喜種菊花的勁頭,愈老愈足。
一天,馬士麟又早起倚著北樓的窗口眺望。王老頭走上花台澆菊花,李家的兒子,則登上自家的樓上,放鴿子。
忽然,十幾隻鴿子,都飛集到王老頭花台的欄桿上。李家兒子怕鴿子飛去,再三呼叫鴿子,
鴿子一動也不動。李家的兒子不得已,拾了塊石子,向鴿子擲過去,結果誤中了王老頭。
王老頭一驚,失足從花台上掉了下去,好長時間爬不起來,兩腳一伸,就死了。
李家兒子大驚失色,一聲不響,悄悄地將窗子關上。天大亮時,王老頭的兒子和孫子都來找他,
一看是失足跌死,痛哭流涕,便安葬了事。
一個挑糞的,一個王老頭,因果報應得如此巧合,報應又如此公正,而處在這局內的人,
彼此自己並不知道,唯有冷眼旁觀的馬士麟,看得一清二楚。
其實,天下那些有關吉凶禍福的種種事件,都有個前因後果在,而且一定不會有絲毫差錯,
只可惜沒有人能在旁邊冷靜觀察到而已!
|
曾國藩遺囑四句話,後代沒出一個敗家子 |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六十二歲的曾國藩在兒子曾紀澤的攙扶下散步,他說:“我這輩子打了不少仗
,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後世再也不要出帶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連呼“腳麻”,
倒在兒子身上,瞬時已不能說話了。臨危之際,他抬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寫好的遺囑,大意如下:
我做官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十分惶恐慚愧。
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是慎獨則心裡平靜。
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心裡既然知道有善惡,卻不能盡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惡,
這是自己的表現。內心是不是自欺,別人無從知道。孟子所說的上無愧於天,下無疚於心,
所謂養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所以能夠慎獨的人自我反省時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對天地,和鬼神對質
,絕對不會有行為無悔恨而心卻退縮的時候。人假如沒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對天地便神色泰然,
這樣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這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藥方,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
在內專一純淨,在外整齊嚴肅,這是敬的工夫;出門如同看見貴賓,對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樣崇敬,
這是敬的氣象;自我修養以讓百姓平安,忠實恭順而使天下太平,這是敬的效驗。聰明智慧,
都是從這些敬中產生的。莊重寧靜則一天比一天強,安閒敬縱則越來越懶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驗效。
如果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麼身體的強健,還有什麼令人懷疑的呢?
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
一般的人生下來,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體,我和民間萬物根本是同出一源的。
如果只知道謀求私利,而對百姓不知道寬仁,對萬物不知道愛護,這是和同出一源道理相違背的。
至於高官厚祿,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於水火、饑餓之中的責任。讀書學習,粗淺地知道了
大義所在,就有使後知後覺的人覺悟起來的責任。孔子教育人,莫大於求仁,而其中最要緊的,莫過於
“欲立立人,欲達達人”這幾句話。人有誰不願意自立自達,如果能夠使人自立自達,就可以和萬物
爭輝了。人有不高高興興地歸附的嗎?
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如果一個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飲食,與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當,則看到的人會贊同他,
鬼神也會加以稱許,認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倘若農夫織婦終年勤勞,才能收獲數擔糧食數尺布,
而富貴人家終日安逸享樂,不做一事,卻每餐必是美味佳肴,穿必錦衣繡袍,高枕而眠,一呼百應,
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贊同的。這樣怎麼能長久呢?古代的聖君賢相,無時無刻不以勤勞自勉
,為自己打算,則必須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在困境中奮力前行,殫心竭慮,而後可以增加智慧增長見識。
為天下人考慮,一定要使自己饑餓,自己陷於水火之中,把民賊強盜不被擒獲視為自己的過失。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墨子摩頂放踵以有利於天下,都是極儉樸以修身、極勤勞以救百姓的實例。
所以勤勞能使人長壽,安逸能使人夭亡;勤勉則人盡其才,安逸則無能而被人拋棄;勤能夠廣濟百姓,
而神靈敬仰,安逸對人無好處,鬼神也不羨慕。
此四條為余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國藩的遺囑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其子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後才承蔭出仕,從事外交;
曾紀鴻一生鑽研數學;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後,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曾氏後代子
孫沒有一個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曾家後裔恪遵先祖遺言,遠離爾虞我詐鉤心斗角
的政界、軍界,潔身自好,大隱於世,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倘若曾國藩九泉有知
,也定會捻須頷首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