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5年九月號

                    第237期 

 

<目次>

聖訓暨金篇

修行心性篇

經典的智慧/奉旨著作

禪修的重要/奉旨著作

大道釋疑

佛教思想辭典/馮振隆譯

社會救濟

太上感應篇

醒世歌/馮振隆

張公藝百忍集

葷腥經

戒邪淫/丁乾

女科學家親見群鬼

現實版英雄救美之後

 

虛原聖訓

聖筆 王生 扶

本堂主席關聖帝君  登台

二○一五年七月廿三日

歲次丙申年六月二十日

詩曰:

奉聖賢書無數年  紅塵滾滾可稱仙

任他覆雨翻雲手  不改初衷夜好眠

聖示:今日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齊聚一堂為吾祝嘏,心念誠敬又熱情,令吾眉歡眼笑。而今日堂外祥雲瑞彩,

氤氳於九霄之上,可謂天人同賀、神人同歡也。

又示:人生在世,日有幾何,縱有百歲光陰,也像水流花謝般短暫,因此,若能像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知善行善

,知修能修,就是最有智慧的人。

      因為,不論是如何漂亮的臉孔,完美的身材,戶頭上的數字,如膠似漆的恩愛,和無法割捨的親情,到最後一

刻都皆須一一放下。所以,世人唯一真實的財產是「業」,不論是善或惡,業都會在此生、下一生,如影隨形的跟著自己。

      故,有機會出生為人,就要好好持戒、布施、修法,表現善與和諧的行為,則不但此生受人尊敬讚嘆,來生

可轉生善道,或升天證得果位。

      本堂春風化雨二十年,與時、與人俱進,並對有緣眾生循循善誘,導入修行之路,可謂成效甚大,此皆是諸賢生

 

與眾善信大德護持之功也。

又示:今日法會雖只有短短一天,但虛原堂內外靈光普照,妙法圓滿,各界聖神仙佛絡繹不絕的蒞臨本堂,參與法會

者皆蒙受無形之加持也。

又示:聖書「大道釋疑卷四」業已繳書天廷,茲敘錄功果如下:

編著此部聖書者記半道功。

凡參與助印此部聖書者,依祈願酌予照准,爾後陸續印贈者同之。

又示:莊重之法會業已圓滿成功,茲敘功如下:

主事─一百八十功。

副主事─一百五十功。

參與之鸞生─一百二十功。

其餘參與盛會者─各記功八十。遠地者加計功四十,以慰其誠。

又示:一天法會朗朗經聲遙盪十方,颯遝蒼穹,誦經組居功厥偉,主持者加記功六十,組員加計三十功。

又示:香積菩薩們了今日的饗宴,儘管大汗涔涔,還是忙中有樂的依序完成各項料理,令參加法會者賓主盡歡,

可謂辛勤倍至。故今日主廚加計百功,副主廚加記功六十,凡有參與廚房炊事者,加記功四十,贊助食材者除依功

過律記功外,加計三十功以勉之。

可,諸賢生辛苦了,今日著書暫停一次。吾退。

 

持心性篇-神通

  神通,即是心意通達,乃心神通也,由我達彼,由體起用,神力有大小之不同,通力亦有靈拙之各異,人之神通,係屬本有

,譬如燈之有火,火本有光,火不發光者,非無光也,其在阻礙不通,為七情六慾所蔽,有體不起用耳

  求神通者,其根在貪得,亦屬好奇劣性,藉此以圖名利恭敬,未離得失之貪,安得名道因地不正,危害滋大。世人無不求神通

 

,但不識神為何物,通為何事,修瞎練,誤己誤人。世人不解神通,遂以變幻為神通,實大自誤,變幻是幻術,有類於術,非有

所憑藉不能施也,神通則不然。

 『經典的智慧』     

                                                      筆 王生扶

南海古佛 

二○一六年五月廿八日

歲次丙申年四月廿二日

詩曰:

自古情深聚又離  手揮目送更依依

落花竟自隨流水  何日相逢再促膝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第十五章   色等品經

《增支部》第一集開宗明義的《色等品經》就記載:世尊說: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美色,如人之美色持續纏住男人的心。比丘,人之美色注滿男人的心。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聲音,如人之聲音持續纏住男人的心。比丘,人之聲音注滿男人的心。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香氣,如人之香持續纏住男人的心。比丘,人之香氣注滿男人的心。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味道,如人之味道持續纏住男人的心。比丘,人之味道注滿男人的心。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所觸,如人之所觸持續纏住男人的心。比丘,人之所觸注滿男人的心。

世尊又說: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美色,如男人之美色持續纏住女人的心。比丘,男人之美色注滿女人的心。

比丘,我知無任何其他聲音……我知無任何其他香氣……我知無任何其他味道……我知無任何其他所觸……

 

如男人之聲音、香氣、味道、所觸,吸引女人的心,男人之聲音、香氣、味道、所觸,注滿女人的心。

佛陀描述性欲是人類最強的衝動。如果一個人成為此種衝動的奴,即使是聖人也會貶低身份,即使是最剛強

 

的人也會變羸弱。尤其是青人,像一把火,對性欲的衝動,需要慎重對待。如果注意節制,它將招致

言語難以形容的災難。

因為佛陀是一位講求實際的哲學家,他期待自己的在家信徒獨身苦生活,故佛陀允許在家信徒成為「在家欲人」。

 

然而佛陀一再告誡在家信徒,要遵守五戒中的第三條邪淫戒。而不邪淫的對象在《雜阿含》第一三九經中記載:

 

「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親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護,以力強干,謂之邪婬。

也就是說,仍受父母、兄弟姊妹、親族等監護、照顧者(大多是指未成年或雖已成年但尚未自食其力者),或是有夫之婦

(有婦之夫),或是同居中的男女或已訂婚之男女,若與他們發生性關係,將傷害監護、照顧者,夫或妻,同居者、

訂婚者雙方的心靈,傷害他們的感受,因此皆屬邪淫,其所衍生出的後患也無窮難盡。

又佛陀在《毀滅經》中亦說:「男子沉湎於女色(過放蕩生活),是酒鬼,好賭博,將一切所得揮霍一空,

是這種人走向毀滅的原因。」

    男子不滿意自己的妻子,與妓女廝混,與他人的妻子廝混,是這種人走向毀滅的原因。」

    男子青春己逝,年歲已長,還將身材豐滿的年輕幼帶回家;出於對她(會與年輕人私奔)的猜忌而不能安睡,

是這種人走向毀滅的原因。」

犯邪淫者,未來(或來生)婚姻容易出現裂痕,婚姻不幸福,或家庭不和,難覓佳偶。因此,若欲遠離邪淫,可修習

無常觀、不淨觀、四界分別觀,從中認識身、心真相,將來定可減低邪淫之害,獲得幸福圓滿的家庭生活,

道根亦能增長也。

編者註:另《增支部》記載:女人以八相繫縛男子,一、以哭泣。二、以笑。三、以說話。四、以舉止。

五、以花果作禮物。六、以色相。七、以歌吟。八、以觸。

 

禪修的重要            

聖筆王生扶

道濟禪師 

二○一六年五月七日

歲次丙申年四月一日

詩曰

結跏趺坐最安神  煉去俗心塑我魂

不管江湖興廢事  陶然就此遠泥塵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卅一章   受念處禪修第二階

受念處禪修第一階「覺知喜」,其觀察方法和觀察身念處的出入息法一樣,不同的就是修受念處的所緣重點在感受

,而不是出入息的呼或吸,也就是說,只要所緣在「喜」的感覺變化上就可以了。

例如,當喜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時,呼吸也會隨著越來越細長,此時不需要勉強要去感覺細長難觀察的呼吸,如果一

方面要感覺細長難觀察的呼吸,一方面又要感受微弱喜的感覺,這樣的修法就是又會回到離不開有尋、有伺(有覺

、有觀)的作用,停留在身念處階段也容易造成身心疲勞。

《雜阿含經》記載受念處禪修第二階為:「我學習覺知樂正在入息,我學習覺知樂正在出息。」

修覺知喜到達某個程度時,「樂」受也會隨著增強,當發現感受到「喜」性粗,「樂」性柔和安樂時,就是要進入

「覺知樂」的階段。然而為什麼要修覺知喜、樂呢?因為修覺知喜,是要體驗喜受是無常、苦、無我,才不會落

入愛染喜,而落入色界貪欲,修覺知樂,是要體驗樂受是無常、苦、無我,才不會落入愛染樂,而落入無色界貪欲

,影響完成解脫的目的。

例如,即使是小孩子,當他在吃糖果及其它類似的快樂情況下,他也知道自己感到樂受,但是禪修者對「感受」的

了知與小孩子的了知不同。小孩子對樂受及其它種受的了知,不能去除有眾生存在的錯誤見解,他會認為「這是

父親,這是母親,這是我,這是他,這是男人,這是女人……。」因為他不了知究竟名色(身心)法、究竟名色

法的因、究竟名色法及其因是無常、苦、無我的本質。

因此正確的受念處禪修,可以釐清以下的問題與解答:

誰在感受?

沒有眾生或人在感受,只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在運作而已

感受是誰的?

感受不是任何眾生或任何人的,而只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運作的現象而已

為什麼有感受產生?

感受是透過色、聲、香、味、觸等作為目標而生起五蘊。所以只是在感受,沒有一個在感受,

也沒有作者或造者存在。

「喜受」跟「樂受」的最大區別,在於喜受(喜悅)的頻率比較粗,樂受(安樂)的頻率比較溫柔定靜喜受就像第

一次坐飛機,樂受好比第二次坐飛機,第一次是怦然心動,第二次以後雖然一樣愉悅,但是心情就比較趨於「平靜安樂

二者的區別也如同敲鐘一般,一開始敲下去的第一響聲音比較大,是代表「喜受」,隨之而來的餘音繞樑,頻率振動

雖小,但持恆久遠,就是「樂受」的情況。

在四念處禪修中要特別留意,修持方法重在「觀察」,而不是在「全神貫注」,因為全神貫注的修法易使身心勞損

,變得疲憊不堪而失去正念,甚至退道。

禪修者會產生全神貫注的現象,就是心中預設立場,想要得到什麼?想要消滅什麼?想要發現什麼?或想要產生什麼?

例如想看到光,看到佛菩薩,想要使心平靜,想要沒有煩惱,想要精神能集中,想要能得到輕安、喜、樂等心態

故正確的方法是要用無欲求,無期待,無左右,無控制的無牽無罣礙心境,如實的面對,悠然自在的觀照即可。

不論心念生起什麼,或是跑到天涯海角,都要及時發現,把心拉回來保持在當下,確實的覺知,不要試圖想要

產生什麼?或憂慮無法得到什麼?

編者註:專心與全神貫注程度上有所不同。

道濟禪師 

二○一六年五月廿一日

歲次丙申年四月十五日

詩曰

持歌把酒唱紅塵  浸漬繁華富貴門

半世煙雲轉眼過  如今反羨種田人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卅二章   受念處禪修第三階

感受可分為「有愛染的感受」和「沒有愛染的感受」。然而在修行受念處時,無論是有愛染或沒有愛染的感受都

必須要觀照,因為它們都是觀智慧的目標。

有愛染的感受分成三種,即苦受、樂受與不苦不樂受。

「有愛染的苦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而且受到貪欲污染的六種痛苦感受;「有愛染的樂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而且

受到貪欲污染的六種快樂感受;「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而且受到貪欲污染的六種感受。

如果你對聲音有執著,有時就會因聲音而生起快樂感受,例如當你聽到自己兒子、女兒的聲音,或悅耳的音樂、

讚美的聲音時,那就是「有愛染的樂受」。有時你會因聲音而生起痛苦感受,例如聽到批評、辱罵,覺得吵雜的音樂

,兒子或女兒受傷、死亡的訊息時,那就是「有愛染的苦受」。有時當你聽到聲音時,內心生起不苦不樂的中性感受

,那就是「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其餘對顏色、氣味、味道、接觸、理念等之感受亦同。

沒有愛染的感受也分成三種,即苦受、樂受與不苦不樂受。

「沒有愛染的苦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但是沒有貪欲的六種痛苦感受;「沒有愛染的樂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但是

沒有貪欲的六種快樂感受;「沒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但是沒有貪欲的六種感受。

沒有愛染的感受也稱為「出離依止受」。什麼是出離呢?經典中記載有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盤、

觀智及一切善法。

一、出家:例如當反省到自己的戒行時,發現自己的戒行清淨,因而感到很愉快,那就是沒有愛染的樂受;當發現

自己的戒行有瑕疵,因而感到不愉快,那就是沒有愛染的苦受;當反省自己的戒行時,沒有樂受或苦受生起,

那就是沒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二、初禪:當修行者安住在初禪中時,愉快的感受會生起,那就是沒有愛染的樂受;有時由於遇到障礙而無法進

入初禪,會有挫折感,那就是沒有愛染的苦受。有時一再嘗試進入初禪時,既沒有樂受,也沒有苦受,那就是沒

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如果禪修行者在臨死時還能維持禪那,那麼該禪那將使他投生到色界天或無色界天。

三、涅盤:涅盤是脫離生死輪迴的基本因素,因此它也是一種出離。

四、觀智:由於觀智慧暫時去除煩惱,因此觀智也是一種出離。

五、一切善法:由於一切善法是從不善法或煩惱中超脫出來的基本因素,所以一切善法也是出離。

因此,禪修者必須了知這些受。

《雜阿含經》記載受念處禪修第三階為:「我學習覺知心行正在入息,我學習覺知心行正在出息。」

到了第三階,禪修者已經安住於正念、正知。此時如果心有心行-憶想」、「感受」,正念正知會立即覺知到

,因此若有我、我所的執著生起,或有生起妄想貪愛而執取喜、樂時,覺性智慧能立刻反應,使已生者令其滅、

未生者令不生。

一個人要能駕馭掌握「心,平靜和淨化「心,就必須要先「經驗心行」,也就是經驗「受」和「想

 

若沒有覺察並經驗「受」和「想,就無法「經驗」心行,發現到心行。

因為受和想是心的真正支配者,也就是說當有了感受,然後落入想,當下那個心就被感受和想支配了。所以受念處

 

禪修第三階,不只是只有觀「受」的生起,更重要的是要觀「受」和「想,亦即是不要讓「受」發展到「想」的狀態

編者註:

《雜阿含經》:「我學習覺知心行正在入息,我學習覺知心行正在出息。」內文中的「心行」指的是

 

「受」和「想

二、佛法中的心」是泛指受、想、行、識,而不是物質身體的心

大道釋疑            

                                叩稟總因三業不淨受輪迴(一)之有關常識供參(九三

 

林生問『三業』者何

帝君答:身業、口業、意業是名為三業。

林生問曷謂:『業』?人之善惡業,則與『業識』會產生何關係

帝君答:業是指有情眾生於過去現在的有意行為或造作

    若以緣起法而言,在十二因緣中的觸、()受、()愛、()取,即是業的孕育過程,因為由「取」而「有」

 

,有什麼?即是有業的力量延續,也就是有未來生死的果報種子,,業是主導有情眾生輪迴的因。

林生問曷稱『業緣』?一切眾生都是由業緣而生乎

帝君答業緣就是指感召將來果報的輔助條件,而此條件簡而言之就是貪愛與執著。

    世間眾生都是各種業因、業緣和合而生。然而無論是惡因還是善因,都不是自己單獨就能產生相應果報,

而是要具足了外在條件和機遇的時候,才能構成相應的業果和業報。例如一顆種子掉落在泥土上,很容易就能

發芽成長,但是種子如果掉落在堅固的石頭上,百年後可能依然是一顆種子。

林生問最是感嘆世人之悲哀﹗可謂眾生從無始劫以來,總因『身、口、意』三業不淨而累世遭受輪迴乎

帝君答:當然《中阿含經》記載:「若有故(故意)作業,我說彼必受其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於中,

 

(故意)作三業,口有四業,意有三業……。身業即身之所作,如殺生、偷盜、邪淫等事;口業即口之所語

,如惡口、兩舌、綺語、妄語等之言語;意業即意之所思,如貪、瞋、痴等動念。

林生問一念無明,即著三業,三業不淨,必陷輪迴乎

帝君答:然也,三業不淨是指故意作業,故意作業因為是經過內心的籌備思慮所以定會深刻地印入自己的

 

記憶中,說「必受其報」,陷於輪迴中

    一個人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在六根對六塵的身、心活動中,沒有貪愛執取,即能瓦解「十二緣起」的鎖鏈

,就像將芒果樹(比喻貪愛)連根挖除,將樹根燒成灰,如此,樹影(比喻煩惱)就會再也找不到了。

林生問人只要去不了『無明』,就幾乎無從掃淨三業否?有業心著芽,待因緣成熟則必淪落生死輪迴之大劫乎

帝君答當然,縱欲於五欲執迷於欲樂人,既不知止息自己的貪也不知持戒修行則自然是會受貪愛束縛

 

淪落生死輪迴

林生問人遭受輪迴,不離犯『身、口、意』三業之範疇乎

帝君答:是的。

林生問人尤易令『口、意』頻頻作祟(即念波不歇或喜批評國是、言人是非),此是否頗污濁己性靈體

帝君答:此乃必然之理因為即使是口頭禪的三字經也是經過意念而發沒有所謂「無意」「無心」之說

林生問口出、身行,皆由意起,故一事之形成,皆不免涉及身口意否?此須同時各記三業之罪責否

帝君答:當然綜合記之。

林生問『身業』,乃身之所作,如殺生、偷、邪淫、酗酒等是否

帝君答:然也。

林生問如何區別『殺生』所造業之輕重

帝君答:依被殺者靈性之高低論之。

林生問人命關天,有為『酒、色、財、氣,或為名、利、仇、恨』等而犯殺人害命;論陰律,皆記大罪過與

 

必受嚴刑懲罰乎

帝君答一個人只要其貪、、癡未能止息,業報就會經由貪、、癡回報其身

    所以,殺人害命其業雖重但未來是否受報與這個人日後的做為有很大。例如,雜阿含經中記載

 

昔時鴦掘摩羅因受邪師唆使而大肆殺人(殺九十九人)後被陀度化出家而證阿羅漢果脫離輪迴雖然此案

 

例較特殊但吾乃勉勵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當下悔其舊惡立志精進修行未來都有化解重業的機會。

林生問天下至慘之事莫如殺,凡犯殺害生靈物命者,皆各依其情節不同與被殺物命靈性高低而論罪記過乎

帝君答:當

林生問物命平等乎?修能昇華智慧以靈明者,自能敬畏生命而平等對待乎

帝君答:物命是依個人的業報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輪迴形式,雖然外表、形像不一樣,但生命的本質都是一樣

 

生命是平等的

    若是真修者當然會敬畏生命而平等對待

林生問少殺物命,最可修身、養生、惜福,以增己壽命乎

帝君答:壽命長短與情緒飲食環境生活方式……有關很難以單因單緣論斷不過一個人若能心念慈善

 

頤養身心自然較容易壽命綿長

佛教思想辭典

一四八眾生(sattva, satta)(bahujana)

 

  眾生,又譯為有情『唯識述記』所言:「於梵,稱之為薩埵。在此稱之為有情。因有情識之故。」

 

一般具有感情或意識者之意。相對於山河大地等之非情,凡一切有生命而活著之生物皆包含在內。就這方面而言,

 

眾多共同生存之意故稱bahujana,又譯為眾人。

  可是,如其眾生係指具有感情與意識而活之所有生物,則不一定是僅指人類而言,此自不言而喻。易言之,往古時代,

 

人如以手觸植之葉,葉即合而閉上,又者,有植物捕蟲以為營養等,被人見之以之為有意識或感情在而思維之也。

因此,眾生之中,包括動物乃理所當然,而如此之草或木亦被包含在內。就此而言,所謂眾生或有情,則以相當廣義而被使用。

 

然而,主要係以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天上、聲聞、緣覺、菩薩及佛而謂之,亦即十法界之謂。其中,一般,

 

特別指十界中之前六道之情況為多。

  因而,眾生一語與人類之一語並不相同。以此意義而謂「我是人類」之說法,於佛教為不妥,嚴格而言之,應謂之為

 

「我乃人間界之眾生」。

  是則,人類究以何者稱之為是,梵語稱為manusya,歐洲則稱之為man與mensch同,即思想者之義。

  可是,如前所指,佛教上之人界即指人間之境界,並不以個人而為思考。此種表現不論於梵語,或於漢譯亦多以複數為之

 

,即可以了知。亦即多人相聚,多人共生之世界,主要以思考為中心而營生者為意義。就此方面,吾人如欲將自己之存在求諸

 

於佛教之時,言之為眾生,似乎比較是根本之說法。

  可是,梵語之sattva,巴利語之satta,本來皆指活著,存在者之義。可是,將之譯之為眾生之中國人,

 

令人體會其對於人類應有態度之深度反省之同時,將佛教之思想更加妥切予以陳明顯現,此乃值得吾人關注者。

  再說,眾生以bahujana之義,即聚眾一起而生存之意,則已如前述,繼而就眾生而言,此乃「眾多之生」之謂。

 

亦即經輪迴轉生而歷種種生之循環人界現象之反省而謂之為「歷眾多生死者」之義。可是,此乃人類雖其相互共生,但以各別

 

營生方面而言,卻是與「異生」之意義無異。

  異性在梵語是prithagjana,而語則為so—sor—skyes—bo,多與「凡夫」同義。

該釋義之背景中,有佛教之人生觀在。亦即吾人各自有其個別之業,也確實各依所造之業而生存下來。日日以心為思考,為言語,

 

為行動。此人之心思,言語與行為即用以決定人人各自個別之生活方式,由而做出規定。這一方面,幸福與不幸福,一切之

 

生活皆由自己負責而行之。

如此,將自己之生活視為自己之責任而思考,而採行其生活方式才是最像人樣之生活方式而營生之眾生,亦表示佛教徒自我

 

反省檢視之態度。

  其次,就眾生為「眾緣所生」而分析之。此時,通常有種種原因與條件交相配合,種種結果由之而產生,故「我」之生存

 

並非單一原因,係緣於多種條件,所以重視外來之條件。

  然而,此種解釋之根本意義,在於釋尊之正覺之內容即所謂緣起其意之所指,亦可以謂為緣生之義。換言之,所有一切之存在

 

,並非指自身具有其存在性,係依他緣所給與之存在性而存在之謂。一切之存在原本是空,在仍舊維持「空」之情形下因緣起而生

 

其有,即此之謂。亦即,任何生物並非自己自身生而有之,而係與他之關係之中生而有之之謂。

更進一步言之,吾人只是孤獨一人則無法生存,而是有賴與他人之關係之存在而得以生存,而存活之謂。歷史上,如離開過去

 

與未來,則不會有當今之我,而社會上可謂是無限無量諸多橫向之關係之存在而我方可賴以生存。此乃「眾緣所生」與接受

 

自己之眾生之意義。

  可是,將「眾生」解釋為「眾多妄想之生起者」亦有之。理由是:本來一切皆是一體,卻各自持其差別觀而活,因此為

 

顛倒妄想加以反省,表現對自己痛加批判之意。

譬如,不知因果道理為何,煞費苦心將責任轉嫁他人,忘卻自己係由他緣所扶助而生存,表示對於這種自大之絕對觀亦即

 

錯誤之人生活方式而加以批判之人生觀之謂。

  如上所述,譯之為眾生一詞,換言之,亦即表示人類應有之生活態度,表達了人界吾人應有之生存方式。

『太上感應篇』

篇文:攻訐宗親

解釋:同姓的親人叫做宗;異姓的親人叫做親;攻者,播揚其所短;訐者,摘發其陰私。指斥宗族和親戚的隱私或過失,

 

而加以攻擊。

說明:同宗親人或異姓親人;雖然親戚關係有遠近親疏的不同,其實都是我所應該關切的人啊!應當以親愛忠誠的態度來

 

對待他們;若是遇到了患難,應該要共同的來承擔;遇到了困難缺乏的時候,應該要及時的予以接濟;家醜要互相掩藏,

 

外侮要共同的扺禦;怎麼可以彼此互相的爭奪,連一點點小事也在錙銖的計較;甚至還彼此互相的傾軋,伺機攻訐報復。

俗話說:「折斷樹枝,會傷到樹的心!砍斷樹根,就等於斬斷了樹的脈啊!」這句話值得大家警惕。

 

醒世歌』

文/馮振隆

全民一心

拙譯為漢之詩歌如后:

(一) 全民一心兮心無二念 協力同心兮定有作為

辛楚在即兮婉約一笑 光明大道兮直行無畏

Put Our Hearts Together

(二)  無兮何時兮不孤獨  德必有鄰兮援手扶

山峻險路兮得超越  舉足向前兮神氣出

Put Our Hearts Together

(三) 窮途迷路兮心苦惱  仰視蒼穹兮自高嘯

璀燦未來兮待跬步  揮乾淚痕兮前瞻眺

Put Our Hearts Together

Put Our Hearts Together

Put Our Hearts Together

Put Our Hearts Together

另附空谷回音如次:

(四)歌兮歌兮千吟百誦 字字句句兮激勵心衷

眾志成城兮無功不立 萬民一心兮其利斷金

 

                               『張公藝百忍集

五一受辱獲福 鄰子受災

  有一天,公藝馬到郊外閒遊,遇到西鄰汪家的兒子,指著公藝亂,僕人就要上前打汪子,公藝急忙制止說:

 

「不可肇事,這是我所僥倖的,沒有出事啊!」

  隔天,汪父前來向公藝賒米,僕人將昨日的事告知汪父,汪父隨即前來向公藝賠罪,公藝卻說:「並沒有這件事情。」

  當汪父揹米回家時,不料他的兒子又南鄰黃家,被打了回來,到了晚上死了。此事就向官府訴訟,四鄰的人

 

都受到牽連,唯獨公藝免遭其罪。

  這是張公藝「受辱獲福,鄰子受災」,為第五十一個「忍」。

  後人有詩贊歎說:

  世人受辱論輸贏,難得含宏見理明;

  禍福無門原自召,惟公迎吉屐衢亨。

 

葷腥經

 

在釋迦牟尼佛尚未證果之前,有一位名為「葷腥」的婆羅門,與五百弟子出家為苦行僧後,就進入了喜馬拉雅山苦修

 

;他們在山中自建茅棚,每天都以根果為食物,自此從未曾食用任何的魚肉類。但也由於此,苦行者們的身體缺乏鹼性

 

與酸性的食物,導致每一位都得了黃疸病。

於是他們自忖:為了攝取鹼性和酸性類的食物,就必須得要暫時離開喜馬拉雅山,到有人群的聚落中,乞食所

 

欠缺的營養食物。

   於是苦行者們就暫時離開喜馬拉雅山,來到有人群的聚落。當到達村落的邊境時,住在村落裡的人看到了,

 

紛紛歡喜地出來的邀請及供養這些苦行者。

在用餐完畢後,人們又提供苦行者們床、用品、食物、器具等一切日常生活用品,並說:「師父啊,請安心的留下

 

來住在這裡,無需為生活食物及用品擔憂、操煩!」說完,村人便走了。 

就這樣年復一年,苦行者們到了一定的時間,都會下山來到這個村落應供、乞食(因為營養不良的緣故);

 

村人也很有默契,知道苦行者們會再度的蒞臨的時間,都早已準備好用最恭敬的心及食物,等候苦行者們的駕臨及應供。

    有一年,證悟成道後的佛陀,前往苦行者們所乞食的村落。

    村人看到莊嚴的世尊及其聖弟子們,隨即就歡喜的大供養一番。接受供養後,就對恭敬供養的村人們開示說法。   

 

然而世尊只停留一天的時間接受供養及說法,隔日就返回舍衛城了。

在世尊走後不久,那些苦行者也來到了這個村落,準備要接受村人的供養。但是在應供的過程中,苦行者們覺得很

 

不對勁:因為村人不再像之前那樣熱情款款的相待?於是納悶的問其中一些村人:「朋友啊!為什麼你們不再像從

 

前那樣熱絡的迎接、招待我們了?」

   村人回應說:「師父!因為佛陀來此乞食,那位佛陀在這裡開示後,令很多人受到佛法利益的因素。」

   此時「葷腥」苦行者聽了這件事後就問:「你們是說『佛陀』來到這裡嗎?」

   「是啊!師父,我們是說『佛陀』」

   苦行者再三確認「佛陀」,心想:世間難得聽到有「佛陀」!於是心滿意足的又問:「那位佛陀有吃葷腥類嗎?」

   村人疑惑不解地反問:「什麼是葷腥呢?」

   「居士!所謂葷腥是指魚肉。」

   「師父,佛陀有受用魚肉。」

   葷腥聽了,心中很難過,心想:那可能不是真的「佛陀」。但又作意想想:諸佛名號在世上是很難聽聞到的;

 

也許我去會會他,與他交談一下,或許就可以知道是否真的佛陀了!於是便起身往佛陀所駐足的地方出發。

   葷腥帶著自己的隨眾進入竹林精舍。此時看見世尊正準備為大眾說法;苦行者們就慢慢地前往靠近,保持沉默

 

而不禮拜的坐在一旁觀看。

   世尊看到了葷腥等人的到來,就以平常親切的方式寒喧問候;苦行者「葷腥」於是就問世尊說:「尊者喬達摩

 

,你是否有吃葷腥呢?」

   世尊反問:「什麼叫做葷腥?葷腥是什麼?」

   「葷腥就是魚肉類啊!」

   世尊說:「婆羅們啊,魚肉不是葷腥;真正的葷腥是指一切惡行,及一切不善法的雜染。」

    接著又說:

「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放縱愛欲,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虛無,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驕傲,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忿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忌妒,吹牛,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肉食。」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毀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魚肉。」

    「魚肉,齋戒,裸體,削髮,束髮,身上塗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

 

、祭祀、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又傷人之身,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墬入地獄。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魚肉。」

    「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和溫和。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聽了佛陀講述的這些擺脫葷腥、排除痛苦的妙語,他謙恭地向如來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力戒邪淫

作者:丁乾

  時代演進,加以科技昌盛,各種通訊機組軟體崛起,人際的交往更加便捷,導致交友管道十分暢通,因認識得快,

 

容易熟稔,男女關係的界限非常淡薄,使得淫業快速增加,很多年青朋友,應是旭日東昇的有為之年,卻沉溺於美色,

 

無法自拔,精神渙散,前程就此斷送

  萬惡淫為首,君子都不敢有一念苟且,防制之心如面對老虎一樣,所以德行堅定而能謹守,因為恐懼醜事如果張揚開來,

 

一定會身敗名裂況且,看到美色,雖然念起而未有行動,實際上念馳神移,心中已產生紛亂了因此,慎防心念升起非常

 

重要,如果念起意動,不論有無觸犯,均已違反律條

  文衡聖帝功過律規範甚為詳盡,比如前有美色,我們私自窺探,或者引發幻想,甚至迎面觀看,一次為五過,四十次為一罪,

 

一罪奪壽半算(一算為一百天),百罪奪壽三算,降富貴一級,生時諸事不順困厄潦倒

  現今社會,在佷多場合,常可看到有些人好講淫詞,巧言戲語,亂人心志,或者妄言閨情等一切口淫之罪,一次為十過,

 

二十次為一罪,一罪奪壽半算,百罪奪壽三算,降富貴一級,生註破敗籍,轉世破相(如口鼻歪斜缺牙暴齒焦顏爛臉等)

  當今交友開放,婚外情比率一直上升,男女相遇,心念手動,手做非禮,藉機挨身,巧誘戲弄,摟抱調戲,手做非禮等一

 

切手淫之罪,則是按輕重分三級,三等一次五過,二等一次十五過,一等一次五十過,按罪削壽祿,註短折籍,生時潦倒困厄

  很多人好聽淫詞,自迷心志,專做邪淫,不務正經等一切耳淫之罪,則按輕重分三級,三等一次五過,二等一次十過,

 

一等一次二十過,按罪削壽祿,生時凶禍不斷傾折困厄轉世破相,外加如贅疣、缺唇、斷齒等。

  最讓人驚悸的,是寫作淫詞,艷曲歌謠,流佈淫書,刊傳害世,攝繪春宮,迷亂人心,誣淫詞,釀禍害人等一切筆淫之罪,

 

計分三等,三等五字一過,二等一字一過,一等一字三過,按罪奪壽祿加三等,削壽祿,註絕嗣籍,一等以天刑報,二等以巨禍

 

滅門報,三等以非禍惡症凶死報,如有妻女子孫者,以淫亂報。死後入地獄受刑罰,須等到世上所撰淫詞流傳消滅淨盡,才能

 

轉世困厄潦倒,或者投生水族、豬母、犬。

  功過律明載,眼淫一次五過,積達十罪,奪算一年,祿六月,生時受眼疾之苦,轉世盲瞎。耳淫一次五過,積至十罪,奪壽祿,

 

生時耳瘡、腫毒,轉世耳聾。手淫一次十過,積滿十罪,奪壽祿,生時手瘡疔毒,死後入拔手足甲獄。口淫依其輕重分為五等,

 

一等一言百過,二等一言五十過,三等一言三十過,四等一言二十過,五等一言十過,積滿十罪,奪壽祿,生以潦倒困厄,

 

一切凶死報,轉世娼妓,罪滿再轉生。

  開放社會,競相追求感官刺激,致使淫風熾盛,許多人或許未曾聽聞天律冥法森嚴,報應如此快速。吾人應加強傳布,

 

期使一般民眾都能知曉,不再造作淫業,並力踐各種善行,否則報應臨頭,萬難復。

女科學家親見群鬼

慈光居士

                                     

        從二○○八年起,家母的心臟病和高血壓就日益嚴重,不到一年時間,居然四次因心臟驟停而突然昏迷倒地。

後來經醫生檢查,心臟存在早搏、心房顫動、傳導阻滯、停跳等好幾種病。醫生說,八十五歲的人了,安裝心臟起搏器,

手術風險太大,不是衰竭到極致,儘量不要動手術,只能用藥物來緩解嚴重的病情。

到了二○○九年,家母每隔一兩天就發病,幾乎徹夜睡不成覺,醫生開的各種治療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藥吃了都無效。    

 

二○○九年五月底的最後一個星期天,我去看望二老。家父告訴我,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家母這個夏天可能熬不過去了。 

    絕不能坐以待斃!危急之際的我想到了佛法,我要為母親做功德!這時我剛剛把金剛經背了下來,我知道金剛經的

 

功德不可思議,於是決定為母親誦金剛經,將誦金剛經的功德回向給她,求佛菩薩保佑她的病好轉。 

    於是從星期一開始,我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來,誦一部金剛經,誦經之後做兩個迴向。首先為母親的冤親債主們迴向

 

,回向內容大致如下: 

    「我以念金剛經的功德迴向給母親的冤親債主,請眾位冤親債主們不要再與我的母親糾纏了,你們也很苦,我的母親

也很苦,糾纏下去兩敗俱傷,我現在以念金剛經的功德迴向給你們,為你們消除業障,讓你們脫離苦海,投生善道,

皈依三寶,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然後再為母親迴向:「願母親大人業障消除,福慧增上,健康長壽,信願念佛,盡此一報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樣念了一週,念了七部經。不過,為母親誦金剛經和迴向這事我並沒有和父親母親說,也沒告訴任何人。

    下一個週日,我又去看望父母。問起母親病情時,父親很興奮地告訴我,這個禮拜母親一次病也沒犯過,心臟和

血壓都不錯,所以每天都睡得很好。

連續七天沒犯過病,這是近一年來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斷定我給母親念的金剛經起作用了。於是我告訴了他們實情,

他們聽了以後感到很不可思議。 

    接下來,母親告訴了我一件令我震驚的事,她說之前因為怕我們不信,一直不敢說。 

    母親說,近一年來,每當夜裡心臟難受、血壓增高,睡不成覺時,就經常看到屋子裡有人走來走去。她強調這不是夢

,是很清醒的情況下看到的。

我聽了以後大驚,連忙問是誰?母親說,有男也有女,歲數都比較大。我問長什麼樣?母親說,大部分看不清面目。

不僅如此,而且半夜裡經常能聽到女人的哭聲。有一次,一個高大強壯、相貌兇狠的男人來抓她的手臂,她掙扎脫開。

母親說,因為怕看到這些人,她晚上都不敢臉朝外睡。但即使有一次面朝牆躺著,竟然在面前不到一尺處突然現出

一張又老、又醜、又髒的臉。她「呸」地啐了一口,那張臉才消失。 

    家母是大學畢業的學歷,退休前是高級科學研究人員,一直在一個研究所上班,當然不會信鬼神,這次實實在在是

 

「活見鬼」了,但畢竟是親眼所見,老人家不信也得信啊! 

    我問母親,您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實在是太危險,太可怕了。可怕之處在於,您當時的一腳已經踏入鬼門關了。

我告訴母親,六道之中,人道、畜生道和鬼道這三道眾生是生活在同一空間的。

畜生道的眾生我們看得見。鬼道眾生因為是陰性的,我們陽氣比較盛的正常人,鬼道眾生無法接近,所以看不見。

但生活於鬼道中往世的冤親債主們在人重病或瀕死時,因為陰盛陽衰了,就來接近您,來討債了。

看到鬼道眾生就已經一腳踏入鬼門關了,勾魂的黑白無常隨時可能到來。所以如果早點告訴我,我可以早點為您

做佛事來挽救。 

    母親說,從週一晚上開始再沒見到過這種現象了。我是週一早上開始為家母誦金剛經的,當晚鬼道眾生就消失。

 

整整一週的晚上沒出現。 

    此後半年時間,我一直誦金剛經,為父母迴向,先後念誦了一百多部。從二○○九年初夏的那個星期以後,

 

家母的心臟病高血壓大為好轉,每天服藥一次,藥量比正常的還減半。 

    家父和家母都是大學畢業的高知識份子,要說服他們信佛是很難的。我入佛門二十多年,一直向他們宣傳佛教的

信仰和相關理論,但家父一直半信半疑,家母則基本不信。但誦金剛經不可思議的感應給了兩位老人家強大的震撼

和衝擊,這次是徹底地心服口服了,並開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現實版英雄救美之後……

 

     我叫莫文通(化名),去年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讓我對戒除邪淫產生了巨大的信心。

那天晚上在單位忙到很晚開車往家走(最近公司競選副總,我為此做了很多努力)。經過公園一個沒有路燈的路口,

聽見附近有女人的呼救聲,據我判斷一定是遇到了麻煩,雖然我不知對方是什麼情況,但是我也有女兒,

如果讓我裝作沒聽見開車過去,我一定會良心不安。

但為了自己的安全,我沒有直接下車,而是熄滅車燈,開著車慢慢朝呼喊聲靠近。

終於看見了!假山後邊一個女人已經被兩個男子按在地上,還被他們扇耳光,情急之下,我一邊按喇叭一邊迅速

打開車燈晃向他們,畢竟邪不壓正,兩個男人見有人來就逃跑了。

那女人嚇得魂不守舍,我示意她上車,然後打算送她回家,她上車後我才發現她穿得非常少,上身吊帶背心,

下身是露大腿的短褲,她告訴我她的錢都被搶走了,我勸她人沒事就好,然後把衣服借給她,一路上她沒

怎麼說話,偶爾偷偷看我。

到她家樓下,我沒有下車,向她要我的衣服,她卻沒有給我的意思,並且非讓我上樓「坐坐」,我跟她說我

救她不是因為覺得她漂亮,況且妻子和兩個孩子在家裡等我回家(暗示她我有家室),她還是說沒關係的

她不在乎,她就喜歡有正義感的人。

我有點生氣,雖然早上和妻子鬧了些不愉快,但是妻子從我還是窮小子時就跟著我,我不能對不起她,

況且這是做人的底線。

此時我決定教訓她一下:「在我趕你走之前想說兩句話:第一句『人在做天在看,欲望事小,陰德事大』。

第二句『女人的穿著關乎自己一生的福報,您想過沒有,其實剛才那兩個人只是想劫財,看見你穿的這麼

暴露引起了他們的淫心,所以才會對您不軌,如果我的女兒也像您這麼穿我是不會讓她們出門的』。

說完了,請下車吧!」

到家後,我身心俱疲,升職的事情還沒有著落沒想到竟然還遇見了這種事。正想癱倒在沙發上,沒想到

妻子見我回來跑過來擁抱我,我非常納悶,早上吵架還說再不想見到我呢,現在怎麼狀態大改變?

原來妻子剛才夢見觀音菩薩對她說:「因莫文通不邪淫之善,他的福報遠在副總之上。」

妻子信佛,我並不信,但她的菩薩竟顯靈說出我的善事和果報,我實在驚訝之至。

後來的事果真如夢中菩薩所說,我順利升為副總,後又被調到最有前景的分公司當總經理,現把自己的

真實事蹟寫下來,其中關乎信仰的部分僅供參考,但所說句句屬實,希望人人讀後能夠戒除邪淫,

堂堂正做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