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九十九年月號     158期

 

 

 

 

 

<目次>

關聖闡道篇

虛原聖訓

浮世遊記

宮闕洞府聯集

大道釋疑

慈悲與智慧 /馮振隆 著

法語禪音 /虛源

堅定信心 /丁乾

心 ( 八)  /堂主 著

保持花鮮的方法 /呂資鴻 著

追尋清醒的快樂 /心曲 著

助印善書的利益 /林中居士 著

警明因果例證 /呂芳裕 著

風水理信與探討 /虛元奎 著

 

 

關聖闡道篇

 

 

本堂主席關恩師 降               中華民國98年12月7日

歲次己丑年十月廿一日

 

詩曰:象天法氣道明真。不悖陰陽造古今。

   歷劫修功身忍辱。可求精進立仙因。

 

聖示:吾闡述「象天地而法正氣」供諸參悟。

 

象天地而法正氣

 

 天地無私,覆載萬古如斯;星辰一樣,照臨千秋依舊。世有滄桑之變,狀態難常;道無今古之分,陰陽不悖。修道之人,須當象地法天;明機之者,應自察情辦理。若是三心兩意,難明乎道;如非百鍊千修,不得其真。歷劫修功,始成不壞金剛;鍊魔考道,才證長生聖賢。忍辱以求精進,乃初入道之門;修持而達虛無,即永通天之境。靜極,神自還虛,魔不能惑;定深,心當統一,道無不精。放開一刻來去留,免入輪迴險路;按住常時戒定慧,能超仙佛玄門。

 

 大道工夫造詣,心閒化化,空門妙奧修來,性靜如如,道極無為,成至真之聖賢,功高不壞,證大覺之金仙,正法憑人所悟,學無先後,真詮在我之修,道有高低,心如澤水之清,常明常止,性若山巖之定,不動不搖,溝流混穢,濁而不清,理所必然,人意染塵,蒙以失正,機其當矣。心地曠寬且坦,路不崎嶇,性天明朗猶圓,雲無遮蔽。法仙佛之慈悲,作慈航普度,向道而成妙果,身若菩提心似鏡,參禪易悟,性如滿月慧同燈,鍊道立成,去盡三心四相,內外皆清,除窮五蘊六根,性靈齊慧,本來一物都無,何處有塵可染,原是隻身獨靜,豈生不道堪修。

 

 浩然正氣,可以柱天鎮地,大矣真靈,更能作佛為仙,致乎中和之道,天地位焉,萬物育矣,證於大覺之人,精神充矣,一身安焉,出乎迷,入於悟,成佛堪期,歸其正,改於邪,證真可望,止念安禪,皈依不二空門,存真去妄,修鍊無窮大道,得訣歸來,何須再讀經書,明機回去,豈要重探奧妙,山水關於靜動之機,好靜近乎仁,好動近乎智,陰陽係乎暗明之理,純陰歸於鬼,純陽歸乎仙,景好遇佳之者,大半無心修道,家貧身困之人,甚多有意學玄。試看鯉魚,逆水躍過龍門,且聞鵲鳥,順風飛臨蟲窟,一順一逆,昇沉可判將來,三省三思,心性當修向後,志高身下,外虛而內充實,性見心明,慧大而竅開通,悟修道之大綱,惟空與靜,明參禪之上訣,在定並閒,渺塵情之掛慮,看破萬般,少俗事之惹煩,除開一切,顧靈臺以清靜,如主人之守第,魔慧劍之光明,若神將之衛門,斬邪魔以盡沒,免為阻礙道場,驅利慾而皆無,不使侵來院堂,則修真一舉成功,而樂道十方圓滿。

 

南天虛原堂諸恩主訓鸞

虛原聖訓                 虛筆李忠雄 扶

 

 

太上道祖 降                      中華民國98年12月11日

歲次己丑年十月廿五日

 

詩曰:明綸大道道宏開。覺路不孤正德栽。

   造化陰陽歸一本。渾元旋轉萬象來。

 

聖示:吾久未登鸞,今夜闡述「明綸大道開覺」供世人參研之。

 

明綸大道開覺

 

 先天一炁,彌綸造化,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形象虛無,難可形容。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切涵穆,萬化本宗,散為萬殊,歸為一本,包羅天地,生育萬物,胎、卵、濕、化、昆蟲、草木、仙鬼、人凡、帝王、聖佛,俱在殼中運轉,天地未開,名曰混沌,太初之炁,玄之又玄,無極一動,太極變焉。

 

 天開於子,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地闢於丑,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渾元之氣,運行旋轉,無形無象,充滿於造化之間,無始無終,彌綸於宇宙之外,開闢天地,清濁漸分,三才缺一,人生於寅,乾道生男,坤道生女,二氣交感,生育不息,變化無窮焉。

 

 無極生太極,太極而生兩儀,乾坤定位,陰陽自調,天乃群陽之精,合為太和,分為殊名。地實眾陰之炁,合為虛靈,分為殊體,人屬陰陽之體,合為性命,分為殊靈。

 

 開天闢地,陰陽初分,苞符未洩,萬象實處於渾綸。鴻濛未判,一炁更難於紀極,復無形無質之可見,更無聲無臭之可居,天覆乎上,地載乎下,人居中央,三才定位,乃以天為陽氣,以地為陰氣,乃以乾圓為動,以坤方為靜,天體圓,故人之頭亦圓,地體方,故人足亦方。蒼黎所謂圓顱方趾,此之意也。

 

 推其氤氳天地,陰陽之炁者,實混沌無極之玄也。醞釀乾坤宇宙,靜動之玄者,乃元化太極之炁也。蓋有天地,始有陰陽。動者屬陽,靜者屬陰。二炁交感,化育萬物。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陰陽和,而後雨澤降。夫婦合,而後家道成。獨陽則不長,孤陰則不生。人生天地之間,包乎陰陽之內,秉誠得參造化,至靜能通鬼神也。

 

 大道無形,乃是一大玄氣也。大道無象,則是一大真理也。生於鴻濛之始,混於虛無之中。清靜無為大道,由無極而生太極也。大道無名,強名曰道。道之原,出於天道之理盡於性,性則先天之命,玄宗天地,萬物得其生,玄濟陰陽,萬物得其化。

 

 先天無為大道,充滿天地人間,至微至細,至妙至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道之妙,無影無蹤,道之虛,無色無相,道之體,屬乎無形,道之用,屬乎有象,以有形無,以實形虛。所謂虛而有者,真陰真陽,同類有情之物也;所謂虛而無者,元玄元炁,無為先天之炁也。

 

 靈本清淨,非道難得見虛無,氣本氤氳,非道無以參造化。大哉玄元之炁,而道生於一炁,化為天地陰陽,陰陽而育萬物也。

 

 人生天地之間,俱有靈性存在,性賦於天,特厚;命立於地,獨優。人得五行之秀,智超萬物之靈,稟受父精母血,十月懷孕而脫胎,賦來陰魄,陽魂。兩儀入體而成形,自有天地以來,迄今六萬餘劫,人之生生死死,未了輪迴苦海,甚至墜落地獄,化為畜生野獸,或轉孤魂鬼卒,不計其數也。

 

 先天之祖炁,修道者不可不養也,性依此祖炁,以為主,命得此祖炁,而不壞,天地與人合為三才,在天謂之命,賦之於人謂之性,命者氣也,在天謂之氣,賦之於人謂之命,氣者神也,性之於人,或優或劣,命之於人,或短或長,性者命之源,命者心之主,此心若矣,人身亦傾,斯性若亡,此命便絕,人虧心性,身命必虧,性者理也,在天謂理,賦之於人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也,命者氣也,在天謂之氣,賦之於人為命,故名其命曰:天命也。

 

性在人,命在天,性屬陽,而命屬陰,命不離性,性不離命,性之在人,不外乎心,屬有為也。命之在天,不外乎性,屬無為也。欲修性命之道,必鍊制心之法,心亂不足以養性,心貪不足以談命,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命,克己寡慾,清虛靜泰,善導得理,以盡性命也。

 

儒者,清心寡慾,以道全真也;道者,修心養氣,以道抱一也;釋者,明心見性,以道皆融也。寡慾可以養性,樂道可以修心,心如寶鏡,無塵無埃,性如日月,照耀乾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純陰乃魄,純陽乃魂,存魂棄魄,自在玄元,則進大道,鍊丹可成也。

 

詩云:

  清心寡慾性自明。 鍊得心同水月清。

  不昧靈台超凡骨。 菩提結果望收成

 

本堂主席關恩師 降            中華民國99年正月二日

                                歲次己丑年十一月十八日

 

詩曰:聖書勸化繼連連。大道不孤結善緣。

  今日佳辰天上繳。流傳不斷德彌堅。

 

聖示:繳書法會業已圓滿完成,可賀也!然本院堂聖書之不斷發行,可說是在台疆地區很少見也,只可惜本院堂在資訊方面無法全力支持,致而普化受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因而所有之資訊勸化均慢了半拍,甚為可惜!如能在此力加改進,那普化工作就可更上層樓矣。

 

又示:聖書已編繳上天,主編者功最大,記百五十功以勉,其餘協力效力者功記八十,以慰其勞。

 

又示:又助印普化者,依功過律之獎懲而外,爾後陸續印贈者,亦可依祈願酌情予以照准。

 

又示:此部聖書唯一缺點,就是封面印有聖像,恐取書者隨意亂丟棄,污穢聖像,易涉冒瀆之嫌,以前曾經提醒過,怎麼又犯了同樣錯誤,得須改善。

 

又示:法會功滿,法會主事-百二十功。副主事-百功。參與之鸞生-功記八十。其餘善信大德-功記六十,以慰其誠。

 

又示:茲敕派白生力如為虛原堂副堂主,以盡責法會或平時鸞期誦經之事宜。

 

再示:爾後之工作,須分配紮實妥當,其效能。今日大家辛苦了!

 

 

浮世遊記

南天虛原堂虛筆李忠雄 扶

 

韓湘子仙翁 降                   中華民國98年8月15日

歲次己丑年六月廿五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浮世遊記」

  

第二十章 水患無情,人間有愛

 

聖示:此次天災之水患,世人有否體悟人生無常?實如是言,轉瞬間天人永隔,眨眼間親人離散,誠是人間煉獄也。

 

仙翁曰:徒兒走了!

 

虛筆曰:徒兒知道。

 

  (師徒二人同步出虛原堂,乘寶雲騰飛而起。)

 

虛筆曰:今日又是陰雨之天氣,徒兒怕怕,像上週莫拉克颱風來襲,帶來了那麼大的災難,餘悸猶存。

 

仙翁曰:今天不會啦,而今日就是要往南部勘災。

 

虛筆曰:已事過境遷,吾師徒倆去了也沒什麼用吧?

 

仙翁曰:話不是這麼說,主要讓你開開眼界,看看大自然的力量有多強大,讓你無法想像。

 

虛筆曰:那也好,有恩師在,可多看災情有多嚴重。

 

  (寶雲往南直飛,甚為快速,一會兒的工夫,到了南部高雄縣甲仙鄉。)

 

虛筆曰:此地不知何處?道路滿目瘡痍,且四處河流尚滾滾不停的流著。

 

仙翁曰:這裡是甲仙鄉、小林村附近,被土石流掩埋最多人的地方,約有三、四百人之多,在深山裡,還有些被困之人,斷食斷糧,在那飢餓著,實在可憐!

 

虛筆曰:恩師一提,徒兒想起新聞報導,甚為淒慘,瞬間親人永隔,剎那間被土石流掩埋,找不到親人,呼天喚地,也無法找到親人,徒兒見這一慘況畫面,心中不禁哽嚥,悲從中來,實在可憐,令人鼻酸!有何種痛苦比這還難過的?也由而可知親情是最值得珍惜的,其他都是假的,兒女哭喊父母,父母惦記著兒女,相互扶持,這鏡頭令人動容也。

 

仙翁曰:人就是如此,在身邊的幸福不知珍惜,待失去了,方知寶貴。

 

虛筆曰:是啊!如此次突如其來的悲情,誰也沒有心理準備,有這麼大的浩劫,令人想不通也。

 

仙翁曰:天災之來亦有其因由,也就是說天要滅人非常的簡單,人是無法抗拒的,唯有認真力行善德,才能逃避災難也。是以,受者要能知而忍之,無受者要能惜福,更加善事力為,以為固本之方法,除此之外,同胞有難,盡力依自己的能力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能很快的站起來,重建家園,不分畛域,不分你我,同心協力,完成重建的工作。

 

虛筆曰:本堂也當發起救災工作,徒兒也只有盡己心力了。

 

仙翁曰:有此份心就好,不論多少,盡量幫忙,發揮仁道精神。又這次受創東南部最為可怕,其他地方鄉下之村落尚有許多受創的地方,要恢復恐怕得半年了,像六龜、太麻里地方也是相當的嚴重。希望受災戶能提起精神堅強站起來,過往者已矣,無法挽回,現活者,得好好照顧自己,方對得起自己,未受難者,盡量付出心力幫助可也。

 

  (時候不早,回堂去了。師徒乘寶雲回虛原堂)

 

 

韓湘子仙翁 降 

中華民國98年8月22日

歲次己丑年七月初三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浮世遊記」

 

第二一章  災害連連,愛心處處

 

聖示:世人要能珍惜當前的一切之福,要能知惜福,莫怨天尤人,像此次南部的風雨之災害,其悽慘可想而知,像如此之災厄,又有何可怨嘆呢?剎那間,一切化為烏有有在瞬間一切歸為無物,又有何可計較的呢?

 

仙翁曰:徒兒走了!

 

虛筆曰:徒兒知道,不知今日又何往?

 

仙翁曰:走了就知道,當然還是到災區走走。

 

  (師徒二人同偕步出院堂,乘寶雲騰飛而起。)

 

虛筆曰:上回往災區,隨便走走看看,未深入瞭解,也沒什麼幫助災民,徒增傷感而已。又幫不了什麼忙,只有湊熱鬧而已。

 

仙翁曰:話不是這麼講,雖無實際的幫助,其實可發現人間光明的一面,且可見到人間的大愛所在。在這次水災之後,你看有多少人發揮出愛心,真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只要能力所及,大家都貢獻出來。

 

(師徒談談間,寶雲來到屏東林邊鄉,水未完全退,到處都是泥濘不堪,尚有很多人在那兒整理著,這裡頭有一位自風災起至今十餘日,從末休息過,總

為災民在工作著,令人心疼!)

 

仙翁曰:此次災難,各界動員伸出援手,有些人揹著救難之心,挨家挨戶的發給災民救助金,不論情況如何,一律發放,已發有一百六十萬之多。亦有拾荒的老伯伯,捐出拾荒積蓄所存壹佰萬元賑災。還有年幼小朋友們將其積存的樸滿都捐了出來,為了救災,各種感人的情節都有,令人動容,還有有些人參加志工,運送物質到災區救濟災民,有些人不眠不休,為了災民的大體在勞累著。現在還有很多人繼續在工作崗位上不休息,為的是讓災民能早日站起來,回復本來面目。這些不但是災民的救星,尤其國軍官兵們亦甚勞累,不停的救災,造福災民。

 

虛筆曰:經恩師這麼一說,徒兒更感到汗顏,沒有可幫及災民,真是對不起他們!

徒兒心酸的想落淚。

 

仙翁曰:你有這份心就夠了,也不必難過,你不住在附近,如住在附近,你也不會袖手旁觀的。

 

仙翁曰:其實在救援也是一種機緣,有些有機會也不會去做,有些沒機會而想做,

真是大有分野。

 

  (寶雲又繞了災區一遍,只見到處瘡痍滿目,河水照樣湍流,山地照樣不堪。)

 

虛筆曰:此次重創,要恢復可能還得過一段時間。

 

仙翁曰:那當然,受創後要恢復,並不易啊!再說,這回重創,為數十年所罕見也,慢慢來,一切可歸平靜。好了,二次巡災,可回去了。

 

  (師徒二人乘寶雲回堂)

 

 

宮闕洞府聯集

南天虛原堂虛筆李忠雄 扶

 

梓潼文昌帝君 降 

中華民國98年9月19日

歲次己丑年八月初一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宮闕洞府聯集」。

 

第四章 上遊三官殿聖境()

 

(續上回)

 

在龍天八部內院,左右還設有「增福司、增祿司、增壽司、宥罪司、消災司、解厄司」,皆隸屬三官大帝管轄,統計本宮計數,故除四神宮外,尚有十神宮、六司部及八部,這就是其大概也。

 

由四神宮,再往上走,經過五重,才到三官大帝正殿之天井心,三官大帝正殿,煌煌異常,彫龍畫棟,莊嚴無比,非筆墨可形容,正殿有三個位置,龍桌龍椅,排列整齊,中間是堯帝位置,右邊是舜帝位置,左邊是禹帝位置,各執所

司,莊嚴肅穆。

 

世人要知,如命運乖否、謀事不遂、屢遭凶星災禍,如悟其非,痛改前非,或延僧懺道、或於灶前、或向北辰夜半焚香告天,立誓改過前愆,即可蒙值日功曹仙官,稟知舜帝,帝即派神祇察查是否屬實,如屬實,暗中赦宥其罪,如善

行不怠,並轉知天官降以禎祥,或賜予福祿。

 

如好命之人,知道力行善事,則福祿倍予增之;如為富不仁,不知矜孤恤寡,經查明屬實,即削減其福祿,甚或災星禍之,以至殆盡。如知懺悔,即恢復其原來福祿。

 

至於水官大帝,則專門負責水陸等善人之安全,不可有任何閃失,就是惡風大浪亦得保其安全,不得有誤,倘若是惡徒污穢水府,不信神道,則必災禍之,絕不寬貸。

 

故世人當知,應善事力為,則三官大帝必福上加福、祿上加祿、壽上加壽,任何人等一樣,一視同仁,盼世人能明而行之。

 

梓潼文昌帝君 降

 

中華民國98年9月26日 

歲次己丑年八月初八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宮闕洞府聯集」。

 

第五章 南天門氣勢宏偉

 

「南天門」乃仙佛進出南天之門,日夜皆有天將天兵鎮守稽查,使之安鎮。

 

進入「南天門」,宮殿宏偉,比櫛連雲,華麗異常,且街道非常乾淨整齊。為何南天門內建有這麼多的宮殿呢?當然有其原因,因現屬三曹普度,趕辦三會收圓之時,凡世人悔心向善,能放下屠刀,即令其立地成佛,此乃 老母之寬典相護,否則如按律條評比,想成證可難也,那九二殘靈想回 母娘身邊可就難矣。

 

如今亂極思治之時,為惡者雖不少,但悔心向善者亦很多,故 母娘敕命在「南天門」建造了許多宮殿,名曰:「迎仙閣」,讓有悔心向善者壽終之日,命金童玉女引度到此靜養清修半月、一個月、或一年,令其將俗慮嗜慾、一切之罣念牽纏一併清除殆盡,然後再面 太上母娘賜予仙爵,上天有如此之寬典,以及良好之機緣,世人再不知修,實在太愚癡了。

 

在「迎仙閣」裡,派有仙官伺候,且每天日夜不停的照顧,且設有三聖真-亞聖孟子、佛印禪師,以及留候子房,在此清修之三教弟子,必須面謁三聖真,以討論三教之理,必須合乎三教之理,三教之理者,乃同根異流、殊途

同歸也。

 

在「迎仙閣」有服務人員,目前有一千多名,日夜迎新送舊,安排修鍊者,忙碌的不得了,同時亦無任何之怨言。再進入些,亦是街道整齊,西洋式的建築,這是供外國善人修習的地方,上天是公平的,不分畛域,如是善人,必收羅使之勤修,以求成證,故爾後必定是五教同歸,道德統一,而無任何之干戈,呈顯和平之世界也。

 

梓潼文昌帝君 降

 

中華民國98年10月10日

歲次己丑年八月廿二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宮闕洞府聯集」。

 

第六章 南海普陀香山觀音殿

 

在南海南面有一座山,宮殿樓臺林立,隱約在翠柏與竹林之間,在虛無飄渺之處,這即是「普陀香山」是也,即是圓通教主之所在也。

 

南海海中都是蓮花,開有九色之蓮,萬朵千莖,美麗如錦,通年開花,從不凋謝,為何會如此呢?此乃因大士用催花之法,使之終年長開,美麗動人。

 

在南海亦可見蓮花舟散佈著,這些蓮花舟上都是婦女,也都由大士度化來的,因 母娘為三會收圓,敕命大士將世間有靈根之裙釵一併度盡,是故大士慈悲,大顥神通,方方闡教,處處導化,在數年來所度化之貳拾數萬人,在參禪悟道之餘,大士准她們在海上悠遊自在,有的唱歌、有的吹簫、有的是鼓琴、有的是琴瑟,音樂悠揚,好不動聽。

 

在香山的山腳下,青松翠柏、奇花異草,瑞蘭靈芝,芳香撲鼻;又見白鹿啣花、青猿獻菓,鸚鵡誦經。只有仙境,才有此景象。

 

在山腰,到處都是青松、翠柏、紫竹,遠遠望去山上,見宮殿玲瓏,到了山上,又見一大照壁,高二十餘丈,長三十餘丈,都是水晶玉石砌成,上面寫著「香山聖境」,繞過照壁,見一宮門,上書「慈聖宮」,金字輝煌,左右有聯曰:

 

寶殿建普陀,勝境俶同香山國

靈山樓大士,仙居不亞蓬萊宮

 

(待續)

 

大道釋疑               叩稟生-林哲三

(叩稟「放下」與道修之有關常識供參(十六)

 

 

本堂文昌帝君開示:

 

林生問:觀古今「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修道怎如此之難呢?

 

恩主答:其實,非難之關,主未識本心,唯「放下」以契空然無塵之本心,否則任心如何修學皆無益,大凡患在不空反執而不覺,玄妙不覺,只求皮毛,何來之道成。

 

林生問:為何「秉持入道之初心,則成道有餘」?

 

恩主答:若能以入道時那股堅毅誠摯之熱忱而不退心志,當然足可成成道也。

 

林生問:「剛入佛門,佛就在眼前;過段些時日,佛遠在山頂;再過段歲月,佛卻遠在西天。」為何越修離佛越遠呢?

 

恩主答:因堅虔心隨時間而淡忘、而怠忽怠惰,甚者退志,所以與佛越離越遠矣。

 

林生問:修旨「去慾淨靈」,慾之來,源於物我。如何深下工夫以突破「物我」?

 

恩主答:有物有我,乃修之障礙,障礙不除,無法去慾淨靈。由習善、臻善去涵養空我之性,自可把心安置於人人,多為人、少為己,久之,可寡物我而自如。

 

林生問:早晚課之勤念經典,口誦心惟以心印經義,但在心惟身行,方得功行否?

 

恩主答:秉遵經義「以戒為師,以道為法」而修、而去惡為善,功行附焉。

 

林生問:修學須力去「我執」、力求「臻善」,此須如何要求自我去確實做到?

 

恩主答:去執臻善,得在「內聖外王」去深修、去踐行,以此鍊就,可證道果。

 

林生問:人們欲求修往生淨土,為何依舊迷在造業之行舉而不覺?

 

恩主答:修而偏、或修而不力,主未能有明師、或善知識之時時輔導,或適當的開示所致。

 

林生問:修所禁忌者私欲,得如何對治才不受私欲所縛?

 

恩主答:看開,不貪、不癡。

 

林生問:人著欲利則心私,私心較重者如何處修?

 

恩主答:私心不去,無從修起。

 

林生問:如何始能平靜「散亂心」?

 

恩主答:專心一志,不受左右。

 

林生問:秉何心態向修,始能漸次把一切人事物之執著全予放下?

 

恩主答:秉「平常心」向修可除。

 

林生問:凡塵萬相皆虛幻,唯智者醒覺,視而無睹、而不受迷惑否?

 

恩主答:惟道惟真,一切皆假,醒覺與迷昧之分耳。

 

林生問:眾生視虛幻世間為真實,永迷六道轉輪,無以醒覺,怎辦?

 

恩主答:亦唯盡量度化耳!不論其迷覺,但盡己心力以度之。

 

林生問:不知息心止念以「靜」者,恐再如何勤修亦罔效、枉然否?

 

恩主答:是的。惟靜堪止念,以臻無心,無心即佛心。

 

林生問:了悟一切皆假,空無所得,就不會生「妄想、分別、執著」諸心礙否?

 

恩主答:然也。能真了悟,可去諸心礙,問題是能真修實鍊而了悟者寥少也。

 

 

慈悲與智慧        文-馮振隆

 

十、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之切磋

 

()汝心中所裝為何物

 

蘇東坡乃唐宋八大文豪之一,才華洋溢堪稱文壇上之奇葩。彼有一位道交甚篤之友,佛印禪師,兩人平時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惟屢屢佛印法師佔盡上風,於是蘇東坡乃百般用心,設法讓佛印下不了台。

 

有一日,兩人相對禪坐,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向佛印禪師提問:「汝看吾人禪坐之姿像啥?」佛印禪即答以:「像佛一尊。」

 

蘇東坡一聽滿懷得意。佛印禪師遂即反問蘇東坡:「是則,吾兄看吾人禪坐之姿又像啥?」蘇東坡毫不遲疑即回以:「汝看來似是一堆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至府上便得意十分而向家妹炫燿,謂:「吾今日總算佔盡上風矣!」惟蘇小妹聽畢其原委,卻不以為然而說:「兄今日輸之甚矣!蓋佛印禪師心中滿懷是佛,是以所看眾生皆是佛,而汝心中所有盡是污穢不淨,故把六根清淨之佛印禪師亦視為牛糞一堆,豈非輸之甚慘!」

 

蘇東坡遂以手拈一拈鬍子,而黯然同意蘇小妹之看法。

 

()一屈打過江

 

事隔良久,蘇東坡所修禪定已進佳境,有一次在出定後,內心輕安喜悅,便修詩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且立刻差書童渡江而過,遂致佛印禪師,讓彼一評自身之禪定功夫?孰料,禪師一過目,即莞然一笑,順手拈來紅筆一支,在蘇東坡所書之詩上揮筆即寫「放屁」斗大兩字,再交書童攜回。

 

蘇東坡本想佛印會給予諸多讚美,豈知竟是「放屁」兩大紅字,不由得火冒三丈,而破口斥責:「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讚美也就罷,何必如此欺人?吾非立刻打船過江與之理論不可!」

 

誰知佛印早已大門深鎖,束裝出遊去矣!在其大門只見貼上對聯一首:「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俟蘇東坡一到,睹見此幅對聯,內心深感愧疚,而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法語禪音              虛原 編釋

 

 

縱慾宣淫,莫甚於官場之浮蕩子弟,聚談則無非閨閫,結伴則浪跡狎邪,以縱慾傷身為趣事,視敗倫傷化若尋常,相煽成風,罔知顧忌,不知心無二用,色慾情深,必致拋荒正事。蓋心力既分,則精神必短,氣血必弱,事業必不成。求名者,因好色慾而名必敗;求利者,因好色慾而必喪;居家者,因好色慾而家業必荒;為官者,因好色慾而官業必墮;考之往古,驗之當今,有歷歷不爽者。且慾心即眾惡之因也,惡因日積,罪孽日深,顯則傾家蕩產,一家之衣食無依,陰則削祿減年,一生之榮華盡喪,甚至精竭髓枯,神昏血盡,百病叢生,一事無成,皆因好色一念之害也。

 

放縱淫慾,官場上的輕浮浪蕩的子弟最為可怕,相聚在一起所談論的都是閨房不雅之事,結伴則以浪蕩沉迷、精神邪念,以放縱慾念,傷害身體為有趣之事,把傷風敗俗、敗壞倫常為平常的事,相互煽動而成風氣,毫無顧忌,不知心無二用,一旦色慾情深,一定將正事拋開,荒費正事。心力一分開,則必沒有精神,氣血必弱,事業必定無法完成。求名之人,必因好色而名必敗;求利之人,則必因好色而利喪失;在家之人,會因好色而荒費家業。為官之人,會因好色而官位下降。經以往之考證,及現代的印證,都是歷歷可見而無差錯。而且慾念之心就是所有壞事的成因,惡因天天積累,罪業就日深,明顯的可見其傾家蕩產,一家人的衣食沒有著落,看不見的削去福祿,減其年歲,一輩子的榮華富貴都喪失掉了,甚至於精神枯竭,百病滋生,一事無成,這都是一念好色所害者也。

 

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餘。奢者心常貧,儉者心常富。

 

奢華之人,有錢都嫌不夠,勤儉之人,雖沒錢卻感到綽綽有餘。奢華的人,內心常感貧乏,節儉之人,心裡頭常感富足。

 

流通善書,貽澤最遠,人誠能重刊不朽,廣布無窮,則一句善言提醒了一點善心,成就了一世善人。

 

善書的流通,所遺留的恩澤善德最為長遠,如果能不斷重新刊版,無窮廣為流傳,則一句善言,提醒了一點善心,成就了一世的善人,功德乃大也。

 

理以心為用,心著於欲則理滅。心以理為本,理被欲蔽則心亡。

 

理以心為其所用,心如著住於欲,理則滅。心以理為根本,理被欲所遮蔽,心則亡矣。

 

勢可為惡而不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惡。

 

可為惡但不作,就是善。有能力行善,卻不去做,就是惡。

 

一脈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整座山脈,景色幽美,前人的田地後人接收,後人接收也別太高興,還有接收的人在你後頭。

 

天下第一種可敬人,忠臣孝子。天下第一可憐人,寡婦孤兒

 

天底下第一種可敬的人,是忠臣與孝子。天底下第一可憐的人,是寡婦與孤兒。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有我不曾看過的書,事沒有不可告人的事。

 

 

堅定信心                   作者:丁乾

 

 

日本有位名為鐵眼的年輕和尚,發誓要以募捐的方式為佛修金身,這件事本是極為艱鉅,不少人都好言相勸,請他放棄這個念頭,然而鐵眼和尚卻是一位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人,一旦立下了宏願,就會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募款的第一天,他一大清早就來到最繁華的鬧市,向過路的行人請求施捨。不一會兒,走過來一位武士,鐵眼和尚雙手合十道:「貧僧誓願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

 

武士沒看他一眼,就像沒聽見一樣,大步地走了過去,鐵眼和尚急忙追上去,緊跟其後低聲說道:「捐多少都可以!」

 

武士十分厭煩地揮揮手,提高嗓門大聲拒絕道:「不!」武士繼續往前走,鐵眼和尚在後面跟著,一前一後竟然走了十多公里。武士這時產生了憐憫之心,隨手扔下了一文錢。鐵眼和尚趕緊從地上撿起那一文錢,並恭敬地朝武士行禮致謝。

 

武士甚覺奇怪,態度也緩和下來,不解地問道:「區區一文錢,也值得你這樣看重與欣喜。」

 

鐵眼和尚回答道:「今天是貧僧為塑佛金身而化緣的第一天,如果連一文錢也無法化到,可能貧僧的心志就會產生動搖。如今承蒙施主慷慨解囊,貧僧對於成就大願已經信心滿滿,所以感到無限欣慰。」

 

鐵眼和尚說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繼續化緣,邊走邊說:「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武士肅然起敬,情不自禁地追了上去,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出去。

 

任何事,如果一個人義無反顧,信心十足地朝著目標勇往邁進,往往能夠成就許多驚人的事業。

 

尤其,寺廟宮堂的興建相當艱鉅,可說百務繁冗。不只經費的籌措,遭逢經濟風暴更加困難,而且土地的取得、地目的變更和建築執照的申請,都需煞費苦心,克服重重關卡,因為道場的興建,就是信仰、渡化中心的確立,而弘法績效彰著,功果浩大,上天特別畀重,由是之故,興建過程考驗連連,以顯現護持善信眾志成城。

 

南天虛原堂奉旨創設以來,都是蝸居民宅,然而屢著聖典,引渡眾生不計其數,今有機緣購地準備興建永久道場,可說千載難逢,我們應該緊握培福、植福機會,踴躍捐輸,縱使經濟不是寬鬆,只要量力而行也是可以,透過所有善信大德堅強的信念和無比的毅力,如同鐵眼和尚一樣,早日促使道場鳩工興建圓滿落成啟用,期使聖業弘揚綿延而不絕,這是大家熱熾的心願!

 

 

心(八)                    作者~林哲三

 

經云:「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故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所以,吾人須知:「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

慮,佛自現前。」

 

我們要談「修行」,就得先認識「本心」;得要牢牢記住「本心即是無心之心」;得須了悟「本心是光爍爍、潔潔淨淨的」。然為何人們偏偏要令心沾染那麼多之塵垢呢?又為何常令心起爭求而紛擾不已呢?可謂幾乎令心無時無刻無不起心動念矣!請問此種種之心態、之行舉是否已與「此心」之本質大相逕庭乎?哪人們所修所為到底是在渾濁此心呢?還是在清淨此心嗎?思之可知也。

 

修行人若不知「本來無一物」的本心、自性,哪任你費盡多少心力,以致能斷盡百思念、去除諸煩惱,然此之功效,恐皆屬暫時性之息念而已,終究會令心起起伏伏而降伏不住此心的。蓋心之起念,即妄、即妄心;妄心者,塵念也、欲心也。心著妄,言修談法皆無益的,因這都是基於不識本心而不知去「定靜此心」、「清淨此心」使然。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即污穢心靈。」我們長年生活在娑婆世界的大環境,所接觸的都是物情欲利的誘惑,加上受習性的拉力,所以,我們這顆心是很難做到不隨境轉、不隨波逐流的,故唯有時時自我戒慎再戒慎、惕勵再惕勵、以及加倍勤修再勤修,果能堅秉此股道心而不渝者,方有可能找回佛性智慧。

 

「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人人都可藉修學,以「覓回人人本具足的佛性」。修得藉智慧,始恪靜定心性、清淨自心,待心定、心淨,佛心佛性自顯現矣。要找回佛性智慧,唯有看開一切,心空無物,才能把一切無知及不合理之慾染放下;才能將心裡頭諸心結、或諸不平成見放下;才能將擾心之瑣事、或積集於一身之情感與思緒放下。唯有把一切萬有、萬緣全都放下,讓此心唯獨存「智慧與慈悲」,心地才能散放出光明。共勉之!

 

 

保持花鮮的方法               作者~呂資鴻

 

汾陽無德禪師從小天資非凡,見到一切文字,經常自然通曉。十四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遂毅然決然出家。剃度後,雲遊四方,拜訪了七十一位名宿宏儒,直至遇到了省念禪師,他才開悟。

 

省念禪師圓寂之後,無德應西河道俗的遊請,住於汾陽太子院,廣說宗要,足不出戶達三十年之久。

 

有一位虔誠的信徒,每天從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經年不輟。

 

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嘉勉道:「你每日都能虔誠地以鮮花供佛,真是難得!經典上記載著:常以鮮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呀!」

 

這位信徒聽了很歡喜,請求禪師繼續開示:「師父呀!我每次來寺中以鮮花禮佛,覺得心裡像甘露水洗過一樣,清涼而寧靜。可是一回到家裡,面對瑣碎的家務,又像身陷火窟,覺得焦灼不安。請師父開示:如何在煩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無德禪師聽了,不答反問:「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鮮豔嗎?」

 

信徒回答:「知道啊!只要每天換水,並且剪去下面那一節泡爛的花梗,花就不易凋謝了!」

 

無德禪師點頭笑道:「想保持一顆清淨的心,也是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要每天淨化身心,多多懺悔、反省,去除腐化的習性,保養清淨的心苗,這就是禮佛的真義啊!」

 

信徒聽罷,恍然大悟,歡喜地作禮:「謝謝師父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師父,過一段寺院修行的生活,享受暮鼓晨鐘、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笑容不褪,伸指一點:「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如同菩提,言語動靜、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寧靜,何必執著於寺院呢?」

 

反省是自我檢查的好方法,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前提。對於團隊管理者來說,反省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必上的功課。

 

一個管理者是否具有自我反省的決心,有沒有自我反省的精神,決定了他能不能認識並改正所犯的錯誤,能不能經營好企業。如果他能利用喝杯茶的時間,常常反省自己,他就能成為一個極為出色的團隊管理者。

 

 

追尋清醒的快樂            作者~心曲

 

 

積極精進的心志,清醒的覺性,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幸福和快樂的必要能力與條件。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幸福,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遇到的種種難題負起責任。事實上,人生是一個不斷去解決難題的過程,它本身就能帶給我們快樂。

 

在清醒中得到快樂:

 

所謂:覺性清明智慧開。無憂自在福中來。

   成功精進人和樂。真我虛空妙道栽。

 

當一個人失去清醒的覺性時,環境就會不斷地干擾他的感受性,從而影響到正確的判斷,干擾他的情緒,感到不快樂。

 

人要生活,達到實質的美滿幸福快樂,當然要將自己的覺性清醒過來,使智慧充分的展現,能如此,才能勾劃出生命的真諦,生活的美妙,而免於沉溺於生涯的苦海之中。

 

清醒的人必須能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充分的了解自己,了解並根據自己的性格特質、能力、體力和環境情況去生活。當一個人了解自己的時候,就能發現自己的優點,予以發揮實現;清楚自己的缺點,而予以接納改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高貴的,只有自己落實,才有尊榮,才有快樂。一般人很喜歡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愈比較愈是偏離自己的本質,這種生活的態度,不但抑制了自己的真正能力,同時也否定了自己求自由、求實現的天性,那是不快樂的來源。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只要墮入比較,就會失去清醒的生活,就會失去快樂。痛苦的癥結就在這裡。

 

俗話說:供養百千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所謂無心道人,就是一個不被盛名所欺,不被財勢名利所牽,不被環境色相所矇蔽的人。這樣一個無心道人就是能忠於「真我」,去實現自己,過成功快樂的生活。

 

因此,一個人要從虛幻的色相中解脫出來,要從錯誤的價值觀念中走出來,落實地生活,篤當地實現自己的生活,那時就有一種充實感和快樂,闡示出:「無事於心,無心於事,虛而靈,空而妙」的真正意義。

 

人本來就是快樂的,快樂是因為活著,落實的生活,沒有旁生枝節的雜亂,才是真正的自在,一種純然的自我肯定,那就是真正的清醒與快樂。

 

清醒的本質是建立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如果能了解別人的感受和立場,

尊重他,體諒他,接納他時,即刻可以建立一個和諧的關係,那就是愛,也就是慈悲。這種清醒的人際關係,不是想統治對方或控制對方,更不會凌駕對方,自然流露出溫柔和平等,安穩和喜悅。

 

要能樂於助人,建立和諧快樂的關係,要能發揮同情心,慈悲心,隨緣建立方便的回流,共同得到了溫暖。

 

再者,清醒的本質是回歸到生活上,生活的本質就是實現,而不是佔有;它本身就是一種喜悅。要在工作中體驗到快樂,在行、住、坐、臥中發現妙悅。要以欣賞的態度去生活,而不是以追求的角度去生活,懂得參贊化育本身的神聖與永恆,懂得接物利生的快樂。

 

能落實在生活之中才能體會到快樂,開門推窗,觸目遇緣,都是美妙無比;窗前的一朵花使你喜悅,孩童的嬉戲令你忘憂,也就是說現成能看到,能品觸到的一切,那就是生命的反映,是生活上如如自在的本身,而不是在生活之外另行追求虛幻的目標。因為能投注於生活,才能自我肯定,醒覺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更懂得生活情趣,當然這些情趣則須懂得「把握現成」及時發現才行。世間事林林總總,只有自己保持清醒,才可能發現到「水清月現」的喜悅,才可能體驗「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的快樂。

 

如果一個人不能清醒過來,投注於生活,享受生活的妙悅,做生活的主

人,就不可能領會到萬物相親和諧共存的樂趣。如果生活與真我疏離,那麼就等於把過程當目的,弄錯了生活的本質,有如緣木求魚了。

 

生活透過醒覺才能落實,才能體會到一段光明,未曾昏昧的喜悅。這樣才有牢籠不肯住的放曠與自在。因此我們把生活變成手段是錯誤的,是悲哀的!當然如果把生活之外的虛幻當做目的,是錯,也是悲劇。人只有投注於生活中,才能體會到「剎剎見形儀,塵塵見覺知」的喜悅。

 

對於現代人而言,生活的目的和手段總是混淆不清,從而導致許多精神生活上的痛楚。人們工作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是為了有錢可以維生,充實生活的樂趣;工作是手段,快樂的生活應該是目的。可是大部分的人並不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清醒的觀念下,而是努力工作賺錢,有了錢之後,再用以賺更多的錢,這中間卻忘了快樂的生活這個目的。結果一直生活在手段和勞碌之中,而不得快樂。賺錢為了維持生活,不是生活的最終目的,更要注意到生活的目的性,否則就會因迷失而失去快樂。

 

 

助印善書的利         林中居士

 

 

每一本立論正確的好善書,均具有其本身多重傳遞的善因歷程,所以古人有一生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的話,尤其是一本平易讓人接受的好善書,如果能在分送過程中多加珍惜,和妥於照顧,並能順利的送到有緣者的手中,定往往能和讀者產生內心深處的共鳴,而達到助善於無形的美好境界,並結成一善因,如果助印十本則十善因,百本則百善因,廣種福田,消愆納福,也就由此產生。

 

功過格上言:以善書傳一人當十善,傳十人當百善,傳送大富大貴、大豪傑、大力量者當千善,所以自古以來作善降祥,求名求壽,求子求財,求病癒消災集福,為了求智慧,為父母求福壽者,莫不如印送善書,而印光大師在文抄卷四印造經象之功德一文中也說:凡印送善書,從前所做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則亦得轉輕。又言: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做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以凡遇祝壽,賀喜,免災,祈求,懺悔,薦拔先靈之時,皆宜歡喜施捨,勉力行之。

 

助印一本立論正確的好善書,如能從日常生活中省下零用錢,量力而為則不失為一簡便而有效的廣積福田方法,如能再配合修身養性,正心修持,身體力行,日積月累,也是修身積德行善以回天的一大法門,願與大眾勉之。

 

詩曰:助印好善書,提供眾閱讀;

  為己積福慧,功成超三途。

 

 

警明因果例證        呂芳裕

 

第一三八目 捨財雙全

 

嘉義傅錫福,生平多行善事,臺灣光復後移居臺北。經營米商,時當軍事告終,瘟疫盛行,而物資缺乏,米珠薪桂,生活尚未安定,貧民難以度日。一般狡詐之徒,欺騙良民,機謀百出,猴山坑,有高淑恆者,一家八口,俱罹惡疫,家徒四壁,幸得親友相助醫藥之資,其妻及次子方得痊癒。餘尚呻吟床褥,囊空如洗,無計可施,夫婦相議,莫若鬻次子,一可還債務,一可醫治諸子之病,其次子方周歲,襁負到臺北,得友人之介紹賣給王某,得壹百元。夫婦接款出門,到延平路買幾件粗布衣料,時有陳某者素行不端,慣設詭謀巧計,騙取行人財物,見其囊中鈔票甚多,尾其行,至大橋頭,遂開步跑到對岸橋頭,從懷中取出銅製鍍金之錶鏈,擲于路中,身立路旁,假作不見,高夫婦見而拾之。陳乃近前佯言日,君真有福,我纔從此處經過,如何不見,被汝所得。諺云:有福大家享,

君亦不能獨得,請稍分甘,到底貪字貧字殼,夫婦二人,不知騙局,暗喜此錶鏈重量,當有一兩以上,遂取五十元給之,陳取錢,一去杳如黃鶴,夫婦二人將錶鏈持到銀樓,欲兌現鈔,始知贗物,急跑到大橋頭欲尋其人,不見影跡,夫婦啼哭而行,逢傅販米已畢,從此經過,見而問之,高備述顛末,傅憐之,即從身中取出五十元與之,夫婦叩謝而歸。傅回家將情告知其妻,妻亦甚賢淑,頗嘉其所為。翌日傅忽感微恙,不出販米,在後園種菜,揮鋤掘地,忽聞鏘然有聲,視之,黃金也,重約十兩,自思此處原係日人之宿舍,必被遣歸之時所埋,取之,諒亦無妨,遂攜入家中,以示其妻,妻曰:汝能拾銀濟困,故天報我以金,夫婦大喜,叩謝 天恩。翌日身帶二百元,逕往猴山坑,尋覓高淑恆,查訪半日始見,道其意外得金之事,遂取出二百元付高,高曰:此可半為贖回汝子,半為安家之用。高本誠實之人,再三不受,曰意外得金,乃恩主善心之報,何敢受此厚惠,傅始終好意,始為收起,叩謝隆情,傅並與高同往王家,述其思子之情,懇求聽其贖回,王憫之,將子交還,高歡天喜地,率子拜別回家,一家復得團圓,而陳某慣行欺騙,未幾敗露,被捕坐獄,惡貫滿盈,死于獄中。傅得金之後,挈眷重返嘉義故鄉,開張雜貨行,生意昌隆,不數年,遂成巨富,膝前二子,俱入大學,大振門楣,夫傅錫福見義勇為,捨財而得金,陳某詐騙而遭刑,終死于牢獄之中,善行善報,惡行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願汝眾生,勿謂作善者為徒勞,作惡者為得計,迷而不醒,終致噬臍而莫及也。

 

 

風水理信與探討             虛原奎 編著

 

裝潢與擺飾

 

風水學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能幫助我們求財呢?吉祥物是其中的一類,但吉祥物有很多種,什麼才是最理想的呢?它的大小並沒有關係氣的運行,唯有內部動線陳列的很好,才能達到風水的造命改運,若宅內的氣很凶,陰陽氣不諧調,沖犯了就容易有凶禍的發生,若能用吉祥物的東西來鎮住它,就如同人生病了,給了藥吃,讓它得到藥效而痊癒。

 

徵兆可以告訴我們,什麼物相是好的,怎麼去利用時機和物體,在人的八字當中,若能以五行十字全的統計方法,統計出各個五行的平衡,以最弱且未能達到平衡中庸的五行體,以其體的五行色,穿戴在人身上補運,必能達到造命的目的,使人體金、木、水、火、土,能夠氣行於中庸中正,並能將本身的力量加強運轉,達到濟補的功效。

 

房子內吉祥圖的種類很多,中國吉祥圖案當中,都能讓人的氣運有所改變,到底有哪些圖騰能夠在家裡掛上而達到補運的功效?另外辦公室或書房需求哪些字畫呢?事實上可以用許多吉祥圖來幫助陽宅的氣場,像吉祥如意圖、納福迎祥圖、福祿壽三星圖、八祥圖、和合二聖圖、麒麟送子圖、官上加官圖、輩輩封候、冠戴傳流圖、太平有象圖等,都是具有深遠的意義。

 

茲分述如下:

 

一、招財進寶圖:道家學術也有祈福求財的符籙,求財符,有正財與偏財的求法,求財符整體上有一固定的尺寸,畫一畫就能用,固定尺寸與加持方法各有不同。

 

二、納福迎祥圖:「納福」必是手握蝙蝠,蝠是飛翔,福祿壽三星圖,圖中必須畫有蝙蝠、福祿、壽桃,因蝙蝠代表「福」的諧音,祿代表家中的「財祿」,壽代表「長壽」,福祿壽三者齊全,能夠讓一家人和樂幸福。

 

三、和合二聖圖:家庭夫妻常有不和諧的現象,建議家中可掛和合二聖圖,就能求得夫妻圓滿,在圖中有中國的旺與相字,表示旺夫旺子,男女二神童代表陰陽諧調,將畫放在夫妻不合的家庭中,靈驗異常,懸掛時必須選在夫妻的貴人日掛上,即可有很好的作用。

 

四、麒麟送子圖:如求子息,可以用麒麟送子圖,代表麒麟送個兒子來給你,其最大的功用,是讓久婚不孕或是求子息的人使用,圖中必須具備蓮花、蓮子、桂花、和神童送子,本身神童騎在麒麟上,意味著蓮生貴子,懸掛時必須選夫妻或貴人日旺時,應驗程度會提高。

 

五、官上加官圖:如果你是公務員,官上加官,可以掛一個加官圖,加官圖讓你官運亨通,掛一個輩輩封候圖讓你的官位升官,如果想達到非常順利也可掛冠戴流傳圖,冠戴是戴上烏紗帽,讓你一生一世圓圓滿滿。

 

六、太平有象圖:太平有象圖代表達官顯貴,若在府院中會客室懸掛它,可以代表政府單位主事者或主管能夠加官進祿,在一個家、國家公務員都可以懸掛,可助得好運,大官有好運,社會有好福澤,創造理想社會。

 

七、如意真跡圖:以硃砂撰文祈福,招吉祥添如意,祈祝財源如意、事事如意、姻緣如意、健康如意、圓滿如意。

 

八、客廳掛畫忌諱:

 

常見一些客廳中喜歡掛大壁畫,但並不是每一幅畫都能掛,切記千萬不要掛「瀑布畫」,瀑布代表財的大來與大去,也不要掛大的漆布畫,或是海浪圖,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財來得快也去得快,所以是不好的畫。

 

在許多家中亦見有進口老虎皮或在牆上掛老虎畫,這情形代表女人掌權,也代表女人勞碌,也是不好的象徵。所以能夠以生財圖,花開富貴圖,硃砂所寫成的如意圖,作為家中吉祥畫,都能帶給家中很好的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