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古佛 

 

二○一八年一月十三日

 

歲次丁酉年十一月廿七日

詩曰:

 

聚散榮枯一笑之  人無二度少年時

班荊道故雲煙遠  回首折梅送已遲

 

聖示:吾今日降著:「在家持戒功德」

 

第二章   持戒的重要

 

       戒律的制定是屬於佛陀、正自覺者的範疇,所以,

 

即使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或是佛陀讓半座的大

 

迦葉尊者,都沒有制戒、修戒、增戒、刪戒的權限。

        而在佛陀入般涅槃第一年的雨季安居,大迦葉尊者

 

在王舍城主持了有五百位阿羅漢參加的第一次結集。對於

 

制戒和守戒的問題,會中一致決議:「尚未制定者不應

 

再制,已經制定者不應廢除,只按已制定的學處受持遵行。」

 

也就是說,無論佛教未來如何發展,佛陀所制定的戒律都

 

不能增加或刪減。

        制戒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

 

止息煩惱,所以修習戒、定、慧三學是斷除煩惱、證悟涅槃

 

的次第。在《雜阿含》第六二四經/鬱低迦經中記載:鬱低

 

迦尊者請佛陀為他說法,教導他如何修行,佛陀告訴鬱低迦

 

尊者說:「汝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

 

處。」意思是說,「你應當先持戒清淨,維持正確的見解,

 

身、口、意三業清淨,然後才修(身、受、心、法)四念處。」

 

由此可知,持戒清淨不但是修習定、慧的基礎,也是解脫煩

 

惱的前提。若是在家居士依此而修,不但有機會證得初果,

 

甚至二果、三果都有可能。

        對在家居士而言,基本上要守護好五戒,若條件允許的話

 

可以持守八戒。在家居士第一次受三皈依和五戒,應該前往寺

 

院中請求比丘授戒,五戒可以一起受取和受持,也可以只有四戒

 

、三戒、二戒或單獨一戒受取和受持。

        無論是受持五戒或只有四戒、三戒或二戒,因為是一起受

 

持的,所以若是在家居士破了其中一戒,則其餘的戒就一同都破

 

,不過只有所犯的那支戒才有業力。又因為三皈依是依於五戒等

 

而存在的,故,假如一位在家居士破了五戒,他的三皈依也自然

 

無效。

        因為在家居士不像出家眾有集體布薩(誦戒、檢討反省、

 

懺悔清淨、舉罪)等儀法,所以沒有「不可悔罪」,故若是破了

 

戒可以再重新受戒。至於重新受戒的方法,可以前往寺院中請

 

求比丘授戒,或是自己在佛像前,禮敬佛陀後誦唸三皈依和五

 

戒,如此就又能再度具足五支戒。

        對在家居士而言,最佳的方法則是每日晨朝於佛前禮敬佛陀

 

後誦唸三皈依和五戒,如此可日日受戒持戒,保持戒體,也可以

 

日日獲得持戒功德,即使不慎破了戒,也能快速再獲戒體,清淨

 

身心。

 

編者註:

一、犯戒後懺悔是對出家人來說的,對於在家人,佛陀並沒有

 

要求大家犯戒要懺悔,但是犯戒後要重新受戒。

二、鴦崛摩羅未出家前殺人無數,佛陀依然讓他出家受具足戒,

 

最後也證得阿羅漢果

三、阿闍世王殺害父親頻毘娑羅王,佛陀依然讓他受在家戒,

 

並對他說法,若是他沒有殺害父親,佛陀對他說法時就能證

 

得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