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古佛
降
二○一八年十月廿七日
歲次戊戌年九月十九日
詩曰:
容顏易老不蹉跎
若夢浮生自在活
即便韻華流水去
餘年切莫再消磨
聖示:吾今日降著:「在家持戒功德」
第十九章
第六戒制戒的因緣
佛陀還沒有為比丘們制定非時食戒時,諸比丘於晚上暗
夜乞食,有的跌墮溝塹,有的碰觸到女人,有的遇到強盜
修持梵行,因此,當因緣成熟時,佛陀即制定過午不食戒。
《四分律》卷十四與《增一阿含》第四四○經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長相粗曠黝黑的迦留陀夷在夕陽已西下後,著衣
持缽,進入城內乞食。
當時正值陰天,天色極為黑暗,迦留陀夷走到一位長者
之家門口。那位長者之媳婦已經懷孕,聽到出家人在門
外乞食,就親自持飯,出來惠施他。
迦留陀夷的皮膚極為黝黑,當時天空欲將降雨,到處都有
閃電橫穿天際。長者之媳婦打開門時,剛好一道閃電劃過
,亮光照到迦留陀夷黝黑的臉龐,長者之媳婦頓感驚懼恐
怖,於是大叫一聲:「鬼啊!鬼啊!」同時因驚嚇過度而
胎墮小產。
這時迦留陀夷言:「大妹,我不是鬼,我是沙門釋子。」
長者之媳婦非常憤恨地說:「沙門釋子,寧可自己切腹,
也不應該晚上出來乞食。」
迦留陀夷聽完後隨即回到精舍,但愁憂不歡,坐下自思
惟,懊悔已來不及。
那時,在舍衛城內,便有了如此的惡聲:「沙門釋種子
,乃咒墮他人之子。」也有人議論紛紛的說:「現在的
出家人,行無節度,飲食不知時宜,就像在家的白衣居士
一般,那有什麼差別!」
比丘們聽到眾人議論批評後,那些持戒清淨的比丘,也自
怨自責地說:「食無禁限,乞食不按時機,實在是我們的
不是!」就各共相率至於佛所,頭面禮足,將此因緣,
告訴世尊。
當時,佛陀即令人喚來迦留陀夷,問說:「你昨天日暮之
時,是否進入城內去乞食,乞到長者之家,使長者的媳婦
流產嗎?」
迦留陀夷回答說:「是的!世尊!」
佛陀告訴迦留陀夷說:「你為何不分辨時機是否適當,尤
其是天空欲降雨之時進入城內去乞食呢?這實在不是你所
應做的,而且一位善男子出家學道,怎麼可以貪著於飲
食呢?」
迦留陀夷就從其座起來,回答世尊說:「從今以後,不敢
再犯,唯願世尊聽受弟子的懺悔!」
那時,世尊即告訴阿難去打犍椎(寺院中的木魚、鐘、磬
之類),集聚諸比丘於普會講堂,並制戒說:「若比丘非時
受食,食者波逸提(犯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