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古佛
降
二○一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歲次丁酉年十一月十三日
詩曰:
欲解佛陀貝葉篇
皈依三寶靜心研
途經古寺逢僧話
頓悟浮生盡似煙
聖示:吾今日降著:「在家持戒功德」
第一章
三皈依
要成為一位佛陀的在家弟子,必須受持三皈依以及五戒。
因為三皈依是一切戒法的根本,無論是在家的五戒、八戒、
十戒法,皆是在唸誦三皈依完結時成立的。而受持三皈依和
五戒等的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近事男),或淨信男。女眾則稱
為優婆夷
(近事女),或淨信女。
皈依,是庇護所、避難所之意。佛弟子皈依的對象有三種,
稱為「三皈依」或「皈依三寶」,也就是指以佛寶、法寶、
僧寶作為皈依處或庇護所。所謂佛寶是指釋迦牟尼佛;法寶
是指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三法印等教、理、行、果;
僧寶是指依法修行的四雙八輩聖僧。
至於「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這三皈依由誰
所說?在何處說?何時說呢?
一、由誰所說?:由世尊所說,而不是由弟子、仙人或
諸天所說。
二、在何處說?:在波羅奈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
三、何時說?:當耶舍尊者和他的朋友證得了阿羅漢,
為了世間眾人的利益而說法時所說。
皈依佛、法、僧等三寶,能破除怖畏,解脫一切苦,
為什麼呢?《阿毗達摩俱舍論》卷十四有雲:「諸有歸依
佛及歸依法、僧(的人),於四聖諦中,恆以(智)慧觀察。
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的途徑),知八支聖道,趣(向)
安穩涅槃。此歸依最勝,此歸依最尊;必因此歸依,
能解脫眾苦。」
意思是說,皈依三寶的人,最終會獲得觀察苦、集、滅
、道四聖諦的智慧,了悟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無常的
,變異的,逼迫的,所以是苦;了悟「貪愛」正是引發苦的
原因(苦集);明白苦、煩惱是可以止息而達到涅槃的(苦滅);
以及滅苦的方法就是實踐八正道。
佛陀所教導的滅苦方法稱為三十七道品,這也是有心修行者
未來要實修的方法,茲分述如下:
一、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二、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長廣大。
三、四神足:欲神足、精進神足、心神足、慧神足。
四、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六、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
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七、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編者註:
1.皈依又作歸依,二者意思相同。
2.四雙八輩是指向初果、證初果,向二果、證二果,向三
果、證三果,向四果、證四果的聖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