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禪師  

二○一六年九月十日

歲次丙申年八月十日

曰:

 

曾經四海遍悠遊  耄老之年氣尚遒

樵隱柴門歸謐靜  無貪無欲復何求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四十章   法念處禪修概論()

 

五、觀察四聖諦

       佛陀於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後,在鹿野苑對昔日跟隨他

 

修行的五比丘所說的第一部經《轉法輪經》,即是宣說中道

 

及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相。在開始時佛陀告訴苦行的五比丘,

 

捨棄追求欲望享受的樂行和折磨肉體的苦行二種極端,因這

 

二種極端對修行無益,不能通往正覺。佛陀接著宣說離開二

 

種極端,理智可行的中道修行方法,即八正道。眾生若能

 

修習中道之法,即可證悟四聖諦,而走向涅槃及解脫。

       四聖諦包括苦聖諦(苦的真理)、苦集聖諦(苦的根源)

 

苦滅聖諦(苦的止息)、苦滅道跡聖諦(滅苦的方法),以下將

 

四聖諦簡釋如下:

()、苦聖諦:何謂苦聖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

 

苦,愁悲苦憂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

 

。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

生苦:諸眾生之受生、形成、出生、諸蘊之顯現、諸處之

 

獲得。

老苦:諸眾生之衰老、老耄、齒落、髮白、皮皺、壽減、

 

諸根遍熟。

死苦:諸眾生之崩潰、散滅、命終、死亡、諸蘊離析、

 

死屍棄捨。

愁苦:無論何時何地,由於任何之不幸,遭遇令人苦惱之法,

 

而有憂愁、悲傷、苦惱、內憂、內愴。

悲苦:無論何時何地,由於任何之不幸,遭遇令人苦惱之法

 

,而有痛哭、悲泣、慨歎、哀號。

苦苦:關於身體之苦痛、不適,由於身觸所生之苦痛、不適。

憂苦:關於心之苦痛、不愉悅,由於意觸所生之苦痛、不愉悅。

惱苦:無論何時何處,由於任何之不幸,遭遇令人苦惱之法

 

,而有憂惱、苦惱,及由憂惱、苦惱所生之苦痛。

怨憎會苦:無論何時何處,遭遇不如意、厭惡、不愉悅之色

 

、聲、香、味、觸、法塵,或遇心懷惡意、傷害、擾亂、

 

不適意者,卻須與其聚會、交往、共事、結合。

愛別離苦:無論何時何處,與可意、喜愛、愉悅之色、聲

 

、香、味、觸、法塵相逢,或遇心懷善意、適意、可靠者

 

、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事、親戚,卻不能與之聚會

 

、交往、共事、結合。

求不得苦:受生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不再受生,

 

願不再有來生;受老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不衰老

 

,願不變老;受病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無病苦,

 

願不生病;受死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能不死,願

 

不會死;受愁悲苦憂惱支配之眾生,生如是欲求:願不遭

 

受愁悲苦憂惱,願不再愁悲苦憂惱!然此欲求不可得。

五取蘊苦: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苦集聖諦:何謂苦集聖諦?愛欲引導再生,喜與貪

 

伴隨而起,無論何時何處,追求愛欲,即:欲愛、有愛、

 

無有愛。

愛欲於何處生起?在何處住著呢?

凡於世間有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

 

在該處住著。

於世間何者是誘人、可意者呢?

在世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塵、

 

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意識、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

 

意觸是誘人、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眼觸(耳、鼻、舌、身、意觸)()受是誘人、

 

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塵(聲、香、味、觸、法塵)生戀想、思惟是誘人

 

、可意者,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愛(聲、香、味、觸、法愛)是誘人、可意者,

 

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尋(聲、香、味、觸、法尋)是誘人、可意者,

 

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在世間色伺(聲、香、味、觸、法伺)是誘人、可意者,

 

愛欲即在該處生起與住著。

簡而言之,欲愛有六種,即色愛、聲愛、香愛、味愛、

 

觸愛、法愛,也就是感官上的渴愛。有愛有三種:

 

.與「常見」俱生的愛,常見就是相信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

 

.對色界、無色界生命的愛。3.對禪那的愛。非有愛就是

 

與斷見俱生的愛,持有斷見的人不相信人死後還有來生,

 

只是一死百了。

()、苦滅聖諦:何謂苦滅聖諦?此即愛欲之消逝無餘、

 

捨離、滅盡、解脫、無染。於何處捨離、滅盡愛欲呢?即

 

是在世間有誘人、可意之處,就在該處捨離愛欲、滅盡愛欲。

()、苦滅道跡聖諦:何謂苦滅道跡聖諦?此即八支聖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正見:如實知苦、知苦之集、知苦可滅、知滅苦之

 

法名為「正見」。

正思惟:出離思惟、無嗔思惟、無害思惟名為「正思惟」。

正語: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名為「正語」。

正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名為「正業」。

正命:捨邪命(殺、盜、淫、酒、毒等生意),依正命謀

 

生名為「正命」。

正精進:意欲、勤奮、精進、策勵,避免尚未生起之邪惡

 

、不善法生起;降伏已生起之邪惡、不善法;促使未生起

 

之善法生起;促使已生起之善法持續、增長、圓滿成就名為

 

「正精進」。

正念:以熱誠、正知、正念,安住於身,隨觀身、受、心

 

、法四念處,而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即是「正念」。

正定: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而住,名為「正定」。

 

六、修習四念處的成果

任何人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年,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阿

 

羅漢果(四果);若煩惱未盡,則得阿那含果(三果)

……不需七年,……不需六年,……不需五年,……

 

不需四年,……不需三年,……不需二年,……不需一年,

 

……不需七個月,……不需六個月,……不需五個月,

 

……不需四個月,……不需三個月,……不需二個月,

 

……不需一個月,……不需半個月,依此修習四念處

 

七日者,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阿羅漢果;若煩惱未

 

盡,則得阿那含果。

此即如前所述:此是唯一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

 

滅除苦憂,成就正道,體證涅槃之道路,此即四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