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禪師
降
二○一六年九月三日
歲次丙申年八月三日
兀坐岩前看晚霞
丹心一曲寄天涯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卅九章
法念處禪修概論(三)
四、觀察七覺支
七覺支是修行中相當重要的方法,以下先將七覺支簡釋如下:
(一)、念覺支:為了精進、解脫,要常思惟四念處,時時刻刻
覺念四念處,而已經生起四念處的念覺支者,就讓它增長廣大
,以進一步得到體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一生起心念,就
要清楚的覺知那是什麼心念?是貪欲心還是嗔恨心?是懈怠心
還是追悔心?當它們消失時,也很清楚它們已經消失。一個人
若是沒有正念的覺支,就會被自己的妄念、妄想牽著鼻子走。
故修念覺支時,修行者必須注意:
1.修四念處時保持正念正知。
2.減少與不想修行的人接觸。
3.隨時令身心保持在觀照行站坐臥之姿勢。
(二)、擇法覺支:擇法即選擇方法的意思。例如信仰太強會
產生盲從,此可從加強智慧來平衡;若智慧太強會產生疑法
,此可從加強信仰來平衡。精進太強會產生掉舉,此可從加
強禪定來平衡;禪定太強會產生昏沉,此可從加強精進來平衡。
(三)、精進覺支:當精進變得更強時,修行者對四念處是滅
苦的唯一道路,就不會再感到懷疑,對於世俗的欲望也不想
再沾黏,達到此境界,喜覺支就會生起。
(四)、喜覺支:喜覺支要生起,一定是從精進覺支中獲得,
而且這種喜是修法的喜悅,不是世俗貪愛的喜。
(五)、輕安覺支:當心生喜覺支,能夠克服因為欲望而衍生
出的煩惱後,內心就能產生輕安的覺支。也可以說,輕安覺
支是以三法印(無常、苦、無我)為身心所緣而得。
(六)、定覺支:當心輕安下來,就不再會有過去六根觸六塵
的煩惱,無明也同時被破除,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
(七)、捨覺支:心定下來,去除了欲望,就會放下煩惱,而
捨去過去不正確的觀念,例如體會到身心的實相(非男、非
女),而不想再為身心做什麼了,而完成捨覺支。
所以《大念處經》中記載:「……復次,諸比丘!
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七覺支觀察諸法。諸比丘!
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七覺支觀察諸法呢?於此,諸比丘!
比丘有念覺支時,了知:我有念覺支;無念覺支時,了知:
我無念覺支。了知未生起的念覺支生起,已生起之念覺支
增長圓滿。
有擇法覺支時,了知:我有擇法覺支;無擇法覺支時,了知
:我無擇法覺支。
了知未生起的擇法覺支生起,已生起之擇法覺支。
……
有捨覺支時,了知:我有捨覺支;無捨覺支時,了知:
我無捨覺支。了知未生起的捨覺支生起,已生起之捨覺支
增長圓滿。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法,依七覺支觀察諸法。」
七覺支中,每一覺支都是以三法印(無常、苦、無我)為其所緣
,而且每一覺支都是由四念處而引發,只是力量更強,智慧
更猛利,最後完成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