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禪師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歲次丙申年七月十八日

曰:

 

一寸無明一寸癡  窗西對影葉飄池

得逢正法當珍貴  莫待孤芳歲自馳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卅七章   法念處禪修概論()

 

        法念處即是法隨觀念處,也就是將正念正知放在心法

 

上,隨順變化而觀察的方法。修行法念處可分為五個部份:

第一、觀察五蓋: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悔、疑。

第二、觀察五取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第三、觀察十二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

第四、觀察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

 

、輕安覺支、定覺支和捨覺支。

第五、觀察四聖諦: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

 

苦滅道跡聖諦。

以下將法念處禪修的五種觀察分別說明如下:

一、觀察五蓋

      「蓋」是覆蓋的意思,五蓋即是指有五種東西覆蓋智慧

 

,致使修行者無法了知實相,障礙了智慧的發展,此五蓋包

 

含貪欲、嗔恚、昏沉、掉悔、疑。《大念處經》中記載:

 

「……諸比丘!比丘安住於法,隨觀諸法,即依五蓋觀察諸

 

法。比丘如何安住於法,依五蓋觀察諸法呢?諸比丘!比丘

        內心有貪欲時,了知:我內心有貪欲;

        內心無貪欲時,了知:我內心無貪欲。

       了知未生之貪欲生起,了知已生之貪欲滅盡,了知已

 

滅盡之貪欲,於未來不再生起。

        內心有嗔恨時,了知:我內心有嗔恨;

        內心無嗔恨時,了知:我內心無嗔恨。

        了知未生之嗔恨生起,了知已生之嗔恨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嗔恨,於未來不再生起。

……

        內心有疑法時,了知:我內心有疑法;

        內心無疑法時,了知:我內心無疑法。

        了知未生之疑法生起,了知已生之疑法滅盡,

 

了知已滅盡之疑法,於未來不再生起。」

        在經文中,「有」是指由於生起、薰習或一再發

 

生而存在。「無」是指由於不生起或透過觀照或禪定來驅

 

除而不存在。

       貪欲蓋乃是由於對可喜、可愛、可樂的感官目標,視無

 

常為常、視苦為樂、視無我為我、視不淨為淨而生起的。

 

若要克服貪欲,可以運用下列方法修持:

一、修行不淨觀。

二、修行四界分別觀。

三、修行無常觀。

四、守護六根門。(眼、耳、鼻、舌、身、意)

五、飲食適量。

六、適當的言談,避免討論易引起貪欲之事。(以上只是略舉)

若要克服嗔恨,可以運用下列方法修持:

一、修持慈心禪。

二、思惟自己所造之業,是自己唯一的財產,自己是唯一

 

的繼承人。

三、適當的言談,避免討論易引起諍論、嗔恨之事。

 

(以上只是略舉)

        無聊、倦怠、身體的軟弱無力、用餐後的昏睡及心的軟

 

弱是產生昏沉與睡眠之因,也是導致現有的昏沉與睡眠增強

 

之因。若要克服昏沉與睡眠,可以運用下列方法修持:

一、修行死隨念。

二、修行無常觀。

三、活動四肢、轉換身體姿勢,例如禪坐改為經行。

四、作光明想。

五、洗臉、洗澡、灑掃等。

六、適量飲食,每餐以七分飽為原則。(以上只是略舉)

        對內心的擾亂若沒有適當的注意,就會導致掉舉與追

 

悔生起,造成心神動搖不定。若要克服掉舉與追悔,可以

 

運用下列方法修持:

        一、透徹瞭解戒律,以減低不安、苦惱。

        二、多與持戒嚴謹者相處。

        三、多發問、討論有關戒律的問題。(以上只是略舉)

        當一個人的心受到「疑」控制、受到「疑」擊敗時

 

,他就無法正確地看清如何脫離已生起的疑。故若要克服疑

 

,可以運用下列方法修持:

        一、透徹地瞭解戒律。

        二、閱讀佛法並精通佛法。

       三、對佛、法、僧淨信不疑。

       四、多問有關佛、法、僧的問題,與有助於滅除懷疑的

 

適當言論。(以上只是略舉)

 

編者註:

死隨念

我的生命是不久的,我必然會死,我的生命是不確定的

 

,我必然會死,我的生命以死結束。

不久啊﹗真的﹗這個身體將躺在地上,將捨去心識離去

 

,如同無用的朽木。

一切眾生必死,過去曾死,未來將死,我也一樣將會死

 

,對此我沒有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