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禪師
降
二○一六年七月二日
歲次丙申年五月廿八日
襟懷美夢入紅塵 卻把人生看太真
轉眼繁華皆散去 方知空度數十春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卅四章
心念處禪修第一階
許多人在修習受念處時,往往因為無法掌握觀察的要領
,而心生挫折感,因此,若是能有系統化的觀察感受,就容
易掌握到重點。
因為感受是遍佈全身的,故,在觀察受念處的感受時,
可以按照順序從頭頂往下至腳趾,慢慢地做全身觀察,培養
體驗全身感受的能力。
當然,也可以在由頭頂往下至腳趾觀察後,反方向,
再由腳趾往上至頭頂,慢慢地做全身觀察。過程中,不論
是經驗到酸、痛、麻、癢、冷、熱、潮濕、乾燥、脈動、
愉悅、不愉悅……等狀況,都要保持中立,不要生起貪愛
或嗔恨。並且在各種感受的生起、滅去之間,觀察無常
、苦、無我的實相。
第三段心念處修持分為四階:
第一階於吸氣、呼氣時覺知心(經驗心)。
第二階於吸氣、呼氣時令心喜悅。
第三階於吸氣、呼氣時令心專注(定)。
第四階於吸氣、呼氣時令心解脫。
故《雜阿含經》記載心念處禪修第一階為:「我學習覺
知心正在入息,於覺知心正在入息善學;我學習覺知心正在
出息,於覺知心正在出息善學。」
意思就是說,在每一次吸氣和呼氣之間,都必須專注觀
察當下心的狀態,是處於貪或不貪?嗔或不嗔?癡或不癡?
是喜還是樂?是散亂還是不散亂?有定還是無定?有起心動念
還是無起心動念……等,都要完全觀察明白,對於心的波動清
清楚楚。
當進入了心念處階段時,所觀察的心就已經變得微細。
其實心就是「想」,佛陀在經典中指出,想生起的管道有六種
,由眼睛觸色而生想,由耳朵觸聲塵而生想,由鼻子聞香而生
想,由舌頭嚐味而生想,由身體對觸而生想,由意念觸法塵
而生想。
一個人的心念就像泡沫一般,隨著六根觸六塵時,一個接
一個地迅速生起與滅去,因此,心是無常的,這種了悟不是
理論或概念,而是親身體驗所得。
理論或概念只能壓抑煩惱,而親身體驗所得,才能根本
斷除煩惱。故心念處的修持,可以達到在身心觸到六塵時,不
會對外境生起愛味染著,能捨離「我」的執著,而不再對身心
執著貪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