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禪師 

二○一六年五月廿一日

歲次丙申年四月十五日

詩曰

 

持歌把酒唱紅塵  浸漬繁華富貴門

半世煙雲轉眼過  如今反羨種田人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修的重要」

 

第卅二章   受念處禪修第三階

 

        感受可分為「有愛染的感受」和「沒有愛染的感受」。

 

然而在修行受念處時,無論是有愛染或沒有愛染的感受都必

 

須要觀照,因為它們都是觀智慧的目標。

        有愛染的感受分成三種,即苦受、樂受與不苦不樂受。

        「有愛染的苦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而且受到貪欲污染

 

的六種痛苦感受;「有愛染的樂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而且受

 

到貪欲污染的六種快樂感受;「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是指與

 

六根門相關而且受到貪欲污染的六種感受。

       如果你對聲音有執著,有時就會因聲音而生起快樂感受

 

,例如當你聽到自己兒子、女兒的聲音,或悅耳的音樂、讚

 

美的聲音時,那就是「有愛染的樂受」。有時你會因聲音而

 

生起痛苦感受,例如聽到批評、辱罵,覺得吵雜的音樂,兒

 

子或女兒受傷、死亡的訊息時,那就是「有愛染的苦受」。

 

有時當你聽到聲音時,內心生起不苦不樂的中性感受,那就

 

是「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其餘對顏色、氣味、味道、接觸、理念等之感受亦同。

        沒有愛染的感受也分成三種,即苦受、樂受與不苦不樂受。

       「沒有愛染的苦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但是沒有貪欲的

 

六種痛苦感受;「沒有愛染的樂受」是指:與六根門相關但是

 

沒有貪欲的六種快樂感受;「沒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是指:

 

與六根門相關但是沒有貪欲的六種感受。

       沒有愛染的感受也稱為「出離依止受」。什麼是出離呢?

 

經典中記載有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盤、觀智及一切善法。

一、出家:例如當反省到自己的戒行時,發現自己的戒行清淨,

 

因而感到很愉快,那就是沒有愛染的樂受;當發現自己的戒行

 

有瑕疵,因而感到不愉快,那就是沒有愛染的苦受;當反省自

 

己的戒行時,沒有樂受或苦受生起,那就是沒有愛染的不苦不

 

樂受。

二、初禪:當修行者安住在初禪中時,愉快的感受會生起,

 

那就是沒有愛染的樂受;有時由於遇到障礙而無法進入初禪

 

,會有挫折感,那就是沒有愛染的苦受。有時一再嘗試進入

 

初禪時,既沒有樂受,也沒有苦受,那就是沒有愛染的不苦

 

不樂受。

        如果禪修行者在臨死時還能維持禪那,那麼該禪那將

 

使他投生到色界天或無色界天。

三、涅盤:涅盤是脫離生死輪迴的基本因素,因此它也

 

是一種出離。

四、觀智:由於觀智慧暫時去除煩惱,因此觀智也是一

 

種出離。

五、一切善法:由於一切善法是從不善法或煩惱中超脫出

 

來的基本因素,所以一切善法也是出離。

        因此,禪修者必須了知這些受。

      《雜阿含經》記載受念處禪修第三階為:「我學習覺知

 

心行正在入息,我學習覺知心行正在出息。」

        到了第三階,禪修者已經安住於正念、正知。此時如

 

果心有心行-憶想」、「感受」,正念正知會立即覺知到

 

,因此若有我、我所的執著生起,或有生起妄想貪愛而執

 

取喜、樂時,覺性智慧能立刻反應,使已生者令其滅、未

 

生者令不生。

        一個人要能駕馭掌握「心,平靜和淨化「心,就必

 

須要先「經驗心行」,也就是經驗「受」和「想,若沒有覺

 

察並經驗「受」和「想,就無法「經驗」心行,發現到心行。

        因為受和想是心的真正支配者,也就是說當有了感受,

 

然後落入想,當下那個心就被感受和想支配了。所以受念處

 

禪修第三階,不只是只有觀「受」的生起,更重要的是要觀

 

「受」和「想,亦即是不要讓「受」發展到「想」的狀態

 

編者註:

《雜阿含經》:「我學習覺知心行正在入息,我學習覺

 

知心行正在出息。」內文中的「心行」指的是「受」和「想

二、佛法中的心」是泛指受、想、行、識,而不是物質身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