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叩稟「有我為我,道修無益」之有關常識供參


本堂副主席孚佑帝君開示:


林生問:請詮釋『我』,俾令心不染著?


帝君答:你、我、他只是世間為了區別,而約定的假名(溝通

名詞)。但因世人從小就被教育身體就是我,因此舉凡由身體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觸到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引生的

感受、情緒、喜歡或不喜歡,就誤認是我在喜歡或不喜歡,故

而不斷生起貪嗔癡,而過著憂悲惱苦的日子。


林生問:人本『無身、無心、無我』乎?


帝君答:「我」是四大假合而有,只是一個緣起而成就的現象,

但因世世代代錯誤的觀念,誤認身體為「我」,現象界為「我

所有」,有一永恆不變的「我」,因此一生不自在,煩惱叢生。


林生問:修,曷以一定要把這個『我』字完全消弭殆盡堪竟功?


帝君答:修行是一種「滅苦」的過程,只要正思維「我」只是

五蘊假合而成,在行住坐臥中保持正念正知,就會發現生命本是

一個沒有煩惱的個體,只因有「我」而生妄想、妄念,故修行要

去除「我」。


林生問:因『我』是存含著充滿私欲之源頭嗎?


帝君答:然也。身體只是由色、受、想、行、識等五陰(五蘊)

而展現有見聞覺知之生活,此乃單純的生命本質。但一般人誤認

身體為「我」、有「我」,故在六根觸六塵之時,看不再只有看,

聽不再只有聽,聞不再只有聞,嚐不再只有嚐,觸不再只有觸,

而是參雜著「我喜歡」、「我不喜歡」,要「欲令如是」、「


不欲令如是」,因此落入色、受、想、行、識等五受陰(五受

蘊)之生活,被欲望、外境所縛。


林生問:修之大患,『在身心、在我』乎?


帝君答:修之大患不在身心,而是在於落入一個「我」,有了我

才引生無盡的煩惱痛苦,例如一個人開車遇紅燈時,本來只是單

純地等紅燈,沒有苦,也沒有苦受,但若是他要趕時間,心中就

會升起「紅燈為何這麼久」?「怎麼還沒有綠燈」?……等主宰欲

,而隨順習氣流轉,無有停止之日。


林生問:此心『有我、為我』者,哪私欲將如影隨形附焉乎?


帝君答:當然,我即是私,任何有我的念頭升起,欲就隨之生起也。


林生問:心『著我』者,將越修『越有心、越執著』,也就越積纍

己靈之污濁乎?


帝君答:然也。心『著我』者,並非在修行,而是隨順習氣生活

,其執著就像石膏像上的灰塵,隨著時光而愈積愈厚,但因不是一

朝一夕造成,因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林生問:但凡此心『有我、為我』者,皆屬『不識本心』乎?


帝君答:乃不識「無明」之關。


林生問:既不識之,也就頗易困惑在『人我、是非,善惡、對錯』

之迷惘中而混亂形神乎?


帝君答:當然,既不識之,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就在六根觸六塵中,

隨著自己的好惡生貪生嗔,感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卻不知如

何改善。


林生問:凡『我相』虛妄太重者,皆會使自己滋生煩惱與痛苦乎?


帝君答:此乃必然之理,『我相』虛妄太重者,不懂得向內反省觀

照自己的身心,反而想要向外追求、攀緣,主宰外境,最後終因外

境乃是變異性、無常性,根本無法主宰控制,因而迭生煩惱與痛苦。


林生問:以修達何心境,堪稱『無我』?


帝君答:貪嗔癡滅盡。


林生問:無我即無心,『無心』,是指『無妄想心、無分別心、

無執著心』乎?

帝君答:可如此說之。


林生問:修學者唯能真正徹悟『我』之真實義,堪期煉就於『無身、

無心、無我』之心境乎?


帝君答:然也。欲達此境界者,必須透過禪定功夫,去如實體驗身

體只是四大假合,是靠色、受、想、行、識五蘊運作而生存,身體

裡沒有一個我,世間沒有永恆、沒有「常」的存在,就是最佳的

修行者。


林生問:『有我者無道,有道者無我』乎?


帝君答:有我是所有問題、痛苦、煩惱的根源;有我,就有自我標

榜,自以為是;就有自我誇耀,自尊自大,故無道。有道之人,

沒有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故無我也。


林生問:冀望人人都能煉就『無我、無心』之心境,堪期躋登聖

佛淨土、仙鄉乎?


帝君答:然也。若人人都能具備正見、正思維,又能精進於正念

,成就正定,就可真正離欲、離諍、離名利相、離我相、離世俗

染著心而解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