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叩稟「有我為我,道修無益」之有關常識供參
名詞)。但因世人從小就被教育身體就是我,因此舉凡由身體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觸到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引生的 感受、情緒、喜歡或不喜歡,就誤認是我在喜歡或不喜歡,故 而不斷生起貪嗔癡,而過著憂悲惱苦的日子。
但因世世代代錯誤的觀念,誤認身體為「我」,現象界為「我 所有」,有一永恆不變的「我」,因此一生不自在,煩惱叢生。
五蘊假合而成,在行住坐臥中保持正念正知,就會發現生命本是 一個沒有煩惱的個體,只因有「我」而生妄想、妄念,故修行要 去除「我」。
而展現有見聞覺知之生活,此乃單純的生命本質。但一般人誤認 身體為「我」、有「我」,故在六根觸六塵之時,看不再只有看, 聽不再只有聽,聞不再只有聞,嚐不再只有嚐,觸不再只有觸, 而是參雜著「我喜歡」、「我不喜歡」,要「欲令如是」、「
蘊)之生活,被欲望、外境所縛。
才引生無盡的煩惱痛苦,例如一個人開車遇紅燈時,本來只是單 純地等紅燈,沒有苦,也沒有苦受,但若是他要趕時間,心中就 會升起「紅燈為何這麼久」?「怎麼還沒有綠燈」?……等主宰欲 ,而隨順習氣流轉,無有停止之日。
己靈之污濁乎?
,其執著就像石膏像上的灰塵,隨著時光而愈積愈厚,但因不是一 朝一夕造成,因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之迷惘中而混亂形神乎?
隨著自己的好惡生貪生嗔,感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卻不知如 何改善。
照自己的身心,反而想要向外追求、攀緣,主宰外境,最後終因外 境乃是變異性、無常性,根本無法主宰控制,因而迭生煩惱與痛苦。
無執著心』乎?
無心、無我』之心境乎?
體只是四大假合,是靠色、受、想、行、識五蘊運作而生存,身體 裡沒有一個我,世間沒有永恆、沒有「常」的存在,就是最佳的 修行者。
榜,自以為是;就有自我誇耀,自尊自大,故無道。有道之人, 沒有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故無我也。
佛淨土、仙鄉乎?
,成就正定,就可真正離欲、離諍、離名利相、離我相、離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