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叩稟「不識法執,越修越執法」之有關常識供參


本堂副主席孚佑帝君 開示:


林生問:何謂「法執」?


帝君答:所謂法執者,即是不明白五蘊(色、受、想、行、識)之

法,乃是因緣而生,如幻如化,空無自性,而執著為實有者。


林生問:法無自性,凡執一切法為實有者,皆屬虛妄乎?


帝君答:然也。一切諸法,無非因緣而生,既然法屬因緣,便無自性

,即所謂之「性空」。例如人是細胞因緣所成,若實有人,應該離開

細胞還有人的存在,但事實卻不然,因為沒有細胞則沒有人之理同也。


林生問:人們若總執意一切法都有實在的體用而不去離,此對修有何

大礙?


帝君答:說一切法者,乃是依世俗言說假立,因此一切法無非緣起,

一切法無非幻有,一切法無非性空,一切法無非寂滅,故金剛經有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而凡夫卻執法為實我體,於虛妄體

,重執虛妄,形成所知障,障礙菩提,落入生死流轉之泥淖。


林生問:眾生迷惑,不明諸法本空,妄於「我身及一切法」,總認為

二執為實有,何改其執?


帝君答:可以修「觀」之法破之。


林生問:凡執著一法,而執己是彼非,患此「法見」,難證菩提乎?


帝君答:當然,患「法見」者,不能了達一切事物皆是隨著因緣條件

之變化而變化,正如固體的冰可隨溫度變化溶成水,水又可隨溫度變

化化為水蒸氣,因此障蔽了本具的智慧光明,難證菩提。


林生問:在世間凡屬有所作為之事,是否皆難歸於真性之如如不動?


帝君答:不全然如此,因為究竟法需方便法輔之故也。


林生問:修全在心性用工夫,故修學者,唯求己以制心、煉心、

淨心乎?


帝君答:然也。一切世法皆因心而生滅,「滅心則契道,縱心則危

身」,故修道即是修心,而「無心、定心、息心、制心、正心、淨心

、虛心」,即是修心七要也。


林生問:學法,非是「求法」乎?


帝君答:然也。求法不等於學法,世人常將二者混淆,因此雖然聽

聞了「法」,卻又疏於薰習,故而得不到「法」的利益,其實原始佛

教時代的佛弟子,不講「學佛」,而是講「學法」、「修法」即是

此理也。


林生問:有者但知求佛、求法、求僧,性屬依賴,忘卻自求、自修、

自證,此執依賴心態之修法有何不宜?


帝君答:修行需要自己虛心努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是無法求助

外力速成的,一個人內在的問題也需要自己來解決,現實需要自己

來面對,成佛更是需要自己來修行與驗證,故金剛經有云:「若以

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即可知其中之

理也。


林生問:若以依賴於法,故必求最高無上之法與師,以冀速成,執此

修學有誤否?


帝君答:世人習氣深重,若要改變習氣,去除執著、無明,若不痛下

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之時間,根本難以撼動,故修行若希冀速

成法,要「即刻開悟」、「即身成佛」等一步登天之法,反而容易產

生退道心,煩惱日增,偏離正道也。


林生問:渴求最高無上法,遂生種種分別,而門戶之見起焉,此修亦

必障礙重重乎?


帝君答:當然,許多修行人熱衷追求最高無上法,或大手印、大威

德、大圓滿,要拜大活佛、大法師、大和尚,以為如此就可以得到大

證悟,然而這些人最終多流於四處追逐,靜不下心來實修,而難有所

成也。


林生問:貪求於法,以多取勝,不能一門深入,此修難成否?


帝君答:修行能否有成不在於「法」多,或是否能一門深入,而在於

所修之法能否了生死也。


林生問:修不於心上悟,乃於法悟,即是輕心重法,忘於本心乎?


帝君答:然也。修行人不於心上悟,雖戮力修行,終難印心而有所成也。


林生問:真修者,知所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是法乎?


帝君答:世間只有「佛」才有如此覺性,而一般修行者仍需藉「法」

修心也。


林生問:萬法唯心造,然何能使萬法「離心」而不受法擾、法執、

法縛,如斯堪期「清淨本心」乎?


帝君答:佛、法、僧三寶中,無「法」則不能覺悟真理,但覺悟

之後,即可破除「我、法」二執,捨法而不受法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