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叩稟「不識法執,越修越執法」之有關常識供參
法,乃是因緣而生,如幻如化,空無自性,而執著為實有者。
,即所謂之「性空」。例如人是細胞因緣所成,若實有人,應該離開 細胞還有人的存在,但事實卻不然,因為沒有細胞則沒有人之理同也。
大礙?
一切法無非幻有,一切法無非性空,一切法無非寂滅,故金剛經有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而凡夫卻執法為實我體,於虛妄體 ,重執虛妄,形成所知障,障礙菩提,落入生死流轉之泥淖。
二執為實有,何改其執?
之變化而變化,正如固體的冰可隨溫度變化溶成水,水又可隨溫度變 化化為水蒸氣,因此障蔽了本具的智慧光明,難證菩提。
淨心乎?
身」,故修道即是修心,而「無心、定心、息心、制心、正心、淨心 、虛心」,即是修心七要也。
聞了「法」,卻又疏於薰習,故而得不到「法」的利益,其實原始佛 教時代的佛弟子,不講「學佛」,而是講「學法」、「修法」即是 此理也。
自證,此執依賴心態之修法有何不宜?
外力速成的,一個人內在的問題也需要自己來解決,現實需要自己 來面對,成佛更是需要自己來修行與驗證,故金剛經有云:「若以 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即可知其中之 理也。
修學有誤否?
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之時間,根本難以撼動,故修行若希冀速 成法,要「即刻開悟」、「即身成佛」等一步登天之法,反而容易產 生退道心,煩惱日增,偏離正道也。
必障礙重重乎?
德、大圓滿,要拜大活佛、大法師、大和尚,以為如此就可以得到大 證悟,然而這些人最終多流於四處追逐,靜不下心來實修,而難有所 成也。
所修之法能否了生死也。
修心也。
法縛,如斯堪期「清淨本心」乎?
之後,即可破除「我、法」二執,捨法而不受法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