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而修,且不得破戒乎?
四戒或五戒,或單獨只受三皈依。受五戒後,即應當力守 ,如因時空障礙無法受持時,則可以向任何一位法師說明 你要捨戒,未來機緣成熟仍可再重新受戒也。
飲酒』,以此『五戒』作為修佛之重要築基乎?
切戒律之基礎,受持五戒近則為人天之因,遠可成聖道之本 ,故五戒為解脫之根本也。
何以對初學佛弟子即訂定如此嚴格的『五戒』?
,而五戒乃是慈悲與智慧之延伸,若是世間多一人受持五戒, 即可為人類社會減少一分災禍,人人受持五戒,則世界便可成 為人間淨土,故五戒乃是基礎,一點都不嚴苛也。
修,即應注重五戒以『克己止欲』好修煉心性乎?
執於禮者則不淫,守於信者則不妄,師於智者則不飲酒, 故儒家仁、義、禮、智、信即同佛家五戒,只是名相不同 而已。至於道門則有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十二 戒、廿七戒、七十二戒、一百八十戒……等,其戒律不遜於 佛教,不過,這些戒律之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是修煉心性也。
破五戒者,即是常累犯『五惡業』乎?
能不殺害一切生命,更能行救人、放生、護生之善;不偷 取他人財物,更能行布施之善;不行邪淫之事,更能勸人 遠離邪淫之惡;不虛言妄語,更能口出蓮花語說法或行讚歎 、讚美之善,則是積極行五善業,其功更大也。
如何判殺業之輕重?
間以人之靈性最高,而且「人」是未來佛,故殺人亦可能 殺佛,因此殺人之業最重;又如牛、狗、貓……等靈性亦高 ,若殺之,則其惡業較之殺害低靈性之生物為重也,然而修 行者若有慈悲心,應該對任何有生命之生物皆不殺,方是真 修者也。
書、且或多或少也造些功德,但卻是葷腥不忌,雞鴨魚肉 照吃。為何就是戒不了口腹之慾?
再造新惡業,故若能齋素最佳,若無法齋素,可食三淨肉, 其他則隨其因緣可也。
仁愛人、悲憫眾生,自能愛惜物命、敬畏生命乎?
惜物命、敬畏生命也。 林生問:人們皆易受黃金珠寶錢財所誘惑而動貪求偷盜心 、或想佔為己有,此雖未犯有偷盜之實,但已犯貪求、佔有 、盜心之過失乎?
較微也。
影響眼識、耳識、意識、身識而引生犯邪淫習氣,若色心 不弭,塵染不堪乎?
,極難根除,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 ,經百千劫,只名熱沙。若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 ,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迴三塗,必不能出。
為何引生之禍害、罪業也最大?
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吧?
去惡習,即能不論人非,口出蓮花語也。
悅事,為何卻也列入五戒之惡?
為遮戒,但因飲酒亂性後,根本戒即難以持守,故酒列 五戒之一。
罪而制之戒。
畢一生向修,然若連『五戒』都戒不掉,那成道成佛難乎 、亦遠乎?
之一天,故基礎五戒都做不到,能再轉生為人就不錯了 ,談何成佛成道?
(十善),那亦同理遵守,故修十善業亦如水到渠成 之自然乎?
所欲不踰矩」之真義,屆時不要說十戒,百戒亦能自然成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