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叩稟「明善惡以修福慧」之有關常識供參
善用自己的力量,而去做些有益人群之事乎?
修行者除了如法修慧以自利外,更應眾善奉行修福以利他, 如此『福慧雙修』,方得圓滿。佛教三皈依中有「皈依佛兩 足尊」,兩足尊其中一個意義,即是福、慧圓滿也。
染之本心乎?如何才能讓本心生發出本具有之善性?
也。
認知而力予用心煉就之?
家庭和樂、婚姻美滿、子女上進,乃至萬事如意……等等, 這些皆是滿足五欲之世間法,其福亦有限。
而此無心,是『無分別心、無目的心、無執相心、無對價心 』此種「無為」不但可生智慧,其福亦無量也。
『斷惡修善』去深下工夫乎?
萬行成就,自在無礙也。
枷鎖?
時觀照自己身心,深觀『苦、空、無常、非我、緣起』等, 自然會私欲橫流,無法掙脫私欲之枷鎖。
深影響著,此即『人心與道心』無時無刻無不常相交戰乎?
受私欲控制,就易無限膨脹,利慾薰心,輪迴不已。然而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故若能修身養性,超人心為道心 ,則不但可身心清淨,更可讓靈性提升也。
一般善利萬物而不爭乎?
去煉就乎?
能壞一切善法功德,損人害己,亦障蔽本自清淨之佛性, 為墮三塗惡道之根由。慈悲觀則為對治瞋毒的方法,因為 慈心柔和清涼,能息滅瞋恨熱惱,昇華心靈,進而正順解脫 之道也。
,更不能『斷煩惱,了生死』,雖然可得福報,但有了福報 之後,反而容易因為不懂得惜福而再造罪,前途堪慮也。
廣種福田,道程障礙頻生,逆境現前,意志薄弱者甚至可 能因此而懈怠走修行之路也。
息惡乎?
內藏秀氣,靈啟光明;惡念輕起,則目光如刀,眉蹙眼凹, 命門發暗,靈陷黑暗,故云善者光明惡者昏。
則磁場祥和,身心安泰,神靈衛之,眾邪遠之,遇惡事能得 貴人不斷相助而逢凶化吉,感受喜樂的人生和生活故也。
入純善而不存一惡念乎?
純潔;而惡之性靈濁氣蒙蔽,靈光渙散,氣場黯淡無光也。
念而力行之,將可逐漸煉就心性靈呈顯出一股正氣光芒乎?
之心,亦能正氣瀰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