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人生就是修行的道場,而修行就是教人尋回真正

 的自己。」然亦唯能悟徹「五蘊」皆空者,才有可能

打破「我身」、摒棄「我識」,以期「清淨本心」-此指


自我要求能如實做到「淨空此心無一塵」之清淨。


須知「塵寰欲界即羅網,層層緊緊束縛住著欲之迷靈」。

「欲」即塵垢,愈著欲者愈濁重靈而下墜,無以掙脫;

唯靈輕清者,不受束縛而往上昇浮於天。我們若欲修回

本真如佛心,就得多勤讀《大道釋疑》,直至真能使心

「無念、無相、無住」時,始恪調伏本心,堪期藉醒覺

斬斷貪欲、愛染、執取以「解脫」。


自心是佛自心修-故言修,純屬自己淨化自己;修,

須滌盡己身一切塵欲;修,須放下萬緣以絕塵;修,

全在「治心制念」去深下工夫,以期真正的「開悟」。


開悟即是見性,亦唯「明心見性」者才能打開「道眼」,

以辨正邪真假、藉悟理、依法以去「執見、習氣」。

令心無爭無求、無執無住、無分毫趣向;即無異相

、或能離一切相者,即是「聖佛」。


修旨清淨心性,心趨清淨者心慈,則以「慈眼」所觀一

切眾生只有平等、慈悲;見人人事事皆屬善人、善舉等

美好的一面。我們若更能效仿聖佛以「性眼」看人,

以自然法則回應問題,沒有人我是非、善惡對待,任心如

如而安宜自在,故以「聖佛之心看人人,則人人即是聖佛。」


「冶成金,陶冶心性歸善真」。「善」乃天賦人身至寶,

故唯藉修善以覓回本性無邪天真;唯博愛人人,才能把

「菩提真心」安置於天下生民,此即是菩薩心懷。又有

者仁德存心,肯學老子「先人後己、下己上人、損己益人

、退己進人」,此處處屈己而「讓人、謙退、居下」,

實足以使心性靈昇華於清淨無為之淨土聖域矣。


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所以我們

務必以「無心」為修行的根本。故首須了悟「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才能念念恆持此心於正善不偏;了悟「慾死,

道心生」,絕不容許有一欲念存心,以臻此心「靜寂清純」。

當我們這一念心能煉就念茲在茲於悲憫芸芸蒼生,此股真愛

之正氣最俱足示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大愛情懷;

真愛者無私,亦最能淨化己性靈體之「靈明」。


靈明而能達明心者,即見性;明,即明心空寂;見,

即見性無生。吾人只要性靈充塞至仁至德,靈自然散放出

光芒;愛心不息,靈光不滅,永呈光芒無止盡。共勉之!


編者林生 合十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