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   

中華民國101年6月30日

歲次壬辰年五月十二日

詩曰:

緣來緣去本平常,無盡相思最斷腸。

豆蔻情空成過往。今霄寄語對微茫。 

聖示:吾今日降著:「坤道與習氣」

 

第十二章  女子貢高自可,憎妬他人、設見男子來,外大瞋恚內自歡喜

 

女子貢高自可,憎妬他人即是指有些女子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易生憎

 

恨嫉妒他人,不隨喜他人一毫之善。女子設見男子來,外大瞋恚內自歡

 

喜,即是指女子若見異性,則故意以欲迎還拒的方式來吊其胃口,雖然

 

外表看視不屑,其實內心卻莫名其妙地歡喜。

 

除此之外,女子常心中想要得到男子,但見面時又故作憤怒、高傲之

 

相,表現出不可親近、孤傲之模樣,用欲擒故縱的方式來自抬身價。抑

 

或見到異性時故作瞋恚,待男子知趣離去後,卻又憂惱心悔。或見男子

 

來時,女子即群聚共語,故作不悅,罵詈欲趕走男子,但內心卻又希望

 

他們留下。待男子被罵詈離去後,女子即因難堪而惱羞成怒,並以口誹

 

謗之,然而內心卻是甚後悔憂愁。

 

觀塵世之中,使芸芸眾生愚蔽者,乃愛與欲也。此愛欲究竟是如何生起

 

的呢?愛欲即是從「歡喜」而起的。一個人如果貪愛生起後,眷戀不

 

捨,它就會漸漸增長,越來越貪染,因為貪愛進一步會增長成為貪著、

 

貪染。而一般人於貪欲中,皆是只有見到它值得迷戀之處,而不知道貪

 

愛的過患,因此即會產生貪欲。《法華經》中有言:「諸苦所因,貪欲

 

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故一個人若能「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

 

起分別」,方能怡然自得、泰然自若也。

 

修行乃是「內學」工夫,須向自性中求,若向外求,則離道愈遠,故孟

 

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 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行有不得,反求諸

 

己」,並非改變外在人、事、物等境界,而是轉己身內心之境界。古往

 

今來,許多修聖賢之道的人失敗之因,即是但見人過,不見己非,沒有

 

做到反求諸己,故無法達其功也。

 

日月兩盞燈,春秋一場夢,修行別無它,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孔夫子

 

年七十方能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可知此境界之不易,然而此目標可作為

 

修行者畢生修持之目標,因為達此目標即是達到儒家道德自我修養之最

 

高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