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采和仙翁 降
可憐枉死城中鬼 尚乞人間救命錢
執著的追求、辛苦的財富累積、錙銖計較的爭鬥,都是
過眼雲煙、身外之物,正如滄海桑田一般。
人生在世,終需面對死亡,有的人瀟灑以對,有者含
冤抱憾,有者歹戲拖棚,有者蒼促謝幕,在面對死亡前,
一般人皆會面對驚慌失措,恐懼不安,難以接受,怨天
尤人到最後被迫接受,被迫懺悔之過程。
一個人在死亡過程中,靈魂會重新編製恐懼的鏡頭,
或是可怕的景象,抑或祥和的畫面,此過程乃是取決於這
個人在生之時的靈魂層次決定。世人若知曉此理,就會懂
得如何贖回前愆、如何說善言、做道德事、豁達過生活,
並作如是觀。
曾子云:『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面對良心、道德之譴責,乃是最痛苦不過之懲處,故
人生在世,平日就應常常做到安心、靜心、廣行功善積德
,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內不愧於心。
面臨臨終前,若能注意下列步驟,就可減少靈魂在陰界
產生恐懼意識所帶來之痛苦:
一、真誠懺悔:要從內心真誠懺一生中所做過之錯事,而
且愈詳盡愈好,若有負於人,則要盡力彌補,並讓其知曉
,或是做善功回報。
二、找回童心:亦即盡己所能、回憶一切美好的事物,即
是讓己身心情能輕鬆詳和,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形成一種祝
福力,增添靈魂能量。
三、消除怨恨:人之怨恨往往就像一種如中鴆毒的靈魂,
設定如果一個人怨恨填胸臆的辭世,他就會進入下一個
空間,而在那裡,他會發現人人都有著和他一樣,甚至
更深的滿腔怨恨與仇恨(如阿修羅界)。
故世人可將心中的怨恨向師父、道友、神父、上師、
親朋吐訴,不要壓抑在內心深處,因為傾訴出來之後,
壓迫感就會得到紓解,當然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
生之時能修持心性,提昇境界,未來就可避免那些痛苦
之歷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