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目 救馬得嗣

  河南省宜豐縣,地瘠人窮,盜賊熾盛,有朱淇竹者,世代為

官,家道富裕,至淇竹這代,猶克繩祖武,坐享家業,然因本性吝

嗇乏嗣,歲歲祈神,熊不叫夢。

  某日,偶然聽到宣講聖典,說放生可以求嗣,淇竹心有感觸

,隨即將慳吝之性,轉為仁慈之念。凡見有生靈,將受宰殺者,莫

不留心買放,如此做了有好幾年的時間。依然膝下猶稀,人笑其愚 

不可及,淇竹聞若不聞,不改其志,力行不倦。

  某日,跑來一匹馬,肥且大,見淇竹四足蹲地,哀鳴不己,

搖尾意似乞憐,淇竹細察狀況,知其有險難,乃向此馬說:難嗎?

我可盡所能搭救。馬似解人意,欣然挺起跳躍。過沒多久,有二位

彪形大漢過來,狀甚凶猛,持斧執索,指馬就要綁,淇竹問之。二

大漢睥睨良久說:我們等從早到晚,追尋這匹馬,將宰殺到市面販

售。淇竹向二漢勸說:何必傷他之命以營利,君豈不聞孟子云:見

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二漢答曰:此馬有本算

來,不解其肉,不得其利。淇竹曰:全命而得利如何?二漢曰:不

動刀斧而得利,有何不可?淇竹問其價,答曰:算本即官銀十兩

,還可能更高。淇竹入內取出官銀二十兩,交易其馬。二漢始欣然

離去,歸途與諸賊黨謀商,知淇竹家財甚豐,計定深夜來劫,是夜

將近三更時分,二漢果引賊至,破門而入,淇竹剛要安睡,覺得室

內有異,倉皇起視,見賊持棍迎面擊來,淇竹躲過,幸」受傷,大

呼家丁,齊起捉盜,廄中之馬,聞聲從外奔入,猛撞群盜,三人倒

地,餘黨知勢莫敵,敗北狠狽而逃,淇竹家丁,卒」一傷,反將撞

倒之盜,救起醫治,數日方癒,並各贈以銀,盼能改邪歸正,三盜

懺悔謝恩,並導餘黨登門負荊請罪。淇竹不僅不責其過,反而一一

撫恤銀兩,勸其循規蹈矩,去邪歸正,作些小生意,才有出頭之

日。所有賊黨同聲讚道:蒙恩公脫卻我等賊衣,實是恩同再造,敢

不從命,因而宜豐縣一帶,盜賊歛跡,民治風醇,安居樂業。

  地方官聞知,上奏聖上,蒙賜匾文曰:「德化有餘」四字,以

光甲弟,榮耀匪淺。而朱家奉祀之 司命灶君,喜其弟子以仁服

賊,且買放生靈,將事奏上 帝闕, 玉帝大悅,錫淇竹嗣續有

賴,獲產麟兒,並誥封其家之 司命灶君,榮升五級,自足淇竹之

妻有孕,臨盆之日,異香滿室,夢一魁梧男子,騎麟而來,醒時妻

已產下男兒,又聞廄中之馬,長嘶而沒,淇竹默會其意,虔誠擺設

香案,叩謝 天地之恩。後此子,讀書聰明,過眼不忘,長大聯

捷科甲,爵顯官高。以往笑其愚者,才知放生之報,誠非荒唐。德

以感賊,潤及身家, 灶君榮升,人雖不見,由此推之,可證其實

也。奉勸世人,莫說陰騭」憑,而恣意殺戮,以積罪戾,如淇竹

者,良可鑑焉,深望當仁不讓,心存戒殺放生,則家門迪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