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禪師 降           中華民國90年6月10

聖示:吾今日降著:『禪』。        歲次辛巳年閏四月十九日

                                     

第七章 人際圓融

 

 人必須過著群體的生活,即使是遁世隱居,亦或山野苦行,仍離不開人際關係互動的影響,所以人無法脫離群體,如果脫離群體,就失掉了人之本質也。

 

 人性是人際關係交互作用的結果,人的思想和舉止行為是互動的產物,文明的進展和精神生活的現象,也是人際關係活動孕育而來的,甚至於自我的觀念,以及價值體系,無一不是人際關係而來的,這些都是生滅法,都是無常的。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幻夢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人應從這些人際關係的假法中銑鍊出智慧,看到如來的自性,否則將成為粗魯無明。

 

 人際是提昇精神生活與證入法界的試金石,因為都是大乘菩薩行所離不開的覺醒與圓融。那如何做到覺醒與圓融呢?必須學習「忍辱」。惟有能忍,才能敞開心懷,原諒別人的錯失,才有和諧;惟有能忍,才能化解紛爭與阻力;惟有能忍,才能彼此的包容,相互的尊重;惟有能忍,才能培育出冷靜睿明的性情。

 

 忍辱對己可增加功德,對外可化暴戾為祥和,是佛家大乘菩薩行的一環。同時,忍辱可增加自我的張度,經得起考驗、穩定、健康和積極。

 

    尊重是人際圓融的法門。不有我相,肯定、尊重一切眾生的平等,不心靈失衡,不沾染卑劣的習氣,自可禪入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