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文昌帝君 降               中華民國87628

聖示:吾今日降著:『悟行清明感應篇』。 歲次戊寅年閏五月五日

                                     

 第一章 開宗明義,禍福自召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吉凶禍福,由人心造,罪福二輪,全在心立也。太上者,乃是至尊之稱,即是上天至上之言也,且此『太上感應篇』是屬經文之類,世人以為乃善刊之文而予以淡視,甚為不值。此篇為何如今奉旨演譯?乃因此篇之貴,含儒、釋、

道等修身齊勉之全含,世人往往不識其本之所在,失去了真正修德正道的明燈,此篇無論在修持進德以及勉行善念等等,均有其無比之感應,即是能造就世境太平之指標,使得整個寰宇均能齊歸於昇平也。

 

 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說明上天乃至正無偏,福禍無其定門,全在於一個人自己的心去造立,何以如此言呢?然人之心本湛然,心未動時,一片空虛,在起心動向是善,一念是善,所行之事必善,念動向於惡,所行動向亦必歸於惡,日積月累,善惡就呈現明

顯之分野,那善人與惡人就在此之差別,更因如此,善者久必受感而得福,惡者亦必應而得禍,所以說,全由心造之理在此也。人之心念動於善,善能感應到人之心靈,使人之心能呈現其光明。如念之動於惡,其心亦逐漸見其暗晦,心之光明與暗晦,就是感應福禍之印證,

理之甚明也。且常行善之人,在其五官因靈之作用,亦會見其光輝。行惡之人反之,因靈之關,亦會使之暗淡無光(即是俗語:印堂發黑),這理亦甚為明顯也。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人之心念於善於惡,如同此理,可見其增損也,所以世人當明此真理,福與禍不待外求,但憑己內心去造就,所以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之論言,真實其意,不可不知,福禍在己,福

禍自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