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成子仙翁 降                 中華民國943月26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迷途知返,思歸覺路』。歲次乙酉年二月十七日

 

第十一章 修慧正智明覺路 ()

 由定發慧之境界,有淺有深。淺者,有如忙亂輕躁之人,糊塗謬妄;深者,安詳定靜,清明決斷。此乃一般尋常之見論言之,至於較高的智慧,如儒之克己峻德,知性知天;道之和光混俗,修心鍊性;釋之妙明覺知,明心見性。此等之境界,非常人可以文字或語言可說得明白的,亦非塵勞紛擾打亂者所能做得到的。其實心性學問、人生問題均極高深,且又是萬古不易之理,非大智慧者何以能之。

 

 由定發慧,乃古聖賢所同者也,其秘要在於自誠明己性,以達定靜極處之境始能慧悟,所以說,全屬於定靜之工夫也。

 

 修慧必鍊修戒定,戒定之工夫,在於能除去我執,如有我字亙在心中,則必自誤。儒之除戒我執者-意、必、固、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經數千卷,也是教導人能去我執,除我見,成就「無我」。此等之要領無法體會,任何之學問皆枉然;此等之關頭不知收實,什麼工夫都不必做了。

 

 修慧有幾層簡要的工夫,就是省察、克己、改過。在儒、釋、道中皆有一定的戒律,藉以斷除舊有的習染,光明心地,恢復明德大覺,方能除去所有障蔽我心之事物,智慧充滿矣。

 

   真智慧,要從「無我」做出,要從「知非改過」做出,要從「鍊修持戒克己」做出,有了此等之工夫,自然可定靜,智慧綻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