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是佛自心修

天賦予人之元靈天性,本皆存含有其清明、正善之根性,而此清明、正善即是人之真性,亦即是所謂之道心、佛性也。故佛云:「心即佛,佛即心。」「修佛即修心,修心即修佛。」或云:「人人俱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等之說辭與引述則多也。由而可認知人之心性靈根本俱佛性、道根,而吾人之修佛、修道、修真,就是要鍊修己心靈性以昇化之,惟能鍊修之,始可清性明靈,以返己天性,這就是所謂「自心是佛自心修」之真諦所在也。惟總是會有不少修者混淆不清,依然迷昧、心礙而難以醒悟,為何不修己心而偏要往外去追求呢?不免令人搖頭嘆惜!

 

 吾人習道、修佛,首先得須認知前段定義,始能定下心志而針對己心性勤下工夫,以免一味離心遠求,而苦苦追逐什麼才是真教、真道、真神啦;或老覬覦幻想學什麼神通法術、奇門遁甲、符籙密咒;或喜歡作興追隨各教門、宗派所標新立異之說辭與修法;或崇信神佛靈赫,而只知到處求神拜佛;或不明人倫義理、違悖至親等而出家者亦大有人在,即有違逆父母之反對、有棄年老父母親於不顧不養、有拋妻(或妻拋夫)棄子女而離家不顧等等不勝例舉。凡犯上述諸行舉者,皆屬有所偏離正心、正道之修法,殊不知己心即是佛,佛即是己心,此等離心、違心、偏心而往外追逐者,試問到底要往何處修?要修什麼?既背道而馳,自是越修越遠,此又如何修養正心、修歸正道呢?凡不懂修己心者,不論如何修法、或再如何認真、或如何苦修,到頭來事倍功半,或僅屬小成小得而已,甚或白耗一生而結果是枉修一場,何苦來哉!這都是人心固執,不願接受理智的勸導,最是愚癡、悲哀之一群。

 

 修佛,乃「修而契之」-其真意旨在涵養以昇化己心靈之善性,以臻佛之慈仁悲憫、之至善心性,此即「修己善性以契佛性而成佛」。非是「有所求而得之」-即凡是為了自己想成佛而有所為、有欲求、有目的而做作、而造功、而修學之,皆非真修也。因皆屬存有私我之心,既為自己,何能昇化之?既去不了私我,也就難純真己心,既難純真己心,就難讓心自然生發善愛心念,既無善愛心念,又如何昇化善性、佛性之來?故凡心有所為或有條件而修者,可謂修而尚處在為自己著想,心有欲求,自心不空,又豈能契佛之空心空性?或契道之空境?有欲者,亦如心有裂痕之間隙,永無法吻合、契合也。

 

 修在淨己心靈之清之靜,然迷惑者尚多,有者越修越複雜化,想的太複雜,當然靜不下心而心結重重;有者認為往高深鑽研才是道,然若己身日常處事應對、或生活作息都難處之泰然,則學深奧何用;有者識淺,不向內探求,只會責人缺失,或無事生非,愈混亂形神;有者自我主見強或量窄,易執念在是非對錯之爭求而執礙不化;有者心嚮往於顯化,而較喜好談神說鬼道玄而崇信之;有者秉性差,總禁不住而喜言人是非為快,最會造下心口之業;更甚者藉神弄玄,蠱惑善信,騙錢騙色亦有之;又男女間,最難勘破者「情」,易涉情而引生事端,當時存戒惕,可免輕忽動念而功虧一簣等。凡易起心動念不休者,勢必越修越妄心不已,修之何益?不修也罷!可免自尋煩惱與影響別人。

 

修在己心,即昇化己心靈之善,惟其能臻於正善之性,始能常生發善愛之心以濟度周遭人群同臻於善道,故越能生發愛心者,就越能廣泛助益世人,亦也就能層層提昇正善之氣、之強度、之光芒,以契佛性之慈仁、之博愛、之大悲憫心懷,能契此心境者,既使你不想成佛亦已是佛矣。

 

 反觀一般修者之心態,由於一心想修佛、成佛心切,這原也無可厚非,然就是因存有此心念,而會產生凡有利於修佛之機會,則就會用心計較去爭取、爭得、爭功,幾乎無所不欲求之,卻忽略「佛」者何而妄求之,殊不知佛即慈心悲心、無物無我,奈為何偏為「我」而追求呢?故之,修佛最忌諱在存有私我,蓋有我就有私,有私就有欲求,越欲求即是越為自己,越為自己即是越私心,有私心者焉能成佛?此即越想自己成佛,那越追求則離佛越遠矣。

 

仙佛即靈,人亦是靈,同屬靈也,所差別者在靈之清濁,清則靈明,濁則晦暗,靈清上昇,濁重下墜,此自然不變之法則,宇宙天地均依循此理則而行之。人之鍊靈、契道、證佛亦然,故欲成佛仙,惟鍊修己心靈一途,別無它法。然須知:「修無它,惟純真己心耳,何須外求乎?」

 

總之,欲修佛真,亦非那麼遙不可冀,鑑古今能成證仙佛者亦多,則別人能,我們也可見賢思齊而學之、而跟隨之,惟凡事得先問問自己有無心乎?只要有心(修佛之心),亦須惟堅、惟勤以秉持之,只「堅勤」二字,試問何事不成乎?應足可達成一個人真正想要完成之事吧!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