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 修在悟悟者自得

「悟」者,乃明白、領會、洞澈、覺醒之意。「悟」字,吾心也,簡述其意,即是用自己的心去想、去思考、去理解所欲參透之道義、或己所欲知之諸物情事理,或去解開己所不明白之問題、之心結等。爾此用心之工夫,即是藉腦力之深入,以增生心智心力,而圓己所欲達成之事於美滿,更期能臻昇己心性靈於圓明、於空然。

 

 今世人因種種因緣際遇而學道、識道,然學道識道則是容易,故道理人人都知道,知道歸知道,但知道並不代表你就會去做,亦非你想做就可做得到,爾這個不做與做不到之癥結,就是讓無數修者畢一生行持,甚或力予苦修亦始終無法去超越、去突破之關卡,此即所謂修之難也。

 

 為何「知易行難」呢?其因就患在「心力之不足」所致,即心有餘而力不從心之謂也。世人易患在有口無心,常見修者三五相聚,一開口就把修字掛在嘴上,如此談修不已,而能真心踐行者又有幾人呢?故芸芸眾生,修佛修道者何止萬萬千千,但能證道、成佛者實無幾人?乃絕大多數易患在知道而卻無心去做,而這知道容易行道難,實已驗證古今修者皆患在心力有所不逮之通病上。

 

 既瞭解知易行難乃患在心力不足之弊,那欲踐道行修者勢必加強心力一途耳!然何以加強心力?欲提昇心力,惟在己心之「悟」。蓋學道義、誦經典,此非只是純理論而已矣,而是務須切切實實的去做,做了才能應道,才能相應相成。若始終知道而不做、或做不到者,就不難察覺其心力之薄弱,則必須在心悟上去力下工夫、去挖掘,因悟是啟動心力之動源。凡有所了悟,就有所力量,可謂有幾分了悟,就能生發幾分心力,能大澈大悟者,必是位大覺醒,能大覺醒才有大力量,有了力量才能有所突破,也才能做到空然一切。

 

 在修程中,之廣讀佛、道經藏善書籍、之勤誦各類經典、之持唸佛聖號而不離心、之早晚虔敬禮拜神佛,甚有者更專精而擅長譯經、寫著、講道、說法等,此無非主在藉各項修涵功能之充實,以提昇己身知能之力量,俾以去除塵念塵染、以及已根深身心之不良劣性、惡習,能去除多少就多少,惟必須要做到能有所去除,既使丁點亦無妨,積少成多,如此才能有所達到淨化心靈之成效。試問若無淨靈作用,那天天之充實又有何用、何益可言呢?修非是有所冀求或等待,而是必須懂得抓住機會去放(去除心靈之污念污垢等),故任何之修涵,都必須要能發生作用力,非只是要你天天認真充實些什麼,而是必須要能藉充實以加強己身靈明力,而能去放掉些什麼,不放何以空?何以淨?不空不淨,又何以返回靈本之潔淨光芒乎?

 

 然踏入道程,就須逐步放下一切(自願做),以清淨心性,否則到頭來(死亡),一切還是非得放掉不可(強迫做),故平時就得先習學施捨之習慣。就施捨這問題,卻也考倒無數修者,因大多皆礙於難以割捨而做不到。又做與不做,其實亦與人之聰愚有關,性聰者惱筋轉得快、想得多,凡遇事不免會先想到自己而保護自己,而只為自己著想,這即是為何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觀心性淳樸、憨厚、老實者,甚至不識字或知識較淺者,然卻能知一做一、知二做二,以此類推;能知一做一,知道做到者,不就是契「惟道是從」嗎?所謂「道」,做之即是,就是這麼簡單,何難乎?做與不做而已,故論道修之難易,對做得到者而言,則是「知難行易」;對不做者,則是「知易行難」。舉凡捐助公益、義不容辭參與志工等,這些常為別人著想者,在眾人眼裡即是所謂之愚人、傻瓜,爾所謂愚或傻,即是指肯犧牲、肯奉獻,也惟有常習學奉獻、犧牲者,才有可能做到少欲、少私我,慢慢也就可漸次放下一切而自若。然修而真能有所成果、或成證者,就屬這極少數之傻瓜、愚人。可鑑修之難易、之能否證果?其關鍵就在「做與不做」之分野。惜世人聰明者多,傻瓜少,否則能成證成果者將大可改觀。

 

 欲是股引力,悟即道心,是股掙脫力,二力常相爭恃抗衡著。當一個人欲心熾盛,道心弱矣,則甘願受引力束縛著,而眷戀塵凡物情欲利;反之道心強,欲心則弱,自可去除塵染諸欲於一身。心無欲,何事擾心乎?又有何事做不到呢?問君修何難?但問有心無心否?有心百事成,無心能成何事呢?所謂悟,找回「心」也;所謂悟,心之力也,指心力所能逮而謂也。凡知而不為、或乏心力去踐行,皆不足以言「悟」也。

 

「達摩西來無一字,全在心上用工夫。」可瞭解祖師心悟工夫之專注精深,以及全在用心之悟得。可鑑修在心之悟,全在悟理以堅心固性,以至於明心見性,也惟有澈悟義理之明,才能使心性產生堅毅之力量(心有多明,即可生發多大之力量)。清靜經云:「..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心常清靜,這是何等高逸絕塵、無罣無礙之境界,而這即是悟者自得之寫實、之要竅、之真妙!然若不能在心悟上有所明靈、覺醒與力行,那即使修一輩子亦乏力行而徒勞無功,修亦枉然,既知心悟之竅妙,就讓我們多在悟理上虛心求進步吧。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