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發揮生命之價值

生命的本身是無價的,乃指生命之奧妙、珍貴、親情等而論之,實非錢財可衡量或買得到的,此所以為何我們要敬畏一切生命之根由。又可由生命本身所發揮之功能、之價值,亦是無以衡量與評定的。

 

 生命者,身軀也,既得人身,須知生命之可貴與價值,而應能善予把握短暫之人生旅程,俾人人皆能及時激起良能,以發揮生命之潛能、之無限能量,則生命之價值無以比擬矣。然生命的價值並非論計你一生所擁有之多少,乃在於你是否全心全力的去活出屬於你的那一份光和熱-指所踐行而直接、間接助益、功益,或影響或施惠於世人之廣泛而評定之。所以生命的價值觀,完全視各人的修為,善予修為,則生命價值高超,反之,如一無作為,或一生自私自利,只圖自己之享樂而苟活,那也是有失活著之意義。

 

 生命是天賦的,同是生為人,心性之優劣皆在一幅度範圍內,好壞差別不大。重點在習善惡而分野,若能啟發天性,皆可習善而成就賢哲之品德;如學壞而縱人慾,皆易迷昧心性而沉淪於禽獸一般之行徑。可鑑私欲影響人之心性實深,無奈人之心最容易受私欲所蒙蔽。又凡心存私、存欲者必貪,自是貪求不已,永不知足。人皆易患貪,貪有如無底洞,乃人之致命傷,此乃人受私欲之累而至老、死不能自拔耳!人有所欲,必受所縛,而到死也改不了、也放不下心的。人性本良善,然私欲蔽人之性靈甚矣,悲由此生焉!

 

人死後,大多默默無聞,與草本同枯萎;有者大奸大惡,或作奸犯科,遺臭萬年;有者為聖為賢、或為德為善而受人崇敬,名垂千古而不朽,乃精神不死,偉哉聖人也!現世代孰能做到精神不死呢?筆者嘗閱讀:「非洲故事、史懷哲傳記二譯本,作者記述非洲之父-史懷哲醫生是身體力行的人,用他的身體、行動、犧牲,來傳播了愛,這才是真正愛的實踐。因沒有實踐的宗教、道德,不外乎都是空論而已。爾史博士的偉大,應該在乎對愛的信念與實踐-完全浸沒於自己的工作當中。他認為人應該有實現自己內心理想的勇氣,只要你的內心有光明,那麼無論你到什麼地方去,那兒也就會有光明存在。他把一生所賺的錢(包括諾貝爾和平獎金),完全用在他的免費醫院內,金錢在史懷哲的手裡變成了「萬善之源」,它流入了廣大群眾的心靈與血液中。被譽為非洲聖人史懷哲就是真正善意獻身於世的人,他綿亙達世紀的獻身與服務,終於完成現代的奇蹟..。」他逝世迄今已趨三十七年的歲月了,但那偉大的胸襟,輝煌的醫治救人與化人的工

作,與那不朽的犧牲精神,一直都活生生的活在人們心目中-精神永遠不死。

 

  如何使精神不死?凡修而能有所成證道果者皆屬之,或能畢生與覺醒而盡心力去行善濟度、或抱懸壺濟世、或體天勸化而不輟者,凡諸等等善舉而能博得人們愛戴、景仰、崇敬、感恩,而長讓人們把彼等銘記在心懷而不忘,此即是吾人所謂之精神不死也。

 

  人之價值,其實是由自己決定的,蓋人的生命內容,完全視己身之實踐、之奮鬥事實而定,是以,一人生命之價值高低是不是就要靠每一個之如何去努力、去發揮呢?然修道不外乎修身修德,這是人人皆知,但卻非人人做得到,故要能做到布施、濟困、或印贈善書流傳等之善舉,一定要喚起良知良能而善用你的知能,也一定要克制私欲,才能犧牲自己利益以幫助別人,此乃修者必須要求己身去做到之德行,只要有心,人人可致。

 

 行善是最高之美德,而助人是很令人快樂之行舉,我就是說不出那種能令人喜悅的感覺,此有待各人親身去嘗試。有的人從來就沒有想到助人這問題,有的人想做,卻始終未做,乃心之難,或較無心使然。雖然開始覺得難,但只要心存有別人,也就會為人著想,當你學會關心起人人時,此即愛心之生發。唯存涵愛心者,方能愛得到世人;唯存涵愛心者,方能讓己心靈真正領會到助人之喜悅與充實感。

 

 為善是須要勇氣與決心的,否則都不免流於奢談(知而不為,空談而已)。吾人惟秉真摯之心以向修,則日日精進無礙,或更能誠虔學習:「視人如己,愛人如己。」能視人如己者就能愛人如己,久之,自能「愛人人如親人,待人人如同一家人。」此乃習善愛以去私欲、以淨化心靈之竅妙,能以此修心,即是偉大目標和成就。

 

 塵世間,歲月摧人老,人的生命很短暫,數十年光景耳!何所爭?又何所忙乎呢?今生有幸踏入道途,修,即是要藉重生再來一次之機會,而在有生之年,以竭盡生命之知能、之最大努力來去除一切塵染以淨靈。讓我們都能學會秉持真心、愛心而稍能去關懷、去幫助、去救濟急需受濟助之人-這才是真愛之實現。也惟能秉持真心、愛心而去救苦救難,憐貧濟物,解人災劫困厄,願與人共悲歡、共存活,與人打成一片,此應是最俱生活目的與生命意義,更是力行菩薩大愛悲憫之心懷。當一個人發揮出自己一生的那份光和熱,綻放出那股摯誠的愛心與無比的熱力,則其生命之價值,就不是我們世俗之人所能給予比擬的了。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