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武帝師承誌公僧 往昔有一座寺院,有二位住持僧,分東西兩房而住, 東房住持僧的法堂前,有一隻蚯蚓,早晚聽經,天性最靈, 每天到了五更時分,蚯蚓定時叫了起來,住持僧就叫徒弟們 起來參佛課誦經文,時刻穩定,從無差錯。西房住持僧見東 房師兄,每天五更早就起來參佛課誦經典,就嚴責諸徒弟罵說 :「你們這些人不看看東房諸師兄弟,修行甚為謹慎,五更早便起 來參佛誦經,你們如此貪睡懶惰,不像修行之人。」 有一天,西房有位徒弟,就問東房徒弟說:「師兄你們如此 勤奮,每天五更時分,知道起來,這是什麼原因?我們都貪睡 ,睡到天亮還不知醒來。」東房徒弟答說:「我們個個也是貪 眠好睡,因為我師父法堂前有一隻蚯蚓,每天到五更時分就叫 了起來,我師父一聽到蚯蚓叫,就叫起我們起來參佛誦經, 所以非常準時,時刻不差。」西房徒弟聽完此話,暗恨蚯蚓而回。 某日,西房師父出去,徒弟就燒了一鍋熱水,捧出來,看東房眾徒 弟也不在寺內,就將熱水灌入蚯蚓穴中,蚯蚓即刻被燙死。 第二天早上天亮,東房住持僧未聽到蚯蚓叫聲,就叫眾徒弟起來尋找。 徒弟看見蚯蚓死了,就稟知師父知道,師父就替之超度,蚯蚓蒙師 父超度後,得轉人身,出世為樵子,每日賣柴生活。西房這位徒弟犯 了殺生戒,福氣消盡,落入出世為猴的命運,靈性最精好供佛。 樵子也是好行善供佛。樵子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維生,一日,來到山中 ,看見有一座破廟,樵子就入廟內,此廟半壞,有三尊佛像,頭頂瓦 塊損壞露天,樵子恐三尊佛受到露濕雨淋,即刻回家買了三頂大斗笠 來遮蓋佛像。有一天正要上山砍柴,來到溪邊,看見有七位秀士, 想要渡溪,但是過不去,樵子看在眼裡,連忙分次手抱七塊大石頭 舖於溪中,於是眾人才過得去。這個時候,山神土地公奏上天廷: 「凡間有位樵子心地善良,起蓋三寶殿,造下七星橋。」 話說這位樵子每天登山砍柴,一定都手持鮮花到山邊廟中 供佛,那隻猴每天也拿花來獻佛,看見花瓶有花,就丟掉花瓶中 的花,將自己的花插上,猴子走了之後,樵子砍柴回來,經過廟口 坐下來歇息,到廟內觀看,看到自己的花被丟擲在地上,花瓶中 所插的並不是自己的花,心想此地乃荒山僻地,無人來往,此花從何 而來?自己的花又為何被丟擲在地上?遂將柴挑回家中。第二天一早 照樣拿花供佛,將花插在瓶中,就躲在廟門邊偷看,不一會兒, 有一隻猴子手拿鮮花,來到佛祖殿上,將瓶中的花抽下,插上自己的花 ,樵子瞧見大喝一聲,那隻猴掉頭就跑,樵子隨後追了過去,猴子跑入山洞 內,樵子看見了,趕到洞口,將洞口用大石頭塞住,使這隻猴子不得進出, 就因而在洞內活活被餓死,這就是此二人前世的果報。 後來樵子壽數已盡,在生時,天地鑑其有大功德,將樵子轉世梁國, 姓蕭名衍,後來為梁武帝。至於那隻猴子轉生魏國,姓侯名景,官拜將 軍之職,領兵圍困臺城。此是後語。 再說,梁武帝性善,信佛持齋,拜誌公和尚為師。郗氏皇后亦拜雲 公和尚為師。有一天,雲公和尚開堂講經說法,郗后請梁武帝來聽經 ,武帝則請誌公師同來聽法。雲公和尚登堂講經說法,同時飲酒食肉。 誌公和尚上前問曰:「雲公你現今為國后之師,今日登堂說法,因何 飲酒吃肉?」 雲公和尚曰:「我吃喝好像沒吃一樣。」 誌公和尚曰:「恐怕你以後,做的跟沒做的一樣。」 其後雲公和尚福盡氣消,死後,墜落牛胎。 誌公和尚就對梁武帝說此情形,梁武帝不信,某日, 誌公和尚邀同梁武帝到野外遊賞,觀山玩水,信步而來, 走到田野旁,看見一隻花色牛在田裡耕田,誌公和尚對梁武帝 曰:「這就是雲公和尚。」 武帝曰:「師父您怎麼知道?」 誌公曰:「你若不信,可叫三聲,便知端倪。」 (此時梁武帝連叫三聲,這隻雲公花牛四腳跪下 ,兩眼眼淚直流。) 誌公問曰:「你以前登堂說法,你自己說過,吃了好像 沒吃一樣,今日才會落入作花牛的下場。」 (這隻花牛聽過誌公之言後,就自撞牛犁而死。梁武帝見狀大驚。) 帝隨即作偈曰:「堅志修行意必正,干罹口業罪非輕。不除 酒肉登堂座,說法雲公墜畜生。」 帝親眼目睹,果真有此惡報,心中知悟,堅具信心。但梁武 帝尚有奢華習性未改,常請誌公師父到宮中來作客,就命歌女 唱歌演戲,誌公心中不悅。武帝常常在歌戲大鬧之時,就 問師父曰:「這戲好看嗎?」 誌公答曰:「我不知。」 武帝曰:「戲在你面前演唱,為何不知?」 誌公曰:「我主不信,可將獄中重犯,放出三人來交給我, 我自有道理。」 武帝即將獄中放出三名重犯來,跪在誌公面前,誌公 隨即對罪犯說:「你們三人皆是死罪,我今日每人將水一盆, 安置在你們的頭上,跪在戲臺前,等戲演完之後,水沒有 一滴溢出來,我就奏上聖上,赦免你們無罪,倘若有一點溢出, 此罪不赦。」重犯們依法而去,跪在戲臺前。待戲演大鬧之時, 誌公就對武帝說:「我主你可以問那些重犯,戲演的好不好看 。」帝問犯人說:「戲演的怎麼樣啊?」重犯答說:「我們不知道。」 帝聞言罵說:「戲在你們面前,為何不知?」重犯們奏答說: 「罪人只顧生命,沒去理會戲演的好不好。」 誌公師父就對帝說:「修行之人,也是如此。」即赦免犯人無罪, 犯人得獲重生,感激歡喜回家而去。誌公作偈曰:「一盆清水綠悠悠, 安在罪人頂上留。演戲無心來細看,只為性命不抬頭。」 帝聽此偈,了悟在心中,隨即棄掉奢華之心。有一天,帝向誌公 言曰:「寡人自持齋佈施,齋僧供佛,想五里造一庵,十里造一寺, 功德如何呢?」 誌公答曰:「毫無功德可言。」 武帝曰:「師父您說寡人前世為樵子,起蓋三寶殿,造下七星橋 ,此功德甚大,今生得國王之位,想造這些庵寺供眾僧尼居住, 卻反無功德,原因何在?」 誌公答曰:「吾主前生為樵子,乃是自己善心起蓋三寶殿, 造下七星橋,是出自自己之力,才有功德,今日吾主為帝, 要蓋庵寺,甚為容易,且必宣召民夫,勞力人眾,是無功德。」 武帝聽了師父之言,實有道理,心中了悟。自此之後,每天懇求 請師父講道德,談事理,不理政事。郗氏看君王江山不顧,心中不 悅,即時毀謗佛法,又想使誌公和尚破戒,以狗肉做饅頭,虛情假 意恭請誌公和尚到內宮作客,想破他的佛戒,取他性命。但誌公和尚 早有查覺,即時對帝曰:「郗后明天要請我入內宮,破我佛戒, 害我性命,我在內宮,若有急難,就擊鼓為記,吾主要急速來救我。」 武帝曰:「無妨。」 皇后次日果真來請誌公和尚入內宮,將饅頭賜給他吃。 誌公言承受不起,不敢吃,郗后大怒,想加害他性命,誌公即命隨身 徒弟擊鼓,並將饅頭丟到御花園,隨即變作四樣葷菜:葱、韮、蒜, 此四樣乃是五辛之物。帝一聽到擊鼓聲,連忙來到內宮,梁武帝聖駕 已到,因而救出誌公師無事。此時武帝大罵郗后在內宮害人,爾後會 受到報應的。郗后因破誌公佛戒,天地減其福壽,身染重疾,受苦 報而亡。無常鬼卒捉拿去見閻君,閻君審判大怒,將郗后押入地獄 中受苦,將郗后貶變作蟒蛇之報應,郗后受苦至極,咽喉細如針, 肚腹大似海,整日飢餓難熬,不能飲食。身中鱗甲被亂虫咬,苦痛 難當,無處安身。 梁武帝自皇后死後,未曾進入內宮,某日,來到內宮,帝舉頭忽 見上面有一條蟒蛇,正在鳳樓上,就叫君王曰:「你來救妾。」 武帝曰:「你是誰?」蟒蛇曰:「妾就是郗后,因前生要破誌公 師父的戒,殺生害命,今日變作蟒蛇之報,求君王慈悲, 念在夫妻之情,求請誌公師慈懷,代妾懺悔。梁武帝聽了郗后哀 求慘聲,並念在夫妻情份,懇求誌公師大發慈悲,代郗后懺悔罪愆。 於是武帝備妥齋菜供品,延請誌公師課誦大藏經。 誌公師作偈曰:「無端謗佛業當前,點火焚身苦萬千。 蒼海茫茫難靠岸,害人害己罪連連。」 武帝聽得此偈,心中哀切,誌公師看在眼裡,於心不忍,即 誦大藏經、金剛經、造梁皇懺,恭請佛祖赦罪超昇。此時, 武帝忽見空中有一人飛騰在雲端裡曰:「吾乃皇后所變的 蟒蛇,今蒙君王大恩及誌公師父法力超昇天上。」 梁武帝聞言,自此之後,加速修行,日夜猛進,勤修苦功。 某日,武帝問誌公師曰:「弟子何時成道?」誌公用手對 咽喉直指,武帝不解其意。誌公師對武帝言曰:「你在此難離 榮華富貴,可移居山中,才能作佛成道。」武帝依言遷離臺城 ,修行參道。 誌公師知武帝該受這果報。誌公隨即拜別君王而去。 武帝自師父別後,忽有一日,魏國侯景反叛,帶領兵馬殺到臺城 ,且將此城團團圍住,此時武帝臨危急難之時,飲食全無 ,且有退道之心。 誌公駕雲在空中,高聲言曰:「此正是教你還他三世因果, 不可有退道之心,武帝聽聞此言後,欣然餓死在臺城。 此時梁武帝身坐蓮臺登空而去,修成羅漢果位。 梁武帝作偈曰:「是吾當初不知因,原本同根一 派人。拼命團圍來取命,臺城餓死出迷津。」 侯景乃答偈曰:「紅塵滾滾不知因,難識同根一 派人。武帝坐蓮成證果,去除恩怨自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