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章 張良因果

        昔日,有三位神仙,清閒無事,雲遊天下,看見世界榮華

富貴,雅緻微妙。三人議論曰:「意欲下凡為官。」誰知天上無

戲言,忽一日,玉旨下達,將他三人貶下凡間。一個先來投在黃

家出世,名曰:黃石公。因見漢高祖與楚霸王兩國相爭帝位,紛

紛相戰,黃石公眼見天下反亂,盡日金鼓喧天,殺聲如雷,心遂

無意功名,避隱山林,修真煉性,得道神仙。

        另一個投在韓國張家出世,名曰:張良,字子房。再一個投在

淮陰縣出世,姓韓名信,自幼因家貧,後來投靠楚國,楚霸王封韓

信為執鎗郎,此乃無品官職,韓信心中悶悶不樂,此事暫且按下。

        且說張良在家清閒無事,出外遊玩,來到圯橋邊,看見一身穿

黃衣老人過橋,這老人將鞋子陷入泥中,高叫張良曰:「你將鞋子

撿起來給我。」張良看這位老人仙風道骨,生成不凡,就向前去撿

鞋子,老人接穿鞋子後,走不到幾步,又故意將鞋子墜落溝中,老人

又令張良替他拾回,張良再往溝中撿回,如此重複三次。

老人曰:「孺子可教也。」遂問姓名,張良答曰:「小姓張名良。」

老人曰:「當今乃亂世戰國之秋,隨我入山修行,你意下如何?

」張良曰:「大丈夫當為國家出力,豈可隱居山林。」老人指橋邊

大樹曰:「你五日後,黎明時來此處等我,吾當付你一物,不可違

吾之意。」到第五天,張良早起來到約定的樹邊,見老人已坐在樹

下。老人曰:「吾倆相約,為何來遲?」你再過五日早點來好了。

張良再隔五日,五更就來了,老人還是比他早到,老人大怒曰:

「你如此懶惰,再延五日好了。」張良至後五日,前一天晚上乾脆

不睡覺,就在樹下等候,太陽當空後,不一時,老人忽然到來,張

良跪而言曰:「小子願領教。」老人曰:「看你骨格清秀,與常人

不同,他日可為帝王師,今日有緣相遇,傳汝秘書三卷,內有機謀

,孫吳兩國不能及也,日後扶立真主,必可功成名遂,吾要返山林

,不可負吾之言,須當謹記在心。」張良拜問姓名,老人答曰:「貧

道姓黃名石公。」遂別而去。

         張良大喜,回家日夜攻讀天書,遂投漢高祖,官拜軍師之職。

韓信在楚國,見霸王不能重用,就棄楚投漢,漢王封他為管糧之職,

韓信嫌官低微,連夜逃走之時,丞相蕭何,聞知韓信有大才能,

即令追回。次日,蕭何奏上漢王,說韓信有大才,武略貫通,

漢王就將韓信封為兵馬大元帥,就此韓信與張良設計,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領兵攻楚,楚霸王領有八千子弟兵,與之交戰十回合

,諸將敗走,霸王手下有六十餘名漢將,馬未到鎗先點地,韓信用

計九里山,十面埋伏兵,即命李左軍請張良相議,霸王乃英雄,

萬夫莫敵,軍師有何良策?張良曰:「可吹簫音,令聲悲愁,雖霸

王勇猛,八千子弟兵必潰散。」張良即立雞鳴山上吹簫,音聲慘然

,八千子弟兵,聽到四面楚歌,因之懷念故鄉,個個聞之悲傷,無

心打扙,各自潰敗,楚霸王竟此自刎烏江而亡。偈曰:「爭帝圖王

勢已傾。八千潰散楚砍聲。烏江非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後來,漢王出征在外,呂后與蕭何用計,美言誘韓信,蕭何奉旨,

月下追回韓信到未央宮,遂將韓信斬訖。張良聞知大驚,就入朝啟

奏漢王曰:「臣老邁,不能治理國家大事,上本辭官納印,退居山

林,伏望吾主准奏,是臣之萬幸也。」漢王准奏,命內臣備辦金銀

珠寶彩緞賞賜之,張良堅執不受,拜謝漢王,離開朝廷,歸入山林。

來到山下,遇著一人叫聲賢友,提言問張良曰:「人多言何說?人

少言何說?人惡何說?人善何說?人富何言?人貪又何言?敢求賜教

,予以指點!」

張良即作偈曰:「多言人惱少言痴。惡必棄嫌善受欺。富被嫉心貧

被賤。算來當自合天時。青山難管世間危。綠水何能化四夷。張

某只求安落處。搖頭罷手總不知。」

張良直進山林,遍訪尋見黃石公,石公問曰:「子房你今日到此何事

?」子房答曰:「弟子今日來拜師父同修。」黃石公曰:「你在漢

王處,官拜軍師職,何等榮華富貴?」子房答曰:「弟子看破世界

,官高必受禍害,財多必受災殃,世間事往往要受盡千般苦楚,

萬種的冤愆。」黃石公言曰:「我此處居住的是茅屋草舍,吃的是粗

飯淡蔬,你如何能忍受?」

子房答曰:「師父,弟子願意這種清淡生活,為何無法忍受呢?」

子房作偈曰:「身居茅屋房。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

始長。有心來探望。如何辨吉昌。我虧他是禍。他虧己乃常。」

黃石公聞偈,大喜曰:「徒弟亦知靜中滋味。」遂問韓信如何?

子房答曰:「韓信亦投在漢王,官拜三齊王之職,領兵伐楚,迫

死楚霸王烏江自刎而亡,遂滅楚國,韓信有十大功勞,後來漢高祖出

征在外,呂后同蕭何用計,在未央宮將韓信斬死。」黃石公曰:「我

前日與你說過,世界有禍害,若不及早回頭,一旦災殃至,難免無常

一旦休。」

黃石公作偈曰:「萬事由天莫怨尤。何須苦苦用心謀。若知今朝身離

首。悔恨當初覓將侯。」

後來,師徒二人修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