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仙翁 降 二○一五年七月十八日
男無子、無親屬,而將其所留下數千億萬不可稱計的龐大家產, 悉數納入作為政府財產。因為摩訶男曾因布施辟支佛後悔,又殺 害同父異母的兄弟,奪其財產,因此得到無子繼承家業的果報, 針對此個案,佛陀即對波斯匿王說:「一個人造業之後,『業』
都不會捨離。」
同影子一般,緊緊地跟隨著每一位眾生,即使「飛上空中也追逐 上去,走入山石中也亦步亦趨,鑽進地底下也跟著鑽入,潛入 海水中也一同沒入」。每一位眾生,都會依著他的業力而受報 ,而且「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報;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報。」 即使是父子、夫妻之親,也不會有交互替代的錯亂情形發生。 因此一念一事,須要謹慎,一動一靜,不可忽略。
宿命論,而是隨著新增加的善惡業不斷的變化。例如《鹽喻經》 中以鹽溶入水來作譬喻:「當一個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 不修慧時,業力就像一兩鹽投入一小杯水中,水中鹽的濃度非常 高,因此必定鹹得難以喝下口。但當一個人修身、修戒、修心、
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
影響力,那麼,惡業的影響程度,就會相對地變小,反之亦然。 因此凡事當慎之於始,非禮不履,非義不行,行行皆善,不使有一件 惡行見於日用之間,如此自能全之於終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