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仙翁 降
二○一五年七月四日
歲次乙未年五月十九日
詩曰:山人修煉洞為家 安坐磐石眠晚霞
鶴氅青袍藏道骨 神清氣朗斷塵瑕
聖示:吾今日降著:「修道基本功」
第卅六章 順法性
法性是一個表徵「自然」、「正常」、「規律」的代名詞,簡而言之
,法性就是「它是如此」,「它是自然地」,「它如此地發生」等
意思。故,水在流動、風在吹拂皆是法性,它們是自然地存在。
例如在一條流向大海的河流中,有一根樹幹載浮載沉地隨順漂流,
如果那樹幹不向此岸靠近,不向彼岸靠近,不在中途沈沒,不在
高地擱淺,不被人抓住,不被非人抓住,不被漩渦抓住,內部不
腐爛,則那根樹幹必將向大海低斜,而流入大海中,這就是水中
浮木的法性,也就是自然的特性。
對一位修道者而言,也應具備此種正確的態度,因為修道就是
一種循序漸進,功夫一個接一個自然產生的道次第,無須刻意
去企求。故經云:「
戒行具足者,無須想:願我能離掉悔。
因為戒行具足者,自然離掉悔。
遠離掉悔者,無須想:願我能得輕安。
因為遠離掉悔者,自然生輕安。
已得輕安者,無須想:願我能生喜悅。
因為已得輕安者,自然生喜悅。
已生喜悅者,無須想:願我能身安穩。
因為已生喜悅者,自然身安穩。
已身安穩者,無須想:願我能覺喜樂。
因為已身安穩者,自然生喜樂。
已覺喜樂者,無須想:願我能心專注。
因為已覺喜樂者,自然心專注。
已心專注者,無須想:願我能見實相。
因為已心專注者,自然見實相。
已見實相者,無須想:願我能離貪愛。
因為已見實相者,自然離貪愛。
如此,道品自增上,道品自圓滿,最後由凡夫而到達解脫境界。」
由上述經典所述即可知,修行是依循一系列自然而合乎邏輯的順序在
進展的,當修行功夫一個接一個完成,效果自然一個接一個產生,
無須盼望或躁進。也不必企求或認定「我現在要悟道了」,或者
「願我現在悟道」,因為當心靈經過上述必備次第的鍛鍊和淨化
以後,如實知、如實見真理就必然水到渠成。
編者註:掉悔是指心浮動靜不下來。「掉」又譯為「掉舉」,
心躁動不安之意;「悔」即「追悔」,於所作的事心懷憂惱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