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仙翁 降 二○一五年二月初七日
而憂心忡忡地問:「何時當復得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 佛告訴摩訶男:「汝當念於五法,精勤修習。摩訶男! 當以正信為主;戒具足;聞具足;施具足;慧具足,如是, 摩訶男!依此五法修六念處,何等為六?此,摩訶男! 憶念佛、憶念法、憶念僧、憶念持戒、憶念布施、憶念天事……。」
讓我脫離普遍存在於眾生習性中的慳吝慣性,以遠離慳吝垢穢 的出家之心而居家,常常布施,親手布施,樂於捨心布施, 歡喜平等布施,如此憶念善行,則善念增長,功德增多。
天事),因為行善之後憶念善行能增加善行的印象並生起歡喜心, 此乃是行善的自然反應,由此憶念善行而在心中增長擴大, 就會更想行善布施,未來功德福報也更大。
行可獲得陰騭,若憶念善行就成為陽善,功德會減少,其實此 種說法乃是以訛傳訛,錯用了因果定律,也就是犯了非因計因 、非果計果之毛病。因為一個修道者在尚未到達聖人不執著善 的境界時,若壓抑自己不可憶念所行的善事,則不但無法得到 行善的喜悅果實,反而會讓腦海中只充滿往昔所行的錯事、惡事, 時時感到憂愁苦惱。憶念善行並不代表執著,而且憶念善行可 生起智慧光明,當下內心也不會憶想惡,此乃一舉兩得之事。 因此行善、憶念善都是需要的,也是自然的行為,待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