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仙翁 降 二○一五年一月初十日
了修行重於當下。例如渴望得知前生之事:我過去世是在天界還是 在人界?我過去世是善人還是惡人,我過去世是富有還是貧窮? 我過去世是樂善好施還是一毛不拔?我過去世是平步青雲還是窮途 潦倒?我過去世是男人還是女人?我過去世作何等業生活?
我未來世能解脫嗎?我未來世能轉生天界嗎?我未來世能轉生富貴 之家嗎?我未來世能繼續修行嗎?我未來世能平安嗎?……甚至 關心眾生從什麼地方來呢?死後又會往哪裡去呢?
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真理,也就是說,他知道 討論前生之事對滅苦無益,而一個人死後的一切現象,也都是由現在 活在人間的種種行為所招感,故不用想未來,因為未來也不是透過 幻想就可以得到或達成。
賊事、鬥戰事、飲食事、男女事、何者大力、何者大富……, 可以這樣說,對於無關如實知見苦從何來、如何滅苦的論說或思惟, 無需浪費生命去討論,而應該要常思惟苦從何來、如何滅苦?進一 步完成當下觀察正法,則只要今生斷除了無明,未來的輪迴也就斷除。
不被凡俗的見解所繫縛,不被自我的主觀所繫縛,平日訓練自己能 如實正觀色、受、想、行、識的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 不必妄想,不要攀緣,則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息滅,就是 解脫之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