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仙翁 降

二○一四年六月七日

歲次甲午年五月十日


詩曰:修身學道棄浮沉 窮理觀機不後人


   聽任滄桑多變化 一心精進遠囂塵


聖示:吾今日降著:「修道基本功」


第十二章 求精進


修行為人生至大之事,又為天下至難之事,而所有聖功的成就,

都要靠精勤,六波羅蜜中「發心布施、持戒修身、修行忍辱

、修學禪定、勤求智慧」都要「精進」,故唯有經過攻苦殷勤,

志念堅固,愈久愈力,有始有終,方能進益。


晉朝時,有一位出家人法名釋法衡。他雖然出家為僧,但一直未

能精進修煉,僅僅只是心中懷有對佛法與修煉之仰慕而已。後來

有一日他罹患重病,經十餘日之病苦後,於虛幻飄渺中,元神離

體飄至陰間,且被陰差抓去受刑。釋法衡在此時心中無比恐懼與

自責,懊悔自己在陽間時為何不精進修煉,反而荒廢怠惰,否則


又豈會遭受今日之酷刑?於是,他心中開始念佛號,立誓將來若

有機會,一定精進修煉。就因此一念之善,加上其陽受未盡,

故又得以還陽復活。從此,釋法衡寸陰是惜,時時勉力,刻刻

用功,晝夜不停的精進,終於超越習氣,破除內外惱害,得

清淨自在。


世間糊塗學人,常常一功不立,一德不修,卻只圖安樂,而怕受

辛勞。求法時妄想一言半語,就大徹大悟,既不肯細心窮理,

又經不得陶冶磨煉,當求訣不得時,即以為無緣,即便遠去。

如此行為,即無長久志氣,又無學道真心,自然自性光明無所

啟發,心量也無從提升,如此不但難上天堂,反而易墜地獄。


故真心學道者,應速提起精進之心,以一、已生惡令斷。

二、未生惡令不生。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長,

的四精進精神,廣積陰德,量力行功。外而利物,內而煉己。

朝斯夕斯,以性命為重,終久會有個出頭之日,得意之時。

否則,躊躇不前,懶惰打混,虛度歲月,小苦大功不能行去,

至於成仙作佛,稀有之大事,怎可能有所成呢?如此妄想明道,

超越人天,出離苦海,難矣。